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句辨析(五)
常见病句类型及十大辨析病句的技巧

常见病句类型及十大辨析病句的技巧病句判断类试题一直以来是高考常见题型对于这类的题目如果我们能熟悉常见病句类型,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律,那么这类题目将是十分简单的。
一、病句的类型病句类型主要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一)语序不当1.词语顺序不合理例如: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
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改为“听取研究”)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的前边)例如: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本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
因而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他”的AHA12GAGGAGAGGAFFFFAFAF后面。
)3.分句顺序不当例如: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
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从逻辑关系上看,分句位置前后颠倒)(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大多数是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配)例如:我国电子设备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电子设备”,不是“生产”)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习惯上搭配,当动词带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常发生后边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的情况)例如:《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
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不搭配,补语和中心词不搭配)AHA12GAGGAGAGGAFFFFAFAF例如:这次讨论中,大家就多项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思。
(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4.前后搭配不当(主要是两面对一面的搭配问题)例如:农民工过去受蔑视,如今也受到北京市民的尊重,在这蔑视与尊重之间,农民工感受着社会的温暖。
病句的类型及辨析

病句的类型及辨析病句也是语文考试中爱考察的内容。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病句的类型及辨析的内容,欢迎阅读!一、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位置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按照以下顺序排列:① 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② ②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动词及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表示性质的名词及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顺序是:她是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女(名词)教练。
2、多项状语的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地排列顺序大致是:①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词短语②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词短语③表示范围否定等的副词④表示情态的形容词⑤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正确顺序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附加语的次序不符合一般习惯例如: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许多”应移到“附近的”后面)4、没有认清某一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因而弄成张冠李戴了。
例如: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5、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之后。
虚词的位置不当。
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在“如果”之后)例如: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6、复句内分句次序混乱层次不清例如:胡庄第一年晚稻改种早稻,就获得了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不但……而且表示的递进关系,应是首先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然后才能向国家交售六万斤大米。
辨析修改病句(五)语意不明

(2)高楼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 大楼的设计要从大楼的距离、四周有 方便的交通、人员撤离要有良好的通 道、内部要有自救设施诸方面因素考 虑。
(由于句子太长、内容结构不合理,造 成令人费解的错误。可改为:"设计要 从多方面考虑:大楼间的距离、自救 设施等"。)
2020/5/21
2020/5/21
答案:C。 A项中"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的产品" 还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不明确。B项中"此"是指"到底只是嘴上说说" 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D项中第一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 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第二种意思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 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9、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 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 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 们的发展之路。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 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
2020/5/21
("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 语,还是"梁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2020/5/21
(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 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 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 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 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 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2020/5/21
解析:ABD三项都有歧义。
2020/5/21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e3d18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e.png)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1一.使用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语感审读法是指: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感知病因,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辨析或修改。
病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辨析:例句中的“不管……都……”不合表达习惯,“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或未然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的或已然的。
因而此句有语病,可将“不管”改为“尽管”。
二.使用结构紧缩法辨析病句结构紧缩法是指: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都可以用此法去辨析。
病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辨析:运用提取主干法,将主干变成“‘生物入侵’是‘物种’”,由提取的主干可知,该句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三.使用逻辑分析法辨析病句有的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只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病句: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该给以严厉打击。
辨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四.使用标志识记法辨析病句标记识记法是指: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
病句的八大辨析技巧

病句的八大辨析技巧(一)注意关联词语一个句子出现了关联词,可能出现六类语病:搭配不当、位置不当、词语误用、重复赘余、强加关系。
其中搭配不当和位置不当是最常见的错误。
(二)注意两面性词语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
例如:能否考上大学与个人的勤奋程度有关。
(三)注意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一般造成语病的虚词主要是介词、连词或副词。
介词或连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连词主要有:“和”、“与”、“同”等。
1.句首出现介词,应考虑是否因此而湮没了主语。
例如:由于你这么积极进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由于……”表示介词结构,不能作主语)。
2.有些介词是成套使用的。
例如: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来自埃及和东方。
(介词“当”应改为“当……时”)还有一些如“以……为……”、“从……上”、“自……以来”等,都是成套使用的。
(四)注意否定结构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1.多重否定不当。
例如: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渺茫的。
(错误使用了三重否定)2.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
例如: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反问句中又使用了双重否定,所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意相反了。
)3.有些词语本身就表示否定,例如“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例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例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05 六大类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答案]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应把“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改为 “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通常是:[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时间状
语]+[处所状语]+[表范围的副词做状语]+[表情态的形容词做状语(应靠近中
2024高考一轮复习 考点专题精讲
2023.6.20— 2024.1.31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02 病句辨析与修改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六大类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年份、卷别
题干表述
语病类型
命题特点
2023年全国四 套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部分)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对点训练】 请辨析并修改下面的病句。
25.我们从小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因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没有被外界认
可,那么就会认为这不是证明自己的有效途径。 [答案] 搭配不当,“因为……那么”不搭配,应改为“如果……那么”。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谓语、宾语 缺主语:句子缺少主语,有时是滥用介词造成的,有时是省略不当造成的。 缺谓语:句中的某个重要动词缺失往往会造成句子表达不规范或表意不
3.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其主要特点为: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了表示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 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 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表示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 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不协调的问题。 【对点训练】 请辨析并修改下面的病句。
常见病句分析

