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合集下载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PPT课件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PPT课件

2.图中A、B的环境效益是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3.E的主要作用是 蓄洪防旱;水产养殖 4.该模式中当前受益的是 农牧渔业
中、远期受益的是 林果业
•中国的立体农业
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走立体农业道路:必要性
①低用山材丘林陵(阔面叶积林广或针大阔.混交林)
②经人济用多林地和少毛竹.可(耕幼林地地后可备间种资人源工不牧草足).
5.新疆的哈蜜瓜特别甜,而同一品种在北京采用大棚种植则
甜度下降,这是因为大棚种植:( C )
A.温度偏低
B.水分偏少
C.温差减少
D.光照减少
6.21世纪初,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前景是( D )
A.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能源构成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人均水能发电量将居世界第一位
土质过沙地 受侵蚀土地
合计
276.6l
143.1l
2612.7 5
8.5l 4.40 80.16
10.59 5.47 100.oo
大但利用率低;荒地资源少, 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
盐碱化地所占比重较大。因
有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地 土、质过砂地 此。,治理中低产田是黄淮海
C.东临太平洋,受夏季风的影响
D.锋面、气旋等活动频繁
5.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A
A 发展立体农业 B 发展鱼塘一台田C小流域综合治理D盐碱低湿地的综合治理
6.下列关于南方丘陵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貌表现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 B.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C常年受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D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7、8两月

高中地理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

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南方丘陵地区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的区位优势及形成这种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本区农业气候、生物、土地和水资源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有优势可以开发,有问题需要开发。

3、使学生了解本区在利用农业资源的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从而警示我们在开发利用南方丘陵低山的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本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原因这是南方山地丘陵之所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是本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础。

3、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重要生态建设的任务。

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配以挂图和现代教学手段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首先用挂图或用电脑投影显示世界气候类型,由老师提问导入新课。

1、我国东南部地处副热高气压带控制下与同纬度大陆中西部气候特点和类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用挂图或电脑显示,我国南方地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问: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生物和土壤各有什么特征。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什么是绿洲?绿洲是指沙漠地区由于地下水丰富(或有灌溉水源)而形成水草丰盛之地,如同沙海中的一块绿色岛屿。

2、理解标题“绿洲”的含义,本课中的“绿洲”是借用绿洲的概念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回归沙漠自然带中的特殊景观。

3、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为什么能成为“绿洲” (小结)显示表格4、南方丘陵地区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一是人地关系矛盾的凸现,二是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电脑显示)“南方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学生据图表述。

(小结)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这一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上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负载量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商品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考点搜索】地区(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本课介绍了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以及开发农业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图7.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大致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大致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对照同纬度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表景观,得出本区是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根据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以及这种气候影响下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策略】1、比较分析法:在学习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时,要注意将山区与平原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山区在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进行综合思维:例如,分析本区气候资源时,应看到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人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弥补限制作用的缺陷,提高气候潜力的综合发挥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教学内容】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 位置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2、 区位优势: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区,具有温 暖湿润的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地带的“绿洲”,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潜力巨大。

3、人地关系:本区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如图7-1所示)。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气候资源(1)优势:南方低山丘陵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2)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季风活动及其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农业气象灾害(又称灾害性天气),如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等。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选修二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选修二

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意义,掌握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理解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也是一个农业结构调整问题;2.了解本区面临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正确理解水土流失是本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掌握治理这一生态问题的一般措施。

能力目标在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具体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一般方法,并举一反三,从中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逐渐体味出地理学科在现实生产中的实用性,并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因地制宜,充分和合理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并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自主阅读归纳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教学互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措施(关系式),山区自然人文条件与立体农业必然性(表格),“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复合片),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生态环境任务的繁重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南方低山丘陵区是如何针对山区垂直地带显著、土地类型多样等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并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地区生态建设,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启示。

[讲授新课](板书)§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问)1.简要表述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

2.简要说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 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7.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案旧人教版选修2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意义,掌握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理解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也是一个农业结构调整问题;2.了解本区面临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正确理解水土流失是本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掌握治理这一生态问题的一般措施。

能力目标在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具体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一般方法,并举一反三,从中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逐渐体味出地理学科在现实生产中的实用性,并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因地制宜,充分和合理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并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自主阅读归纳等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教学互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措施(关系式),山区自然人文条件与立体农业必然性(表格),“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复合片),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生态环境任务的繁重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南方低山丘陵区是如何针对山区垂直地带显著、土地类型多样等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并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强地区生态建设,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启示。

[讲授新课](板书)§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问)1.简要表述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

学习_课件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学习_课件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发港展. 历史悠久
2.问题(限制因 素①)春季低温阴雨.
②盛夏炎热干旱.洪水. ③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 ④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红壤分 布广. ⑤地形复杂,增加开发难度. ⑥人多地少.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人多地少 开荒种地 水土流
1.原因: 能源短缺 砍伐森 降林水多.多暴雨
失严重 仅次于 黄土高原
2.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表层疏松.破坏后.恢复 很本难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 生
5.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生态
一.建农设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走立体农业道路:必要性
①低山丘陵面积广 ②大人多地少.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③低山丘陵生态系统脆弱.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分宜中学--李秋生
300 N
230 26, N
南方低山丘 陵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
5.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撒.哈回原拉归阿因大拉线塔沙副伯大漠尔高南沙陆沙方和漠漠西信低风山岸丘带为控陵沙亚制区漠利桑那沙漠
寒流影响
B:中华弥猴桃系列 野生弥猴桃 弥猴桃酒
果汁汽水
C: 残次木材系列 木材加工厂 锯屑等再用
二.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治理 推广生活用煤:观念.货源.
①解决能源问 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灶. 题②封山育林. 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 2.坡红.壤的改 良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 酸性强 土质黏 重 ②改良措施:种绿肥. 施石灰 土壤中
施矿质肥 中和 掺砂子
二.生态建设
3.洪涝防 治

