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书怀3(2)《秋天的华家池》
景陶书赵藩诗六首

景陶书赵藩诗六首景陶书赵藩被称为“赵藩诗百科”,他是南宋古代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写的诗作咏叹农村乡间风光,抒发了对家乡之美的无限思念。
以下是景陶书赵藩的六首诗。
一、《游寿寨》青山绿水,竹林牧马,熙熙攘攘,村村夕照,小溪潺湲,吐出细浪,曲曲蜿蜒,遥通仙乡。
游来游去,踏青岁月,恬和惬意,比仙境佳。
二、《咏囊里砚》砚台凝精华,烈调写画堂。
汗血泪丹江,晓风春山村。
温雅宋玉味,郊径樯橹归。
把酒书五文,本自庐浮汀。
三、《细雨轻风》今宵轻风细雨,转眼便是青春期。
撑香巢低绿荷,捧酒里凝黄绢。
一盏茶写霜华,一尊酒咏朱颜。
烛影芳烟婆娑,诗歌惹风满庭。
四、《望青山中》青山倒映碧水,红杏落树绿叶畔,川流无歇碧溪入镜,百花醉太湖日。
秋烟涧水把行人遗,鹤璅宫殿满古月横。
碧桃明媚未著霞晓,云涛拥日几多夭。
五、《游临洮》洮水清碧绕洮山,清景一境芳草新。
历代蒙古设境都,凤凰牧马色天津。
人居桃李尽芳丛,松柏传道景风浓。
夜宿高堂云深处,数处游子谱新曲。
六、《夜归巴陵》登楼远看夜归巴陵,桥头残月凉正浓。
古庙高楼夹千轮,朦胧月光里梦空。
乱石游乐夜夜在,凭阑乘晚风处闲。
簇新醉客家乡远,暗夜盼雁空芳香。
景陶书赵藩的这六首诗酿成了一个让人沉醉的美丽画卷,它既有青山翠水的田园风光,又有温馨惬意的寄思之情,还有江湖古韵的桂林之梦。
景陶书赵藩的这六首诗,把文人墨客的芬芳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无论让我们的思绪为之涣散还是情感为之酝酿,都能领略其中的古风浩浩荡荡。
关于橘子树的现代诗

关于橘子树的现代诗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2.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张籍《春别曲》4.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白居易《轻肥》5.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
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白居易《有木诗八首》6.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
——白居易《拣贡橘书情》7.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
——杜牧《江上偶见绝句》8.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张籍《相和歌辞·江南曲》9.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10.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11.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苏轼《皇太后阁六首·上林珍木暗池台》12.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13.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
——张籍《楚宫行》14.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
——岑参《送周子落第游荆南》15.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戴叔伦《湘南即事》16.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宋之问《过蛮洞》17.鸟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
——释赞宁《寄题明月禅院二首·积翠湖心迤逦长》18.梅雨园林江橘绿,竹风庭院海榴红。
——方回《四月二十九日早起行园》19.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
——苏轼《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20.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
