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广东省韶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广东省韶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韶关市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1.B(A.剔牙(tī)C.裨将(pí)D.哭丧棒(sāng))2.B(“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A.“蓬荜生辉”意思是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以诚谢宾客来访或题赠字画等,属于敬辞,用在此处不当。

C.“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不能形容商品D.“屡试不爽”意思是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不能望文生义。

)3.D(A.“是否”与“标准”是两面与一面的关系。

B.“对此”指代不明.C定语缺少中心语,在“生产”后加“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做主语。

)4.C(⑥②⑤④③①解析:首先要确定话题。

可以考虑③和⑥。

再从下文的衔接考虑,开头只能是⑥,下文解说“变化”和“时尚”两点,应接②⑤。

接下来展开分析,按照从因到果的顺序,先从原因说“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体小康”,再说到具体表现“生活方面”,思路清晰,所以应该接④③,最后小结,接①。

)二、5.C(“详”通“祥”,吉利。

)6.D(A.结构助词,的/衬音助词,不译;B.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他的;C.“已而”是复音虚词/连词,表顺承;D.连词,来。

)7.A(“与……相好”是固定结构,故排除B、D;“亦就逮”的主语是“瓘”,故选A。

)8.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9.(1)①祸福死生,都是命,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祸福死生,命也”,判断句,1分;“岂”1分,“以”一分,“易”1分。

)②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得政”1分,“安”1分,大意1分。

)(2)①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陈禾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②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陈禾拒绝童贯的拜访,也不接受童贯赠送的礼物。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10.(1)颔联“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1.2.1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1.2.1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①彷徨()②篱墙()③榆阴()④颓圮() ⑤漫溯() ⑥长篙()⑦青荇() ⑧斑斓() ⑨笙箫()答案①pánɡ huánɡ②lí③yīn④tuí pǐ⑤sù⑥ɡāo⑦xìnɡ⑧bān lán⑨shēnɡ2.词语辨用(1)寂寥·寂寞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

(2)彷徨·徜徉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在知识的大道上。

(3)沉淀·积淀就像在杯子里只有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味一样,你只有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4)斑斓·灿烂徐志摩为中国现代新诗留下了的一页,如同的玛瑙,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答案(1)寂寥寂寞(2)彷徨徜徉(3)沉淀积淀(4)灿烂斑斓解析(1)“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指周围环境。

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

多指人心里感觉。

(2)“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3)“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

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4)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斑斓”指灿烂多彩,专指色彩。

“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煌、美好。

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纵观TPP成员国,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与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国际贸易,TPP有可能使中国原本富有竞争力的外贸产品黯然神伤。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二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二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二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数:18,满分:1001.(填空题,4分)我是小小书法家,抄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___2.(填空题,10分)看拼音,写词语。

tiào gāo___chàng gē___shí wù___ sàn bù___ yóu yú___zhàn shì___ hē shuǐ___diàn dēng___zhī shi___xīn kǔ___3.(问答题,5分)比一比,再组词。

妙___ 洋___ 极___ 哄___ 挂___吵___ 样___ 级___ 洪___ 桂___4.(填空题,4分)选一选。

(填序号)① 鼓② 露(1)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___ 着雪白的肚皮,___ 着一对大眼睛。

① 时间② 时候(2)下雪的___ ,我们一起去滑雪吧!(3)___ 很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5.(填空题,4分)把下列表示声音的词语填入句中。

(填序号)① 呱呱呱② 叽叽喳喳③ 哗啦啦④ 呼呼呼稻田里的小青蛙___ 地叫着,树上的小鸟在___ ,就连风也___ 地吹着,树叶也___ 地响着。

大自然的这场音乐会真是太美妙啦!6.(问答题,8分)连一连。

滚雪人晒尾巴堆铁环摇衣服躺在火星冒出床上闭上黑烟蹿出眼睛7.(填空题,9分)选一选。

(填序号)① 鼠② 鱼③ 鸡④ 蛇⑤ 虎⑥ 狼⑦ 龙⑧ 鸟⑨ 马___ 吞虎咽胆小如___ ___ 飞凤舞如___ 添翼___ 鸣狗吠害群之___ 如___ 得水惊弓之___打草惊___8.(问答题,6分)按要求改句子。

