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5

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C 2.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参考答案:A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参考答案:D 4.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参考答案:D 5.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参考答案:B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参考答案:A7.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

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参考答案:D 8.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参考答案:C 9. 物质世界是()。

A、单一的B、多样的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D、各种孤立现象的总和参考答案:C10.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

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参考答案:B11.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参考答案:D 12. 科学证明人脑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1 .2 .3 .4 .5 .6 .7 .8 .9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参考答案:A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参考答案:B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冋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参考答案:D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C: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统一的参考答案:C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C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参考答案:D《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参考答案:D)。

)。

A、B、C、D、A、B、C、D、)。

A 、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 、 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 、 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B 10.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 、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 、 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 、 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 、 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著作是( )。

《资本论》B 、《矛盾论》C 、《实践论D 、《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 A 、科学发展B 以人为本C 、协调发展D 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B 13.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A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B 、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参考答案:C 14. 哲学的性质有( )。

2016年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

2016年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
12.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哲学有智慧性
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E、是科学的科学
参考答案:ACD
1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
A、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
B、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C
12.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参考答案:C
13.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的临界点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参考答案:ABCDE
第三章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2016
(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参考答案:A
2.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随堂练习全部答案

马克思随堂练习全部答案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问题解析: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统筹兼顾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3.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
A、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B、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D、唯心主义时空观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5.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DE
问题解析: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E、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
参考答案:ABC
问题解析:
15. 哲学的功能有:( )。
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A、運動是變化の,靜止是穩定の
B、運動是客觀の,靜止是主觀の
C、運動是重要の,靜止是次要の
D、運動是永恒の,無條件の,靜止是暫時の,有條件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11.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
A、客觀存在の物體
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結構和層性
C、一切自然現象
D、客觀實在性
答題: A. B. C. D.
C、為了認識科學之科學
D、使人們一勞永逸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A
3.方法論是()。
A、關於方法の理論體系
B、一種方法
C、方法和理論の對立統一
D、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の根本方法。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4.哲學の基本問題是()。
A、世界觀和方法論の關系問題
B、物質和運動の關系問題
C、真理和謬誤の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5.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の標准在於是否承認()。
A、世界是普遍聯系の
B、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の
C、世界是物質の
D、世界是統一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6.火是萬物本原の觀點是屬於()。
A、唯心主義の觀點
參考答案:D
12.世界の統一性在於()。
A、它の矛盾性
B、它の可知性
C、它の物質性
D、它の存在性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13.意識の本質是()。
A、人腦分泌の一種物質
B、客觀事物
C、一種特殊の物質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2017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与解析)

2017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随堂练习(标准答案与解析)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D
8.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
9.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
A、《资本论》
B、《矛盾论》
C、《实践论》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B
21.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
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
D、本质的联系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
参考答案:C
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参考答案:B
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参考答案:C
9.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
参考答案:B
10.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1.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3.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4. “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6.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7.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8. 哲学上的本体论是指()。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认识论问题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9.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0. 当今世界上四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B、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C、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1.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2. “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表示这种态度的是()。

A、吉登斯B、哈贝马斯C、詹姆逊D、德里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3. 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

A、《共产党宣言》B、《论联合政府》C、《国家与革命》D、《德意志意识形态》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4. 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B、实用主义C、科学主义D、历史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表述为:()。

A、学习—学习—再学习B、传播—运用—发展C、学习—运用—传播D、实践—认识—实践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A、物质B、认知C、科学D、实践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唯物史观B、辩证统一C、对立统一D、人类中心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9.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A、自力更生,奋发图强B、发展生产,改善生活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0.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思想基础是:()。

A、自力更生B、发展生产C、唯物史观D、实事求是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1. 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B、GDP的增长速度C、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D、吸引外资的多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2. 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是:()。

A、GDPB、实践C、生产力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实践C、增长D、人本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统筹兼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5.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6.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7.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8.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3.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诡辩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5. 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6. 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8.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9.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