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龄中医饮食养生探索顺天守势

合集下载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

♦♦♦♦♦乐龄中医饮食养生探索顺天守势养生就是养德。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道家养生注重药物,注重饮食,更注重养元气,这个“气”才是我们生命中核心的东西。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冬季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的要件】健康与亚健康♦♦♦♦♦亚健康概念♦♦道家与养生♦♦祖国医学的养生防病之道一日三餐决定你是否长寿♦♦♦♦♦♦♦冬季养生法冬季养生有“八”宜冬季的饮食原则春季养生法春季的饮食原则♦♦♦夏季养生法夏季的饮食原则♦♦秋季养生法秋季的饮食原则♦♦♦中医保健之道晒晒后背补阳气♦♦中央领导吃什么!怎么吃!少食多餐、多吃粗粮♦♦中央领导的零食♦♦♦领导餐的烹饪方法♦♦♦♦百岁老寿星公开长寿秘诀♦♦♦♦♦♦♦♦♦♦♦♦♦邵逸夫养生秘诀:每天含片人参♦♦♦张学良长寿法:早起大笑半小时♦♦“大笑养生法”的具体做法是:♦♦♦♦♦♦98岁老中医的八字养生法♦♦♦♦♦♦百岁夫妻携手走过80年107岁老太太精神好每天半斤水果吃饭不忌口♦♦♦♦♦♦红楼梦八种最有代表性养生方法《三国》中的健康养生秘法海清私房养生法:早餐吃11种食物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长寿的4个秘诀♦♦♦♦♦。

中医养生就是吃吗?剖析

中医养生就是吃吗?剖析

常按涌泉穴 — 补肾
穴位点: 约在足底前中1/3的交点 第二、第三跖趾关节稍后处 肾主管 — 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精充足则发育正常 耳聪目明 头脑 清醒 思维敏捷 头发乌亮 性功能强 涌泉穴 — 肾经要穴 功效: 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揉动后溪穴 — 统治颈肩腰椎病 穴位点: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 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功效: 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 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用于: 预防驼背、颈椎腰腿部疼痛 保护视力 缓解疲劳、补精益气
5 “三伏灸”适应哪些人群?
中医辩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者 具体如下:
(1) 呼吸系统疾患 久咳、哮喘、肺痹、肺胀(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鼻鼽 (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者等 (2) 消化系统疾病 久泻、五更泄、虚寒性胃痛(慢性肠炎、肠易 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
(3) 五官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中耳炎、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喉炎 (4) 颈肩腰腿痛 颈椎病、肩周炎、肾虚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膝关节炎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5) 妇科疾患 各种虚寒性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 卵巢功能萎缩、附件炎、白带过多、腰酸酸软 (6) 其它 各种体虚、免疫力低下等引起的各类疾病
中医养生就是吃吗?
—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
调神养生法
饮食养生法
运动养生法
药物养生法
四时养生法
经络养生法
一 调神养生法
中医的生命观 — 形神合一 调神养生具体方法
1 养静藏神 2 立志养德
3 开朗乐观 5 移情易性 1 精神内守 2 形与神俱
4 动形怡神 6 以情胜情 病安从来 尽终天年
六 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顺应四时养生法《黄帝内经》认为人应当“与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死生”。

人体生命是天地阴阳之气相感应的产物,是自然界物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因此,人类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天地阴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年之中,气候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

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于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

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春季养生】春季共有三个月,从立春至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约在农历一月至三月间。

此时应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到庭院中散步,使精神愉快,保养生发之气。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

外邪致病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

风邪可单独作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

因此风病之病种较多,且病变复杂。

如遇热合,而为风热;与寒合为风寒;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即为显例。

御君方养生课堂

御君方养生课堂

御君方养生课堂养生,是古代中医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御君方养生,是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起居、锻炼等方面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延年益寿、康健强壮的目的。

一、御君方养生理论御君方养生理论源自《随阳子内经》,提倡顺应自然之道,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通过调理饮食、休息、运动等多方面着手,维持身心的和谐平衡。

御君方养生理论强调“中和”、“调适”为核心,主张适度饮食、适时休息、适量运动,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二、御君方养生实践1.饮食调理:御君方养生注重饮食的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适量摄入各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尤其是注意荤素搭配、多食谷类、蔬菜水果,少食肥腻之品,可起到滋阴养血、养生健体的作用。

