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23 现代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七一、选择题1.(2018·北京卷·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D)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
2.(2018·德州二模)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
该做法(A)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3.(2018·泸州三模)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21

考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包产到户、“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 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 (1) 原因: ___________ 基础。
(2)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股份制 增强企业活力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________ (1)内容: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 改
考情解读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 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 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 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 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 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 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 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 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 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的必然性及特点
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
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 A ) A.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
C.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D.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 “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 A项正
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 B项错误; “ 一五 ”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 C项错误;导 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 ①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②1955年《___________
考情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和热点区 1.政治方面:从命题切入点上看,多侧重于美苏关 系发展的角度,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体措施、原因 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从二战后对美苏两极 格局冲击的主要因素角度命题,考查西欧、日本、 中国在多极化趋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考查的题 型看,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较少 2.经济方面:近几年考查题型都有兼顾选择题和材 料题,主要集中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区域集团 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 化的原因及表现等知识进行考查。复习时要注意与 政治史知识、时事热点进行结合复习
罗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___________
(1967年)。 (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民主化 (1) 原因:推行 ___________ 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 朝鲜战争 的机遇。 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___________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政治大国 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 (3) 影响:开始谋求 ___________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综合测试 含答案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成大联考二模)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
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马上的乌托邦”。
据此可知(D)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眼界更开阔,即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性王国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大革命以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和法国大革命并无直接的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018·汕头二模)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
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C)A.英国已控制中国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解析】材料“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表明,英国对华贸易在1829年占据绝对优势,据题干时间信息“1829年”可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水平大大提高,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没有涉及中国对英出口贸易,不能得出贸易失衡的结论,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思想的变化,D项不正确。
3.(2018·4月预测押题卷Ⅱ)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A.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B.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C.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解析】英国纺织业是否在国际市场保持优势,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纺织业做比较,表格未体现,故A项错误;表格中有机铁、废铁、煤的出口值在持续快速增长,而纺织业却长时间内增长不太明显,证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英国出口对象不明确,不能判定为欧洲,其次,作为消费资料的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不及有机铁、废铁、煤的增长,故C项错误;同样,没有与别国的比较,也不能断定英国丧失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而且与所学知识也不符,故D项错误。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三 现代世界与中国 专题8 苏联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板块三 现代世界与中国 专题8 苏联](https://img.taocdn.com/s3/m/9747a98afd0a79563c1e72b0.png)
专题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阶段特征一、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一统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
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
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
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
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考点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经济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8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八一、选择题1.(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B)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很明显是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与近代物理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可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爱因斯坦又将二人的理论予以综合和继承,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同样并没有近代物理学与科学实验成果关系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2.(2018·原创押题预测卷)“这一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这一科学革命(D)A.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B.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C.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D.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解析】材料反映了“这一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权威,促进理性主义兴起,可见“科学革命”应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它成为了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故选D项;A、B、C三项分别是进化论、相对论、伽利略近代天文学的影响。
3.(2018·湘赣联考)下图是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反映了(C)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解析】上述漫画是关于人类信息交流演变的,体现的是从甲骨刻字到沉迷于社交软件的交流,所以反映了科技进步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故选C项;A、B两项不能完整反映上述漫画中的信息,故排除;D项与题目主要内容不一致,故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6 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六一、选择题1.(2018·衡水中学四调)1929年后,世界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6月,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这说明(A)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B.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的主流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缺乏协调机制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不大【解析】“66个国家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以失败告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说明经济危机引起贸易壁垒,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无法调节,A项正确;B、C两项和D项说法错误。
2.(2018·宝鸡三模)1932年胡佛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这里的“传统”指的是(B)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孤立主义【解析】经济危机之时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项正确;A项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政策;C项是罗斯福时期奉行政策;D项是一战时期奉行政治理念。
3.(2018·开封三模)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
这一变化反映英国(C) A.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B.丧失经济霸主地位C.社会创新氛围不足D.第三产业得以兴起【解析】庞大的食利阶层依靠国外投资获利,这不利于社会创新的开展,故C项正确;“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说明其国际金融竞争力较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在此之前早已存在,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4.(2018·银川)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专题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学案

专题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奥斯威辛集中营
考点一经济危机与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促使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贫苦家庭比例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
①经济方面: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政治方面: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③国家关系方面:大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
④应对举措方面: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2.德、日法西斯建立的原因、经过——(b)
(1)德国
①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垄断资产阶级的推动;法西斯组织的煽动。
②经过: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法西斯政权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
①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军部推动。
②经过: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三现代中国通史整合一、选择题1.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
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解析】根据材料“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可以看出其主张和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界人民,因此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政策,B项错误;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C项错误;中央允许地方自治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
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
”这反映了( C )A.“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解析】1950年“左”倾思想还没有开始,排除A项;“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
”说明中苏两国有合作,也有分歧,所以C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B项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D项中苏两国外交是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故排除。
3.(2018·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
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
这反映了( D )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从材料“1953年3月”“1955年3月”“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可以反映出这是新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灵活实践,故D项正确;A项是1972年,排除;当时中苏关系比较正常,故B、C两项错误。
4.(2018·衡水中学三调)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这主要表明( B )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B.我国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说明中国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外交的多元化,A项不正确;材料只是显示中国参加维和行动,没有体现是否居于主导地位,C项不正确;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调整表现为不结盟,与材料无关,D项不正确。
5.(2018·漳州二模)下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下表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化推动农业迅速发展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D.国家政策影响了农业发展【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从1953年起,国家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农业服务于工业,因此此时农业生产产量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机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此时的农业正在进行改造,故C项错误。
6.(2018·河南六市二模)下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
这反映了( C )A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D.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解析】鉴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破坏,中央从1960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八字方针表格中1964、1965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现象,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此时仍然存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废除,故A项错误;B项中的难以消除说法绝对;“文革”时期是1966~1976年,不符合表格时间,故D项错误。
7.(2018·历史4月预测押题)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
“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
“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
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B.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C.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解析】“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过渡转变的关系,产生变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分配制度的变化。
可以看出,“伞式社会”代表的是公有制下按需分配;“蜂窝式社会”代表着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不符合这一理论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职能的变化;C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
8.(2018·青岛5月模拟)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
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变迁反映了( A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由国家计划控制,没有效益观念更无破产之说,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企业开始成为市场主体,经营不善的企业遭遇破产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1995年后人们能够坦然面对,可见这时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性变化”;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市场观念的变化,而不是企业活力的变化,排除D项。
9.(2018·肇庆三模)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
该图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D )A.农业生产总量呈下降趋势B.工业发展徘徊不前C.服务业兴起并一直呈上升趋势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解析】表格显示三大产业曲线趋于平衡,说明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项正确;表格体现的不是产量,A项错误;工业不是徘徊不前,B项错误;服务业并不是一直上升,C项错误。
10.(2018·聊城三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最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
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C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解析】“‘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
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11.(2018·云南一模)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D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自力更生D.群众路线【解析】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中的自力更生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C项错误;“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
12.(2018·海南·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
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B )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出境人数、出境的范围、出境的目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故选B项;C项不符合材料和事实;A项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D项偏离材料主旨。
二、非选择题13.(2018·商丘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
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
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惯例。
“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
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材料二民国初期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
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
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
……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
……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
……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
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国初年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大家庭。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