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影响脑梗死是指大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是偏瘫。

偏瘫是由于脑部损伤导致身体一侧肢体功能受损的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疾病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即开始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减轻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1. 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来帮助脑梗死偏瘫患者改善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师可以利用各种物理疗法和功能训练来刺激受损神经的再生,促进新的神经通路的建立,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

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脑梗死偏瘫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卧床和肢体功能受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合理的体位转换和肢体功能训练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3. 提高患者的康复动力脑梗死偏瘫患者往往会因为肢体功能的受损而丧失信心,对康复训练产生消极情绪,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

脑梗死偏瘫患者往往由于肢体功能受损而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加快康复进程。

1. 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掌握自理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这包括如何独立进行洗漱、穿衣、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2. 开展社会参与训练早期康复护理也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参与训练,帮助脑梗死偏瘫患者较快地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7-24T06:54:10.60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徐世凤李冬华[导读]徐世凤李冬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脑梗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1例: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脑梗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偏瘫;康复脑梗为近些年我国常见脑血管疾病,伴随我国近些年医疗水平的提升,脑梗死亡人数逐渐减少,但是脑梗患者经有效救治后偏瘫发生率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1]。

脑梗偏瘫基础病理改变为运动神经损伤,基于神经细胞重构功能,现代医学通过指导脑梗偏瘫患者开展早期护理以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常规康复干预在脑梗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2周至4周开展,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脑梗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2-3天即开展早期护理以提升患者预后效果[2]。

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2例脑梗偏瘫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31例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脑梗偏瘫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52岁~82岁、平均(70.42±1.42)岁。

对照组31例未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脑梗偏瘫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55岁~80岁、平均(70.40±1.45)岁。

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均对研究无显著影响(P>0.05)。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组间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个月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9.01±1.22)分,护理后半年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12.3±2.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标签: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中风,属于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患者多合并脑血管类基础疾病(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小动脉狭窄或者破裂等),该类疾病具有起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患者多由偏瘫临床表现(例如劳动力丧失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8例资料,有男34例和女24例,年龄范围为50~69岁(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平均值为(59.1±12.9)岁。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入院治疗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患者均知情并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

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

所有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般资料相近的原则分为两组: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c mp r o e e n t ec mp ia i n a p n n oh g o p l b d , n h e o ea d a e e it r e t n o ai nb t e o l t sh p e i g i b t u s s w h c o n r wi ema e 6mo t s f r f r h e v n i . l b n t t n o Re u t f r ei e e t n t e ei or ma k d d fe e c a t e d x a d F g M e e s s me t ewe nt e s l Beo et r n i , r n s h n v t o h s e r e i r n e i B rh l n e n u - y rAs e s n t e f n i b h
避免 上肢 屈 曲 ,下 肢伸 展 ,足下垂 , 内翻 ,常 用平 卧位 和 健 侧 卧 位 ,每 2 小 时 翻 身 一 次 ,尽 量 少 用 患 侧 卧 ~3
1 - 计学 方法 .3统 2
采用S S 1. 件包 进行 x检验 P S3 软 0 2
和t 检验 ,P O 5 < . 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0
p t n so e et o g o p ; f ri t e ei ma k d d f r n ei h s d x s ewe n p t n sfo t et o p , a i t f h s r u s a t , r s e r e i e e c t e ei e e t e ai t r m e t w e th r n n b e h wog u s r
干旋 转 ,抬 起 患 腿 转 向健 侧 翻 身 ,主 动 活 动 每 日 练 训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康复护理的实施方式和关键要点。

接着对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的更有效实施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的优化。

综合评价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是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早期治疗、效果评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施方式、关键要点、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综合评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功能障碍和肢体瘫痪。

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生活中常常遭遇到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早期介入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修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已经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旨在探讨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康复护理方法的实施方式,关键要点和效果评估,明确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效果提出建议。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73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冒 惠(周至县人民医院颅脑外科,陕西 西安 710400)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8月 ̄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化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康复训练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和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知识掌握度、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综合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后遗症发生情况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冒惠,周至县人民医院颅脑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严重威胁性,即使在度过危险期之后,大部分患者仍受到严重后遗症影响,这会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困扰[1]。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是相关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临床治疗中,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颅脑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

Barthel指 数)比较(分 别 经 )( 检 验 、t检 验 、非参 数 Mann—Whir ney U 1.3.2 一 般 护理
检验 1.均 p>O.05。表明 2组 基线 一致 ,组 间具 有 可 比性 。
出血性 脑 血 管病 :绝 对 卧 床 ,避免 不 必 要 的搬 动 ,患 者 头部 可
则神志恍惚 、迷蒙 、神 昏或昏厥 ;②起病急骤 ,有渐进发展过程 ;③ 秘和压疮。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取平卧位 ,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
病 发 多有 诱 因 ,并 且病 前 多有 头 晕 、头痛 、肢 体 麻木 、力弱 等 先 兆 ; 息,避免活动量过大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做好大 、小便护

肢 体残 疾 ,由此 带 来 了新 的医学 和社 会 问题 。据 报 道 ,早 期 康 复护 范 围。排除标 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 发病 时间 15d以上
理能对 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以及 者 、年龄在 40岁以下 、80岁 以上 ;③精神病患者。剔除、脱落和中
观察 组 (早期 康 复护 理 干预 和针 灸 科常 规 治疗)和 对照 组(一般
察 组 男 性 31例 ,女 性 19例 ,平 均 年 龄 为 (63.2±6.3)岁 ,发 病 最 短 护理加针灸科常规治疗)。
2d,最 长 5d,平 均 (2.4±1.2)d;对 照组 男性 29例 ,女性 21例 ,平 均年 1.3.1 针 灸科 常 规治 疗
状 况 的影 响 ,现 将 相关 情况 报道 如下 。
中途 退 出 ;未 按 规 定 方 案 护 理 ,或 合 并 使 用 其 它疗 法或 药 物 而无
1 资料 与方 法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维普资讯

