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故事——唯品会沈亚:世上本无“妖股” 全凭顺势而为

合集下载

靠卖尾货赚上亿身家,员工上万人!这家公司每天卖50多万件商品!

靠卖尾货赚上亿身家,员工上万人!这家公司每天卖50多万件商品!

靠卖尾货赚上亿身家,员工上万人!这家公司每天卖50多万件商品!靠卖尾货赚上亿身家,员工上万人!这家公司每天卖50多万件商品!相信喜欢网购的小伙伴应该都用过唯品会,这一家号称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专门精选世界上各国著名品牌的特卖品来销售,从2008年创立,到四年时间在美国上市,如今用户已经突破3亿, 2017年营业额达到729亿。

创造这一传奇数字的,是他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沈亚。

应该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挺陌生,他不像京东或阿里那些公司的大佬那么有知名度。

但业内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也是个典型的温州商人。

90年代从大学毕业后,骨子里特有的温州商人那种思想,就在他心里萌芽。

他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毕业就找工作,而是像大多数温州人那样,想自己做点小生意。

于是找到自己的老乡洪晓波,两人一起做手机配件生意。

90年代手机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发达,但沈亚和洪晓波两人独辟蹊径,将国内生产的配件直接卖到国外,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就这样两人通过小小的手机配件,完成了最初的积累。

然而受市场影响,这生意渐渐没有之前顺利,沈亚总琢磨着换个行业来做做其它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妻子在网上选购一些国外的折扣背包。

要不怎么说他天生是个生意人呢,从这他得到启发,认为这将是个不错的商机。

毕竟互联网发展起来,传统的生意要向互联网进发。

于是他俩找到另外三个朋友,一起在广州成立了唯品会。

他们先是照搬了国外折扣网站的模式,直接做一些奢侈品的打折产品。

并向用户承诺,如果在他们那里买到假货就给全部退款。

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沈亚信心满满地去法国买了一大堆的着打折的奢侈品回来时,放在网上几乎没有人愿意下单。

于是沈亚开始分析师失败的原因,结果发现虽然同样是打折商品,但是国内国外消费观念不同。

国外商品虽然打折,但是价格还是比较贵,这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没那么容易接受的。

于是他迅速调整方案,放弃一线顶级品牌,定位nike这些消费者既熟悉但是又不那么贵的有名品牌。

唯品会:一支妖股的炼成史

唯品会:一支妖股的炼成史

唯品会:一支妖股的炼成史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4年第10期唯品会不是一家显山露水的公司,但它的市值超过网易,是新浪的2倍、搜狐的3倍、当当的近7倍,在中国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中排第四,悄然挤入巨无霸的队列。

文莉莎/文两个温州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跑来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广州,做服装生意。

他们不做批发,做零售;不开实体店,开网店;不卖正价,搞限时特卖。

4年后,他们的公司在美国上市,1年多后,市值接近100亿美元,被外界称为“妖股”,简单来说,这就是唯品会的故事。

钻金融危机的空子唯品会第一次引起外界的关注是2012年宣布上市时。

当时,一批中概股因财务造假和管理漏洞刚刚在美国资本市场经历过一场集体信任危机,而另一批中国企业仍在积极地准备赴美IPO,唯品会就是其中之一。

对此,国内互联网界和资本市场均不看好。

除了大环境,当时,唯品会的模式亦被认为“无惊喜”——无非是又一个照搬国外既有网站的案例。

创始人沈亚和洪晓波均没有与互联网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但有超过10年的交情,先一起做通讯器材的外贸生意,后一起在长江商学院读书。

偶然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个发现太太热衷于在国外的闪购网站上买奢侈品,便与另一个商量,一拍即合,决定复制到中国,于是,拉了个25人的团队,租下1200平米的办公室,轮流飞欧洲采购打折的奢侈品。

刚上线时,的确红火过一阵子。

广州的土豪太太们一出手就过万,可这个群体的规模毕竟有限;而且她们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地买奢侈品。

此时,金融危机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尤其奥运会之后,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代表各大运动品牌都积累了大量的库存。

逐渐地,唯品会上出现了一些二三线品牌的服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名字洋气,但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二,价格诱人,限时抢购,卖完即止。

仅仅一个月,情况就有了改善,订单量从每天几个上升至几百个,客单价平均为300元,销售额和现金流迅速丰沛。

从此,唯品会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沈亚和洪晓波越来越少地出现于公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唐倚智和杨东浩。

沈大成故事

沈大成故事

沈大成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沈大成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他从小立志创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沈大成的成长故事激励着许多人,他的坚持、勇气和才华让人敬佩不已。

