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PKP、Vesselplasty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单侧入路PVP(脊柱脊髓专业年会)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单侧入路PVP(脊柱脊髓专业年会)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PVP﹠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佩戴支具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心血管疾病加速骨量丢失止痛药物依赖性手术器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引发畸形和神经症状)●缓解骨折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术 B 创伤小A 手术风险小 F 改善骨折椎体压缩率及脊柱功能E 很好地缓解疼痛 D 并发症少C 操作简单经皮椎体成形术双侧椎弓根穿刺弊端❖操作时间长,一般1小时以上,手术风险增高❖易损伤脊髓神经❖手术成本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医保病人费用定额问题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医疗成本,降低治疗费用椎弓根外穿刺❖穿刺针能达到足够的倾斜角度,保证骨水泥良好的充盈整个椎体❖更安全病例解析1❖患者老年男性,因“腰背部疼痛3天”收入院。

明确诊断:腰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入院时VAS评分:8分。

行PKP治疗。

❖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椎,排除其他椎体骨折可能。

❖打入导钻,球囊撑开。

(渐进侧位片强调骨水泥分布)❖C臂透视下逐步打入骨水泥约4ml,充盈好。

❖正位像同样显示充盈良好。

❖术后VAS评分:1分。

患者步行出院。

病例解析2❖患者张某,男,68岁,摔伤致腰背部疼痛,诊为T12椎体压缩骨折。

行单侧椎弓根外PKP治疗。

术中穿刺角度PKP球囊撑开,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关于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相关讨论讨论1保守治疗VS PVP﹠PKP 关键点:疼痛并发症建议尽量使用PKP ❖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防止并发症(肺栓塞)讨论2麻醉方式的选择关键点:局麻局麻手术时间短半小时左右可以随时监测神经情况讨论3穿刺侧别的选择关键点:综合分析、术者习惯临床症状重影像骨折重手术者习惯操作便利侧讨论4骨水泥应用技巧骨水泥注入量选择注入时机骨水泥分布骨水泥的注入量❖患者骨折椎体节段及椎体大小差异❖骨折的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骨折空腔大小❖不要片面追求注入量多少❖根据手术中骨水泥分布情况随时调整(全程透视,防止渗漏等其他并发症)Barr 等研究发现胸椎注入2~3ml,腰椎注入3~5ml 骨水泥,97%患者术后疼痛缓解。

PVP、PKP、Vesselplasty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PVP、PKP、Vesselplasty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PVP、PKP、Vesselplasty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腰椎胸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致病和致死原因,5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1/4以上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发生压缩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在80~85岁的女性人群中,有约40%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风险因素有绝经、慢性激素治疗、长期制动和肾功能不全等。

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

1、非手术治疗:开始于足量的止痛药和卧床休息,然后再加上3~6周的理疗和支架治疗,疼痛常常缓解。

骨量丢失肌肉萎缩深静脉栓塞危险卧床疼痛加剧2、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而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3椎体成形术:目前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临床止疼效果明确,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技术: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Sky扩张系统编制囊袋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B 创伤小、均可单侧穿刺A 手术风险小 F 改善骨折椎体压缩情况及脊柱功能E 很好地缓解疼痛 D 并发症少C 操作简单椎体成形术椎体成形术优势椎体成形术的穿刺及注意事项单侧穿刺进针的最大与最小角度椎弓根内穿刺❖传统穿刺入路❖穿刺针倾斜角度不够,不能使骨水泥良好的充盈整个椎体❖容易损伤脊髓神经椎弓根外穿刺❖穿刺针能达到足够的倾斜角度,保证骨水泥良好的充盈整个椎体❖更安全轴向CT影像显示椎弓根外入路穿刺解剖学基础❖T12椎体水平断层解剖11.竖脊肌12.脊髓13.左肾上腺14.T12椎体15.肋间后静脉16.胸主动脉17.右肾上腺18.下腔静脉43.肝右后叶对应CT扫描❖L1椎体断层解剖29.下腔静脉30.右肾上腺32.腰大肌33.L1椎体35.腹主动脉38.半奇静脉40.左肾46.竖脊肌47.脊髓对应CT扫描椎弓根走行❖三种椎体成形术要求:❖穿刺技巧基本相同,熟练掌握❖清晰的解剖知识❖稳健的手术操作❖术中C臂定位PVP (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本手术于1984年首先在法国Amiens 大学医学放射科由Galibert 和Deramond开展,最初应用于椎体血管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课件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课件
经皮椎体成形 PVP
原创
2020/5/25
1
PVP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 装置监视下,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 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一种 新技术。PVP主要应用于治疗椎体椎体 转移瘤、骨髓瘤、血管瘤、椎体骨质疏松 性压缩骨折等良恶性病变。近年来PVP 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技术 日趋成熟。

