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论文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所能产生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再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5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塞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还要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情况恢复要比对照组好且有显著差异(P < 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1%远远低于观察组的100%,差异明显。
结论:对偏瘫的脑梗塞患者采用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肌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效果脑梗塞是一种较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有着高致残率与致死率、以及发病急、突发性强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现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尤其是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这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都是极大的打击。
所以帮助术后出现偏瘫的患者恢复肢体肌力对其身体与心理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在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7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再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患者17例,女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可达到87岁,最小也有51岁,平均(66.2±6.4)岁,发病时间最短0.6天,最长4.7天,平均时间为(2.1±0.4)天。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可达到88岁,最小也有52岁,平均(67.1±5.8)岁,发病时间最短0.7天,最长4.6天,平均时间为(2.2±0.6)天。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时机、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认知功能锻炼,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塞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对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该疾病突发后, 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才有不到10%, 而有超过50%的患者治后仍旧留有功能障碍, 这些肢体上的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 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 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功能康复, 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1]。
根据国家科委十五攻关重大课题提出的三级康复体系, 其中一级康复体系—早期康复是指从发病到发病后4周的第一阶段的康复[2]。
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 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为护理脑梗塞患者提供借鉴。
1.早期康复的时间蔡伟等[3]在研究中提出, 通过展开对脑梗塞患者行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 只要生命征平稳, 在发病24 h内即可给予吞咽治疗并取得最好疗效。
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越早对于患者自身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影响越大.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加快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等, 也是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的重要方式。
2.脑梗塞的康复护理的方法脑梗塞属于一个急性脑血管疾病, 基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病之一, 因此, 进行积极早期康复护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2.1肢体康复训练在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以及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 h开始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在开始锻炼前要耐心的将锻炼的重要性传达给患者, 让患者能够自愿的积极的配合锻炼, 进行护理时, 要每日对患者的软组织进行按摩, 对不能下床的患者, 指导其在床上自主完成翻转体位等运动, 并逐渐训练患者自主坐起, 当患者的肢体肌肉力度逐渐恢复后, 指导患者自主进行运动训练[4]。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探讨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对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进行观察。
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设立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实验首先对研究中所选5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小组区分,区分依据为两组护理方式的不同,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在比较中有较大差距(P<0.05)。
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效果引言:脑梗塞是当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指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后所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在临床中也被叫做脑梗死,该疾病发病非常急,且患者一旦发病会面临着比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存几率。
且该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出休克、脱水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该疾病在治疗时也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同时家庭也背负着非常大的经济负担,是影响当前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
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从而减轻其痛苦。
本次研究中就对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见表1。
1.1.方法研究将常规护理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分别给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进行使用,其中前者包含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以及生命体征的检测等,这一基础上添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给观察组患者进行应用观察,详细护理步骤如下:①翻身训练。
在脑梗塞患者的住院期间需要长期卧床来进行休养,而长期的卧床也会导致患者的肢体静脉血流受到阻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自理,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肌肉张弛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护理质量受到阻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训练,两次翻身训练之间的间隔在两小时左右[1]。
②按摩训练。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观察组(n=1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296-02脑梗塞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脑梗塞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据统计[1],60%左右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次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6例,患者年龄为50~76岁,平均年龄(63.2±1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0例、5例,患者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1±12.5)岁。
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①给予患者体位护理:为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选择观察时间设置为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选择的患者为我科的脑梗塞偏瘫7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康复训练组与一般治疗组,选择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一般治疗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康复训练组是84.09±7.18(分)、89.72±7.83(分),一般治疗组是75.21±6.48(分)、78.65±6.54(分),(t=10.248,p=0.000),结果有差异。
(2)康复训练组和一般治疗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康复训练组是93.24±7.47(分),一般治疗组是81.09±6.34(分),(t=12.690,p=0.000),结果有差异。
结论:脑梗塞护理时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脑梗塞;护理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为脑梗塞,这种病症多数发生在老年群体中,而且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
患者如果采用有效方法抢救后,还会因为病症因素引起残疾,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脑梗塞患者后期残疾发生率,可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发生率,使其后期生活质量提高。
以此,本组研究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护理中并观察其效果[1]。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观察时间设置为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选择的患者为我科的脑梗塞偏瘫7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康复训练组与一般治疗组。
康复训练组随机编入35例脑梗塞患者,对患者年龄数据统计,患者年龄在50岁到80岁,平均年龄59.72±6.01岁,对患者性别数据统计,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探讨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2年4月收治的54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7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跌倒风险评分(MFS)。
结果:护理前,2组FM评分、MF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FM评分高于对照组,M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跌倒风险,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脑梗塞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遇到阻塞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可诱发脑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引起急性脑循环障碍。
