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新光温敏水稻核不育系在南京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育性分析

3 g cl rl ueuo S u uC ut, u nnPoic , hi 5 80, hn ) .A r u ua B ra f h i ony Y na rv e S u u6 70 C ia i t f n f
Ab t a t s r c :By s e n n d fe e td t s, r wi g a aur lc n ii n o 0 a d 7 0 m e tc lee e dig o ifr n ae g o n tn t a o d to f3 0 m n 0 v ria l・ v t n i uf o n y, n a r v n e,h f c fe oo ia n io me to he frii fP a i n Sh i c u t Yu n n p o i c t e e e to c lgc le v r n n n t e l y o TGMS o u t t
8月
光 温 敏 核 不 育 系水 稻
在 不 同海 拔 条 件 下 的育 性 分 析 水
赵 国栋 , 涂 建 ,卢义 宣 一 , 罗友金 周世 华 , , 康平德
(. 1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云南 昆明 60 0 ; 52 1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0 0 . 5 25; 3 云南省水富县农业 局 , . 云南 水富 6 7 0 ) 5 80 摘要 : 采用分期播种 的方法 , 在云南省水富县 30m,0 0 70m两个海拔试点上 , 8份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材料 的育 对
Z A od n UJa L iu n , U o .n , H h・u A G Pn ・e H O Gu .o g ,T in , U Y. a L O Y uj Z OU S i a ,K N igd x i h
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变化研究

关
键
词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 ; 育性
中图分类号 :¥ 5 1 1 . 0 3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0 3 2 ( 2 0 1 3 ) 0 1 — 0 0 1 3 ~ 0 4
Fe r t i l i t y a l t e r a t i o n i n r a t o o n pl a nt o f I nd i c a
t h e r a t o o n p l a n t s o f P / TGM S l i n e s h a d s h o r t e r s t e r i l e p e r i o d s b u t h i g h e r f e r t i l i t i e s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ma i n — c r o p ,a n d t h e
.
pho t o — t he r mo s e ns i t i v e g e ni e ma l e s t e r i l e l i ne
HUANG Yo n g — x i a n g , , GUO J i a n . f u , ZHANG J i a n . z h o n g , HE J u e — mi n , CHE NG Z h i . q i a n g
, r 、
日 , 、 皿 .
摘 要 :以 4 个 光温敏核不育系( 培矮 6 4 S 、G D1 S 、N 9 S 和海 3 s ) 为供试 材料 ,研究在 自 然条件下再生稻 与头 季
稻 的育性差异 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 明:与头季稻相 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 的不育期 明显缩短 ,育 性 大幅度提高 ,各不育 系间的再 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 差异 ;在同一不育 系中 ,创伤 性( 割蔸 、拔穗) 再生稻 与生 理性再 生稻的育性 变化差异不明显 ;再 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 因子 多数呈极 显著或显 著负相关 ,其光温敏感性 较头 季稻增强 ;再 生稻育性 比头季稻提高 的原 因与其育性转换起 点温度提高有关 ,4个不育系再生稻 的育性转换
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海口的育性表现