适应症
• 疼痛症状明显,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的椎体良恶病变:
• 椎体溶骨性转移瘤 • 椎体骨髓瘤 • 椎体血管瘤 •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禁忌症
• 1、凝血功能异常 • 2、明显椎体塌陷至原高度1/3以下 • 3、椎体广泛破坏尤为椎体后缘骨皮质破坏,
因骨水泥易向椎管内溢漏。 • 4、不能进行急诊外科脊柱减压手术的医院,
也不宜行PVP,否则骨水泥渗漏入硬膜外 或椎间孔时无法处理。
术前准备
• 1、血常规、PT、 • 2、主要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
骨扫描。目的:评价椎体塌陷范围、溶骨 性破坏的部位与范围是否累及追弓根、是 否存在椎体后缘骨皮质破坏或骨折等。 • 3、据此可确定手术适应症,制定进针路径, 进针点和进针角度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椎间盘中心目前开展较成熟的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

这两种微创手术是通过穿刺针,在压缩的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术后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它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向压缩的椎体注入填充剂(骨水泥),以达到强化椎体增加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部分高度,防止塌陷,并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的目的。

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应用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一、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

它在X线透视的引导下,向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插入穿刺针,用特制的球囊或椎体扩张器使压缩变形椎体恢复高度,再注入骨水泥,将压缩椎体强化,具有迅速缓解疼痛和重建骨骼强度的作用。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一个节段的治疗大概需要30分钟,即使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可以接受此治疗。

治疗后,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率达到95%,手术的安全性好。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可靠的止痛作用,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

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起到锚定作用,使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到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

骨水泥聚合反应破坏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及炎性致痛因子,降低了疼痛敏感性,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临床经验也证实PVP手术具有相当惊人的早期止痛作用,目前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不能获得如此有效的止痛效果。

术后注意事项1、患者的搬运:保持脊柱水平位,局部不弯曲,不扭转,回病房后仰卧4-6小时,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

PVP与PKP椎体成形ppt课件

PVP与PKP椎体成形ppt课件

椎体的刚度:指椎体在外力作 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越 高,椎体表现得越硬。
脊柱的相关生物力学
脊柱的相关生物力学
椎体强度的恢复或增强是 评价PVP和PKP效果的最 常用测量指标,它有助于 预防或避免已修复的椎体 再次发生骨折。
椎体的强度:指椎体在发生塌 陷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脊柱的相关生物力学
椎体刚度的恢复被认为是 与止痛效果相关的力学参 数。PVP与PKP术后为使 病变椎体获得稳定,理想 状态是恢复或接近正常椎 体的刚度和强度。
致 力 于 人 类 的 健 康 事 业
椎体成形术(PVP)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录
01
PVP与PKP的发展史
脊柱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过程及操作 骨水泥的应用 相关注意事项 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02
03 04 05 06 07
PVP与PKP的发展史
• 1984年,法国Amiens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医生Calibert P和 Deramomd H首先在影像学监控下应用穿刺针通过椎体前 侧方入路向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 功治疗一例长期疼痛的第二颈椎血管瘤患者。该手术被称 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 1989年,Kaemmerlen P将PVP应用于椎体转移瘤,起到了 满意的镇痛和稳定患椎的效果。
• 1990年,PVP创始人Dearmomd H首次将PVP应用于治疗骨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
• 截止2000年,美国共有超过1000名椎体疾病特别是OVCP的发展史
• 1994年在PVP的基础上,美国的Wong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球囊 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技术(balloon kyphoplasty)。该技术核心是 可扩张的球囊,将球囊经穿刺导管置入椎体内,通过扩张球 囊将椎体撑开,取出扩张后 的球囊再将骨水泥注入空腔。称 之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 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PKP应用于临床,并 于2002年进入我国。 • 2011年6月19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检索,2000年—2011年共有2182条记录。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学习课件.ppt123学习课件.ppt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学习课件.ppt123学习课件.ppt

