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前后左右》青岛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1.前后左右(课件共8张)

字,说说中间同学的位置。
我们在描述一个 物体的位置时, 一定要说清楚谁 的(前、后、左、 右)边是谁。
三、走进校园,加深认识
要求: 1、静悄悄的走出教学楼,到教 学楼前。 2、每一小组自己找位置,排成 一排,面朝哪个方向都行。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1.前、后、左、右
做游戏
听 口 令 传 花
一、认识前、后、左、右
右边:自己右手所在的一边。 左边:自己左手所在的一边。
前方:直立时,身体 正面朝向的方 向是前方。 后方:直立时,身体 背面朝向的方 向是后方。
二、仔细视察,描述位置
活动一:请根据பைடு நூலகம்坐的位置
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 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前后左右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它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另一种是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它与观察者和参照物都有关系。
生活中,这两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会带来不同的便利。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外出活动时向家人描述自己的位置”或“通过确定物体方位来到达目的地”的具体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方向,从而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本课要落实课标中“使用东西南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的要求。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1.《前后左右》教学设计

1.《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前后左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组织开展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增强位置意识,提高学生对物体位置描述的表达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将课堂探究提前到课前,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进行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以自己的左右手及身体为标准,正确辨认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四个位置。
其次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教科书呈现了两个层次,一是以固定物体确定自己的位置。
二是利用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
找毽子游戏,目的是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巩固运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用前、后、左、右描述照片中人或景物的位置。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生活中的物体的位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语文等课程中接触过对前后左右的分辨及综合应用,但是仍旧有部分同学不能熟练分辨前后左右。
本节科学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分辨前后左右,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前、后、左、右四个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在不同的场景如教室里、校园里,以不同物体为标准,描述和确定其周围物体的位置,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或寻找物体。
【重难点】变换参照物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眼罩、毽子、照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苹果在老师的哪只手里?那梨呢?(教师背对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达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懂得在描述位置时要用到正确的位置词。
《前后左右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前后左右》导学案《前后摆布》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前后摆布”在空间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前后摆布”在描述位置干系时的正确应用方法。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前后摆布”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导学内容:一、“前后摆布”的意义和用法1. “前后摆布”是用来描述事物在空间中位置干系的词语。
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 “前”指的是物体或者人的前方,即朝着前方的方向;“后”指的是物体或者人的后方,即朝着后方的方向;“左”指的是物体或者人的左侧,即朝着左侧的方向;“右”指的是物体或者人的右边,即朝着右边的方向。
3. 在描述位置干系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应用“前后摆布”的方位词,以确保表达准确。
二、练习题1. 底下是一些描述物体位置干系的句子,请根据句子中的描述,选择正确的“前后摆布”方位词填空。
(1)书桌的椅子在书桌的_____边。
A.前B.后C.左D.右(2)教室的门在黑板的_____边。
A.前B.后C.左D.右(3)我家的花园在我家的_____边。
A.前B.后C.左D.右2. 请用“前后摆布”来描述以下物体的位置干系:(1)书包在床的_____边。
(2)电视机在沙发的_____边。
(3)操场在学校的_____边。
导学总结: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前后摆布”在空间中的意义和用法,并掌握了在描述位置干系时的正确应用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前后摆布”来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观点,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前后左右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前后左右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2.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每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二)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1.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1.提出问题.(1)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看来我们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时.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2.以自己为基准描述位置.(1)提问:坐在教室的位置上.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2)学生活动.学生试着用“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来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3.以别人为基准描述位置.(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来准确地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了.那么.如果把自己换成另一位同学.你能说一说他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吗?他的前、后、左、右各是谁?(2)学生活动.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通过方位词来描述这位学生的位置.再让学生任选另外一位学生.利用方位词来描述那位学生的位置.4.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练习用“前”“后”“左”“右”等描述位置时.教师从讲台位置走到教室的后部.(1)提问:现在.请你转过身来.再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当面向教室后面时.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发生了变化.(3)教师总结:当你面向讲台时和面向教室后面时.你前、后、左、右的同学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这些同学在教室里的实际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发现:在使用前、后、左、右等词描述位置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朝向.5.学生做“找位置”游戏.(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找位置”提示条.提问:现在你能根据对于一个位置的提示.在教室里找到这个位置吗?(2)学生左游戏活动.(3)活动后.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位置的?(三)“拓展与应用”活动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学校操场周围物体的位置.1.提问:请你站在操场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2 .学生活动并描述.3.进一步提问:请你站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描述教学楼或其他物体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活动并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前后左右》【观课报告