实率 , 研究这些不育 系在海 口地 区的生育特性 和育性 表现 。结果 表 明, 培矮 6 S不育性 在 5月下旬 至 1 4 0月 下旬表现稳定 , 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 的 1 2 ; S 5月 1 0— 5d 准 在 5日至 1 0月 1 6日不 育性 表现稳 定 , 育性
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 5~1 5d和 l 2 ;8 S从 5月 1 9~ 2d P 8 1日至 l 0月 1 8日不 育性稳 定 , 其育性温 度敏感期
历 期在 9 7 间 。而培 矮 6 S P 8 8~ 7d之 4 ,8 S和 Y 8 5 S第 1期和 第 2期 的播 始 历期 远 高于 此后 各期 的播 始 历 期 , 期低 温 延 长 了其 生 育期 , 明温 度 对其 生 育期 有 较 大 的影 响。 随着 播期 的推迟 , 前 说 培矮 6 S Y 8 4 ,5 S和
光 、 条件 不 同 , 育系材 料在 不 同地 区 的育 性 表 现亦 不 相 同 , 展不 育 系 材 料 的 生 态适 应 性 研 究 , 清 温 不 开 摸 不育 系材 料在各 地 的育性 转换 规律 , 两系 杂交 水稻 的生 产应用 具有 重要 意 义 。 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 验 材料 . 供试 材料 为水 稻光 温敏 核不 育 系 P 8 、 矮 6 S Y 8 8S 培 4 、 5 S和准 s 由 国家杂 交水 稻研 究 中 ,
准进行 田间管理。试验期间记录播种期 、 移栽期 、 始穗期等。从第 1 播期的见穗期开始 , 每隔 1d 取样镜
检 花粉 育性 和套 袋考 查 自交 结 实率 。每 材料 每次取 1 稻穗 , 粉 取 自第 1个 一 次枝 梗 上 的 5朵 颖 花 。 O个 花 按 颖花 制 片 , 用 =1 的 I-I % K 溶液 染 色后在 显微 镜下 观察 。每 个 样 品每 次镜 检 不 少 于 3个 视野 10个 0
5个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T be 1 a l Va it so rei e fTGM S ln ssu id i e t de
1 试验 方 法 当日或次 日 1各不育系花粉育性观察 。2 0 ) 0 3年 4 月底 , 分别取每一不育系中的任意 3 将 ~5 每朵颖花 2 个 花药进行混合 ~3 在海 南 南 繁 保 存 的 5个 不 育 系 (D 4 80 , 开的 3 朵颖花, I 2 , 1S 用 I 一 在 6 M12 , 3 , 1 , 的核心稻蔸移栽于武汉华 中 制片、 1 I K 溶液染 色, 10倍生物显 微镜 0 S M2S M6S ) 个视野, 均得 到每株 的花 粉育性 的百分 平 农业大学试验 田, 并将单株稻蔸进行分蔸处理 , 每株 下观察 3 2日到 1 0月 1 0日, 为保证 连 分成 1 小株 , 0 每一不育系种 1 行。从 5 2 月 2日起 , 率 。镜 检 时 间为 5月 2
供了理论基础 。
作基 因供体转育而成 , 由湖南安江农校选育 ; 0S M12
本研究以 5 个温敏核不育系的稻蔸再生苗为材 是 以 80 1S为 温敏 基 因供 体 通 过 杂交 选 育 而 成;
料, 在武汉 自 条件下 连续 2a 然 观察它们 的育性表 I 4由 印度引 进 , 3 D2 M2 S和 M6 S是 以 I 4为基 因 1 D2 现, 分析各不育系育性 对温度的敏感期 和育性转换 供体,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 ( 1 。 表 )
P S 1. ) 2气象数据获得 。由武汉市江夏气象站提供每 析在 S S ( 1O上 进行 。 ) 天 的 温
‘ 一 。 H, 、 Ⅳ 。 . 时期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 。为了考察其育性转 21 各不育 系的育性 动 态变化 和 稳定不 育期 分析
几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观察

长、 总粒数 等经 济性 状调查 。
的柱 头外露 率 、 花 习性及 农 艺 性状 , 开 以期 为这 4 个 材料特别 是 s H 、 S的研 究与 利用 、 殖制 种 繁 提供 科学 依据 。
L 材料与 方 法
L l 试 验 材 料
12 5 开花习性观察 在开花期选择 1 2天晴 ~
朗天气每 隔 3 n观 察一 次单株 开 花 数, 后用 Omi 然 剪 刀剪掉 , 如此循 环 , 直至 整株开 花结束 。
12 6 叶龄调查 在 水 稻 生 长前 期 每 隔 4天 观
察 一次 , 后期 每 隔 7天 观察 一次 , 用红漆 作上标 并
记, 至不育 系抽穗 为止 。
分别为 9 / 和 9 2 c 穗 长分 别 为 2 4 3 6C / T 】 m, 4 4 C 2 . 4C -总粒数 分 别 为 2 3 4和 2 1粒 , m、4 5 F, D 6 8 属
c 总粒 数 为 16 m, 7 5和 17 而 s和 H S株高 5, .
