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夫先生清华演讲
高手身影

高手身影:中国商业原生态实战案例目录前言 (5)第一章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中远修船 (7)一、项目背景和面临的问题 (8)二、山重水尽疑无路:“两条路”的探索及其放弃 (8)三、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产业分析中看到曙光 (9)四、产业整合战略思路的确立和战略步骤规划 (11)五、战略实施:建议和参与 (12)六、新加坡上市及国际产业结盟思路的确立 (13)七、战略实施与结果 (15)八、思考与启示 (16)第二章组织再造与公司估值:北京新东方 (21)一、背景:俞敏洪和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 (22)二、乱局与危机:需要解决的问题 (23)三、分析与诊断:以管理咨询的眼光 (24)四、估值50亿元:以投资银行的眼光 (24)五、面对公司政治:义与利的平衡木 (25)六、解决方案:五年战略规划和工作思路 (27)七、后续结果:五年来和五年后 (29)八、颇有意味的花边故事 (30)九、思考与启示 (33)第三章战略转型与营销突破:欧普照明 (35)一、感觉 (35)二、见地 (37)三、方案 (40)四、推进 (42)第四章战略营销与管理改进:JJ照明 (46)一、背景介绍 (46)二、项目特点 (46)三、基本命题 (47)四、运营思路 (49)五、项目方案 (50)六、项目实施 (53)七、项目效果 (53)第五章外销企业的国内营销:浙江HY (54)一、项目的由来 (55)二、企业和行业背景 (55)三、对HY发展的初步理解 (56)四、HY的品牌定位和竞争战略的提出 (57)五、项目进展一波三折 (62)六、项目小结 (64)七、项目效果与启示 (65)八、对外销企业转型国内市场的思考 (66)第六章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深度营销:正虹饲料 (68)一、案例背景 (69)二、问题解读 (71)三、解决方案 (73)四、推进实施 (75)五、心得体会 (77)第七章央企再造与产业领袖:中国外运集团 (78)一、国字号央企:在共和国的历史变迁中遭遇生存危机 (79)二、谋变图强:从地毯式的调研开始 (81)三、产业战略选择:从传统运输企业到现代物流公司 (83)四、艰辛的“旧城改造”:公司重组和组织再造 (86)五、上海与香港上市:基于战略的资本运作 (89)六、对“物流帝国”的向往:雄心勃勃的产业整合计划 (91)七、思考与启示 (96)第八章上市公司战略规划与国际化:新中基 (98)一、背景:项目的来由 (99)二、立项:直奔主题,切中要害 (100)三、突破:产业战略选择 (102)四、行动与结果:战略重组与走向国际化 (105)五、思考与启示 (107)第九章战略咨询与管理升级:潮宏基珠宝 (110)一、项目背景 (110)二、客户需求的识别与界定 (112)三、项目过程简要描述:分析诊断——解决思路——方案设计 (113)四、咨询效果:在三个层面上为客户创造价值 (118)五、思考与启示 (122)第十章基于产业和资源的战略规划:康恩贝药业 (126)一、项目背景和面临的问题 (126)二、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127)三、在产业变迁的背景下扫描中国药企 (129)四、独辟蹊径,提出“植物药”概念 (130)五、围绕植物药所作的系列尝试 (131)六、思考与启示 (133)第十一章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丽江旅游 (134)一、背景:项目的由来与立项 (135)二、分析与诊断:拨开云雾见月明 (137)三、出路:系统解决方案 (140)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效果的关键 (147)五、思考与启示 (148)第十二章集团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源体系:DH和TY房地产集团 (149)一、DH房地产案例解读 (150)三、解决思路:从系统失效转变为系统有效 (156)四、方案实施:天下大事莫作于细 (158)五、实施与结果:战略、组织、管理层面的业务模式全新突破 (162)第十四章企业文化建设:三环化工 (164)一、解决“1号问题”: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思维 (166)二、文化寻根:提炼文化基因,传承精神薪火 (168)三、建立理想:明确使命追求,确立愿景目标 (170)四、明确企业成长思维:产业、组织和人 (172)五、编撰企业文化故事集 (177)六、创作企业文化法典 (180)七、设计企业文化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180)八、小结与感悟 (181)第十五章企业品牌建设:形神兼备的历程 (183)一、世佳地产项目 (185)二、山东省地矿局项目 (186)三、陕鼓集团项目 (186)四、秦冶集团项目 (187)五、中国邮电器材集团项目 (188)六、医大时代项目 (188)第十六章组织设计与管控:荣富集团 (192)一、序幕 (192)二、乱象 (192)三、滴水见海 (193)四、追根溯源 (197)五、解决之道 (198)六、结局 (200)七、启示 (200)第十七章商业模式设计与私募融资:灵顿中子刀 (203)一、项目背景 (203)二、简略诊断和关键命题识别 (204)三、融资可行性论证及尝试 (204)四、商业模式的新设计和新描述 (205)五、商业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08)六、融资方案设计:股权融资及其风险-收益特征安排 (208)七、融资效果及其后续经营结果 (210)八、思考与启示 (211)一、项目背景与由来 (212)二、PE的中国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13)三、行业研究:医药、物流、机场等 (216)四、目标企业推荐建议和商务洽谈安排 (219)五、思考与启示 (223)第十九章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工业促进局 (224)一、项目背景 (225)二、项目设计及问题识别 (225)三、产业研究的发现 (226)四、发展思路及发展举措的提出 (227)五、思考与启示 (228)第二十章组织发育与管理改进:某建材商场 (231)一、背景 (232)二、发现问题 (233)三、解决问题及初步效果 (234)四、后续 (237)五、其他 (237)本书收录了和君咨询的20个典型咨询案例,井附有知名专家精彩点评。
【转帖】一个清华工科男参加和君商学的质朴告白

论坛帮助
友情链接
意见建议
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全部讨论区
本站站务placeholder
北邮校园placeholder
学术科技placeholder
信息社会placeholder
我相信我们这些兄弟不是空谈,是实干的,我相信大家将来会有出息。很多人会觉得和君务虚不务实,我想很多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关心,都是什么人参加,去向如何吧。我刚刚打开的我们班的通讯录(其实我们现在还经常聚会),给你讲讲我们班的来处和去处吧:
和君三届某班(隐去班号),共计43人 :清华大学10人 ;人民大学5 ;北京大学8人(含医学部1人) ;对外经贸5人 ;中央财经1人
在这个版面看到大家这么激烈的争论,我想我写些自己的经历会更有说服力和借鉴作用,能够消除一些朋友的疑惑:
首先请大家分清这么两个概念:和君咨询、和君商学院。前者是一家咨询公司,后者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商学培训项目。公司的创办人是老君安的研究所所长,王明夫。他同时也是商学院的院长。商学院的大课主要都是他给我们讲授的,一共9堂大课,除去3个月的寒暑假,基本每个月一次,全部安排在周末(一般是下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并购,战略,组织理论设计,股票投资,投资银行业等。上课的形式主要是王明夫先生(我们尊称他先生,老师的意思,这是一种复古的提法)结合他自己的商场经历,给我们讲述他对中国商业的理解。
前两天的帖子是我发的,看到版面上许多人对和君的东西很质疑,甚至批判,我其实很困惑。我觉得是不是公司的宣传太高调的缘故。其实我们周围大多数人,都是很踏实靠谱的。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YHQ大哥,每天摘记一则财经新闻,给出自己的解读,坚持到现在,500多天,没有一天间断;贸大的HHY
王明夫:商学院第七届教学综述

五、对待学生:视为天使,尊为栋梁 和君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人人都有慧根和善结,人人的灵魂深处都 睡着真善美的天使和英雄主义的雄狮。这是人之为人的最本原、最深 刻、最伟大的“欲”!我们只需要把人人心中的那个伟大而深刻的真 善美和英雄主义情结呼唤出来,天使就会翩翩起舞,雄狮就能威风凛 凛,那么,力量就会变得源泉无穷,世界就会朝力量感和真善美的方 向改变。 那么,和君怎样呼唤呢?很简单:保持一个信念,然后就自始至终地 把人当天使对待,慢慢地,他/她就会变成天使;你自始至终地把人当 栋梁之才重视,慢慢地,他/她就会朝着成为栋梁的方向去努力。 与此对应,和君对学生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敢做栋梁为承重,誓成 天使济苍黎!
