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可选性研究电子
某铜硫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

Absr c : e s c n a y s lu n c me e n h t k n e t r s o h n r l o e t e pr c s e ,a n w t a t Th e o d r u f r e r h ntb i g te sr i g f a u e f te mi e a r o b o e s d e i i d e sn e h oo y i c u i g f se r c d n e,c pp r u p u x d foa i n n ee tv e— rn e o p r r s i g t c n lg n l d n a tr p e e e c o e -s l h r mi e tto ,a d s l c ie r g i d d c p e — l
s l h rs p r t n o to d l g , s a o t d T e fl w n r h l s d c r u tts e u t: o p rc n e t t u p u e a ai u fmi d i s i d p e . h ol i g a e t e c o e - i i e tr s l c p e o c n r e o n o c s a
性再 磨铜 硫 分 离” 选矿 新 工 艺生产 流程 , 闭路 试验 结 果 为铜精 矿 品位 2 .8 选 铜 回收 率 8 . %, 53%, 24 2 硫 精矿 品位 3 . %, 1 4 选硫 回收 率 6 . %. 6 05 9 关键词 : 快速 优 先 ; 铜硫 混 浮 ; 闭路试 验 中 图分类号 :D 5 T 92 文献标 识码 : A
细 脉浸 染 状 为 主 ; 要 硫 化 矿物 为黄 铁 矿 、 铜 矿 、 主 黄 蓝 辉铜 矿 、辉 铜矿 和斑 铜 矿 等 ,脉石 矿物 主要 有 石
矿石可选性研究

矿⽯可选性研究第⼀章绪论1.1 矿⽯可选性研究的概念、⽬的、任务及分类1.1.1 概念:矿⽯的可选性—指在现阶段选矿技术⽔平上,对矿⽯中各种可能利⽤的有⽤矿物,依靠其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相互分离或与脉⽯分离的难易程度。
选矿科研课题的类型及应⽤情况⑴具体矿产的选矿⼯艺研究;⑵新⼯艺、新药剂、新设备的试验;⑶选矿基础理论的研究。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⑵与⑶为具体矿产选矿试验提供⽅法和理论指导,⽽⑴⼜反过来验证新⼯艺、新药剂和新设备,从⽽推动选矿科学的发展。
1.1.2 ⽬的通过对矿⽯进⾏系统的选矿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其是否可选,同时提出所运⽤的选别⽅法、选别流程及选别条件,指出达到的选别指标。
1.1.3 研究的任务合理解决矿产⼯业利⽤问题。
确定选矿⽅法→⼯艺流程→设备与药剂任何⼀个具体矿产的⼯业利⽤必须经过:找矿勘探→设计建设→⽣产利⽤三个阶段都可能需要进⾏可选性研究㈠矿床的⼯业评价试验决定矿床具有开采价值的因素有:①原矿品位;②储量;③地下⽔量(是否便于开采);④矿⽯性质;⑤开采条件(供⽔供电、物质供应、交通、⽓候等)。
㈡选矿⼚设计前的选矿试验⽬的:为选矿⼚设计提供依据。
需解决的问题:①在⽅案对⽐的基础上,推荐最终的选矿⽅法和⼯艺流程;②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③为选矿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㈢⽣产现场的选矿试验主要的类型:⑴应⽤或研究新⼯艺、新药剂、新设备;⑵资源的综合利⽤研究;⑶新矿体的试验研究。
1.2 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和阶段1.2.1 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致为:⑴委托单位提出任务,说明要求,编制试验任务书;⑵调查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进⾏试验的筹备;⑶采样和制样;⑷进⾏矿⽯组成特性的研究,并制定⽅案;⑸按试验要求进⾏选矿试验;⑹整理试验数据,编写试验报告。
1.2.2 矿⽯可选性研究的阶段㈠实验室试验阶段特点:规模⼩,所需物料少,试样的物质组成和物化性质⼀致,数据的重现性及可⽐性较好;分批操作,条件易控制,影响因素较少,指标稳定;⼈⼒、物⼒、财⼒少,灵活性⼤,可在⼤范围内探索。
矿石可选性研究

21、P170选择性絮凝试验概念
选择性絮凝是指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的稳定悬浮液中,加入某种高聚物絮凝剂后,由于矿物的表面性质不同,絮凝剂与某一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通过桥联作用生成絮凝物而下沉,其他矿物组分仍然呈悬浮体分散在矿浆中,脱出悬浮体,即可达到矿物分离目的。
粒度: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
粒级: 矿粒的混合物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这些级别叫做~