穗大 粒多型 。作 为不育 系 , 多 即库容量 大 . 粒 有利
表 1 各品种不同播期的生育期表现
收 稿 1期 :0 1 l 9 3 2 0 一l 一1 作者简介 : 胡克福(9 1 , 副教授 16 一) 男, 主要从事农业斟拽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期
较 稳定, 培矮 6 S和 8 0 S植株 相对较 矮 , 4 92 分别为 7 m和 8 5c 穗 长分 别 为 2 . m 和 2 8 6C 5 7 m, 0 6c 35
取 刚抽 出剑 叶叶枕约 1c 的稻穗 , 行花 粉育性 m 进
检查 , 每个 样 本 至 少 3个 视 野 , 0 ~ 1 0 5 0 0个 花 0 粉. 统计典败 、 园败 、 染败的 花粉粒 个 数。
作物育种各论题库

作物育种各论题库水稻部分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败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
(2) 保持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
(3) 恢复系:其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
(4) 二系水稻:由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育成的杂交水稻,此法实现了一系二用,省去了保持系。
(5) 三系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备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制成杂交种水稻。
(6) 太空育种:利用航天工具搭载种子进入太空,利用其高真空、微重力、强的宇宙射线使种子发生诱变从而育种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7)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由光照和温度主导其育性的转换,在其低温短日条件下可育高温长日条件下核不育的水稻。
(8)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受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控制与花粉(配子体)身的基因无关。
(9) 配子体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配子体形成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身基因型控制。
因此配子体基因为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为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
(10)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生的方法诱导作物发生变异,再经过人为选择育成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11) 变异体:没有经过人为施加压力使作物自然发生变异经过选择形成的变异个体。
(12) 突变体:经过人为的施加压力使作物发生变异筛选出的无性系变异。
(13) 原生质体:是指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质团。
(14) 胞质杂种:是指在原生质体融合的前提条件下,是其中之一的细胞核有目的消失形成的细胞质杂交的种。
(15) 广亲和性基因:是指一些中间型水稻与籼稻和粳稻都能杂交成功,这种水稻称广亲和性水稻,这种水稻所具有的基因称为广亲和性基因。
(16) 垩白大小:垩白的投影面积占整个米粒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17) 垩白率:具有垩白米粒占整个供试验米粒的百分数。
水稻新资源温敏核不育系长S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ALLEI SM TEST F UCE A LE o I M STERI LE ENE N NEW G I A
摘
要 :长 s来 自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后代。在 自然条件下 ,长 s表现 为长 日高温可育、低温不育 ,且
育性转换明显。经等位性测验 ,长 s与 C 1 S 8 5 、广 占 6 S 3 、株 l 、湘陵 6 8 s 2 S及 H 8 2 D90 S的育性基因等位,而与 HN5 、培矮 6 S的育 性基 因不 等位 。 S 4
发现 光 敏感 核不育 株后 ,我 国开始 了两 系法 杂 交水 稻 的研 究 。经 过近 四十 年 的研 究 ,我 国在两 系法 杂 交 水 稻 研 究 上 取 得 了成 功 并 且 在 生 产 上 得 到 了大
国两 系 杂 交 水稻 播 种 面 积 已达 到 杂 交 水 稻 总 播种
Ke r s r e O y as t aL)temo es ie e i mae tri T MS; h n ; l l m s y wo d : c ( rz i . hr sn iv nc l s it G ) C a gS a ei t t i av ; t g e ly( l s e 自 17 9 3年石 明松 在 晚粳 品种农 垦 5 8群 体 中 面积 的利 用 。截止 2 0 0 5年 , 通过 省级 鉴定 ( 定 ) 审 的光温 敏 核不育 系 1 6个 ;1 9  ̄ 0 9年通 过省级 0 94 20 和 国家 审 定 的两 系 杂交水 稻 组合 4 7个 : 0 9年我 2 20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
