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创伤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创伤

多发伤
一、定义※ 多发伤系指在同一伤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 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而这些创伤 即使单独存在,也是属于病理生理变化比较严 重,危及生命的损伤。
多发伤、复合伤、 多发伤、复合伤、多处伤和联合伤的区别
1)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 的创伤称复合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 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 2)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 或两处以上的创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 骨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
救护原则
2. 急诊室救护原则 解决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紊乱引起的呼 吸功能衰竭和心跳呼吸骤停;制止大出血和预 防、纠正休克造成的循环功能衰竭。
现场救护程序
1. 脱离危险环境 2. 解除呼吸道梗阻 3.处理活动性出血 4. 封闭开放性气胸※(变开放为闭合) 5. 伤口的处理※ 6. 保存好断离肢体 7. 抗休克 8.现场观察
转送途中的抢救
在转送伤员途中,必须加强监护,使在现场已 经开始的抢救工作不会中断,一旦伤情恶化, 在救护车中必须及时处理
急诊室抢救
1.入院即刻 2.数分钟做到 3.10分钟内做到 4.30分钟内做到
习题
1.开放性气胸现场急救哪项正确A A.迅速封闭伤口B.吸氧C.立即清创D.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E.应用抗生素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①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② 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③严重低氧血症;④ 容易漏诊和误诊;⑤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 高;⑥创伤处理的顺序易发生矛盾。
救护原则
总则:早期是抢救生命,中期是防治感染和多 器官功能衰竭,后期是矫正和治疗各种后遗症 和畸形。
救护原则
1.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到达现场,除去正 在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现场急救的关键 是气道开放、心肺脑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 骨折固定及安全地运送,使病人能活着到医院。
第七章_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确立损伤救治顺序。
3、多发伤的诊断*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定为多发伤:
1)颅脑损伤
2)颈部损伤
3)胸部损伤
5)生殖泌尿系损伤
4)腹部损伤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上肢、肩胛骨、长骨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四)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选择生理指标 : 循环( SBP 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呼吸 (频率和幅度)、意识(GCS)等参数,
每项记0~5分,分值相加为TS。TS有效值为1~16分, 分值愈低伤情愈重。
1~3分生理紊乱大,死亡率96%;
4~13分紊乱显著,失治易死,治则活,
抢救价值很高; 14~16分紊乱小,存活率96%。
二、创伤救护的特点☆
1、突发性强;
2、工作强度大; 3、环境复杂恶劣;
4、急救技术要求高;
5、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协调,工作连续性、继承性强。
创伤死亡的三个高峰时间:
第一死亡高峰期:为伤后数分钟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50%,死因主要是严重的脑或者脑干损伤、大 出血等。
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 6 — 8 小时内,约占死亡人 数的30%,死因多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 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等。