沈大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但是沈大成自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领导才能。

他在学校里就是班上的领头羊,善于发现商机,善于组织协调,很快就成为了同学们心目中的领袖人物。

在进入大学后,沈大成开始接触各种商业理论和实践,他用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学期间,他创办了一家小型的网络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沈大成对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沈大成的名声也渐渐传开,有许多投资者和企业家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和他合作。

沈大成虽然年轻,但是他的商业头脑和眼光让人刮目相看。

他对市场的洞察力非常犀利,总能提前发现行业的变化和趋势,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沈大成的带领下,公司的业绩不断攀升,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沈大成不仅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和利润,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捐助贫困学生,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沈大成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是他从不气馁,总是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今,沈大成的事业已经蒸蒸日上,他的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他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希望能够实现更大的成功。

沈大成的成长故事不仅令人钦佩,还充满了正能量,激励着许多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沈大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实现自己的目标。

沈大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闷声发财,唯品会的成功秘诀是稳、准、快

闷声发财,唯品会的成功秘诀是稳、准、快

沈 亚深 谙 商 业游 戏 规 则 ,公 司 刚 2009年底 ,唯 品会利 润超 过1500万元 。 打包 交 由 自家 物流 公 司 配送 至 中心 城
成立 ,就 与洪晓波 约法 三章 , “不接受
2012f 3月 23日, 唯 品会 在 美 国 市 ,而 后再 由当地 物 流 公 司进 行二 次
准 :赚 大 多数 人的小钱
支 1000余 人 的 买手 团队 ,分 女 装 、男
2017年 12月 ,腾 讯 、京东 和 唯 品
公 司成立 之 初 ,照搬 法 国VP和美 装 、男 鞋 、箱 包 等 10多个 专 业 组 ,他 会共 同宣布 三 方达 成 合 作协 议 ,腾 讯
国Gilt模 式 ,主打一 线奢侈 品折扣 的线 们 要 么 是 资深 买 手 ,要 么 是 ((瑞丽 和京东 以现金形 式 向唯品会投 资 8.63
的秘诀 就三个字 : “稳 、准 、快”
在 欧洲可 以卖 到5美元 ,生意 最好 的时
候 ,一年卖 了几亿元 的产品 。
稳 :深居 简 出 ,闷声发 财
2008年 美 国次 贷危 机爆 发 ,手 机
l990年 ,沈亚 从上 海 铁道 学 院 毕 配 件 生意 一 落千 丈 ,淘 到第 一 桶金 的
霸 了3亿注册会 员 ,4次入 榜 《财 富》 中 组 织货 源 ,洪 晓波 负 责在 欧 洲 卖货 ,
国500强,电商 中紧随阿里 、京 东之 后 , 接洽 渠道商和 代理商 。
它 就 是 唯 品 会 ,联 合 创 始 人 叫 沈 亚 ,他
国 内一 个 售 价 5元 的 手 机 配 件 ,
来 ” 。 不求 鲜 花和 掌 声 ,不造 新 词和 大打折 扣。

华商名人简历——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简介

华商名人简历——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简介

华商名人简历——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简介毕业即创业1990年,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沈亚,在完成上海铁路学院的学业后,便投身商海,开始经营电池代理业务。

而他继承了祖辈仿佛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在商海如鱼得水,很快就把电池业务做得有声有色。

一段时间后,他逐渐向上游发展,自建电池厂,逐步开始涉足电池出口业务。

最默契搭档相逢1998年,沈亚结识了另一位精明的温州人,同时也是他日后最重要的生意伙伴——洪晓波。

两人开始搭档做手机配件生意,顺利赚得第一桶金。

2007年,为探索更具价值的商业模式,沈亚进入长江商学院学习,不久把洪晓波也拉了进去。

学院内高规格的资源、人脉平台,让两人从视野到思维方式,彻底脱胎换骨。

就读期间,他们决定第二次创业,目标是电子商务。

在此,他们还认识了日后一起创办唯品会的法派集团总裁彭星、欧时力大中华区总经理徐宇,以及另外一名来自杭州的同学。

的到来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唯品会在广州正式成立,沈亚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唯品会建立之初,走一线奢侈品牌的折扣的线上销售路线,彼时成绩惨然。

2009年,沈亚根据国内市场具体情况,带领唯品会从奢侈品特卖转型——舍弃一线顶级品牌,瞄准阿迪达斯、耐克、卡西欧等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时尚精品类品牌,做限时限量的闪购,业绩一路飙升。