粒度组成: 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粒度分析: 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 粒度分析方法及适用的粒度范围
9、P86绝对可磨度的计算公式
P102可选性曲线的绘制
12、P105决定重选流程的主要依据
1)矿石的泥化程度和碎散性
? 含泥高,应通过洗矿处理;
?一般泥质矿石通过洗矿脱泥可以改善破碎,磨矿和选别条件;
?我国的基本经验:洗矿入磨,泥砂分选。
2)矿石的贫化率
v 预先富集
v重介质分选—预处理,丢弃的废石量一般不应小于30%。
磨矿机的单位生产能力,即绝对可磨度,按给矿量计算应为
式中q—在指定给矿和产品粒度下,按给矿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kg/1·h);
G—试样原始重量(kg)
V—试验用磨矿机体积(l)
T—磨到指定细度所需时间(min)
按新生-75μm产品计算应为:
式中 --按新生-75μm产品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kg/1·h)
3 尽量减少破碎筛分工作量,在较粗粒度下分离和保留备用样
矿物可选性研究-LXR

名词:1.试样加工(制备):将原始试样破碎,缩分成许多单份试样的工作。
2.试样缩分流程:试样破碎缩分等整个程序的流程。
3.试样种类:矿石组成特性研究样、选矿工艺试验样。
4.选矿试验方案:试验中准备采用的选矿方法。
5.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相互类似而结晶构造性同的物质,在结晶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等可以相互替换但结晶构造不受破坏的现象。
6.选择性溶解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的溶解矿石中某些组分,保留另一些组分,并通过对所处理产品分析、鉴定、查清矿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7.矿石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及相互结合关系。
8.矿石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9.粒度:矿粒或矿块的大小称粒度,将矿粒分成不同的级别称粒级。
10.粒级:将矿粒的混合物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这些级别叫做粒级。
11.粒度组成(粒度分布):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12.粒度分析: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13.密度:单位体积物料的质量,用ρ表示,单位按国际单位制为kg/m3。
14.相对密度:物料密度与参比物质密度之比,用d或δ表示(会与d粒度相混,所以用δ表示)。
15.比重:物料密度与水密度之比。
16.重度:单位体积物料的重量,用γ表示,单位按国际单位制为N/m3。
17.堆比重(假比重):堆积的矿粒(块)群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18.堆重度:单位体积的矿粒(块)群的重量。
19.比磁化系数:体积磁化率与物体密度之比。
20.等电点:双电层的动电位为0时,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21.参数:描写某一随机变量的数量指标。
22.真值(母体平均值)μ:测试次数无限多时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很难知道)23.子样平均值:测试次数有限多时,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24.参数估计:对所测参数的真值进行估计。
25.步长:就是基点和高(+1)低(-1)水平间的间距。
26.试验结果的处理:是指试验结果的计算、列表、图示和评价等。
柏泉磷铁矿石可选性研究

柏泉磷铁矿石可选性研究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位于世界第二位,已探明资源为176亿t,但商业资源储量仅为40亿t[1-2]。
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南方省市,占全国储量的770%[3]。
随着磷化工的发展,磷矿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富磷矿(P2O5>30%)储量17亿t,占总储量的9%,将在10年后开采耗尽[4]。
我国大多数磷矿石属于中低品位磷矿,全国的磷矿石(P2O5)平均品位只有17%[5]。
南方磷矿原矿品位较高,但约70%为难选胶磷矿[3]。
我国华北与东北地区有约占总储量7%的岩浆岩型磷矿石,此类矿石相对易选,但P2O5品位低至2%~5%,且常含有Fe、Ti、V及稀土等矿物[6-7]。
通常优先磁选选铁、钛等矿物,尾矿当中存在3%~6%的P2O5,部分选场通过浮选回收,作为选矿附产品[8]。
随着南磷北运的高额运费造成的成本压力,这种岩浆岩型磷矿石资源具有巨大潜在价值[2]。