(1)妈妈把衣服收起来了。

(改为“被”字句)___(2)黄鹂在枝头唱着歌。

(把句子写具体)___(3)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___9.(填空题,10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语文】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受众作为中介,我们明显看到“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后者读者的参与是在后期,也就是作者完成并与读者见面之后,当然,这中间也有作家依循所谓的“大众心理”和“市场”所做的揣测,但确定的是,读者并没有在写作过程之中现身,并改变其创作行程。

这个意义上,传统写作可说是作家的独立创作,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指文人独自创作,因此,文学的专有性、独尊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其表征。

但“网络文文”发布的过程里,写手与读者是随时随地不可分的一体,没有读者,那这个“文”的命运基本就是消失。

读者是跟随着写手的不断“更文”一起存在,如影随形。

这样的读者也在不断演变,从普通读者,到粉丝,再到余兴未尽的同人创作、批评,就形成了与传统文人创作非常不同的读者。

甚至可以说,“网文”世界的读者已经自成一格,是一个有共同趣味、共同追捧对象的群体或者部落。

因为读者的存在,改变了写作的环境。

过去的创作是个人创作,因此是具有隐私性质的,有个人空间。

但网文的写作方式和阅读机制,决定其写与看基本处于同一个时空之内,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存在,使“网文”处于共同创作的机制之中。

而同时“在网”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还是整个意识参与其中。

网文正是在共空间的机制下产生的,即写什么的问题。

由于写手与读者基本处于一个仿真的空间,甚至就可以被视作真实空间,在这里可以无话不谈,几乎没有什么禁忌。

而“禁忌”却正是传统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表征。

作者和作品都是独立的,在印刷时代处于“唯我独尊”的位置,因此,只能是作者说什么,我们看什么,由于看者与作者同时处于各自的“私空间”,看与写很难在一个线上,而大多数也是被牵着走。

在这种情况下,隐私与禁忌也处于压制的状态。

传统作家的写作过程是属于自己,这大概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因此,作品写成之后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誉,或者能否得到读者喜爱和批评家的关注,是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很难由自己掌握。

山东省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9.11)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认为,修身是从政的前提,欲正人先正己,人君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百姓才会效法学习,社会风气也才会随之改善,社会治理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孔子说:“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认为,“七教”是人君治国理民的根本,只有人君坚持德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三至”则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为政理念。

孔子认为,明王只有达到“至礼不让”“至赏不费”“至乐无声”这三种境界,才可以对外征伐。

明王所征伐的对象必定是无道之君,是为了吊民罚罪,必然会得到所征伐之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孔子认为,明王所进行的征伐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征伐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孔子还在《大戴礼记·用兵》中把战争分为两种,即“圣人之用兵”和“后世贪者之用兵”,这两种战争的动机和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孔子还认为,明王要达到天下大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劳苦和耗费。

所以《大戴礼记·主言》载:“孔子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

’”这里所提到的“不劳不费”是孔子“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

文中还提到“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这也体现了早期儒家“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2019-2020学年深圳市莲花中学南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深圳市莲花中学南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深圳市莲花中学南校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网民数量突破9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突破60%。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渗入各个领域,也为传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力,加快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随着新一代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让孩子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成为家长们的共同认知。

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育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更高需求。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层面频频颁布鼓励政策。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2年,将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键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可见,在政府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材料二:(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材料三:“互联网+教育”时代早已到来了,在线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线上教育自发展以来一直都受到了很多的争议。

此次疫情,线上教育模式因为不涉及课堂场地的限制,于是,有不少的教育企业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线上优势就是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扩大化,扩大优秀教育资源的传播。

这对于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在线学习一个老师能给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而传统线下教育还受到场地限制,面授课程最多也只能到达上百人,而且老师精力有限,无法一时之间接纳太多学生。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积累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研制和发展中国的核武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鞠.躬尽瘁....”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死而后已B. 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四方竹纸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虽然这次考试失利,但是小明始终很冷静,有着不以为然....的良好心态。