——文征明《十月》21.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22.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23.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
——骆宾王《晚泊江镇》24.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张九龄《感遇·其二》25.层冰涨橘汀,盘空识健翎。
田野尽芳菲——农工党浙大华家池校区支部“科技兴农”纪实

田野尽芳菲——农工党浙大华家池校区支部“科技兴农”纪
实
冯群
【期刊名称】《前进论坛》
【年(卷),期】1999(000)009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从事农业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农工党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原浙江农业大学)支部的22位党员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用我们的知识和技术,积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除了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以外,支部党员们重视“科技兴农”,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这里有一串醒目的数字也许可以说明他们付出的艰苦和取得的成绩:近年来,科技服务700余次,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科技服务面涉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年创社会效益30亿元以上。
一陆平中副教授是1995年4月首次来到贺山头村的。
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了发展浙江的棉花生产,计划三年内在金(华)衢(州)黄土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冯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农工党南京同仁医院支部开展“特色支部”活动纪实 [J], 何伟;
2.奏响“三农”同心曲——农工党浙大华家池校区支部侧记 [J], 叶庆富;钱琼秋
3.走近农民送技忙——农工党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支部科技支农活动纪实 [J], 陈艳
4.肝胆两相照——广西柳州市农工党基层支部活动纪实 [J], 宁宝丁
5.小支部大舞台--农工党福建省委会机关中共支部党建引领信息工作纪实 [J], 黄嘉铭;苏黄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

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一)《张维屏诗文选》作者:张维屏(1780-185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3.2元另有《听松庐诗钞》《林则徐诗集》作者:林则徐(1785-1850),另有《云左山房诗钞》行世《陈沆集》作者:陈沆(1785-1825)湖北教育出版社32.00元《后湘诗集》作者:姚莹(1785-1853)《柏枧山房诗集》作者:曾梅亮(1786-1856)《龔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1792-1841)上海古籍出版社《仙屏书屋诗录》作者:黄爵滋(1793-1853)《(合+曼)(谷+九)亭集》作者:祁嶲(隽?)藻(1793-1866)《魏源集》作者:魏源(1794-1857),有《古微堂诗集》行世《思伯子堂诗集》作者:张际亮(1799-1843)《东洲草堂诗集》作者:何绍基(1800-1874)上海古籍出版社《海秋诗钞》汤鹏(1801-1844)《怡志堂诗初编》作者:朱绮(1803-1861)《林昌彝诗文集》作者:林昌彝(180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海天琴思录/海天琴思续录》作者:林昌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射鹰楼诗话》作者:林昌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復莊詩問》作者:姚燮(1805-1864) 中華書局《倚晴楼诗集》作者:黄燮清(1805-1864)《通父诗存》作者:鲁一同(1805-1863)《巢經巢詩抄》作者:鄭珍(1806-1864)箋注:白敦仁巴蜀書社《咄咄吟》二卷附录一卷作者:贝青乔(1810-1863)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另有《半行庵诗稿》行世。