●术后一过性发热
●感染
.精品课件.
22
.精品课件.
23
预防措施
●恰当选择适应症(椎体后壁完整)
●应有影像检测设备
●灌注剂粘度要适度,推注压力不宜 过大(球囊扩张)
●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穿破椎弓
根内壁
.精品课件.
24
术前
.精品课件.
术后
25
术前
.精品课件.
术后
26
.精品课件.
27
Thank you!
生相应的神经损伤 • 2.偏外侧可能刺入肺或腹腔器官 • 3.偏前方可能导致大血管损伤 • 4.成像条件差和术者经验不足是主要原因
.精品课件.
15
X-ray
.精品课件.
CT
16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一种新型的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穿刺同前,置入导针后 沿导针放入一根套管针,沿套管放入 可扩张球形气囊,然后向气囊内充气 扩张,气囊到椎体任一皮质缘终止。
以替代保守治疗和有选择性的开放手术
• 2.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应证被限定在A1.1型、A1.2型和有选择性的 A1.3椎体骨折
• 3.对于有间歇性跛行等神经损伤的脊柱疾患不应采用,因骨水泥注射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 所选择病例是否正确? • 1.患者必须能够接受全麻或者在局麻下能够持续保持仰卧位或仰卧位
累及椎管、椎体、椎间盘
• 原因:免疫抑制剂、糖尿病、肥胖、无菌操作不严格 • 3再骨折 • 流行病学:新发椎体骨折30-60%发生在临近节段,主要与基础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关
• 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 • 4术后一过性发热
.精品课件.
13
术前风险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目的: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的概念及重要性,阐述该临床路径在国内外 发展现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重要性
临床路径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针对特定疾病或手术制定的 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和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医疗 质量和效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
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包括手术技术的优化、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等。
患者为中心
将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治疗流程和康复方案,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加强多学科联合,推动PVP/PKP加速康复临床路径不断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多学科协作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治疗方案。
涉及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需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优化手术操作技巧
术后随访制度
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减轻患 者痛苦。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及时评估患者恢复情 况,调整治疗方案。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的建议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早 期开始康复训练,包括 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 、平衡协调训练等,促 进患者早日康复。
家庭与社会支 持
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对 患者的积极作用,对患 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 指导,促进患者与社会 重新融入。
03
PVP/PKP加速康复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路径内容
PVP/PKP加速康复患者评估
01
疼痛程度