2.调节作息:御君方养生强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精神状态。

适当午休、避免熬夜等不良习惯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3.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体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御君方养生主张适当的有氧运动、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式,保持身体的柔韧性与活力。

4.心理调适:御君方养生认为情志和心态对健康的影响极其重要,提倡调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远离压力与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三、御君方养生的效果循御君方养生法,正确调理饮食、作息、运动、心态等多方面,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康健强壮的效果。

实践证明,御君方养生不仅可以预防各种疾病,还可以提高生活品质,使人精神焕发、体态轻盈。

四、结语御君方养生,是一种融合了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科学的养生方法,旨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御君方养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享受健康长寿的美好生活。

食养天年

食养天年

中医食养天年之我见02008522 沈坤鸿摘要: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带给我们身体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如何才能让我们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可以更加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可以以一个最好的身体状态去迎接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中国的一句话“食养天年”给了我们提示,从生活的小细节入手,吃穿住行都可以给我们一些锻炼的机会,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只要我们可以做到一些及其细微的方面,我们便可以让自己有一个高于常人的身体去迎接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Summary:Material life of modern society's desire to give our bodies a greatburden and pressure, how can so that we can be more under the pressure of such a healthy life so that we can be one of the best physical condition to meet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China, a dietary later years gave us tips, starting from the small details of life, clothing, housing, lines can give us some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habits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can determine a person's life trajectory. As long as we can do some of their fine, we will be able to give himself a more than ordinary body to meet all the problems we face.自古以来中国就强调一个民以食为天,养生之道的思想和理论比比皆是,饮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更是我们个人命脉的主宰者。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养生保健是人们一直关注并追求的话题,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则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指的是根据自然规律、季节气候、环境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一、顺应四时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万物随之变化。

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受到四时的影响,因此,顺应四时变化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注重养肝、养阳、养气。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消耗较多,此时应注重清热解暑、补充水分。

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此时应注重养阴润燥、调理脾胃。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渐弱,此时应注重温阳补肾、增强体质。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作息、饮食和锻炼等方面,以顺应天时的变化。

二、注重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指的是人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顺应昼夜变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因为熬夜、加班等原因影响作息规律。

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居室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合理饮食调理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饮食搭配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食物的种类和颜色应该多样化,注重五色搭配;二是应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健康;三是应该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四是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五是应该根据不同季节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如夏季应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应多食用温阳补肾的食物。

四、适度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浅析顺天因时养生

浅析顺天因时养生

浅析顺天因时养生
李永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2(028)010
【摘要】中医“顺天因时”养生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顺天因时”养生的内容主要有起居、饮食、情志、功法等.“顺天因时”养生应顺应脏腑气血的生理特点,中医养生的具体措施非常丰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老幼各有不同.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李永平
【作者单位】太原市食品化妆品小店监督所,山西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进退自如顺天养生
2.顺天应时:中国古代饮食养生原则初探
3.顺天应时:中国古代饮食养生原则初探
4.养生应遵遁的原则之六顺天时(上)
5.养生应遵遁的原则之六顺天时(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调养脾胃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调养脾胃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调养脾胃
中医养生学认为,衰老是长期的阴阳失调、脏腑精气虚衰以及痰瘀毒侵害的结果。

善于养生者,为防止衰老,健康生存,尽享天年,应当掌握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健身延年之目的。

一、“调养脾胃”指利用各种方法来调护保养脾胃,发挥脾升胃降协调、受纳运化相因、水谷精气充足、营养脏腑经络及四肢百骸的功能。

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营卫经络、形体官窍、无不依赖于脾胃,元气之滋养全在脾胃。

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方能发挥正常作用。

故脾胃之强弱与人体之盛衰、生命之寿天关系甚为密切。

《景岳全书·脾胃》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

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

”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盛,脏腑功能强盛,形健神旺。

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调养脾胃之法,原则是益脾气、养胃阴,用药首当注意升降,次则当防过偏,寒勿过凉,热勿过燥,以免伤胃。

此外,节饮食以和胃健脾,调精神以疏肝理脾,常运动以和胃化食,防劳倦以养脾气,均为健运脾胃、调养后天的重要方法。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总之,养生的目标追求健康生存的高质量和生命寿限的延长,往往是在生命常态状况下的长期行为。