位于承德市平泉县的柏泉铁矿就是属于此类岩浆岩型磷铁矿石,选厂规模600万t,年产铁精粉43万t,磷精矿13万t[8-9]。
随着矿石的不断开采,原矿的性质有所变化,选矿指标不断降低。
选厂磷精矿的回收率不足50%,P2O5品位31%左右,铁精矿TFe回收率48%左右,且品位低于65%,因此急需进行矿石的可选性研究为该磷铁矿石的选矿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1.1 试验矿样试验矿样为承德柏泉铁矿选厂开采原矿石。
矿样经对辊破碎机破碎,破碎后产品通过筛孔尺寸为2 mm的振动筛,对筛分产品进行混匀、缩分制备出试验样。
试验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铁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XRD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试样XRD分析结果表1 试样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成分P2O5TFe FeO SiO2Al2O3CaO 222含量/% 4.86 2.25 2.45 3.370.490.43表2 试样铁物相分析结果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柏泉原矿中主要含有铁、硅、铝、钙、镁、钛、磷等元素,原矿中P2O5品位为2.12%、TFe品位10.31%,矿石中主要可利用的元素为铁、磷。
矿石可选性研究(4)

C
100
100%
式中 γ—最后两次Βιβλιοθήκη 矿产品中合格产品的平均产率(%)。
磨机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
q 60G (kg / l h) 100VT
相对可磨度K则按下式计算:
K q T0 q 0 0T 0
q和q0一待测矿石和标准矿石的绝对可磨度,即单位客积生产能力(kg/L.h); γ和γ0—待测矿石和标准矿石在相同磨矿时间(T=T0)下闭路磨矿时,最后两次 磨矿产品中合格产品的平均产率(%)。
试样磨到所要求的细度(按一75μm含量计)所需要的磨矿时间T和T0。
2、闭路磨矿测定法 把一定数量的一2mm左右的原矿, 筛除指
定粒度的合格产品后,进行不同时间的磨矿。即每次磨矿产品, 在筛除指定粒度的合格产品后,返回磨矿机重磨,同时用筛除了 合格产品的原矿补足筛除的部分,使磨矿机中的矿石总量保持不 变,随着闭路次数的增加,产品中的合格产品量也将逐渐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将逐渐减少,大约经过10次闭路,过程即可基本稳 定。然后用最后两次的试验数据计算循环负荷和可磨度指标。
水分的测定方法如下: 在实验室内, 一般取25g粉碎至Imm
的湿样, 水分少的可取50g,放在一容积约100mI的玻璃碗中,上
面覆盖一块磨砂玻璃盖(也可用带盖的铁盒)称重,准确至0.01g。然 后将玻璃碗置烘箱(干燥箱)内, 让盖子斜开着,在105~1lO的温 度下干燥(烘干时间不少于8h),然后移放至干燥器内冷却(约半小 时),冷却后迅速盖上盖子,从干燥器内取出称重。最后按下式计
算水分:
G1 G W 100 (%) G
W—水分含量(%);G—干样重(烘干样); G1—湿样重。
第七节 比磁化系数的测定
矿石可选性研究

4化学全分析:是为了了解矿石中所含全部物质成分的含量,凡经光谱分析查出的元素,除痕迹外,其他所有元素都作为化学全分析的项,分析之总和应接近100%。
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对矿石中所含多个重要和较重要的元素的定量化学分析,不仅包括有益和有害元素,还包括造渣元素。
5单体解离度:把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比率称为单体解离度。
(2)粗粒占优势的矿石,即以粗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矿石-一般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
(3)细粒占优势的矿石,即以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矿石。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
(4)矿物颗粒不均分布在各个粒级中,即为极不等粒嵌布矿石。采用多段破碎磨碎,多段选别流程。
9. 选矿产品的考察方法?答;将产品筛析和水析,根据需要,分别测定各粒级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测定各种矿物颗粒的单体解离度,并考察其中连生体的连生特性。
答:(1)矿石中有用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分布愈均匀,k值愈小。(2)矿石中有用矿物颗粒的嵌布粒度,嵌布粒度愈粗,k值愈大。(3)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愈高,k值愈小。(4)有用矿物密度愈大,k值愈大。(5)试样品位允许误差愈小,k值愈大。
5. 试样的制备过程?答:筛分,破碎,混匀,缩分。 混匀方法有哪些?答:移锥法,环锥法,翻滚法。 缩分有哪些方法?答:四分法对分,多槽分样器分样,方格法,割环法,矿浆缩分。 如要求试样的粒度为2~0mm,能否将原样直接筛分出2~0粒级作为试样?答:不行。