TS的伤员检伤分类标准为<12分
创伤记分 TS
分值
呼吸次数 (次/分)A
0
0
1
< 10
2
>35
3
25-35
4
10-24
5
幅度B
SBP(mmHg )C
浅或 困难
0
第七章 创伤

40
5. CRAMS评分法
参数 循环 (Circulation) 呼吸 (Respiration) 胸腹部 (Abdmen thorax ) 级别
Triage≤8
分值 2 1 0 2 1 0 2 1 0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缩压>13.3kPa 毛细血管充盈延迟或收缩压11.3-13.2kPa 毛细血管充盈消失或收缩压<11.3kPa 正常 异常(费力、浅或>35次/min) 无呼吸运动 腹或胸均无压痛 腹或胸有压痛 腹肌抵抗、连枷胸或胸、腹有穿通伤
6
一、创伤分类
1 2 3 4
按完 皮整 肤 是 否
7
按 原 因
按 部 位
按 轻 重
创伤分类—原因
1.钝器暴力 3.锐器 刺伤 挫伤 切割伤 挤压伤 2.切线动力 4.火器伤 5.冲击伤: 擦伤 高压高速气浪 撕裂伤
8
按损伤类型分
开放性创伤
指皮肤或黏膜表面有伤口 指皮肤或黏膜表面完整
0 3 5
脉率 (次 /分 )
胸或腹部有穿通伤再加4分,PHI灵敏度94.4%
0~3分轻伤,死亡0手术2%;4~20分重伤死亡16.4%手术49.1%
PHI法的分类评判标准
将上述5项参数级别所得分值相加: 评分 0 ~ 3分 评分 4 ~ 5分 轻伤员 中度伤员
评分 6 分以上
重伤员
39
PHI法用数据定量评判,因而比 ABCD定性法更加科学、准确,但评分 过程相对复杂、费时。故在灾害现场 检伤分类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即首先采用ABCD法初步筛查,然后再 对筛选出的重伤员和中度伤用PHI定量 评分。
30
模糊分类的判断标准
第7章 创伤

病理生理
创伤炎症反应:
第一节
概述
创伤性炎症有利于创伤修复: 渗入伤口间隙内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可充填裂隙和 作为细胞增生的网架 WBC、补体、抗体吞噬和杀灭细菌 巨噬细胞清除组织碎片、死菌、异物颗粒 局部血流灌注增加,提供细胞增生的营养成分 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的不利作用 大量血浆渗出→血容量缩减 闭合性创伤的严重炎症→组织内压过高,阻碍局部血循环 大量组织细胞的裂解产物→损坏其他器官
创伤分类
第一节
概述
1. 按致伤原因分:锐器--刺伤、切割伤;钝器 --挫伤、挤压伤 切线动力---擦伤、撕裂伤;切伤和砍伤;剌 伤;火器伤;冲击伤;烧伤;冻伤;化学伤; 放射伤 2. 按损伤部位分:颅脑损伤、胸部伤、腹部 伤、脊柱、肢体伤等。 3. 按损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分:闭合性损伤—挫 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等;开放性损 伤—擦伤、裂伤、剌伤等。 4. 与体腔是否相通而分:穿透伤和非穿透伤 5. 按伤情分:轻伤、中度伤、重度伤。
呼吸暂停
1971年由Kirkpatrick等提出。现在很少使用。 0-7为轻伤,8-17中重度伤;≥17分为极重伤
评分系统-院前
参数 级别 10~24 25~35 >35 <10 0 分 参数 值 4 3 2 1 0 D. 毛细血 管充盈 E. Glasgow 昏迷指 数睁眼 语言反 应 级别 <2秒 >2秒 0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不睁眼 回答切题 回答不切题 答非所问 只能发音 不能言语
运 动 反 应
B.呼吸幅度
正常 浅或困难
90 70~90 50~70 <50 0
1 0
4 3 2 1 0
C. 收缩压 (mmHg)
G 5 C S 4 总 3 分 2 1
第七章 创伤

(二)伤情评估
1.受伤史 2.临床表现
(1)腹痛
(2)恶心呕吐
(3)腹胀
(4)内出血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 红细,白细胞计数可略有增高。
(2)诊断性腹腔穿刺术:
抽到液体后,观察血液、胃肠内容物、浑浊
腹水、胆汁或尿液,以推断是那种脏器的损伤。
胰腺或胃十二指肠损伤时,穿刺液中淀粉
二、复合伤
放射复合伤
复 合 伤 非放射复合伤 化学复合伤
烧伤复合伤
(一)放射复合伤
放射复合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放射 损伤和一种或几种非放射损伤,它是以放射 损伤为主,有放烧冲、放冲和放烧复合伤。
1.伤情评估 2.救治与护理
⑴ 现场救护 ⑵防治休克 ⑶早期抗辐射处理 ⑷ 防治感染 ⑸ 防治出血 ⑹ 创面、伤口处理
(一)分类:
1.开放性损伤:
(1)穿透伤:腹膜破损者有腹膜刺激征, 有腹内组织、内脏自腹壁创口突出。 (2)非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 2.闭合性损伤: (1)局限在腹壁, (2)伴有脏器的损伤。
穿透伤诊断时应注意:
入口或出口异位:不在腹部而在胸、肩、会 阴部; 腹部切线伤虽未穿透腹膜,但不排除内脏损 伤的可能; 出、入口与伤道不呈直线 ; 伤口大小与伤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第七章
创伤
第一节
概
述