主讲人
周彦平 郭 剑 丁建泽 陈衢清 简单看管理
讲座主题
中国的商业版图和商业生态 如何抓管理—民企管理简明做法二十条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未来及投资地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7月27日 13:00-15:30
8月10日 13:00-15:30 8月24日 13:00-15:30 9月7日 13:00-15:30 9月28日 13:00-15:30 10月19日 13:00-15:30 10月26日 13:00-15:30 11月1日 13:00-15:30
和君咨询王明夫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和投行家

课前秀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时,你想到了什么?
➢行业危机爆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伊利股份:紧急停牌也抵挡 不住疯狂的抛盘。几乎直线下 挫的K线:从14块多,直线下 到6块多。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想,怎么做呢? 小散户/基金经理/炒家/PE/产业投资者?
课前秀
中国乳业不可能就此死亡,我们需要敏锐地发出提问:在这场危机 过后,谁最有机会成为未来中国乳业的行业领袖? 1、危机过后,剩者为王:三鹿倒下了,各地星罗棋布、小散乱弱 的地方性中小乳业厂商,熬不过这场危机,大面积关门,让出市场 份额。谁最具备条件收割和承接这些市场份额呢?伊利们。 2、乳业食品安全的需要:唯一出路是全面重建从奶源到市场终端 的产业链,国家拯救和扶植政策将倾斜给谁?伊利们。 3、民族品牌的代表:中国乳业不可能就此由外资品牌一统天下, 谁代表民族品牌与外资品牌抗衡呢?伊利们。
心理学及社会学说童年环境和时代;管理学开始搞素质测评 天蝎座:比尔·盖茨、杨致远、李泽楷、李彦宏、马化腾······ 从本能到自觉:成功欲、好胜心----企图心、事业心----志向与理想----使命与愿景 人到无欲品自高 VS. 人到无欲万事休 五千年历史,九万里江湖,无外乎功名利禄、是非成败 一生世悟道,亿万种风情,不过是方圆进退、饮食男女 欲望燃烧引向毁灭,理想光芒照耀前程
历任: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副经理、君安证券研 究所所长、君安证券并购部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金 融与证券研究所执行所长、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等, 兼任很多著名公司的董事(新东方基金会、香港恒安 国际、福田汽车、用友软件、深圳机场等)
我的公司:和君咨询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1000多 个员工,几千个客户(企业),北京最大的管理咨询 公司。经营历史12年,“咨询+资本+商学教育”的业 务结构,如Logo。和君资本目前管理了30多亿元的 PE基金,累计投资了30多家企业,已上市3家。
和君十大感动人物评语(4)

和君⼗⼤感动⼈物评语(4)他,本科读南京⼤学,硕⼠读复旦⼤学,博⼠读北京⼤学,博⼠后进清华⼤学,专业⼀直是管理学。
03年北⼤读博时候⼊学王明夫投资银⾏私塾, 05年私塾毕业进⼊和君咨询,06年任合伙⼈。
07年王明夫私塾闭塾,和君公司创办商学院,他出任商学院副院长,并历任班主任。
2012年和君集团⾸次组建总裁班⼦,他应总裁之邀出任集团副总裁。
同年,他受命创建和君软件,出任董事长。
他还有⼀个从来没有任命过但和君⼈⼼⽬中公认的⾝份:他是和君⾸席经济学家。
私塾创办之始,京城三校北⼤清华⼈⼤的⼀群最耀眼⾼材⽣加⼊私塾,⼀举把私塾的⽣源等级定调在了中国最顶级的智商层次上,他就是定调私塾品级的标志性⼀员。
和君商学院创办之初,很多⽜⼈带着挑战的⼼态来PK,有的是专门来踢场⼦想让和君难堪的,他⼀出场,⽆⼈不服和君有⼈,欲辱和君者⾃取其辱。
他为历届和君学⼦讲授《商学ABC》,以ABC的浅显易懂,勾勒出商学的堂奥和路径,学海⽆涯和书⼭有路,尽在其中。
恍若是,他轻轻⼀拨,众学⼦就迷雾消散,不知云深⼏许、路在何⽅的茫茫商学,瞬间变得疏朗清明、迢迢招引。
他第⼀次登上和君全员培训的讲坛,就艳压群芳,⼀举确⽴了他令⼈⼼悦诚服的思想者地位。