选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矿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选矿可行性研究是对矿石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矿石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矿石的开采、选矿和利用等诸多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研究工作。
选矿可行性研究是矿山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实现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选矿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矿石的质量和数量,评估矿石的开采难度和经济价值,确定合理的选矿流程和设备配置,提供科学的经济指导意见,为矿山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一处铁矿石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该矿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矿石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矿石资源的质量和储量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对开采难度和技术要求进行评估,确定选矿流程和设备配置,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等。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对矿山的地质、地表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获取资料和样品。
2. 应用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矿石浮选试验、选矿设备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矿石进行研究和分析。
3. 经济评估:通过对矿石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开采难度等方面的评估,对矿山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五、研究内容1. 矿石资源调查分析:对矿石的质量和储量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矿石的品位、含矿量、矿石类型等方面。
2. 选矿技术研究:确定合理的选矿流程和设备配置,对选矿过程中的浮选、重选、脱泥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
3. 经济效益评估:对矿山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评估,为矿山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成果1. 矿石资源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应用技术手段,详细地了解了矿石资源的质量和储量情况,确定了可行的开采方案。
2. 选矿技术研究:确定了合理的选矿流程和设备配置,对选矿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3. 经济效益评估:对矿山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了评估,为矿山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3 采样方法
方法有:刻槽法、剥层法、爆破法以及钻孔岩心劈取法等。 ㈠ 刻槽法→沿矿体矿石性质变化最大的方向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刻槽。 适用于:矿体暴露面小,取样点多的情况。 ㈡ 剥层法→在矿体的露头表面整个剥下一层(10~20cm)矿石碎屑作为试样。 特点:范围大,效率低。 适用于:贵金属、稀有金属及分布不均匀矿体和薄矿体取样。 ㈢ 爆破法→在穿脉巷道的两壁或顶板上,按预定的规格打眼放炮,将爆破下来 的矿石的全部或部分作为样品。
品级和自然类型矿石的比例应与矿山生产时的出矿比例基本一致;矿山开 拓方案未定时,可按储量比例配矿。
就⑶ 混合样的配样计算:按所要求的配样比例计算和分配各类型样的 采样数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就 混合样
类型(品级)1
取样点1 …
取样点k
……
类型(品级)n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检验※ 所采试样的平均品位不可能与矿山地质评为完全吻合,必 须进行校正:⑴ 品位 如果采样平均品位高于矿山地质品 位,则需配入低品位矿;如果采样平均品位低于矿山地质 品位,则需配入高品位矿。 ⑵ 特别注意不要改变矿石的赋存状态及性质(如氧化率 、可溶性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⑵ 每个取样点试样重量的计算[每种类型(品级)矿石的 各取样点的取样量计算 以类型(品级)i各取样点为例说明:
