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影评:困境下的东方式情感

合集下载

团圆绘本读后感

团圆绘本读后感

团圆绘本读后感
《团圆》是一本充满温馨和感动的绘本,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家
庭团聚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用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插画,
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和幸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的
团圆节。

在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团圆饭,分
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他们一起包饺子、一起看春晚、一起放烟花,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幸福的气氛。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小女孩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她明白了团圆的重要性,也学
会了珍惜家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团圆的温馨和幸福,还能
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忽略了家庭团
聚的重要性。

然而,《团圆》这本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美
的插画,让读者重新认识到了家庭团聚的意义,也让人们更加珍惜
家人之间的情感和亲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刻,多花
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多和家人交流沟通,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更加紧密。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才能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幸福,也才能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幸福地生活。

通过阅读《团圆》这本绘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和幸福,也更加珍惜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家庭。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团圆》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团聚的故事。

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伟大。

在小说中,主人公王石南是一个工人,他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非常强烈。

他勤劳、善良,时刻关心着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王石南始终坚持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尽管困难重重,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努力。

妻子程玉兰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虽然没有出过什么成绩,但是她是一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和孩子们,她从不埋怨家庭的贫困,反而一直耐心地照顾家人的生活,她相信只要全家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小说中,王石南的儿子王雪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在学业上不断取得好成绩,又在社会活动中大展身手,最终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为家庭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通过阅读《团圆》,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伟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全家人团结一心,相互帮助和支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迈向成功。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挚,文字简练而富有力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作者还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温暖和亲情深浓的一面,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阅读《团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伟大。

无论我们面临多么困难的时刻,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我们就一定能够勇往直前。

同时,我也明白了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团圆》读书心得

《团圆》读书心得

《团圆》读书心得团圆这个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它象征着家庭的完整和和谐。

近日,我读了一本名为《团圆》的书籍,深受启发。

这本书以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为背景,揭示了团圆对于我们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阅读,《团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并且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启示。

首先,家庭团圆意味着更多的爱和关怀。

在《团圆》中,主人公把最珍贵的时间留给了家人,与父母和孩子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支持和理解,在团圆的环境下更容易得到实现。

这让我思考到,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但我们仍然应该争取时间与家人相聚,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

其次,团圆有助于加强亲情关系。

在《团圆》的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度过困难,并在团结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家庭团聚让人们更加了解彼此,培养了亲密感和归属感。

我认识到,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彼此关怀、包容和理解,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亲情。

家庭团圆也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

在《团圆》中,家庭成员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他们一起准备食物,做手工艺品,演绎祖辈们的故事,感受传统的温暖和力量。

这启示了我,家庭团聚是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让下一代了解和接受家族的价值观,使其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

此外,家庭团圆对个人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团圆》的故事中,主人公与家人相聚的时光让他们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提醒了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与家人共同放松,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安宁。

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最后,在《团圆》中,作者还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团聚建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参与家务劳动来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来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实践团圆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团圆的读后感

团圆的读后感

团圆的读后感《团圆》是一部由张爱玲创作的小说,通过对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小说以团圆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团圆之后的种种变化和冲突,引人深思。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在小说开头,这对夫妻因为工作的原因分开了一段时间,当他们团聚时,却发现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

妻子因为长期的独自生活,对丈夫产生了怨恨和不满,而丈夫也因为工作的压力和外界的诱惑,对妻子产生了疏远和冷漠。

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通过对这对夫妻的描写,作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家庭团聚的现状和问题。

在那个时代,男人通常要外出工作,而女人则要在家中照顾家庭和孩子。

这种分工使得夫妻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感情也逐渐变淡。

而在团聚之后,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无法像以前那样亲近。

小说中的儿子则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他的出现让这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他们为了儿子的成长和幸福,开始尝试着重新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渐渐意识到了家庭团聚的重要性,以及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团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家庭团聚的现状和问题,也可以看到家庭团聚对于家庭和个人的意义。

家庭团聚不仅是亲人之间的相聚,更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爱。

只有在家庭团聚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在当代社会,家庭团聚的意义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的构成和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团聚的意义也变得更加重要。

只有在家庭团聚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通过阅读《团圆》,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庭团聚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刻,更加关心和理解彼此,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团圆》电影观后感

《团圆》电影观后感

《团圆》电影观后感王全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生活已经陌生了,已经和生活有了很大的隔膜。

”电影《团圆》讲得是生活,但和我们的生活又不一样。

不是因为它的时代感、它的爱情观、人物的性格,而是弥漫在整部作品,如浓雾流淌的克制之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散。

想要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思考,在生活的繁杂中停下来去好好做一个决定,变得愈发艰难。