PVP、PKP、囊袋扩张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PVP、PKP、囊袋扩张治疗研究学习课件
2007年由台湾A-SPINE公司 设计,经实验后,2013年引入。 采用Vessel囊袋填充器,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优势
1、有效的高度恢复及维持 2、安全牢固的囊袋、降低骨水泥的渗漏洋Leabharlann 效应 3、骨填充物与骨小梁充分耦合
狼牙效应 4、对填充物量的可控性高
设计理念
囊袋完全填满后不再膨胀,后续灌
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PKP
编织囊袋椎体成形术 VESSEL-X技术 骨填充网袋技术(BFC)
PVP (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1984年最先在法国由Galibat 和Deramond应用于椎体血管瘤。1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 PVP 被 引 入到美国,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 椎体损害的常用方法。2
囊袋扩张技术的产生,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是椎体成形术的一次技术性创新。
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PKP
编织囊袋椎体成形术 VESSEL-X技术 骨填充网袋技术(BFC)
编织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Vesselplasty )
山东省第一例VESSEL椎体成形术
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Vesselplasty)技术
注的骨水泥缓慢渗出并形成中心压力
高,往外依次递减形成洋葱效应。
操作系统
病例5 山东省第一例VESSEL编织囊袋椎体成形术
张某,男,65岁,L1 OVCF,VAS评分:8分
手术过程
1、常规俯卧位、定位、消毒 2、局麻成功后,常规单侧椎弓根穿刺
手术过程:
术后VAS评分:8分 1分
)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BFC Bone Filling Container
PVP、PKP、囊袋扩张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基础
11.竖脊肌 12.脊髓 13.左肾上腺 14.T12椎体 15.肋间后静脉 16.胸主动脉 17.右肾上腺 18.下腔静脉 43.肝右后叶
对应CT扫描
L1椎体断层解剖
29.下腔静脉 30.右肾上腺 32.腰大肌 33.L1椎体 35.腹主动脉 38.半奇静脉 40.左肾 46.竖脊肌 47.脊髓
进针
进入椎体 扩张球囊
C臂透视下缓慢注入骨水泥约3.5ml 。
术后透视见骨水泥充盈良好。
讨论3
PVP 、PKP、
关键点:安全性
例:PVP渗漏
患者张某某,男,85岁,因“外伤致腰背部疼痛 ,活动受限4天”收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 胸椎压缩骨折诊断,行PVP手术治疗。
术前CT
பைடு நூலகம்
PVP特点
1、骨水泥直接灌注 2、优势:简单、微创、便宜、疗效不差 3、缺点:骨水泥渗漏问题;椎体高度恢复问题;
仅适用于后壁完整的骨折
病例
患者张某,女,90岁,外伤后腰背部疼痛,诊为 L3 、L4椎体压缩骨折。行双节段单侧椎弓根外 PVP治疗。
病例
患者女,72岁,腰骶部疼痛7天,变换体位时疼 痛明细,诊断:T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压缩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开始于足量的止痛药和卧床休 息,然后再加上3~6周的理疗和支架治疗,疼痛常常 缓解。
骨量丢失
卧 床
肌肉萎缩
疼痛加剧
深静脉栓塞危险
2、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创伤大、 并发症多而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缩骨折的治疗
3椎体成形术: 目前研究表明,椎体成形术临床止疼效果明
PVP、PKP、Vesselplasty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腰椎胸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龄 化,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 压缩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 的常见致病和致死原因, 5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1/4 以上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 发生压缩骨折的风险随着 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在80~85岁的女性人 群中,有约40%发生骨质 疏松性骨折,发生骨质疏 松性骨折的常见风险因素 有绝经、慢性激素治疗、 长期制动和肾功能不全等。 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 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 见,老年期以胸腰椎和股 骨上端骨折多见。
利用球囊扩张椎体内空间、恢复椎体高度 特点:可恢复一定程度的椎体高度(有争议),
降低椎体渗漏率, 存在价格高、骨水泥渗漏、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
等问题
关于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 相关讨论
讨论1
保守治疗 VS 椎体成形术
关键点:疼痛 并发症
疼痛程度 疼痛原因 疾病发生时间
手术主要目的为最大 程度、最快速度缓解老年 患者骨折后的疼痛症状。
CT示胸11椎体压缩变扁, 椎体前下缘出现“空气征” 。
对应CT扫描
椎弓根走行
三种椎体成形术要求: 穿刺技巧基本相同,熟练掌握 清晰的解剖知识 稳健的手术操作 术中C臂定位
PVP (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本手术于1984年首先在 法国 Amiens 大学医学放射 科由Galibert 和 Deramond 开展,最初应用于椎体血管 瘤。在20世纪90年代初, PVP被弗吉尼亚大学率先引 入到美国。从那时开始, PVP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椎 体损害的常用方法。
病例
患者张某,男,68岁,摔伤致腰背部疼痛,诊为 T12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椎弓根外PKP治疗。
术中穿刺角度
PKP球囊撑开,椎体高度明显恢复
病例
患者李某,女,77岁,外伤后腰背部疼痛,诊: L2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椎弓根外PKP治疗。
穿刺角度
新鲜骨折出血
打入球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术前MRI
PVP术中透视
术后X线见骨水泥主要从破裂的椎体前缘渗漏
讨论4
根据椎体骨折分型及骨折线位置 选择性调整骨水泥注射部位
关键点:骨折线
例:椎体骨折“空气征”
患者88岁女性,腰椎退行性变严重,因咳嗽后致 胸背部疼痛来我院就诊。明确胸11椎体压缩骨折 后,行微创治疗。术后症状缓解。
患者于手术室手术台 翻身时即感腰背部疼痛明 显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 在家属搀扶下缓慢下地活 动。
缓解卧床并发症。
例:多处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显著
患者老年男性,76岁,因“腰背部疼痛,活动受 限15天”,以“T9、T11、L1椎体压缩骨折”收 入院。 入院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剧烈,VAS评分:9分。
行胸椎、腰椎MRI检查明确:T9、T11为新 鲜骨折,L1为陈旧性骨折。
单侧穿刺
进 针 的 最 大 与 最 小 角 度
传统穿刺入路
穿刺针倾斜角度不 够,不能使骨水泥 良好的充盈整个椎 体
容易损伤脊髓神经
椎弓根内穿刺
穿刺针能达到足够 的倾斜角度,保证 骨水泥良好的充盈 整个椎体
更安全
椎弓根外穿刺
轴向CT影像显示椎弓根外入路穿刺
T12椎体水平断层解剖
确,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技术:
椎体成形术(PVP)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Sky扩张系统 编制囊袋技术
椎体成形术优势
A 手术风险小
B 创伤小、 均可单侧穿刺
C 操作简单
椎经体皮成椎形体术 成形术
D 并发症少
E 很好地缓解疼痛
F 改善骨折椎体压缩情况 及脊柱功能
椎体成形术的穿刺及注意事项
术后疼痛明显,行走出院
术后影像
病例
患者女性,90岁,外伤致腰背部疼痛3天。 骨密度测定T值为-3.8。VAS评分:8分,术后疼
痛缓解明显
定位 进针
透视下注入骨水泥
病例
PVP 1、容易发生骨水泥漏; 2、椎体高度丢失,继发椎体后凸畸形 3、
PKP-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 是在 PVP基础上加用球囊扩张骨折椎体,除了增加椎 体强度、稳定椎体外还能纠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 体的一定高度。
术中于病椎处抽出淡黄色液体
术中透视
术后拍片示骨水泥物位置良好。 患者术后VAS评分:2分,疼痛缓解率为78%。
例:单侧穿刺,骨水泥充盈好
宋某某,男,92岁,外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 限4天。行MRI检查示:L3新鲜骨折,L1陈旧骨 折。入院VAS评分:9分。行PKP治疗。
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