另查百度图书也有另一作者曹晟的《咄咄吟》刊世,(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出版的,然不此曹晟是何人?此书是否为旧体诗集,待查。
《曾國藩詩文集》作者:曾国藩(1811-187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版《郘亭诗钞笺注》一册作者:莫友芝(1811-1871)笺注:龙先绪、符均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程待郎遗集》三册作者:程恩泽(1812-1876)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版《逊学斋诗钞》作者:孙衣言(1814-1890)《龙壁山房诗集》作者:王拯(1815-1876)《伏敔堂诗录》作者:江湜(1818-1866)《迟鸿轩诗弃》作者:杨岘(1819-1896)《白香堂诗集》作者:邓辅纶(1823-1893)《黄鹄山人诗集》作者:林寿园(1821-1897)《意苕山馆诗》十六卷,作者:陆嵩(1791-1860)《敦艮吉斋诗文存》作者:徐子苓(生平不详)《柈湖诗集》作者:吴敏树(1805-1873)《秋蟪吟馆诗钞》作者:金和(1818-1885)《春在堂全书》作者:俞樾(1821-1907)《濂亭遗诗》作者:张裕钊(1823-1894)《蘅花馆诗录》作者:王韬(1828-1897)《白华绎树阁诗初集》作者:李慈铭(1830-1894),后门人从日记中辑出未见世诗,集成《杏花香雪斋诗》《瓶庐诗稿》作者:翁同龢(1830-1904)《复堂诗》作者:谭献(1832-101)《湘綺樓詩文集》作者:王闓運(1833-1916)岳麓書社《張之洞全集》作者:張之洞(1837-1909)中華書局《桐城吴先生诗集》作者:吴汝纶(1840-1903)《写经斋诗文稿》作者:叶大庄(1844-1898)《缶庐诗》作者:吴俊卿(1844-1827)《于湖小集》作者:袁昶(1846-1900)商務印書館叢書1937年第一版《春闱杂咏》作者:袁昶商務印書館叢書1937六年第一版《樊樊山诗集》三册作者:樊增祥(1846-1931)上海古籍出版社158.0元《沧趣楼诗》二册作者:陈宝琛(1848-19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85.00元《人境庐诗草笺注》一册作者:黄遵宪(1848-1905)上海古籍出版社64.8元《涧于集》作者:张佩纶(1848-1903)《蓼园诗钞》五卷,作者:柯绍忞(1850-1933)《醉芸馆诗集》作者:李经世(1851-1891)《海日樓詩集》作者:沈曾植(1851-1922)校笺:钱仲联中華書局《八指頭陀詩文集》一册作者:释敬安(1851-1912)岳麓書社`《畏庐诗存》作者:林纾(1852-1924)《桂之花轩诗集》朱铭盘(1852-1893)《张季子诗录》作者:张謇(1851-1926)《散原精舍詩文集》二册作者:陈三立(1852-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100.0元《瘉壄堂诗集》作者:严复(1853-1921)《文希道先生遗诗》作者:文廷式(1854-1904)《范伯子詩文集》一册作者:范當世(1854-1904)点校:马亚中/陈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65.00元《滮湖遗老集》作者:金蓉镜(1856-1930)《石遺室詩文集》作者:陳衍(1856-1937)福建人民出版社《陈石遗集》三册作者:陈衍福建人民出版社《说剑堂集》一册作者:潘飞声(1857-1934)《铁云诗存》作者:刘鹗(1857-1909)《鸣坚白斋诗集》作者:沈汝瑾(1858-1917)《涛园诗集》作者:沈瑜庆(1858-1918)《琴志楼诗集》一册作者:易顺鼎(1858-1920)上海古籍出版社120.0元《万木草堂詩集》一册作者:康有为(1858-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