D.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元勋.(xūn)殷.(yān)红调羹.(ɡēnɡ)鲜.(xiǎn)为人知B. 选聘.(pìnɡ)筹.(chóu)划郝.(hè)然兀兀..(wù)穷年C. 愧怍.(zuó) 驿.(yì)路修茸.(qì) 癫.(diān)沛流离D. 烦躁.(zào) 通霄.(xiāo)澎湃.(bài) 迥.(jiǒnɡ)乎不同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

B. 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B. 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C.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D. 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加精)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有答案)(加精)

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为1-25题,共60分,第Ⅱ卷为26-29题,共4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试室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氯化钠。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2.“神舟七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

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则对相同物质的量的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中子数之比为1:1:1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化学性质不相同3.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物质类别分类依据A 酸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B 碱性氧化物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C 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D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4构成的HCl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A、1种B、5种C、6种D、7种5.下列关于实验安全说法正确的是()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实验室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FeCl3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后生成N A个胶体粒子B.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 A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8 g 氦气均含有N A个分子D.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个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B.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对于互溶的且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可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将硫酸铜晶体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令其失去结晶水8.与100mL0.1mol/L 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相同的是()A..10mL 1mol/L Na2SO4溶液B.50mL 0.2mol/L NaCl溶液C.10mL0.2mol/L Na2SO4溶液D.200mL 0.1mol/L NaNO3溶液9.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大量含有CO32-B.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NH4++OH-= NH3·H2OC.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D.CuO与盐酸反应:CuO+2H+=Cu2++H2O11.欲配制下列四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其中能配制成功的是( )A .NH 4+、NO 3-、Al 3+、Cl -B .Na +、CH 3COO -、K +、NO 3-C .MnO 4-、K +、SO 42-、Na +D .Ca 2+、Mg 2+、HCO 3-、CO 32-12.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NO 2、N 2O 4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 .两种气体N 原子为1:2C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 .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倒入烧杯后,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烧杯中稀释B .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C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为防止滴在外面,应将滴管尖嘴处伸入试管口中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将称量物放在纸片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14. 配制250 mL0.10 mol ·L -1的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中NaOH 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 )A.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 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足了所缺的水15.在标准状况下,将w g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000) 1000 + M (w wd B . 1000 + M w wdC . w MD . 1000 1000 + wM wd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6.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 )A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 .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C .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5LCH 4气体与5LNH 3气体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4B.常温常压下,11.2LO3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等于1.5N A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N2和CO 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相同的密度D.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为7:1118.“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③④⑥19.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的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A.CuSO4Fe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B.NaNO3CaCO3溶解、过滤C.NaCl溶液I2加酒精,萃取分液AgNO3加入NaCl溶液,过滤D.KNO3溶液20.下列每组反应一定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uO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B.Ca CO3、Na2CO3分别与盐酸反应C.H2SO4、K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D.Na、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2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①Ag++Cl-=AgCl↓②Fe+Cu2+=Fe2++Cu③CaCO3+2H+=CO2↑+H2O+Ca2+④Ba2++2OH-+2H++SO42—=BaSO4↓+2H2O⑤Fe2++SO42-+Ba2++2OH-=Fe(OH)2↓+BaSO4↓A.①③B.⑤C.④⑤D.②22.要从硝酸钾和食盐(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硝酸钾,应把它们()A.溶解、过滤B.制成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再过滤C.制成溶液后直接蒸干D.先溶解、再蒸发结晶,趁热过滤23.实验室需用2mol·L-1硫酸铜溶液450 mL,配制时应称取的固体质量是()A.144.0 g CuSO4B.144.0 g CuSO4·5H2OC .225.0 g CuSO 4·5H 2OD .250.0 g CuSO 4·5H 2O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mL3 mol ·L -1的硫酸与100 mL H 2O 混合,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 ·L -1B .把100 g 20%的NaCl 溶液与100 g H 2O 混合后,NaCl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C .把200 mL3 mol ·L -1的BaCl 2溶液与100 mL 3 mol ·L -1的KCl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 ·L -1D .把100 mL 20%的NaOH 溶液与100 mL H 2O 混合后,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将容器分成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论述类文章,完成1~3题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传说。