那是在2006年的国庆培训⼤会上,他解读和君原创思想ECIRM模型,提出“1+4”或“2+3”的全新认识:ECIRM五要素,企业家E、资本C、产业I、资源R和管理M,在现实的不同企业中,地位是不⼀样的,有的企业依赖资源⽽⽣斯R为重⽐(如矿业),有的企业凭管理取胜故M为先⽐如充分竞争⾏业,有的企业因处在了⼀个好⾏业所以I是源头,有的企业擅于资本运作则C为活⽔,有的企业则啥都没有就是⼈顶⽤、能够⽩⼿起家变⽆为有化⽣万物,那末企业家E就是唯⼀、就是⼀切。
他指出,真实的企业,不会是5个要素平铺均衡的,应该是1个或2个要素先⾏,然后其他4个或3个要素动态跟进的状态,ECIRM在企业中的事实存在形态是“1+4”或“2+3”,成功的战略思维和资源配置不是⼒量均衡地去完整布局5个要素试图齐头并进,应该是⾸先识别和抓紧那个1或2,放⼤它的优势、做⾜它的强势,死拉硬拽地拉动4或3渐次跟上,在五维要素相互呼唤、逼迫和拉动中实现整体进发和系统优化,最终实现企业从⽆到有、从⼩到⼤、从粗鄙残缺到⾼级完美。
王明夫郑重推荐:怎样学商学?

王明夫郑重推荐:怎样学商学?wangmf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 18:20各位九届同学:今天是和君商学院九届二个系列讲座的开讲日:24节气知识应用系列讲座和四季职业发展系列讲座。
颜进师兄,十几年前是我的私塾弟子。
我看着他这么多年来的学习与成长,他现在的学问、能力、道德文章、为人风范,都令我敬佩。
今天下午他的讲座,效果如何我不知道,只听说他声音小,尤其是远程视频收听的同学,听不太清楚。
颜进是属于那种很有料道但静水流深的人,特此推荐颜进以前讲座的一份整理稿,你静下心来通读这个稿子,可见一斑。
心静的人,才能读出这种文章的味道来。
如何学商学——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颜进本文所述内容,均源自我在和君咨询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思考。
其中,相当部分的学习内容,来自于王明夫、包政和周其仁等老师。
因资质一般,我难免会有理解不到位甚至误读的地方,敬请谅解。
非常感谢和君商学院安排我跟大家沟通“如何学商学”这个话题。
大家都知道,和君的知识体系(即和君的商学体系),分为核心知识体系和辅助知识体系。
其中,核心知识体系为“国势+产业+管理+资本”,辅助知识体系为“职业技能和技巧+法律+文史哲儒释道+科技知识+健康和养生”。
和君认为,从知识结构建设和阅读范围选择的角度上说,“产业+管理+资本”的交集地带,出职业高手的概率为高。
今天,我重点根据上述“大商学”的知识体系,结合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心得,谈一下我对商学学习的认识,重点阐述商学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知识的线索,供大家参考。
一个现象:经济学家普遍长寿经济学家普遍长寿,是一个公认的现象。
有这样一组经济学家寿命的统计数据:国外经济学家:科斯(102岁)、阿尔钦(99岁)、哈耶克(93岁)、弗里德曼(94岁)、萨缪尔森(94岁)、加尔布雷斯(98岁)、舒尔茨(95岁)、丁伯根(91岁)、阿莱斯(99岁)、布坎南(94岁)……国内经济学家:张培刚(98岁)、马寅初(100岁)、薛暮桥(101岁)、陈岱孙(97岁)、宋涛(97岁)、高鸿业(86岁)、于光远(98岁)……为什么经济学家会普遍长寿?有人说他们在等诺贝尔经济学奖,毕竟这一奖项不发给已经过世的人。
(王明夫演讲)专业精神、专业品位与专业文化

专业精神、专业品位与专业文化—谈如何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竞争力王明夫注:本文根据王明夫博士2001年2月26日为大鹏证券投资银行作培训时的演讲记录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一、抓客户靠什么?抓客户靠什么?有的人靠的是服务精神,是殷勤的服务,以致于客户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给这项业务会感到内疚;有的人靠的是广泛的社会关系,通过上级关系下压的方式获得项目;有的人靠的是公关能力强,靠的是自来熟与酒桌方式。
我们靠什么抓客户,我们靠的是跟客户就经营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的深度对话,捕捉客户的真实需求,把握客户需要的专业服务,在对话的30分钟左右就能把客户深深吸引住。
这里举一个我们如何为龙头股份设计的案例。
1998年上海在纺织行业实行“三名工程”,在这一背景下,龙头股份进行了全面的资产重组与置换,集四大名牌于一身,拥有上海纺织行业最优良的资产。
所有券商去抢后续业务时,基本上提供的都是增发或配股的项目建议书,服务没有什么差异性。