2012年3月23日,成立仅四年的唯品会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

在之后的两年内股价曾一度冲高至229美元/股,被市场称为“第一妖股”。

开始大规模并购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唯品会宣布与乐蜂网“联姻”:以1.125亿美元现金,战略入股乐蜂网75%股份。

这也是唯品会上市以来首次大规模并购投资。

除此之外,为拓展唯品会的生存空间,沈亚带领团队正式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旨在打造出类似于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希望通过对个人的消费信用评级,发放消费类贷款,用于分期付款购买高额价值的在线商品。

■(敬请搜索关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

温商

温商

这是几个私交甚笃的温州实业创业者的聚餐。

话题以最近最热的浙江信泰集团(以下简称“信泰”)老板胡福林开始。

“前段时间信泰‘间歇性停业’,现在刚刚开工,据说胡福林的办公室外、家里都有保镖,自己身边还有贴身保镖,国家此时愿意给他资金扶持了,要多少贷多少,情况和几个月前大相径庭。

”在座的一位创业者说到。

让大家扼腕叹息的是,政府救信泰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信泰的商誉完了,做外贸这点最致命,而信誉也是温州人最骄傲的资本。

他们几乎都与胡福林打过一些交道,公认他是个很有魄力的创业者:从小作坊到工厂,从贴牌到品牌,和大家的普遍路线一样;只有他做到了全国驰名商标,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花6个亿大举投资光伏产业,虽然激进得过头了,但却为温州实业家们打开了一扇窗,谁没有几个激进的梦想呢?一位前几年从事过眼镜行业的创业者说,“最近这个事儿太敏感,我们不敢乱说,毕竟胡福林是长辈。

但是有一点,我看媒体上没有写到:信泰这家公司本来计划下半年要上市的,怎么前一天要上市,现在就要倒闭呢?上市公司就是要挣钱的啊!信泰的财务很可能有问题。

说实话,两年前行业就有人觉得信泰危险,现在出事都在预料中。

”温州是中国的实业聚集地,挤满了野蛮而独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

最早一批是“柳市”八大王时期,被人们称为“刁灵精通达”的生意人,之后皮革、眼镜、鞋服、打火机等行业兴起,开始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纽扣之都””。

实业太多,所以惹眼,很多温州人觉得针对这次跑路事件,大众的想法有些“偏左偏右”,全中国都有实业家跑路的现象,只是很多案例没有被拎出来,温州人购置房产参与炒房的名声在外,但这里的企业都是多年积累自力更生,如今为世人所诟病,不公平。

但实业家们还是忍不住侃到宏观经济,本来就关注经济的他们比以往更为敏感。

“我看年底还会有更乱的情况。

”一位创业者说。

这并不会完全打击他们做投资的积极性,一位不久后将上市的服装品牌管理层人士还在琢磨着投资,他认识“唯品会”的创始人之一沈亚(详见《创业邦》杂志10号封面文章《电商异类》),对这小子投资互联网的经历很感兴趣,他也考虑把钱投到电商上。

电商名人创业故事

电商名人创业故事

电商名人创业故事1. 你知道刘强东吗?他可是电商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当年他从一个小小的柜台起步,怀揣着梦想一路拼搏。

就像那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绝不放弃。

刘强东不就是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嘛!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造出了京东这个庞大的电商帝国。

哇塞,真的太厉害了!2. 哎呀,马云那更是电商领域的超级明星啊!他当初四处碰壁,被好多人质疑和否定。

但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

这不就和我们生活中那些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人一样嘛!马云带领他的团队开创了淘宝,改变了无数人的购物方式,你说牛不牛?3. 还有那个拼多多的黄峥,一开始谁能想到他能闯出这么大的一片天呢!他就像一匹黑马,在电商的赛场上横冲直撞。

好比那不起眼的小草,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黄峥瞅准了市场的机会,让拼多多迅速崛起,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4. 你想想看,唯品会的沈亚,他可是在电商的海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就像一位航海家,在波涛中前行。

刚开始也是历经风雨啊,但最终迎来了彩虹。

他的故事是不是很激励人呢?5. 小红书的创始人毛文超,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就像一只老鹰,能迅速捕捉到猎物。

他看到了分享经济的潜力,创建了小红书。

哇,这得多聪明啊,真让人惊叹!6. 张一鸣和他的字节跳动,那也是电商领域不能忽视的力量。

他就像一个魔法师,总能变出新奇的东西。

今日头条、抖音等等,都是他的杰作。

难道你就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7. 苏宁易购的张近东,从一家小店发展成大型电商企业。

他如同一位战士,在商业战场上冲锋陷阵。

历经无数次的战斗,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这就是电商人的拼搏精神啊,真的太值得学习了!我觉得这些电商名人的创业故事都太精彩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唯品会的创业故事