30.0元《劉光第全集》作者:劉光第(1859-1898)中華書局《梦痕仙馆诗钞》张其淦(1859-1946)《节庵先生遗诗补辑》一册,作者:梁鼎芬(1859-1920),编辑:汪宗衍《抱碧斋集》作者:陈锐(1860-1922)《觚庵诗存》作者:俞明震(1860-1918)《海藏樓詩》一册作者:郑孝胥(1860-1938)上海古籍出版社50.0元《夏曾佑诗集》作者:夏曾佑(1861-1924)《思阁诗集》线装两册,作者:华世奎(1863-1941)民国影印本《观古堂诗录》线装两册叶德辉(1864-1927)清末刻本《雁影斋诗》不分卷李希圣(1864-1905)《岭云海日楼诗钞》一册作者:丘逢甲(1864-19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楚望阁诗集》十卷,《石巢诗集》十二卷程颂万(1865-1932)《睫X 室诗钞》线装四册裴景福(1865-1937)民国七年石印本按收藏者没有说明中间X是表示什么,疑为闇字?《正道居集》作者:段祺瑞(1865-1936)《居东集》二卷作者:蒋智由(1865-1929)女弟子吕美荪为刊《蒋观云先生遗诗》《譚嗣同詩集》作者:譚嗣同(1865(1866?)-1898)北京出版社《莽苍苍斋诗》二卷谭嗣同《雪堂自述》作者:羅振玉(1866-1940)江蘇人民出版社《黃人集》一册作者:黃人(1866-1913)《环天室诗集》五卷,另有《后集》一卷,《外集》一卷,《支集》一卷,载《学衡》杂志作者:曾广钧(1866-1929)《姑留稿》未详卷数作者:何振岱(1867-1852)《蛮巢诗词稿》三卷作者:张鸿(1867-1941),又有《游仙诗》一卷,合杨无恙,钱仲联作品另别行。
陈独绣诗词

陈独绣诗词《哭汪希颜三首 其一》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哭汪希颜三首 其二》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历史三千年黑暗,同胞四百兆颠连。
而今世界须男子,又杀支那二少年。
《哭汪希颜三首 其三》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寿春倡义闻天下,今日淮南应有人。
说起联邦新制度,又将遗恨到君身。
《感怀二十首 其一》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
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
闭户弄朱弦,江湖万余里。
《感怀二十首 其二》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春日二三月,百草恣妍美。
瘦马仰天鸣,壮心殊未已。
日望苍梧云,夜梦湘江水。
晓镜览朱颜,忧伤自此始。
《感怀二十首 其三》作者:陈独秀(现代)1. • • 1. • • 1. • • 1. • • 1. • • 1. •诗文:得失在跬步,杨朱泣路歧。
变易在俄顷,墨翟悲染丝。
人心有取舍,爱憎随相欺。
八骏虽神逸,绝尘犹可追。
《感怀二十首 其四》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筑墙非过计,领人乃见疑。
忠言戮其身,哀哉关其思。
周泽即云渥,爱憎谁能期。
奈何婴逆鳞,福祸岂不知。
《感怀二十首 其五》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木鸣响焦杀,怪星党天居。
人情有忧乐,天意亦惨舒。
穆王得造父,八骏供驰驱。
如何致千里,辟马驱毁舆。
《感怀二十首 其六》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取士必取骨,相马莫相毛。
淮南养宾客,所重斗与筲。
照蝉不明火,振树将徒劳。
哀哉蒙鸠子,托命于苇苕。
《感怀二十首 其七》作者:陈独秀(现代)诗文:鲧死于羽邱,乃因窃息壤。
义士与顽民,周师异诛赏。
圣贤秉至公,曲直应无枉。
人心无是非,是非徒自网。
• 1. • • 1. • • 1. • • 1. • •。
留下西溪只为你

#宋 高 宗 有 言 “ 溪 B留下 ” .而 今 “ 下 西 溪 只 为 你 ” 。 西 留 舞国 家 地 公 园 生 态 资 源 丰 富 、 自然 景 观 质 朴 、 文 化 积 淀 深 厚 , 曾 与 西 湖 、 西 泠 并 称 杭 州 “ 西 ” .是 目前 国 内第 一 个 也 是唯 一 的 集城 市 三 6耕 湿地 、文 化 泓 地 于 一 体 的 国 家湿 地 公 园 其 中 “ 官 之 作 ” 的五 期 工程 位 于 余 杭 五 常 境 内 ,总 面 积 为 3 3 31 公 里 ・ 该 区域 以 五常 乏 收 .53方 七、洪氏文化为 内涵 ,是西溪 潮家泓地 公园中具有泓地水 乡特征 的重要功 能 块。 受自古人文遗韵丰厚 ,历史上 多少 高人雅士存这片古老 的湿地 上留下了深浅 一的屐痕 ,洪舁 的一曲 《 长生殿》唱衰 了多少 千秋梦 。而今