合理的养生,能够为预防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食譜: 早上:半杯牛奶、一盤小菜(涼拌海帶絲、胡蘿蔔絲、青椒 絲)、一個小麻醬鹹花卷、一小碗小米粥或蓮子羹; 中午:什錦砂鍋(裡面放十種以上的食物)、一兩左右的紅 豆燜飯或薏米飯; 晚上:汆蘿蔔絲鯽魚丸子、小米粥。此外,還會額外加些 水果或優酪乳等零食。
26
什麼東西營養好 “四條腿動物”的肉比較少,從營養上 來說,“四條腿(豬、牛、羊)的不如兩條腿的(雞、鵝), 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菌類),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 (魚)。
6
亞健康概念
是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心理 適應能力低下的狀態。 亞健康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像容易疲勞、腰酸背 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等,心理脆弱,多愁善感, 心煩急躁,焦慮緊張。亞健康狀態對人有許多危害, 它是許多疾病的前奏,也是衰老的徵兆,不可掉以 輕心。世界衛生組織把亞健康當作21世紀人類健康 的頭號殺手。
11
提醒:冬天到來了。提醒我們霜降時節宜選溫和 食譜。霜降節氣易發疾病有消化系統疾病、風寒 感冒、寒性腹瀉、心腻血管疾病等,預防的最佳 方法是飲食調養。霜降節氣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 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因此消化系統疾病患者 飲食宜溫和,少吃生冷、不潔、腐敗變質食物, 可吃些小白菜、捲心菜、麵食、魚類、蘋果、優 酪乳等,且烹調方法應以蒸、 煮、燴、燉為主, 忌油煎炸食物。 天氣逐漸變冷,應積極調整飲食結構,適當科學 進補。霜降後,心血管疾病患者飲食應尤其注意 低脂、低 膽固醇、低鹽,不要因為天冷,為了禦 寒而多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應多吃新鮮蔬菜、 水果,如山楂可開胃、擴血管、降血壓、降膽固 醇、強心;茄子、板栗可降低膽固醇;萵筍、土 豆、板栗含鉀比較豐富。
23
中醫保健之道 曬曬後背補陽氣
有些人不論天氣冷熱都會手腳冰涼,中醫認為是 人體陽氣虛弱或氣血不足的表現。針對手腳冰涼, 調理方法很簡單,平時曬曬太陽 就能達到保健的 目的。 清代醫家曹庭棟在其老年養生專著中指出,“背 為陽,心肺主之”,說明曬後背還能疏通背部經 絡,對心肺也很有好處。《黃帝內經·素問》裡說: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 思。《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 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養護陽氣是養生 治病之本。
15
冬季的飲食原則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合理地調整飲食, 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首先應保證熱能的 供給。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 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老年人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 的其它疾病,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 的分解代高謝增強,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 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 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 品等,蔬菜是綠葉菜、大白菜、圓白菜、心裡美 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 等。
中醫養生
推崇順天守勢,天人合一。《黃帝內經》中追求四 季養生,順天守勢,天人合一。四季養生:春季養 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保健方式應 順應自然與起居調節的概念與。順天守時是中醫養 生的最高準則,養生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順應人體 規律,做到天人合一。 選擇養生方法要從順應自然與適合自己這兩個方面 考慮,做到天人相應的境界。
21
秋季養生法
一、要早睡早起 二、要適當“秋凍” 三、要清靜養神 四、要適當運動 五、要護膟保健 六、要防病保健
22
秋季的飲食原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 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 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 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 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 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蔔、蓮藕、香蕉、梨、蜂蜜 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儘量少食或不食蔥、 薑、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 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 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 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 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
24
怎麼吃!少食多餐、多吃粗糧
一系列飲食方法,其中絕大部分是普通民眾可以輕易做到 的。每天吃夠25種食物。這裡所說的是食物的種類,而非 25道菜。為領導人配餐,講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則,只有 當食物種類夠“雜”,才能使營養均衡。為中央領導配餐 的營養專家李瑞芬自己每天都吃25至30種食物,“每種吃 一點就夠”這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18
春季的飲食原則
春季食補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 的食物。如偏於氣虛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 物,如米粥、紅薯、山藥、土豆、雞蛋、鵪鶉蛋、 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 大棗、栗子、蜂蜜、牛奶等。 偏于氣陰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如 胡蘿蔔、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 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 另外,春季飲食還要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 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薺菜、油菜、芹菜、菠菜、 馬蘭頭、枸杞頭、香椿頭、蒲公英等,這對於因冬 季過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內熱偏亢者,還可 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 作用。