“教会”后应加上“我们”。
成 分 残 缺:定 语
❖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加“艰苦的”。
❖ 刚完成了兴修水利的郑主任昨天回去了。
定语不完整。“水利”后应加“任务”。
成 分 残 缺:状 语
❖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不愿意取代圆珠笔。
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场面啊!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 作热情。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满着可贵的工作 热情。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 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 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感。
上学期他有二门功课不及格。 上学期他有两门功课不及格。 他们俩个人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们两个人是最要好的朋友。
3、检查句子是否合乎逻 辑,是否有语序不当,前 后矛盾,句式杂糅现象。
4、检查句子,看句子表 达的意义有没有歧义。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 改正确为原则,尽量不改 变原意,多就少改,一般 不从修辞角度对句子润色 。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 增(增加词语)
删 (删去多余字词) 调(调整字词顺序) 换(更换字词)
❖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的重 要性的认识。
滥用介词,使缺主语,去掉“通过”。 ❖ 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特
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
后一句缺主语,应补上“我国政府”或 “我们”做主语。
❖ 张海迪的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受到 了深刻的教育。
后句应补上“我们”。
成 分 残 缺:谓 语
❖ 2、定语误放到状语的位置上
❖ (1)歌声清脆悦耳的响彻整个大厅
高考病句复习类型(五):表意不明分析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 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 迎。 析、可在“各种”后停顿,也可在“民族”后停顿,意思不同
高考语文总复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wenjigeng
<3>、词性两可造成歧义 A 学生代表李明参加了会议
析:“代表”可理解为名词,可理解为动词
wenjigeng
B 这么大的一个学校里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
析:“跟”可以理解为介词,可理解为连词
C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 走之意,词的多义导致歧义,可能是“15日/前去”,也可能是“15日前/ 去”
「解析」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 者”。
☆例3.听说博士村官潘亮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 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 面好不热闹。 「全国卷Ⅰ」
「解析」属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 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江苏卷」
wenjigeng
☆ 例1、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解析」“首次抵达”语序不当造成歧义:首次限制对象不明, “首次考察队”或“首次抵达”
☆例2.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 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 “世界阅日”。「全国卷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句辨析(五)
作者:嘉行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
成语中有一个“矛”和“盾”的故事,语病中竟然也有此类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达”和“近”的用法上,请看下例:
①就这一项,政府每年直接和间接支出达近200亿元。
(《人民日报》2007年8月9日)
②一辆无锡号牌的大货车装载长达近40米的钢箱梁……(《江南时报》2007年8月28日)
③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持之以恒地学习、创作、研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8月17日]
④上海市每天受防晒等化妆品“杀伤”的人数达近万人。
(《健康时报》2007年8月20日)
上述各例都是“达”“近”连用,因此成了病句。
“达”用作动词,表示到达、达到、表达之义。
四句话中的“达”都是达到的意思,后面是数量结构,表示这个数量是较大的。
“近”用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之义,放在数字前构成表约数的短语。
既然用了“达”,就不能又用“近”,否则就会造成语义上的矛盾。
以第一例来说,“达近200亿元”所表达的应该是:“达200亿元”和“近200億元”两个意思。
“达”是达到,“近”是尚未达到。
将这两个意思揉在一起,当然是矛盾的。
遇到“达”“近”两字跟数字结合时只能取其一,不要连用。
“达”和“近”不能同时跟数字构成短语,同样在语用中“近”和“多”也不能跟数字连用构成短语。
但是,媒体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请看下例:
①与涉案者周旋了近半个多月,蔡方旭终于获得信任,成为卧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8月13日]
②小石的账面资金已超过12万元,比本金翻了近4倍多。
(《国际金融报》2007年9月2日)
“近+数词”和“数词+多”都能构成表约数的短语,用“近”表示接近某数,即小于某数;用“多”表示超过某数,即大于某数。
“多”所表示的约数是指整数后的零头,如“三十多公里”“两年多时间”等。
如今出现了“近+数词+多”的短语结构,明显自相矛盾,因为,现实中不可能有既小于某数又大于某数的数目。
诚如上引例①,既然说“近半个月”就是不到半个月,怎么可能又是“半个多月”呢?同样情况,例②究竟是比本金翻了“近4倍”(即不到4倍)还是翻了“4倍多”(即超过4倍)呢?这就造成了自相矛盾。
用“多”是整数后面还有零头,当然是大于这个整数了,而用“近”则表示不够这个数,遑论超过这个数。
所以用“近”于这个数,或“多”于这个数,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共存一句之中,否则就是说不通。
上述各例均犯了这一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