随着工业交通的现代化,创伤对人类 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创伤死亡是 44岁以下首位死因。在我国城市,创伤是 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可 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已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因此,伤后尽快开始处理伤员对 伤员的存活至关重要。
创伤的概念
创伤(traum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 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 体损伤。 狭义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 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严重者 涉及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而危及 生命。本章主要介绍狭义的创伤。
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护理学

8)上肢、肩胛骨、长骨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四)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1、救治原则和程序 按ABCDE的程序进行伤情评估,然后按照VIPCO的程序进
行抢救: V(Ventilation):保持起到通畅、通气和充分给氧。 I(infusion):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保证输液、
(一)院前评分
1、创伤指数 ( trauma index T I)
定义:采用损伤部位、类型、循环、呼吸和意识 状态五方面对病人评分,每项指标为4级记分(1、 3、5、6分),积分相加为TI。
总分高伤情重. TI≤9分 轻或中度伤; 10~16分 重度伤 ≥17分 严重创伤,约有50%的死亡率 >21分 病死率剧增; >29分 80%于1周内死亡。 TI应用方便,但不十分精确。适宜现场检伤分类。
创伤记分 TS
分值
0
1
2
3
4
5
呼吸次数 (次/分)A
幅度B
SBP(mmHg )C
0
浅或 困难
0
< 10 正常 < 50
>35
50-69
25-35 70-90
10-24 > 90
毛细血管 无 充盈度D
迟缓
正常
意识状态 E
3-4 5-7 8-10 11-13 14-15
3、修正的创伤记分 ( RTS revised trauma
选择生理指标:循环(SBP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呼吸 (频率和幅度)、意识(GCS)等参数,
每项记0~5分,分值相加为TS。TS有效值为1~16分, 分值愈低伤情愈重。
1~3分生理紊乱大,死亡率96%; 4~13分紊乱显著,失治易死,治则活, 抢救价值很高; 14~16分紊乱小,存活率96%。 TS的伤员检伤分类标准为<12分
创伤ppt课件

对织合扭关伤系,,如如韧肩带4肘和.关关结节节脱囊位的。扭果脱伤位。时常合并关节周围软组 组织挫的裂破伤裂:,浅边表5缘的.不讨挫齐裂,伤组:织论强挫大伤暴严力重,。同深时部造者成:皮皮肤肤软完
整,但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脑、肾、肝、挫裂伤脾
第二节 创伤的病理
创 伤----局部和全身反应
(一)全身反应包括:器官功能变化+内分泌反应。与创伤的程
其次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局
疼痛
受伤轻重、耐受力、部位相关。3天后减轻
瘀斑肿胀
皮下淤血、肿胀。挫、扭伤、无菌炎症,出血水肿深 部不易发现
功能障碍 伤口出血
5.讨 论 疼痛、器官破坏引起的保护反应,骨关节骨折损伤后
,运动功能障碍,异常活动
锐器:伤口+出血,边缘整齐、深以累及内脏、大血 管。钝器、撕裂伤:边缘不整齐,软组织挫伤重,淤 血青紫。火器盲管伤:有入口无出口。贯通伤:有出 入口,易污染、感染。
(三)创伤并发症:轻者多无全身表现。
1.感 染 2.创伤休克
开放伤口异物存留、污染。伤口内积血、渗液易繁殖细
菌。金葡菌多见。特殊: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特殊表现
。深部胸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全身化脓感染表现、高 热症状、伤口化脓,休克或--MODS
5.讨 论
剧烈疼痛、失血引起。内脏破裂、肝脾、肠系膜、肾破
第七章 创 伤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刘宝江
第七章 创 伤
1.广义创伤: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等致伤因 素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破坏以及功能
2.狭义创伤:人体组织器官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 生破坏和功能障碍
6.结 论
第一节 创伤的分类