年
骑游西溪之绿野仙踪 《 野 仙 踪 》 的囊 话 情节 结 合 ,把 故 事 中 的 通 人物 画 存 植 物 标 牌 上 , 吸 引 小朋 友 参 与 的 热 情 -刊: 绿 = 小 : 从 泓 地 生 态 保 护 的 角度 出 发 , 与
俞 愉中增强环境 保护意 识,使生态旅游 成 为培养环境意 识的天然大课堂。
荻 复和保 留了q 闭历 史上具 订很高文化价 值的 钱塘望 族——洪 氏家族 文化 ,这 个在西溪繁衍生息  ̄8 o J "o 余年的家族 ,是杭城 文化晶格的重
私分 。
圉是西溪小可 到的重要景点 ,为明代尚 洪钟晚年归隐西溪 五常所 建,是西溪隐逸文化的突 出代表 。令 以遗 留诗文为蓝 本在故地 重建洪 和槿 篱 茅 舍 , 小桥 流 水 ,花 木 扶 疏 , 成 为 江 南 园 林 与 湿 地 结合 的 典 范 . 睦 这样一个城 市水 乡、洪界故里 ,孕育出 j 洪园余韵 、龙舟胜 会、蒹 葭泛 月、火柿映波和寿堤 ”等独具西溪特 色的风情 民俗 ・其中最长 -“ 锋堤 自北 向南依 次贯穿 了西溪农耕 文化体验村、五常 民俗 文化村 、西溪 大众休 憩村和西溪艺术集合村 网个 各具特 色的村落 。 §活动 f 舟之旅 溪龙
华家池的园林和农耕文化

华家池的园林和农耕文化■文/吴玉卫我五十年前求学于华家池母校土壤农化系,毕业后又留校任教,半世纪来,求学于斯,执教于斯,生活于斯,从年轻学子到告老退休,对华家池积淀起特别深厚的感情。
抚今忆昔,禁不住把笔草此小文,追溯华家池的沧桑和她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华家池的园林文化华家池位于杭州城东,南宋时这一带是供应临安(杭州)蔬菜消费的基地,当时曾有"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的谚语。
到明清时,这一带仍是池塘密布的蔬菜基地,同时也是城里人在城外的墓葬区。
在众多的池塘中,以华家池为最大。
据明嘉靖《仁和县志》载称:"华家池,大百亩。
洪武(公元1368-1398)初,艮山门外富民华兴祖构筑亭榭其上,周植奇花异草,镇守都督兰某见而欲之,兴祖不与,寻致籍没。
"说明华家池是因华兴祖在此筑建亭榭花园而得名,这是华家池园林文化的初始。
清代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停滞,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以后,连年的建设经营,华家池变得更加美丽宜人,被称为“小西湖”。
中国历史上没有植物园,只有悠久的皇家御苑和私家花园,文见司马相如《上林赋》和左思《三都赋》等。
浙江大学农学院时期,由当时的植物学家钟观光负责筹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笕桥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西式的植物园,钟观光孜孜不倦地从全国各地搜集到各类植物数千种,播种或移植到园内,每种植物都挂有牌子,书明该植物的中名,拉丁学名,分布地区,经济价值等。
1934年植物园随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
园内新造假山,山上建成纪念钟观光的“观光亭”。
后又增立明朝植物学兼药物学大家李时珍塑像于植物园入口处。
该园一直成为植物分类课程的教学基地和接待中小学师生参观学习的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池北岸建了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大屋顶建筑———东、西教学大楼,从池南岸望去大楼倒影映入池中,为池添色。
华家池周边引种了天鹅绒般的高丽芝草,岸边仿西湖苏堤,相间种植柳树桃花。
程璋题画诗欣赏(1)

程璋题画诗欣赏(1)程璋题画诗欣赏(1)1.程璋荷塘清趣题识:拟徐崇融法戊午长夏新安瑶笙程璋时客海上钤印:程璋之印瑶笙长寿2.程璋(1869~1938)花间飞鸽图款识:⽟阶飜处态夷柔,花径风微韵⾃流。
婪尾⼀杯春纵去,仍将春⾊永勾留。
瑶笙程璋。
钤印:程璋之印(⽩)瑶⽣长寿(朱),3.程璋 1928年作《封侯图》镜⼼款识:戊⾠夏五⽉,新安瑶笙程璋。
印鉴:程璋之印、瑶⽣长寿。
鉴藏印:宗室启蒙鉴赏、启蒙欢喜、爱新觉罗启蒙鉴藏。