唯品会的创业故事

唯品会的创业故事唯品会的创业故事2012年,特卖电商唯品会上市,最初是指仅为2亿多美元,如今窜到了100亿美元市值,其创始人沈亚,极少接受媒体专访,业内流传一句话,说“沈亚是马云最想见的电商人”,他身上究竟有什么故事?温商触网1990年,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沈亚,从原上海铁道学院(现已并入同济大学)拿到他的结业证书。

像他的温州亲友们那样,年轻的沈亚投身到经商大潮。

他最初的创业项目是做电池的代理业务,一步步进阶直至拿下所有一线电池品牌在浙南地区的代理权。

从渠道端尝到甜头后,沈亚逐渐走向上游,自建电池厂,涉足电池的出口业务。

同样来自温州商人家庭的洪晓波,在8岁那年随家人移民法国,读完大学后开始创业。

当沈亚接触起外贸生意时,洪晓波也在寻觅通讯和贸易领域的商机。

1990年代末期,两位分别住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温州商人,开始了他们的交集:沈亚在广州经营进出口贸易公司,协调国内通讯厂商,组织货源;洪晓波则在巴黎郊区的奥贝维埃创办了欧洲太平洋分销公司(SociétéEuropePacifiqueDistribution),负责欧洲的渠道和代理。

在互联网消费还未兴起的时代,这对生意搭档就不断往返在从品牌拿货到渠道营销的基本商业路径上。

通信外贸的生意做起来之后,喜欢拥抱新事物的洪晓波和勤学踏实的沈亚不安于现状,把目光瞄向下一处战场。

2007年,沈亚报名参加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并拉上洪晓波,后者从法国归航入读同一班级。

在这个中国商人的重要聚点,他们希望得到人脉、开拓眼界,更重要的是,为新的创业项目找到一种合适的商业模式。

进入商学院之初,沈亚和洪晓波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电子商务。

从传统行业出身,沈亚的电商储备近于零。

这一年,他以“几乎抱着计算机睡觉”的毅力,恶补各类电商知识。

商学院的同学给了沈亚和洪晓波很多启发,一位企业家建议洪晓波多利用国外的资源和信息,尝试国内还没有的'商业模式。

而另外一些同学帮忙推荐了不少电商案例,其中包括法国VentePrivee的奢侈品限时抢购VentePrivee的模式正中洪晓波下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商名人故事——唯品会沈亚:世上本无“妖股”全凭顺势而为
2012年3月23日,上线近四年的唯品会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

并因其开盘后,股价的奇特变化曲线,被市场称为“第一妖股”。

其实,唯品会上市前8天,其创始人沈亚就带队一众高管飞抵美国。

当时沈亚怀着平常心,向投资者推销公司。

然而唯品会作为中国概念股,并不被当时沉浸在低迷氛围中的投资者看好,最终发行价从8.5美元~10.5美元/股下调至6.5美元/股,并在开盘后一度跌至4美元/股,被业界称为“流血上市”。

这种低迷持续了近半年时间,之后,唯品会仿佛奇迹般开始逆袭。

上市后的第四季度,由于公司盈利状况好转,唯品会股价垂直升空,截至2014年3月,即唯品会上市两年,公司股价约170美元/股,暴涨26倍。

而这并不是顶点。

2014唯品会股价一度冲高至229美元/股,被市场称为“第一妖股”。

彼时个人身家已破百亿元人民币的唯品会董事长沈亚,却并不喜欢这个说法。

他从不认可“妖股”之说,在他看来,唯品会赢在顺势。

他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就是顺势。

唯品会这几年一直专注于做时尚消费品牌的特卖。

首先从生意时机来说,中国分布严重不均的零售环境,使得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很难就近购买到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时尚精品,这种现实,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唯品会的起飞。

其跨越地域的网络平台,以及深度折扣的特卖模式,都生逢其时。

其次,尽管唯品会专注特卖,被一些人定位为“垂直电商”,但其提供的线上商品品类,却绝不单一,绝不“垂直”。

理由很简单,这群由女性主导的消费人群,不仅会给自己
添置新衣服、新包包,也会给孩子买奶粉,给老公买领带,给公婆买休闲鞋。

而沈亚只是顺势贴合这群人的消费习惯,让唯品会覆盖服饰、美妆、母婴、居家等诸多品类,确立起唯品会如今的商品架构,开启了“向一群人做所有的生意,而不是向所有人做一种生意”的商业模式,用唯品会做“世界上最好做的生意”。


(敬请搜索关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