(一)、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类
整,但深部组织器官损伤,脑、肾、肝、挫裂伤脾
第二节 创伤的病理
创 伤----局部和全身反应
(一)全身反应包括:器官功能变化+内分泌反应。与创伤的程
其次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局
疼痛
受伤轻重、耐受力、部位相关。3天后减轻
瘀斑肿胀
皮下淤血、肿胀。挫、扭伤、无菌炎症,出血水肿深 部不易发现
功能障碍 伤口出血
5.讨 论 疼痛、器官破坏引起的保护反应,骨关节骨折损伤后
,运动功能障碍,异常活动
锐器:伤口+出血,边缘整齐、深以累及内脏、大血 管。钝器、撕裂伤:边缘不整齐,软组织挫伤重,淤 血青紫。火器盲管伤:有入口无出口。贯通伤:有出 入口,易污染、感染。
(三)创伤并发症:轻者多无全身表现。
1.感 染 2.创伤休克
开放伤口异物存留、污染。伤口内积血、渗液易繁殖细
菌。金葡菌多见。特殊: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特殊表现
。深部胸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全身化脓感染表现、高 热症状、伤口化脓,休克或--MODS
5.讨 论
剧烈疼痛、失血引起。内脏破裂、肝脾、肠系膜、肾破
第七章 创 伤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刘宝江
第七章 创 伤
1.广义创伤:物理、化学、机械、生物等致伤因 素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破坏以及功能
2.狭义创伤:人体组织器官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 生破坏和功能障碍
6.结 论
第一节 创伤的分类
(一)、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类
创伤---ppt

(四)诊断 临床表现 + X线
(五)处理原则 1、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 (1)镇痛、固定胸廓 (2)预防并发症 (3)休息 (4)口服抗生素 2、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纠正因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所引发的休克 (3)胸外固定软化的胸壁 (包扎固定法、牵引固定法、内固定法)
3、开放性 (1)清创、固定骨折断端 (2)闭式引流术 (3)应用抗生素
您 好!
欢 迎 您!
第七章 创伤
第二讲 王金侠
第二节 颅脑创伤
一、疾病介绍
(一)颅脑创伤: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创伤。 占全身损伤的15—20%。常与其他部位合 并存在。
(二)病因
交通事故 工矿作业 其他:火器、爆炸、锐器、高空坠落等
(三)发病机制
外力 作用 头部 导致 颅骨、脑膜、脑血管、 脑组织等机械形变。
骨折
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 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应警惕脑损伤及颅内出血, “X”或“CT”可以确诊。
2. 凹陷性骨折 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如凹陷部位在脑功能区可 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病征。“X”或“CT”可协助诊断。
颅底骨折
多因强大的间接暴力引起,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 (鼻漏、耳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 颅后窝骨折。
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消失,叩诊呈鼓音 (二)开放性: 1、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2、胸壁伤口处听到空气进入胸膜腔的吹风声 3、叩诊呈鼓音 4、听诊呼吸音消失
(三)张力性气胸 1、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意识障碍 2、胸部饱满、有皮下气肿 3、叩诊呈鼓音 4、听诊呼吸音消失
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①意识障碍; ②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
(五)处理原则 1、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 (1)镇痛、固定胸廓 (2)预防并发症 (3)休息 (4)口服抗生素 2、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纠正因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所引发的休克 (3)胸外固定软化的胸壁 (包扎固定法、牵引固定法、内固定法)
3、开放性 (1)清创、固定骨折断端 (2)闭式引流术 (3)应用抗生素
您 好!
欢 迎 您!