《前后左右》观课报告今天,听了老师执教的《前后左右》这节课,感觉这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主要的优点有:一、有趣。
刘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导课环节播放动画短片,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直接聚焦本课的研究内容;基础活动中,带领学生做“我说你做”的小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时掌握学生的前认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应用环节,组织学生做“蒙眼摸彩旗”的小游戏,达到了巩固应用新知的目的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愿意主动参与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高兴,学得有趣。
二、有层次。
刘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层层递进。
具体的教学环节为:认识前后左右——以自己为参照描述位置——以他人为参照描述位置,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学生描述的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描述训练,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
在学习的空间上也突出了层次性,先从身边描述,逐步地拓展到地图、室外等等,拓展了学生的认知。
三、有思维的提升。
刘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描述机会和空间,在大量的描述活动之后,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同学们都是以他为参照,而说的却不一样呢?进而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得出“同一参照物,面对的方向不同,表达的前后左右也不同”的结论。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的提升。
这样的例子本节课还有好几处,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即“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提几点建议:一、不要使用国旗作为游戏道具。
“蒙眼摸彩旗”游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旗子是国旗,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可以换成真正的彩旗。
二、教师的评价不要过于随意。
如本节课中老师有好几次评价学生“你将来一定是个小科学家”。
学生回答的问题难度并不大,教师用这种评价显得有点过,而且用的多了,也失去了其激励的作用。
建议老师的评价语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突出激励性和指导性,要真诚。
三、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比如最后拓展环节,让学生观看完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视频后,引导学生说完感想,教师说:“是呀,交通警察多不容易啊!”这句话和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无关,容易让学生产生别的联想。
《前后左右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前后左右》导学案《前后摆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掌握前后摆布的观点,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方位词进行描述和指示。
一、前言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方位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其中,前后摆布是最基本的方位词,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位词之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如何正确应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
二、导入1. 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如“书在桌子的前面”、“椅子在窗户的左边”等。
2. 指挥学生进行游戏,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如“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走”、“向右走”等。
三、进修内容1. 前面:前面是指面对着的方向,即与自己相对的方向。
2. 后面:后面是指背对着的方向,即与自己背对的方向。
3. 左边:左边是指身体左侧的方向。
4. 右边:右边是指身体右边的方向。
四、进修方法1. 观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前后摆布的观点。
2. 指示:让学生互相指示方向,练习应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
3. 游戏: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修和稳固前后摆布的知识。
五、拓展练习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小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
2. 实地练习:指挥学生到校园或者教室外进行实地练习,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运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
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与前后摆布相关的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写一篇短文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八、延伸阅读1. 《前后摆布》绘本:让学生阅读这本绘本,加深对前后摆布的理解。
2. 《方位词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解方位词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位词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前后摆布这些方位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前后左右-青岛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前后左右-青岛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前后左右”的词语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能够理解“正面”、“背面”、“左侧”、“右侧”的概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朝向问题。
教学重点1.前后左右的概念及使用。
2.正面、背面、左侧、右侧的理解。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朝向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和教案。
2.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本子等学习工具。
3.讲台上、教室内准备好2个大小不同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教学话题:“前后左右,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你想给别人描述一个物品在哪个位置,应该如何描述?”2.让学生想一想,提供一些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的概念,如:你站在学校门口,前面是什么?后面呢?步骤二:观察和理解1.出示大、小两个简单立体图形,教师抱起大物体,问学生:“如果我在你们面前抱着这个大物体,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位置?”(学生会回答“正面”)2.教师将大物体放到讲台上,背对学生,再问一遍:“现在我背对你们,你们看到的是哪个位置?”(学生会回答“背面”)3.教师掏出手帕,从左侧向右侧走过,问学生:“手帕从哪里消失了?从哪里出现了?”(学生会回答“左侧”、“右侧”)4.教师将小物体放到大物体旁边,从不同方向旋转小物体,让学生描述小物体的位置关系。
步骤三:练习和展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从教室内找出一个物品,描述这个物品的前后左右位置关系,并将描述记录在本子上。
2.挑选一个小组,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找的物品,并让其他小组评价其描述是否准确,是否遗漏或多余。
3.在学生的具体实践中,指出一些常见错误,如“前面”与“后面”相反等。
步骤四:归纳1.通过讲解、练习和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的概念和使用。
2.整理归纳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拓展与延伸1.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其他科目进行关联,引导学生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