而我们选择的是另外的角度,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筹资并不是龙头股的深层次的需求,它根本不缺钱,而是在全面重组完成后在资本经营中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
如(1)四大名牌优质资产集中到龙头,龙头股份的生产能力大幅增长,如何将产品铺到市场上?在中国因为社会分工还不成熟,流通领域尚未达到应有的效率,还没有建立起象沃尔玛这样有效的专营流通网络企业,象长虹这样的大企业也必须考虑产品的销售。
作为生产型的企业,龙头股份是不是要象杉杉股份与鄂尔多斯那样建立自己的专营网络?这恰恰是企业很难把握的,相应的要考虑有关决策性的因素,建立这样的一个全国性的专营网络要多少初始成本?运营成本多少?现有的规模与未来的收益能否支撑得起这样的一个网络?我们在分析杉杉股份与鄂尔多斯专营网络的建立、功能与运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都不具备支撑这样一个全国专营网络的能力。
象杉杉股份发现其规模尚支撑不起全国性的专营网络,为了降低成本、维持运营,吸引不同档次的其他品牌加入专卖店,这是一个失误,因为其他高档品牌的消费者认为档次不够不会从这里选购,而低档品牌的消费者又觉得杉杉专卖店的档次太高,不敢来这里消费。
2013年4月20日上海交大名家论坛--王明夫-博士演讲精粹

战略支持:EMBA创新管理总裁联谊会上海交大名家论坛--王明夫-博士精粹一、欲望与追求:一个心中没有理想之火在燃烧的人,是没有培养前途的二、知识与能力: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职业高手(不可一日不读书)三、实践与历练:实干创未来、实践出真知,理论是苍白的,生活之树长青:(不可一日不实践)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而不是学射击理论学得出来的。
各行各业的职业高手,成长原理都是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王明夫游泳、钢琴、高尔夫、沪深股市的那些高手们······的启示一万个小时原理:4小时/天×7年= 10000个小时。
各行各业的职业高手,多数情况下,无非是一万个小时的结果。
多数人为什么没能成为高手,原因也十分简单:没有持续积累达到一万个小时。
德鲁克:管理的本质是实践,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明茨伯格:干中学知识世界VS.真实世界如果真想造就商业人才,商学教育和学习,必须重视实践参与与实战训练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南怀瑾:知识是补药,也是毒药,做人好、做事对,就是学问。
四、心态与理念:人生如莲、三度修炼、功到自然成;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能成就某种事业:人生如莲:人生就象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这朵花能否开放得美丽灿烂,取决于水面下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
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战略支持:EMBA创新管理总裁联谊会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去关心决定这个花朵盛开还是枯萎的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本,根和本!当我们思考如何走向成功的时候,必须懂得沉潜,沉潜到人生的水面下去,君子务本!三度修炼:怎样务本?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态度、气度、厚度,三度修炼,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
成功观: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而不能依靠激情燃烧或轰轰烈烈的拼搏和冲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明夫先生清华演讲
蓄深养厚、修身进德、慎独内圣、圆融会通,先成人、后达己,以国运民生为己任,以
心灵大美慰平生