第七章 创伤
第二讲 王金侠
第二节 颅脑创伤
一、疾病介绍
(一)颅脑创伤: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创伤。 占全身损伤的15—20%。常与其他部位合 并存在。
(二)病因
交通事故 工矿作业 其他:火器、爆炸、锐器、高空坠落等
(三)发病机制
外力 作用 头部 导致 颅骨、脑膜、脑血管、 脑组织等机械形变。
骨折
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 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应警惕脑损伤及颅内出血, “X”或“CT”可以确诊。
2. 凹陷性骨折 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如凹陷部位在脑功能区可 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病征。“X”或“CT”可协助诊断。
颅底骨折
多因强大的间接暴力引起,常为线性骨折,易引起脑脊液漏 (鼻漏、耳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窝、颅中窝、 颅后窝骨折。
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消失,叩诊呈鼓音 (二)开放性: 1、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2、胸壁伤口处听到空气进入胸膜腔的吹风声 3、叩诊呈鼓音 4、听诊呼吸音消失
(三)张力性气胸 1、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意识障碍 2、胸部饱满、有皮下气肿 3、叩诊呈鼓音 4、听诊呼吸音消失
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①意识障碍; ②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traum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机体损伤。
狭义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 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严重 者涉及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而危 及生命。本章主要介绍狭义的创伤。
二、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1.刺伤 因锐器所致的组织损伤。 刺伤的特点是伤口小而深,可刺到深部体 腔,而只有很小的皮肤损伤。 刺伤内脏,可引起体腔内大量出血、穿孔; 刺人心脏,可立即致死。 刺伤一般污染轻,如不伤及重要血管与内 脏,治愈较快。
头部创伤主要是神志变化,严重者出现昏迷; 面、颈部创伤则应注意气道阻塞而导致窒息;
胸部创伤85%以上是肋骨骨折引起的血气胸和肺
挫伤。
五、临床特点
1.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
肋骨骨折多发生在第4~7肋。仅有1根肋骨 骨折称为单根肋骨骨折。有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 折称为多发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以同时发生 在双侧胸部。每肋仅一处折断者称为单处骨折, 有两处以上折断者称为双处或多处骨折。只有肋 骨骨折而不伴有血气胸和胸内脏器和结构损伤者 称为单纯性肋骨骨折。
三、易混淆的概念
1.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
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 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 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 功能紊乱,从而危及生命。诊断时必 须作全面检查,以免漏诊。治疗上, 首先是保全生命,其次是保全肢体。
三、易混淆的概念
2. 多处伤: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
伤情并不一定很轻,其难点在于确定有无体腔
脏器损伤。如腹部闭合伤,可能引起腹内空腔或实
质性脏器损伤。闭合性胸部伤,可引起胸腔内器官
损伤,如肺破裂、血胸、气胸。闭合性颅脑伤,可
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有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可引
起深部器官损伤者,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发伤病人
在休克基础上合并感染易发生多器官功能 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伤前器官功能 良好的健康人群受到严重创伤后,在治疗 过程中序贯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 功能衰竭。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氧自由基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占 有重要地位。氧自由基是一类化学性质十分活
二、创伤分类
(三)按受伤部位分类
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头部 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部伤、骨
盆部(或泌尿生殖系)伤、上肢伤和下
肢伤。
二、创伤分类
(四)按伤情轻重和需要紧急救治先后分类
1. 轻伤 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 能力,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一般为轻 微的撕裂伤和扭伤。 2.中等伤 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四肢长骨骨折 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但一般无生命危险。 3.重伤 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如 严重休克,内脏伤而有生命危险者。
力螺旋方向,则引起捻挫伤,损伤程度将更重。
二、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闭合伤(closed injury) 完整性,表面无伤口者。
如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 半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
皮肤保持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闭合伤(closed injury)
“反常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严重紊 乱,导致通气不足和CO2潴留;还可引起 “纵隔摆动”,造成循环功能紊乱,是导 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称“玻片伤”。因飞散的碎玻璃击中人
体而造成的损伤。其伤情和发生率与玻璃