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14、短日高温生育性15、雄性不育系16、雄性不育保持系17、雄性不育恢复系18、孢子体不育19、配子体不育20、光敏核不育性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 18 至34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于 20 20 03— 0 4年在江苏省农业科 学院粮 食作 物研 究所水稻试验 田进行 。2 0 0 3年, 6个不 育系材料 的播种 于 5 月2 5日开始 , 1 每 0d播种 1 , 7期 ;0 年 , 种于 5月 次 共 20 4 播
实用率如此低的重要原 因之一足 不少 不育系在 长 日照 下易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
受低温影响而发生育性波动 。中国稻 区幅员辽阔 , 生态 类型 各异 , 这为 因地制宜选育类 型丰富的不育系提供生 态条件 的 同时 , 也带来 r不育 系扩 大利用 上的 困难 。另一方 面 , 不同来 源的光 、 温敏不 育基 因在不 同的遗传 背景 下, 育性 其 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 , 来源 于农 垦 5 S的光 敏核不育 8 基因在粳型背景下表现出光敏性 , 在籼 型遗传 背景下 表现 出 光敏性 、 温敏性或光温 互作性 ’ 。因此 , J 了解新选育 的光 、 温敏不育系在本地 区的育性 转换特性 就显 得非常 重要 。本 研究选用 中国近年育成 的 5个光温敏不育 系, 以培矮 6 S为 4
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基础 和关键 。中国每年都有新 的光温
敏核不育系作为育种材料进入配组利用 , 真正投入 生产应 但 用且产生经济和社会效 益 的并不 多 。据杨 远柱 等 统 计, 8 在 2个通过省 级技 术鉴 定 的光温 敏 不育 系 中, 只有 1 5 个不育系选配出组合并投 入生产应 用 , 实用率仅 为 1 . %。 83
Pe f r nc fFe tl y f rS v r lNe y De eo e o o t e mo s n i ro ma e o r i t o e e a wl v lp d Ph t —h r -e s- i
t eGe i MaeSei ie fR c nig i nc v l tr eL n so iei Na j l n n
d y ln t n e e au e a e g h a d tmp r t r
两系法超级 杂交 稻 的育 种实践 表 明 , 发展 两系 法 杂交
对照 , 对其在南京 自然 条件下 的育性稳 定性 、 性转 换特性 育 进行 较为系统的鉴定研究 , 以明确这些不育系在该地 区的利 用 价值 , 这对于推动和促进继两优培九之后两系杂交稻育种
维普资讯
江苏农业学报( ins .fA rSi )20 ,2 4 :6 4 7 JaguJ o g.c. ,0 6 2 ( )4 5— 6
45 6
几个 新 光 温 敏 水 稻 核 不 育 系在 南京 自然 条件 下 的 育性 表 现
宗寿余 吕川根 邹江石 , 姚 克敏 , ,
oy a n 10 4 hn g ,N g20 4 ,C ia)
Ke od : poot rosniv ei m l s re ( T M )r e ntrl odt n e it;rso s t yw rs ht- em - s i gn ae t i P G S i ; a a cn io ;f ti h e te c el c u i rlyO 播种 1 , 8 。播种 3 后 移栽 , 次 共 期 0d 单
本植 , 常规田问管理 。
12 试 验 方法 .
作者简介 : 宗寿余( 9 1) 男, 苏宝应人 , 17 一 , 江 硕士 , 理研 究员 , 助 主要 从事水稻育 种 与栽培研 究。( - a )og @j s a.n E m i z s a .c c l ny a
(. 1 江苏省农 业科 学院粮食 作物研究所 , 苏 南京 20 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苏 南京 204 ) 江 104 . 江 04 1
关键 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自然条件 ;育性 ;光温反虚
中图分 类号 : ¥ 1 . 1 5 1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0 40 2 0 )40 6 - 0 04 4 (0 6 0 - 50 4 3
收 稿 日期 :0 60 -6 2 0 -22 基 金 项 目 : 家 “6 ” 划 项 目( 0 3 A i 00) 国 83 计 2 0 A 2 24
选用 6个光温敏不育 系:0 S 籼型 , 28 ( 湖北省农业科学 院 提供 ) 培矮 6 S 籼 型, , 4( 国家杂交水 稻 工程技 术研究 中心提 供 ) 徐选 s 籼型 , , ( 国家杂交水 稻工程技 术研究 中心提供 ) , G .S 籼型 , 东省 农业 科学 院提 供 ) 0 —4 ( 型 , D8 ( 广 ,212 籼 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 术研 究中心提供) Y ( , 3 籼型 , 方杂交粳 稻 北
Z NG S o u , L h a .e , Z in —h Y e ri O h uy 0 C u ngn OU Ja g s i, AO K . n a
( .n i t o F o r s J n s A ae y f gi l r c n s N n 10 4 C i ; . a i n e i I o a o i c a d e nl 1I tu o Co , i gu cdm A ru u l i c , a g20 1 , h a 2 N n n U i rt o n r tnS e e n c o st ef d p a o c ta S e e n j g v sy f f m i c n T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