王明夫先生以谦虚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他声称敢来讲投行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高手,他只是“以中年男人的见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看法”。
王明夫先生接着结合具体的案例,列举了IPO、基金经理、分析师、并购重组四个方面的顶尖高手的事例。
比如,王明夫先生介绍,星巴克IPO时拒绝了摩根等华尔街大牌投行,而选择了没有太大知名度的马里兰州一家小投行,原因是这家小投行的负责人和星巴克的老板对咖啡文化有相同的爱好和迷恋。
王明夫先生得出结论:每件事都很重要(Everything matters)。
另外,巴黎百富勤的两个证券分析师的"Tencent,Tendollar"的故事,以及和君给COSCO做的战略咨询案例,也十分引人入胜。
通过四个例子的讲述,大家领悟到了原来咨询和投行界的高手风范原来如此令人入迷,这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投行高手呢?
王明夫先生接着提出了成为投行职业高手的四个基本要素:理想与立志,底蕴与知识,实践与实战,习惯与常态。
王明夫先生娓娓道来,详细讲述了这四个要素的涵义。
谈起理想与立志,他说道:“一个心中没有理想之火在燃烧的人是没有培养前途的。
”他认为,没有理想,学什么、为什么学都没有依据和坐标。
作为清华大学的学子,身上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应该培养“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与气度,立大志,做大事。
王明夫先生引用济慈的话说:“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同样,要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投资银行家,也必须拥有伟大的理想与志向。
底蕴与知识也是王明夫先生着重强调的。
他认为:“底蕴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职业高手。
”他建议清华学子,端正学习态度,远离快餐文化,确立牢固的人生战略,进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是合理的?王明夫先生认为,对投资银行家来说,四个知识模块——管理学、产业、资本、国势——是最为重要的。
实践与实战也是成为职业高手的路上十分重要的一环。
“理论是苍白的,生活之树常青”,王明夫先生特别强调,如果要真正发挥知识的力量,就必须在实践中将商业逻辑和商学精神融会贯通。
课堂必须要与实践挂钩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
最后,王明夫先生强调建立走向成功的生活常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职业高手必不可少的要素。
“激情只能点燃梦想,习惯才能成就理想”,只要靠一种天长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他提出了若干值得推荐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可一日不读书,不可一周不体育锻炼,做好时间管理,始终保有雅兴、浪漫、审美和诗意情怀等等。
这些实用而又深刻的建议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最后,王明夫先生引用李嘉诚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很多人的失败本质上都是自我管理上的失败造成的。
”
之后,同学们就投行前景、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通过递纸条的方式向王明夫先生提问,他对一些普遍和典型问题进行了解答。
他幽默的语言、精炼的智慧、深刻的思想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交流,很多同学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想法和感悟。
提问交流结束后,王明夫先生接受了财富论坛主任高歌同学代表清华学子赠送的纪念礼品——配有精美外框的嘉宾演讲精彩瞬间的照片。
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仍
意犹未尽,围住王明夫先生争取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