片质量、撞击速度和撞击部位有关。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5.钝挫伤 (contusion) 因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
的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当钝器作用于体表的面积
较大时,其力的强度不足以造成皮肤破裂,但却 能造成其下的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甚至内脏 损伤,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和皮下瘀血, 严重者可发生肌纤维撕裂和深部血肿。如致伤暴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低血容量又使肾血
流量减少,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酮系统,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增加 排钾,从而促进水份的重吸收;另外,下 丘脑一垂体系统分泌大量的抗利尿激素, 促进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与醛固酮 协同作用维持血容量。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机体有利,但如 失血量大,持续时间长,失血得不到及时纠正, 上述保护性措施减弱和血管收缩延长,组织在低 灌注状态下所形成的毒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
因肌肉坏死逐渐由结缔组织代替而发生挛缩。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3.挤压伤 还可发生挤压综合征,即以肌红蛋白尿和高
在受到严重挤压的伤员中,除局部病变外, 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休克。挤压
伤和挤压综合征是同一种伤因的严重度不同
的表现。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4.玻璃碎片伤 (glass fragment injury)
四、病理生理
4.高代谢状态 创伤后高代谢是机体在 遭受烧伤、创伤、大手术和大出血等情况 下发生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多发伤后代谢 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失血性休克及创伤应激 反应引起的。常在伤后第三天出现高代谢 反应,可持续14~21天。
四、病理生理
4.高代谢状态
高代谢反应包括心血管和代谢的变化,一般 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循环阻力 下降,血中白细胞增加,静息能耗增加,氧耗量 增加,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加;糖代谢 紊乱,糖原分解、脂肪动员,血糖升高;肌肉蛋 白严重分解,尿氮丢失,血尿素氮升高,负氮平 衡显著。因此,高代谢状态若不控制,将发展成 为多器官功能衰渴。
严重而复杂。不同的致伤因素将引起不同
的病理特征。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较局限的冲击:常致腹内空腔脏器伤,如小肠撞 击在脊柱前所致的穿孔、断裂、肠系膜血管破裂 等。 但有时致伤暴力作用的部位与方式不易判断,亦 有在很轻微的创伤情况下,如平地跌倒、从自行 车跌下等,当时未发现严重创伤,但随后却出现 严重情况,如肝脾延迟性破裂,胸腔、颅内延迟 性出血等。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多发伤失血, 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颈动脉窦及主动脉 壁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中枢兴奋交感一 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 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加强,提高心排出量。 外周小血管收缩,内脏、皮肤及四肢血流 量减少,血管内外的体液转移来调节心血 管的功能和补偿血容量的变化,以保证心 脑能得到较好的血液灌注。
以上的损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骨 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包括腹 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上肢多处弹 片伤、体表多处裂伤等。 战伤统计时,常将多发伤与多处伤合 称为多处伤。此时主要指某伤员同时有两 处以上部位受伤。
三、易混淆的概念
3.多系统伤: 多个重要生命系统(如神经、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 同时发生损伤。 严重创伤,特别是多发伤,常表现为 多系统伤,如严重肺损伤合并大血管伤, 创伤分类统计时,一般不作为专门的分类 词应用。
所引起的创伤是一个典型的复合伤。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多发伤因创伤部
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生理扰
乱大。尤其钝性伤往往比贯穿伤的伤情更
严重而复杂。不同的致伤因素将引起不同
的病理特征。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多发伤因创伤部
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生理扰
乱大。尤其钝性伤往往比贯穿伤的伤情更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2.火器伤 由枪、炮、火箭等用火药
作动力的武器发射的投射物所致的损 伤,包括弹丸伤和弹片伤。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3.挤压伤 人体肌肉丰富的肢体,受重物长时 间挤压(一般>1~6小时)造成一种以肌肉为主的 软组织创伤。受挤压的肌肉因缺血坏死,有的
跃、具有强烈毒性的氧代谢中间产物,一旦生
成,便即刻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并具有
连锁性而使损伤反应不断扩大。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缺血后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且 由于内源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大量自 由基在组织内蓄积,并对组织细胞的生物 膜及膜蛋白、核酸等物质进行攻击,启动 一系列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使细胞的结构 和功能造成损伤,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
三、易混淆的概念
5.合并伤: 两处以上损伤时,除主 要较重的损伤外的其他部位较轻的损 伤。如严重颅脑伤合并肋骨骨折,肋 骨骨折为合并伤;肝破裂合并脾脏被 膜下血肿,脾脏被膜下血肿为合并伤 等。通常不作为分类词应用。
三、易混淆的概念
6.复合伤 (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致 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 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