而快节奏、匆忙感,也吞噬着克制。

情深嘴笨,很难有出路。

王全安用电影将生活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放在观众面前。

再让生活来告诉我们它究竟是什么样,我们的生活哪里出了问题。

从《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到《团圆》,王全安重复着以女性为主导的生活主题。

如何面对两个男人,一个与她有“恩情”,一个与她有“感情”。

与其他两部不同的是,电影《团圆》被放置在了台海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

不过政治论依旧不是影片的重点,重点在于甲子之别物是人非的人生。

影片透露着安静的力量,古典的东方之美。

从久别重逢到再度离别之时,月娥抱着刘燕生小声吟泣,这一别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有着日式一期一会的禅意。

从当初约好的码头见面未能见,到此时码头再度分别。

仿佛一晃神,几十年梦一场,现在依旧可以被他牵着手一起走。

也是那时候忽然明白为何月娥能够在刘燕生希望她一起回台湾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

从他走,她的人生就停止了。

他回来,她也活过来。

卢燕饰演的乔玉娥很赞。

赞在在家人面前她优雅娴静内敛,在刘燕生面前又有着小女人的主动与娇羞。

影片开始,刘燕生出现在弄堂邻里面前,嘈杂的儿童乐队捶打着不合时宜的音乐。

乔玉娥出现,眼睛是肆无忌惮的闪亮的。

如果说最初的饭桌上两个人略有不适,到两个人独自相处时的亲昵与甜蜜,虽然动作言语上依旧内敛,但情感是表露无遗的。

后来发展到玉娥的老头儿老陆面前也毫不掩饰。

或者说他们从未掩饰对彼此的感情。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乔玉娥在爱情外、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徐才根扮演的老陆是典型一代中国男人的代表,却是一个难拿的角色。

8《团圆》读后感

8《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
《团圆》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将家庭、亲情和团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在春节期间与父亲一起回家探望奶奶。

在路上,小女孩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父亲和奶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奶奶家,小女孩和家人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度过了一个温馨而快乐的团圆节。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爱与亲情。

团聚是每个家庭都期待的时刻,也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美好的时光,更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同时,《团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视程度。

有时候,我们忙于工作和学习,忽略了与家人的联系和团聚的重要性。

这本书提醒了我,应该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多陪伴他们,让亲情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财富。

总之,《团圆》是一部温馨感人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重要性。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让亲情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财
富。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
《团圆》这本书,用简洁而温情的文字与画面,讲述了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书中描绘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在春节期间短暂相聚又分离的情景。

父亲在外工作,过年回家与家人团圆,小女孩毛毛从一开始对父亲的陌生,到相处中重新熟悉,再到父亲离开时的不舍,这一系列细腻的情感变化,让我感同身受。

这个故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团圆的珍贵。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家人相聚的时光,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的价值。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汤圆、贴春联,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家的温暖。

每当看到毛毛和父亲一起玩耍、欢笑的画面,我的内心都被一种温馨的幸福感所填满。

同时,书中也让我感受到了分离的无奈。

父亲为了家庭在外辛勤工作,不得不离开家人。

毛毛在父亲离开时,把那枚象征着好运的硬币送给父亲,这种纯真的举动让人动容。

这让我明白,
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得已的分离,但正是这些分离,让我们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刻。

《团圆》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春节、关于家庭的故事,它更是对亲情的赞歌,对生活中那些微小而又珍贵瞬间的捕捉。

它让我懂得,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读完这本书,我决定以后要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那份深沉的爱,让每一次的团圆都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

《团圆》读后感《团圆》这本小说让我深受感动和思考。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重新审视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个拆迁安置点展开,讲述了不同家庭在困境中如何通过团结和互助重新获得幸福。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人物刻画吸引着读者,使我仿佛身临其境,与故事中的角色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

在这个世界上,亲情是最无私且珍贵的情感。

书中的各个角色展现出了家庭团结的强大力量,无论他们经历何种艰辛和挫折,他们始终相互支持和关心。

从书中的描写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家庭,看到了亲人之间的无言默契和无私付出。

曾经的我对家庭的重要性并不十分明白,但通过这本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无法取代的价值。

故事中还展现了友情的力量。

主人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的朋友们总是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通过朋友的帮助,主人公得以重拾信心,战胜困难。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在我遇到困境时他们也从不离弃,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在我身边。

因此,友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同样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这本小说也让我思考了社会问题。

拆迁安置点这个场景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人们在面临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呼吁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并对受困人群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我想通过这本小说,向更多人传递这种关怀和呼吁。

通过阅读《团圆》,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这本小说让我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我也意识到了社会问题的存在,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

总之,通过读完《团圆》,我明白了家庭的力量、友情的珍贵以及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这本小说让我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作品能够触动人心,让我们更加关注家庭、友情和社会问题,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圆》影评:困境下的东方式情感
大概在三年前,王全安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一个纪录片,讲述一个台湾退伍老兵在六十年之后重回大陆,寻找自己失散多年妻子的故事。