qj=Qi·rj 式中:Qi —— 第i个类型(品级)样矿石取样重量;
q j —— 类型(品级)i中第j个取样点的取样重量; r j —— 各品位区间试样长度占总样品长度的百 分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品位 0.2~0.4% 3个 15m
15%
品位 0.4~0.6% 5个 25m
25%
品位 0.6~0.8% 5个 25m
25%
品位 大于0.8% 7个 35m
35%
样槽长 各样槽长占总长百分率
则:
q0.2~0.4%=15%×100=15 kg; q0.4~0.6%=25%×100=25 kg; q0.6~0.8%=25%×100=25 kg; Q大于0.8%=35%×100=35 kg.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㈣ 配样计算 ⑴ 以为什么要有混合样→⑵ 混合试样的要求→⑶ 混合样的配样计算 就⑴ 以为什么要有混合样:以混合样进行试验,要确定不同类型样是
否可采取同一原则流程,作为矿山产品方案和选厂设计方案的依据。 就⑵ 混合试样的要求:将各类型样配成混合样时,组合试样中各工业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㈢ 采样点的布置 原则: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要使矿样具有充分代表性。 依据: ⑴ 应取能充分代表所研究部分的矿石特性而原有勘探工程质量又较 好的地点作为采样点,但也要照顾施工运输条件。 ⑵ 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勘探工程采样,避免专门的开凿采样工程。 ⑶ 选择矿石工业品级和自然类型最多,最完全的勘探工程作为采样工程, 这样可在较少的采样工程内布置较多数量的采样点,减少采样工程量。 ⑷ 采样点应大致均匀分布在矿体的各部分,不能过于集中。 ⑸ 照顾施工条件下,取样点的数目应尽可能多一些。一个工业品级或自然 类型的试样,采样点不能少于3~5个。
返回
2020/5/样设计任务 选择和布置采样点,进行配样计算,并据此分配
各个采样点的采样量。 采样点:每个化学分析单样所代表的区段即为采
样点。 (所取试样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每个小区域组
成一个化学分析单样称“样品”。)各类型各品级矿 石分采的可能性;废石的混入率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例] 假设有一个矿山,总储量为100万吨,类型1的储量 10万吨,所要取矿样量500kg,则Q1= 2×500×10÷100 =100 kg.
又假设类型1矿石穿脉打坑,刻槽100m,每隔5m取 一个化学分析单样,化验结果表明有用组分特征如下:
2.1.2 采样设计
㈡ 采样设计任务 选择和布置采样点,进行配样计算,并据此分配
各个采样点的采样量。 采样点:每个化学分析单样所代表的区段即为采
样点。 (所取试样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每个小区域组
成一个化学分析单样称“样品”。)各类型各品级矿 石分采的可能性;废石的混入率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㈠ 采样设计必须具备的资料 ⑴ 地质勘探资料 矿体形态、走向分布、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嵌布粒度 特征、赋存状态。 ⑵ 采矿资料 各种类型和品级的矿石在不同开采时期的出矿比例; 各类型各品级矿石分采的可能性;废石的混入率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1 采样要求
⑵ 试样重量要求(数量要求) 矿石可选性研究用试样重量取决于四个方面: Ⅰ入选粒度; Ⅱ 试验设备规格; Ⅲ 选矿方法; Ⅳ 试验工作量(矿石性质的复杂程度以及研究人员的经
验与水平) ② 各选矿方法矿量的确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1.1 采样要求
㈠ 试样代表性要求(数质量要求) 研究或试验的内容不同,对试样的要求也不同。所取试样 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对选矿样而言须具备两个基本点 方面的要求: ⑴ 试样质量要求 ① 试样的性质应与研究的矿体基本一致。 ② 采样方案应符合矿山生产时的实际情况。 ③ 要注意到不同性质的试验对试样的不同要求
取样点1 …
取样点k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5
2.1.2 采样设计
那么各类型(品级)样如何计算呢? ⑴ 各类型样品的计算
Qi = 2Q·Ti/T 式中:Qi —— 第i个类型(品级)样矿石取样重量;
Q —— 所取混合样重量; Ti —— 第i个类型(品级)样矿石储量; T —— 矿石总储量; 2 —— 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