砍伤、刺伤、火器伤等。
开放伤有外出血,受伤时细菌侵人,感染 机会增多。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按有无穿透体腔分: (1)非穿透伤 : 投射物穿入体壁而未穿透 体腔的损伤。 (2)穿透伤:投射物穿透体腔(颅腔、胸 腔、腹腔、盆腔、脊髓腔、关节腔等)而 造成的脏器和组织损伤。多为重伤。
第七章
创伤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概
述
随着工业交通的现代化,创伤对人类 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创伤死亡是 44岁以下首位死因。在我国城市,创伤是 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可 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已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因此,伤后尽快开始处理伤员对 伤员的存活至关重要。
狭义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 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严重 者涉及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而危 及生命。本章主要介绍狭义的创伤。
二、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1.刺伤 因锐器所致的组织损伤。 刺伤的特点是伤口小而深,可刺到深部体 腔,而只有很小的皮肤损伤。 刺伤内脏,可引起体腔内大量出血、穿孔; 刺人心脏,可立即致死。 刺伤一般污染轻,如不伤及重要血管与内 脏,治愈较快。
头部创伤主要是神志变化,严重者出现昏迷; 面、颈部创伤则应注意气道阻塞而导致窒息;
胸部创伤85%以上是肋骨骨折引起的血气胸和肺
挫伤。
五、临床特点
1.各部位的创伤具有不同表现和危险性
肋骨骨折多发生在第4~7肋。仅有1根肋骨 骨折称为单根肋骨骨折。有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 折称为多发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以同时发生 在双侧胸部。每肋仅一处折断者称为单处骨折, 有两处以上折断者称为双处或多处骨折。只有肋 骨骨折而不伴有血气胸和胸内脏器和结构损伤者 称为单纯性肋骨骨折。
三、易混淆的概念
1.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
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 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 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 功能紊乱,从而危及生命。诊断时必 须作全面检查,以免漏诊。治疗上, 首先是保全生命,其次是保全肢体。
三、易混淆的概念
2. 多处伤: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
伤情并不一定很轻,其难点在于确定有无体腔
脏器损伤。如腹部闭合伤,可能引起腹内空腔或实
质性脏器损伤。闭合性胸部伤,可引起胸腔内器官
损伤,如肺破裂、血胸、气胸。闭合性颅脑伤,可
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有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可引
起深部器官损伤者,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发伤病人
在休克基础上合并感染易发生多器官功能 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伤前器官功能 良好的健康人群受到严重创伤后,在治疗 过程中序贯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 功能衰竭。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氧自由基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占 有重要地位。氧自由基是一类化学性质十分活
二、创伤分类
(三)按受伤部位分类
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头部 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部伤、骨
盆部(或泌尿生殖系)伤、上肢伤和下
肢伤。
二、创伤分类
(四)按伤情轻重和需要紧急救治先后分类
1. 轻伤 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 能力,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一般为轻 微的撕裂伤和扭伤。 2.中等伤 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四肢长骨骨折 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但一般无生命危险。 3.重伤 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如 严重休克,内脏伤而有生命危险者。
力螺旋方向,则引起捻挫伤,损伤程度将更重。
二、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闭合伤(closed injury) 完整性,表面无伤口者。
如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 半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
皮肤保持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闭合伤(closed injury)
“反常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严重紊 乱,导致通气不足和CO2潴留;还可引起 “纵隔摆动”,造成循环功能紊乱,是导 致和加重休克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称“玻片伤”。因飞散的碎玻璃击中人
体而造成的损伤。其伤情和发生率与玻璃
片质量、撞击速度和撞击部位有关。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5.钝挫伤 (contusion) 因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
的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当钝器作用于体表的面积
较大时,其力的强度不足以造成皮肤破裂,但却 能造成其下的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甚至内脏 损伤,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和皮下瘀血, 严重者可发生肌纤维撕裂和深部血肿。如致伤暴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低血容量又使肾血