这个偶然的发现成为王全安的一个创作灵感,于是,便有了电影《团圆》。

《团圆》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导演用平静舒缓的镜头去呈现浓郁的上海本土味道,流露出完全市井化的生活气息。

影片大部分对白以纯正的上海话来呈现,传统的石库房民居、嘈杂的菜市场等地理景观为影片奠定了返璞归真的朴实基调。

即便是像外滩、东方明珠塔这种代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身份象征的标志性建筑在镜头中也大多以云雾缭绕的朦胧姿态呈现,完全失去了之前恢弘气势的雄姿。

这种去雕琢化的镜头画面将上海塑造成一个完全市井化,充斥着普通老百姓生活琐碎的小弄堂。

这种平缓镜头下的细微扫描也注定了影片以一种生活流的叙事方式,不徐不疾、娓娓道来。

然而,生活流并非意味着没有戏剧冲突与矛盾,《团圆》中也有冲突矛盾,那就是三位老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只不过这种情感冲突大部分时间隐藏在冷静的叙事表面之下没有浮出水面而已。

为了表现三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导演运用了大量的
餐桌戏来展现三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中国人团圆离不开餐桌,一家人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或许是表现团圆最好的方式。

饭桌这一代表中国团圆意象的象征实体便成为了影片中的主要叙事空间。

于是,在颇具中国特色的餐桌上展开了一次次的谈判,看似平静的餐桌下面实则暗流汹涌,演绎着两难困境下的东方式情感。

在表现饭局戏份的时候,导演多采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不动声色的记录着餐桌上的一切对话、动作、神情与情感,始终与三人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不让摄影机参与进餐桌的叙事中去,观众只是静静的注视着餐桌底下缓缓流淌出来的情感,含蓄内敛、冷静克制。

台湾退伍老兵刘燕生(凌峰饰)六十年之后重回上海,意外闯入了玉娥(卢燕饰)的生活之中,给玉娥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波澜。

玉娥及其家人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与刘燕生的一口普通话,既是地域语言的差异所致,更是几十年来情感之间的潜在隔阂。

台湾这个隐藏的地域成为片外的另一个叙事空间。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三位老人的身份都有着极强的政治解读。

刘燕生作为一个国民党老兵,在1949年大陆解放之后便逃到台湾,他从属于国民党意识形态;陆善民则作为一个共产党一直生活在大陆,代表的是中共意识形态;而玉娥是刘燕生的初恋情人,陆善民的现任妻子(很讽刺的是,陆善民为了成全妻子,与她先结婚再离
婚,孰知这纸结婚证却最终确立了两人夫妻关系的合法性),她似乎代表着的是胜利方的战利品。

所以,在餐桌上,观众看到玉娥坐在餐桌正中面朝观众,而她的旧情人与现任丈夫则分坐在餐桌两旁,犹如一次“国共谈判”,而谈判的最终结果也便早已注定,没有任何悬念。

然而,导演并没有将这种政治图解放大,而是从极小的切入口去剖析三人在面对这种关系时的两难抉择及情
感困境。

这种两难困境下的情感冲突在一次次的餐桌谈判中不断的升级、爆发、释放,完成了一次情感上的宣泄与释然。

在刘燕生回到上海要将玉娥带回台湾的时候,我一直不解,为何玉娥没有做太多的思想斗争便答应了刘燕生的请求。

直到后来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玉娥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与老陆在一起四十多年,有的是恩情;我与燕生虽然在一起不到一年,但有的却是感情。

”玉娥的这次选择带有典型的现代女性意识,恩情是为别人而活,感情才是为了自己而活。

然而,忠厚老实的老陆在一次餐桌上却一反常态,积郁于心的情感在长期压抑之后终于来了一次大爆发,三人之间的关系则由此转折。

酒桌对歌的那场戏便成为三人情感的最后宣泄,伴随着发自肺腑的歌声,似乎一切情感都已释然。

影片中的三位老戏骨,饰演老陆的徐才根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饰演台湾老兵的凌峰生于大陆,长于台湾,饰
演玉娥的卢燕则是长于上海的旅美华人,三人的身份与他们的角色背景之间有着极高的吻合度,所以,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才会觉得人物与角色之间已经天然的融合在一起,洗尽铅华、朴实自然。

其实,影片《团圆》早在三年前的2010年便拍摄完成,由于各种原因一直迟迟没有进入院线,直到今天才与观众见面。

之后王全安又拍摄了反映大历史、大题材的《白鹿原》。

而之前王全安的《月蚀》、《惊蛰》、《图雅的婚事》几部片子却多少带有一点边缘性质,与观众有一定距离。

所以说,《团圆》对于导演王全安来讲,是回归主流的首次尝试。

导演用一个极具东方式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带有两难困境下
的东方式情感,并且试图通过家庭的这一个小团圆来构建海峡两岸的一个大团圆。

从这重意义上来讲,王全安对于主流的回归,何尝又不是一种团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