高中地理 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为例,分析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总体上看,其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特征;二是这一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对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其关系可以表达如下:由此可知,认识本课时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重在“铺垫”,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一方面指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位置和范围,同时,通过分析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阐明了这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使这一地区成为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也成为我国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

讲授这一段教材时,应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这一地区的纬度位置和陆海位置,从而认识这一地区的热量水分条件。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教材分析了这一地区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统计图表等,了解这一地区农业资源的特点。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本区水热条件好,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人地关系紧张。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

以上三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教学中,为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应抓住本地区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地形特征,三是人类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从地理条件看,本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又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丰富,且水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资源,同时也使本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另一方面,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条件下,本区自然土壤以红壤为主,肥力条件较差。

从地形条件看,本区低山、丘陵广布,加之河网密布,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形起伏较大。

高考复习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高考复习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自学提纲: 一、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1、位置、范围
2、地形、气候、土壤特征
思考:为什么我国的南方丘陵被称为回归线上的绿洲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气候资源
3、土地和土壤资源 三、生态恶化的原因
2、生物资源 4、水资源
四、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的措施 (一)立体农业:原因、作用、模式 (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原因、作用、模式 (三)生态建设:措施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建立立体农业体系)
自然和人文条件
建立立体农业体系的必要性
地形地貌 山地与平原的比 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
条件 为4︰1
潜力
人口密度大,人 有利于减轻有限耕地的压力,增加农 人多地少 均耕地少,可耕 民收入
矛盾 地后备资源不足
生态环境 状况
生态环境脆弱
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 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局面,有利于改善 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2.红壤的改良 ①土壤特性: 肥力低 酸性强 土质黏重
②改良措施: 种绿肥.施 施石灰 土壤中
矿质肥料 中和
掺砂子
谢谢!再见!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竹林、亚热带水果、茶叶、木本油料、食用菌、
中药材等)
利用品种单一 问
经营粗放

没 有 因 地 制宜
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土地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多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总结及补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七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总结
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
二、单元补充材料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进度。

我国山区复杂多样,高山与低山、山上与山下,情况很不一致。

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的高山(如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太行山、五台山、燕山、泰山);(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秦岭、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6)江南与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如乌蒙山、武陵山、南岭、武夷山);(7)华南与滇南热带与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如五指山、台湾山脉);(8)青藏高原地区的山脉。

其中,(5)、(6)和(7)三类山区又可以归纳为亚热带丘陵山区。

这块地区面积很大,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地域之一,特别是其东部,资源优势突出,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这个地区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问题。

2、相关概念辨析——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系统与生态问题
(1)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

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进行垂直空问的多层配置。

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如鱼塘-台田系统、岗间鱼塘系统。

(2)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把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技术复合系统,通过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其模式大体有三种:①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

如在田间实行高秆、矮秆作物搭配种植。

②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

通过合理耕作、种养结合来调节控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促进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

③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

如蔗基鱼塘,蔗叶是鱼的饲料,塘泥作为有机物还田,二者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3)生态系统与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时称之为生态失调即
产生了生态问题。

如人类不断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式的开发、采集和狩猎活动,导致森林枯竭、草原退化、沙漠扩展、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生态系统网络研究台站——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千烟洲试验站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境内,26°44′N,115°04′E,属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总面积204Km2,含3个小流域,81个小山丘。

该站始建于1983年,在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研究方面富有特色,并拥有一支多学科的科研队伍。

该站创建的“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渔粮”立体农业模式被誉为“千烟洲模式”。

近期重点研究红(黄)壤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目前承担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

站内长期观测项目有:常规气象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林内小气候观测、生物生长量测定、土壤理化性状观测、水文测量以及人口与土地利用等社会经济活动监测。

长期试验项目有:天然植被演替封育定位试验、不同农作物及树种草种生态适应性对比试验、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定位试验、植物营养与施肥定位试验、“林—牧—粮”、“林—果—经”复合经营开发模式定位试验等。

该站距京九铁路井冈山站约40Km,距井冈山机场约60Km,接近319和105国道,交通便利。

站内现有科研楼(含实验室、办公室、机房、图书资料室等工作用房)、招待所、正规气象站、森林水文站、农田试验场等试验研究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3000多m2,可为从事农学、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和环境科学的有关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提供科研基地与实习场所。

三、单元典型试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①、②两地河流落差不可能为()
A.1100米 B.900米 C.700米 D.500米
(2)图中乙中南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3)描述图乙中③—②段的河流特征。

(4)下表7-6是重庆和长沙的气温资料,据甲乙两图分析甲、乙两地一月气温差异及原因。

(5)据图5甲分析重庆市的区位优势。

2、读下图,分析回答: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
(1)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分布的特征。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⑴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

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

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⑵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⑶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⑷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黄山雄踞于我国_____省南部小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3)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答案:
1 (1)A (2)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具体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推广省柴灶、开发沼气、营建薪炭林等)。

(3)流量大河道曲折流速缓慢泥沙淤积严重,形成悬河。

(4)长沙1月均温比重庆低。

原因: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小,气候比较温暖;长沙位于平原,其北部山地地势较低,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5)重庆的区位优势是: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行政中心(直辖市)。

2 (1)分布特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三大阶梯的过渡地带,这里地势起伏大,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大部分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经济落后。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大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工矿、交通建设注意保护环境,开展矿区复垦工作;禁止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退耕还草还林等。

3 (1)安徽岩浆岩(侵入岩)(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或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3)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云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