流量减少,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酮系统,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增加 排钾,从而促进水份的重吸收;另外,下 丘脑一垂体系统分泌大量的抗利尿激素, 促进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与醛固酮 协同作用维持血容量。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机体有利,但如 失血量大,持续时间长,失血得不到及时纠正, 上述保护性措施减弱和血管收缩延长,组织在低 灌注状态下所形成的毒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
因肌肉坏死逐渐由结缔组织代替而发生挛缩。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3.挤压伤 还可发生挤压综合征,即以肌红蛋白尿和高
在受到严重挤压的伤员中,除局部病变外, 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休克。挤压
伤和挤压综合征是同一种伤因的严重度不同
的表现。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4.玻璃碎片伤 (glass fragment injury)
四、病理生理
4.高代谢状态 创伤后高代谢是机体在 遭受烧伤、创伤、大手术和大出血等情况 下发生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多发伤后代谢 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失血性休克及创伤应激 反应引起的。常在伤后第三天出现高代谢 反应,可持续14~21天。
四、病理生理
4.高代谢状态
高代谢反应包括心血管和代谢的变化,一般 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循环阻力 下降,血中白细胞增加,静息能耗增加,氧耗量 增加,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加;糖代谢 紊乱,糖原分解、脂肪动员,血糖升高;肌肉蛋 白严重分解,尿氮丢失,血尿素氮升高,负氮平 衡显著。因此,高代谢状态若不控制,将发展成 为多器官功能衰渴。
严重而复杂。不同的致伤因素将引起不同
的病理特征。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较局限的冲击:常致腹内空腔脏器伤,如小肠撞 击在脊柱前所致的穿孔、断裂、肠系膜血管破裂 等。 但有时致伤暴力作用的部位与方式不易判断,亦 有在很轻微的创伤情况下,如平地跌倒、从自行 车跌下等,当时未发现严重创伤,但随后却出现 严重情况,如肝脾延迟性破裂,胸腔、颅内延迟 性出血等。
四、病理生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多发伤失血, 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颈动脉窦及主动脉 壁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中枢兴奋交感一 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 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加强,提高心排出量。 外周小血管收缩,内脏、皮肤及四肢血流 量减少,血管内外的体液转移来调节心血 管的功能和补偿血容量的变化,以保证心 脑能得到较好的血液灌注。
以上的损伤。如一个肢体有两处以上的骨 折,一个脏器有两处以上的裂伤。包括腹 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上肢多处弹 片伤、体表多处裂伤等。 战伤统计时,常将多发伤与多处伤合 称为多处伤。此时主要指某伤员同时有两 处以上部位受伤。
三、易混淆的概念
3.多系统伤: 多个重要生命系统(如神经、 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 同时发生损伤。 严重创伤,特别是多发伤,常表现为 多系统伤,如严重肺损伤合并大血管伤, 创伤分类统计时,一般不作为专门的分类 词应用。
所引起的创伤是一个典型的复合伤。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多发伤因创伤部
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生理扰
乱大。尤其钝性伤往往比贯穿伤的伤情更
严重而复杂。不同的致伤因素将引起不同
的病理特征。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多发伤因创伤部
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生理扰
乱大。尤其钝性伤往往比贯穿伤的伤情更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2.火器伤 由枪、炮、火箭等用火药
作动力的武器发射的投射物所致的损 伤,包括弹丸伤和弹片伤。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3.挤压伤 人体肌肉丰富的肢体,受重物长时 间挤压(一般>1~6小时)造成一种以肌肉为主的 软组织创伤。受挤压的肌肉因缺血坏死,有的
跃、具有强烈毒性的氧代谢中间产物,一旦生
成,便即刻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并具有
连锁性而使损伤反应不断扩大。
四、病理生理
5.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缺血后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且 由于内源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大量自 由基在组织内蓄积,并对组织细胞的生物 膜及膜蛋白、核酸等物质进行攻击,启动 一系列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使细胞的结构 和功能造成损伤,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
三、易混淆的概念
5.合并伤: 两处以上损伤时,除主 要较重的损伤外的其他部位较轻的损 伤。如严重颅脑伤合并肋骨骨折,肋 骨骨折为合并伤;肝破裂合并脾脏被 膜下血肿,脾脏被膜下血肿为合并伤 等。通常不作为分类词应用。
三、易混淆的概念
6.复合伤 (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致 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 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
砍伤、刺伤、火器伤等。
开放伤有外出血,受伤时细菌侵人,感染 机会增多。
第一节 创伤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按有无穿透体腔分: (1)非穿透伤 : 投射物穿入体壁而未穿透 体腔的损伤。 (2)穿透伤:投射物穿透体腔(颅腔、胸 腔、腹腔、盆腔、脊髓腔、关节腔等)而 造成的脏器和组织损伤。多为重伤。
第七章
创伤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概
述
随着工业交通的现代化,创伤对人类 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美国,创伤死亡是 44岁以下首位死因。在我国城市,创伤是 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可 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已构成了巨大 的威胁。因此,伤后尽快开始处理伤员对 伤员的存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