8 ・
临床 护理 杂 志 2 0 0 7年 1 月 第 6 第 5 O 卷 期
早期护 理干预对 重型颅 脑损伤患者 功能康复的影响
章 泾萍
摘 要 目期 护 理 干 预对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的 功 能 康 复 的 影 响 。 方 法 随 机 将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8 2例 分
t rt a h ti h o t o r u p O 0 ) C n l s n Ea l o r h n i e r h b l a in n r i g i h a in s wi e h n t a n t e c n r lg o p( < . 1 . o cu i s o ry c mp e e sv e a i t t u s n n t e p t t t i o e h
A s a t Obet e T x lr te ef a yo a l n rig itr e t n n t ef n t n l e a it t n i p t n s bt c r jci oe po e h f cc f r u s e v n i so h u ci a r h bl ai n ai t v i e y n n o o i o e
sv r r u t r i nu y cn efcieyp o t h u cin lmp o e n ,r d c h ia it aea d i r v h e eeta mai b an ij r a fe t l r mo et efn t a c v o i r v me t e u eteds bl y rt n mp o et e i
wihs v r ru t ri j r .Meh d 8 a e fp t n swih sv r r u tcb an i r r a d ml iie t e e eta mai b ani u y c n t o s 2c s so ai t t e eeta ma i ri  ̄u y wee rn o y dvd d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韦献萍 潘少云 龙玉兰【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 (MBI)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BI 评分、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3个月两组MBI 评分、QOL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肢体肿胀、活动受限、体位性低血压及肌肉萎缩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0、1例, 均少于对照组的8、10、6、8例,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DOI :10.14164/11-5581/r.2017.10.081Exploration of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emiplegic limbs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WEI Xian-ping, PAN Shao-yun, LONG Yu-lan. Foshan City Sanshui District People ’s Hospital, Foshan 5281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hemiplegic limbs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60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mprov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 in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BI and QOL score (P>0.05). After 1, 2 and 3 months of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higher MBI and QOL score than befo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ases of limb swelling, limited activity,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muscle atrophy respectively as 2, 3, 0 and 1 case, which were all less than8, 10, 6 and 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hows significant rehabilitation effect for hemiplegia limbs after operation of severecranial brain injur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imbs function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vere cranial brain injury; Postoperative hemiplegia; Limbs rehabilitation作者单位:528100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发病急, 病情凶险,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外壳重伤[1]。

研究显示, 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极为有效的[2]。

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 有效地改善其偏瘫肢体的功能,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5.0±6.7)岁;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5.5±6.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护理措施干预, 对患者采取紧急颅内降压治疗, 以避免脑细胞继续受损。

加强监测患者的体温, 高热患者则给予物理降温治疗;评估患者瞳孔的变化和浅反射。

对患者进行身体保温护理, 给予局部按摩、口腔清洁、皮肤清洁、尿道口护理等。

并且给予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 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 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配合 采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措施, 设置安静、卫生、空气流通的特别病房, 定期消毒,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保持室温在22~25℃, 湿度在50%~60%。

使用冬眠药静脉滴注, 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后进行降温处理。

初始温度设置为36~37℃, 平均每小时下调1℃;水温设置为15~20℃, 每小时降低5℃。

4~12 h 保持体温为33~34℃, 水温保持在4~10℃。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滴注的速度, 一般为10 ml/h,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颅内压。

并且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控制, 选择测肛温的方法更为稳定。

1. 2. 2 下肢功能护理 ①指导早期下肢功能锻炼, 首先被动肢体锻炼。

从足踝开始, 伸展, 屈曲, 控制锻炼的手法和力度, 3次/d, 30 min/次;当患者的肢体恢复至一定程度, 则可以进行主动锻炼, 指导患者使用拐杖进行肢体锻炼。

②对患者进行足部按摩, 对足底进行穴位刺激, 手法包括:按、揉、拍打、踩跷等, 按摩速度从缓慢开始, 循序渐进, 力度从轻柔开始, 逐渐加重力度, 按摩2次/d, 20 min/次。

③患者进入稳定期后, 双手十指交叉, 前屈, 内收、外展, 各10~20次。

指导患者起坐训练, 从翻身至侧卧位, 使用健侧前臂把身体支撑起来, 把双腿移动到床沿, 采用半侧卧位[3]。

1. 3 观察指标 采用MBI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QOL评分评估其生活质量, 并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的MBI评分、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MBI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3个月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QOL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3个月两组QO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出现肢体肿胀、活动受限、体位性低血压及肌肉萎缩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10、6、8例;观察组出现肢体肿胀、活动受限、体位性低血压及肌肉萎缩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0、1例。

观察组出现肢体肿胀、活动受限、体位性低血压及肌肉萎缩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比较( x-±s, 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2个月护理后3个月对照组3029.99±10.8036.90±12.88a41.00±13.05a46.00±13.05a 观察组3029.90±10.15 55.50±15.00ab 63.30±15.55ab 69.55±16.03ab t0.033 5.153 6.017 6.240P>0.05<0.05<0.05<0.05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 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 P<0.05表2 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 x-±s, 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护理后2个月护理后3个月对照组3029.05±10.5036.63±10.88a49.05±13.00a66.35±13.35a 观察组3029.50±10.23 50.05±15.00ab 69.50±15.45ab 80.55±16.30ab t0.168 3.967 5.547 3.691 P>0.05<0.05<0.05<0.05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 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 P<0.053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多发性神经功能障碍, 当患者脑部受到重创, 通常处于昏迷状态, 甚至于偏瘫,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