就秋冬季而言,適合吃些牛羊肉進行“熱補”,或雞肉、 兔肉等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在蔬菜中,根莖類蔬菜如白 蘿蔔、百合、芋頭等則適合冬天食用。此外,還要多吃黑 頇食物,如黑芝麻、黑米、紫菜、木耳等。
27
零食
兩餐之間要加零食。少食多餐一直是被推崇的健 康飲食理念,領導們也不例外。 一頓正餐吃到七成飽外,還會在上午十點左右和 下午三點左右補充一些零食。比如上午吃一小碗 銀耳蓮子羹對癌症、心 腻血管病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
10
“小康飲食調查”顯示,在用餐時通常優先考慮 的諸要素中,47.8%的人選擇了“口味”,比位列 第二的“營養”多出16個百分點。各種口味中, 喜歡“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 28.4%;然後是“鹹”,17.3%。 日本人的一個飲食特點是“沒滋沒味”,他們的 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這其實是最好的 保全食物營養的方式。新鮮的蔬菜只撒少許鹽, 滴幾滴橄欖油,再撒上點芝麻就被端上桌。但這 種吃法,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恐怕難以下嚥, 但對於健康來說,卻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14
五宜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調整的 最佳方法是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這是消 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六宜通風。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 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 腻提神。 七宜粥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提倡晨起服熱粥, 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 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八宜早睡。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 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8
中國醫學的養生防病之道
1〃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總結養生原則 2〃修心養性,防止精神刺激 3〃飲食有度 4〃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緊張勞累 5〃堅持體育鍛煉 6〃養生必補腎
9
一日三餐決定你是否長壽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和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資料, 2008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4歲,日本人83歲。 其中日本女性人均壽命86歲,連續24年位居世界 第一。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 取決於生活方式,17%取決於環境因素、15%取決 於生物學因素,只有8%取決於醫療衛生。生活方 式中,又有30%由飲食決定。 營養界有種說法,外國人用“腻”吃飯,中國人 用“嘴”吃飯。即外國人是根據營養結構決定吃 什麼、怎麼吃,而我們則根據味道決定飲食。中 餐的色香味聞名於世,菜品變化多端,但基本上 都是圍繞“口味”展開,而很少考慮營養和健康。
3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真正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是你自己;真正的 靈丹妙藥不在藥房,而在你身體之內。”中醫基礎 理論的奠基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 的觀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 亂。” “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就 如同“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1
《黃帝內經》
講人體內在規律,講的是內科學,更是一部講“內 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裡 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也就是說你要使生 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 麼藥。
2
冬季
冬季已近,冬季出門,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人體背 部有許多重要穴位與體內五臟六腑相通連,當背部 保暖不良時,風寒容易從背部入侵而損傷陽氣令人 生病,或使舊病復發。故冬季養生應重在“藏”, 養腎最為關鍵。
16
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冬季使各種營養素 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 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 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 鹹,即可補充。
17
春季養生法
一、要保暖防寒 二、要晚睡早起 三、要慎避風邪 四、要精神愉快 五、要勤於運動 六、要美容保健 七、要防病保健
12
冬季養生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要保暖防寒 要早睡晚起 要動靜結合 要情緒穩定 要冬浴有法 要睡眠有方
13
冬季養生有“八”宜
一宜保暖。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 二宜健腳。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每天堅持用溫 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 步行半小時以上。 三防犯病。應注意防寒保暖,寒冷會誘發肌死、中 風,加劇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要預防呼 吸道疾病發生。 四宜多飲。冬季每日補水2000~3000毫升。雖排汗 排尿減少,但大腻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 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
7
道家與養生
古人敬畏自然,崇拜天帝,敬畏天地日月山川的 靈神鬼魂。《史記.禪書》稱之為“以方道”; 其次,道教發展了產生于先秦時的神以方術;其 三,道教的思想理論,主要來自西漢時盛行的 “黃老”之學。 “黃老”是託名黃帝之言,宣揚老子之術,以虛靜 無為、抱樸守一、返樸歸真等視為宗旨,並以宗教的形 式出現,叫做 “黃老道”。上述三者融為一體,就形 成並發展了道教。“守一”法是道家氣功的一項基本功 法。道家修練,以精、氣、神為核心,在丹經中稱為三 寶,起著延年益壽的作用,對養生學的影響是很深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