脑梗塞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也是中老年致残的主要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脑梗塞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并没遇降低致残率,脑梗塞后的后遗症依旧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常见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其中偏瘫最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
有研究显示,给予脑梗塞患者进行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有助于逆转,改善症状[1]。
本文就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脑梗塞患者,交替分成法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7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44-77岁,平均(60.53±6.87)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9±6.93)岁。
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意Bobathe技术训练为主的神经促通技术和再学习疗法,利用翻身抑制模式中的皮肤感觉刺激、本体感觉等进行站立步行、上下台阶联系,同时按摩有关穴位,出院后不给予锻炼指导。
浅析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通过对护理体会的分析,提出了结论总结和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康复训练不仅关注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品质,促进他们尽快康复。
未来的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康复方法,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脑梗塞, 偏瘫, 肢体康复, 训练,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困难, 挑战, 结论,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由于脑血管的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使得局部神经细胞缺氧、缺血而出现损害。
脑梗塞常常会导致肢体偏瘫,患者在瘫痪一侧的肢体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为了帮助脑梗塞患者康复恢复,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康复训练方法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物理治疗、运动康复、作业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案,为偏瘫肢体的康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家人和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护理措施和关怀能够极大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将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浅析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探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护理体会以及康复训练中的困难与挑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为护理工作者和关注偏瘫肢体康复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关键在于深入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的目的包括:深入分析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探讨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探讨护理措施的重要性,总结护理体会,分析康复训练中的困难与挑战。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配合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配合【摘要】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护理团队的配合。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病史、症状和功能受损程度,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接着,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康复进展,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照顾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关怀。
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好的效果和体验。
【关键词】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护理配合、评估、个性化康复计划、监测进展、康复环境、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引起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护理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加快康复进程。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监测康复进展,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只有在护理配合下,患者才能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配合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高。
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偏瘫肢体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针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部分护理人员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制定,导致康复效果不够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91-01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恢复效果。
方法:对脑梗塞患者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康复护理训练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并将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结论: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在度过急性危险期后,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
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减少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其中46
例住院接受康复治疗护理,34例未接受康复治疗护理,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资料见表1,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慢慢恢复意识的急性期患者,突然发觉自己瘫痪时,会因此精神萎靡、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因此,应加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认真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其不安焦虑情绪及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护理,早日恢复机体功能。
2.2 制定周全的康复计划:对于不同的病情、年龄等患者,应有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
年龄小、病情轻,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康复护理所需时间较短;而年龄大、病情重,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所需的康复护理时间较长,预后估计也不容乐观。
2.3 康复训练时间:若病情逐渐稳定,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使运动感觉进入大脑皮层以形成记忆,使其重新获得运动能力,避免导致肢体功能的减退。
患者如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状态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一般患病后3天可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中,护士除指导训练外,应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体温、皮肤弹性、是否失水或浮肿等。
2.3 肢体功能的训练:康复训练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视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主要有被动按摩、被动运动和键肢活动。
训练时应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使用用电刺激和药物辅助治疗。
2.3.1 被动按摩适宜病后一至两周进行。
主要对象为患肢,对其采用按、拿、搓、摇等方法刺激关节运动,切忌扭转弯曲肢体关节,避免关节挛缩。
先从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股部、小腿,再从
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至膝部、踝关节、足背部,上肢从患侧上臂至前臂、腕部、手掌和手指,轻重要适度,每次坚持20分钟,每天坚持2次。
2.3.2 被动运动主要通过被动活动患肢各关节及各方向以促进肢体血液的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度,减轻肌肉痉挛、防止韧带挛缩。
帮助患者后伸腰、髋,然后伸屈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再助患者外展患肢,从背后回旋上举,伸屈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
因下肢活动功能较易恢复,故在开始训练时可暂时先重点活动下肢。
2.3.3 键肢的活动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紧张、促进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且助于改善全身状况。
从单关节的主动活动开始,维持一个关节的一定姿势,运动另一关节,随病情的逐渐好转以及肌力的恢复,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下垂,于患者患侧协助患者站立,指导患者行走,或在监护下自己扶床或用拐杖行走,同时,正确指导患者行走姿势,如挺胸、抬头等,并力求抬高患肢,减少在原地划圈。
积极活动健肢,主要是让患者充分利用健肢的协助,保护患肢的同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锻炼,如洗脸、梳头、穿衣、上卫生间等。
2.4 语言功能的训练:语言训练跟肢体训练一样,也是越早进行越好。
多数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存在焦虑、烦躁不安,且对家属、医务人员乱发脾气。
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异常,对其耐心细致的判断及解说,是患者配合训练。
同时,用语
言和视觉信号进行训练,主要采用看、写、听、说、读等方式进行训练,每天坚持不少于一小时,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3 结果
康复治疗护理后,brunnstrom分级[1]与对照组对比见下表2。
4 讨论
治疗结果发现,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队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可知,很多脑梗塞致残并非偏瘫所致,而视病人的恢复过程缺少必要的康复治疗护理手段,使患者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肌肉萎缩等现象。
大量实验证明,自然恢复速度最快的阶段在与中枢神经细胞受损后3个月内,因3个月后患侧肢体强直,关节肌肉挛缩,对其形成的错误运动模式难以矫正[2]。
因此,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时机应选择发病内3个月为最佳时间。
总之,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是患者早日独立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康复的一大飞跃。
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5(01):68~69 [2]梅树利.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j].吉林医学信
息,2008,25(1-2):4-5
作者单位: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