4.王震黄⼭寿程璋 1916年作《⽶颠拜⽯》⽴轴款识:旭初写⽯,瑶笙补⽟兰,⼀亭画元章拜⽯,并署款。
时丙⾠仲春。
印鉴:德璋私印、王震⼤利。
5.程璋⾟未(1931年)作⽟兰猫戏图⽴轴题识:⾟未秋杪,拟宋⼈设⾊。
新安瑶笙程璋写于沪上。
钤印:程漳之印、瑶笙长寿6.程璋满架秋风扁⾖花⽴轴题识:满架秋风扁⾖花。
新安程璋。
钤印:瑶笙7.程璋柴门村居图⽴轴题识:黄⽿⾳书已久稀,故园花事未应⾮。
可怜卅载飘零客,开遍南枝⼈未归。
瑶笙程璋。
钤印:程璋之印、瑶⽣8.程璋吴昌硕等丙⾠(1916年)作观瀑图⽴轴题识:荒厓寂寞云影深,⽵氛⼀碧缠⾐襟。
吟声断续啸声作,引得天风来和琴。
丙⾠秋,瑶声逸民合作。
昌硕题。
钤印:吴昌⽯、程璋私印、逸民9.程璋汪琨松荫散马⽴轴题识:(1)、瑶笙写⼈马。
钤印:程璋之印(2)、仲⼭补景。
钤印:仲⼭赵叔孺题记:谁将韦侯笔,扫出神骏姿。
何当脱羁絷,变化腾龙池。
⼰巳(1929)秋⽉赵叔孺书于南碧龛。
钤印:时棡、赵叔孺10.程璋⾟未(1931年)作墨龙⽴轴题识:屈伸得时,变化⽆形,偃伏汙泥,上凌太清。
⾟未秋九⽉瑶笙程璋。
钤印:程德璋印、瑶笙11.程璋 1894年作花鸟⽴轴钤印:程德璋印(⽩)瑶笙(朱)款识:甲午秋九⽉下浣,新安瑶笙程德璋作于毘陵禺斋。
12.程璋国⾊朝酣酒⽴轴钤印:程德璋印(⽩)瑶笙(朱)款识:国⾊朝酣酒,唐⼈句也,时史画牡丹往往题余谓彩题此须写过⾬之努⼒⽅得题⾸。
德璋写于半云⼩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三等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浙江大学华家池子弟小学三(2)班邵书怀指导老师:王晴
秋天的华家池
秋高气爽,落叶纷飞,华家池的秋天景色如此宜人。
路边,高大的梧桐树叶子不断地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地上像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踩起来又松又软,常常没过鞋子。
宿舍旁长着翠绿的竹子,修长的竹子亭亭玉立在秋风中。
香樟树的有些叶子变红了,像被秋风点燃了红彤彤的笑脸。
池塘边,柳树姐姐那茂密的长头发垂在水面上,依然碧绿。
长长的柳丝随风飘飘摇摇,好像在对着镜子梳理头发。
池水十分清澈,微风吹过,池面泛起细小的波纹,闪着潋滟的白光。
我对着池子叫一声,还有回声呢!池面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落叶,好像一艘艘五彩缤纷的小船漂来漂去。
池边的人们悠闲自得,有的在欣赏风景,有的在钓鱼,还有的在散步。
远处的小岛上,长着一片片茂密的芦苇丛,芦苇开出毛茸茸的雪白的花。
岛上有太湖石和假山,有的像老者,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浪花。
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耸立在岛上,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松针,偶尔还能看见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间蹦蹦跳跳,采集松果呢!
秋天用五彩缤纷的画笔,画出了一幅幅华家池美丽的图画。
点评:
秋天的华家池描写得十分细致,说明小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文章不但语句通顺,而且描写还很生动,这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值得肯定。
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手法来写华家池的秋景,使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体现了对华家池秋天的喜爱之情。
小作者先写路边的梧桐,宿舍旁的竹子、香樟,再写池塘边的柳树姐姐,以及池水、池面落叶和池边的人们,接着介绍了小岛上的景物,观察有序,将华家池秋天的美景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小作者笔下,秋天多么美好啊!金色的梧桐叶、亭亭玉立的翠竹、红色的香樟叶、雪白的芦花,还有那缤纷的落叶小船,这一切,无不令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
结尾自然、巧妙,有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