据《山海经》等古文献描述:远古时期,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在天空并列而过,所到之处庄稼草木皆成灰烬,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战神后羿用弓箭射落九个太阳,拯救了天下苍生。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认为这只是虚构的传说,但1979年,考古学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发现了距今6100年前石器时代的岩画,它证明了后羿射日故事是远古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将军崖岩画在国际考古界久负盛名,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天书”。

其岩画中刻画了大小共十个不规则的圆形,每个圆形内部刻有诡异不同的图案,下部还有长尾巴,旁边还有类似山川和水流的线条。

将军崖岩画发现三十八年来,我国考古学家一直在试图破解岩画的内容,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岩画描述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后羿射日发生在华夏东方的西和之国(也叫扶桑国),该国对照古文献就是现代的山东省日照市。

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相距不远,也就是说,这一带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

那么,西和之国极有可能是其它古文献中提及的少昊部落。

那么,远古时期真曾有十个太阳吗?弓箭真能够射落太阳吗?这些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

后羿射日所反映的真相,或许有以下三种可能:第一,后羿射日是陨星坠落地球的天文事件。

远古时,可能有一个彗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碎裂为九块,这些陨石带着熊熊火焰,出现在山东和江苏一带的天空。

因为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错以为这是九个太阳。

于是部落首领后羿弯弓射日,没想到真的将太阳“射落”,由此成为神话传说。

第二,后羿射日描述了一场部落间的战争。

远古时期为了争夺领地,各原始部落间战争频发,可能有九个氏族部落组成联盟,向后羿所在的少昊部落发起了进攻。

“将军崖”岩画中九个圆形的诡异图案,也许是九个氏族的图腾。

他们从东北方而来,一路烧杀抢掠。

少昊部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依靠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

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个想法,后羿射日或许与夏朝有关。

司马迁《史记》的《夏本纪》中,记载了“太康失国”的故事。

夏朝太康为王时,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后羿所在的东夷部落因不满夏朝的压迫,奋起反抗。

最终击败了太康率领的九大部落的联合围剿,并驱逐了太康,夺取了夏朝统治权。

太阳在古代一般指代君王,射落的九个太阳,也许就是参与镇压东夷部族的九大部落,剩下的太阳就是被流放的太康。

那么,您认为后羿射日的真相,最符合以上哪一种可能呢?如果第三种假想成立,岩画中的后羿就是太康失国中的东夷部族首领,那么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将军崖”岩画的考古年代测定是距今6100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呢?1.下列关于后羿射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山海经》等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周边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可以发现它流传的印迹。

B.后羿射日故事虽然见诸典籍,流传甚广,但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意义曾一度为人们所怀疑。

C.人们对后羿射日真实性看法的改变,是因为我国考古学家经过三十八年的努力终于破解了将军崖岩画的内容。

D.将军崖岩画的发现,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后羿射落九个太阳,拯救天下苍生的事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界经过多年的努力破解,终于确认:将军崖岩画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B.对照古文献,《山海经》中所记后羿射日发生地西和之国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日照市。

C.可以推出,江苏连云港市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西和之国很可能就是其它古文献中所说的少昊部落。

D.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东夷部落与太康统率的九大部落展开激战,结果对夏朝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使太康失国。

B.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会把燃烧掉落的彗星看做太阳,这是先民认定后羿射日拯救苍生的一种可能。

C.英雄创造历史,后羿依靠自己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D.由将军崖岩画可以推知,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独到寒山顶杜芳清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

山上被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

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

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不得而知。

我也不愿多想它。

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

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

尽管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

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

我慢慢地随意而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玉洁。

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红颜老”了。

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脱不了啊。

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

有的男子成熟威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

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目光呆痴。

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

眼前的山野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

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

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

此时此地,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我好清醒好轻松啊!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

冬季是冷,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它的哲学内涵。

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尬的局面。

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

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

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

这就需要一个“冷”字。

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

静生平和,静出智慧。

任何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

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

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雪花陪伴我下了山。

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智不凡,人世百态令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5.简要分析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6分)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来”,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

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