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寒假自主学习试题四教师版

合集下载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一)(解析版)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一)(解析版)

自测日期:年月日自我测评: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轻松起航一、选择题1.“这是村里的风俗”中“俗”的意思是()A.平庸鄙俗,不高尚。

B.指没出家的人(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等)。

C.大众的,普遍流行的。

D.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气、习惯等。

2.小雨点是音乐家。

_________ ,是它在水面弹琴; _________ ,是它在屋檐吹喇叭。

()A.轰隆轰隆叮咚叮咚B.叮咚叮咚滴答滴答C.滴答滴答叮咚叮咚D.哗啦哗啦淅淅(xī)沥沥(l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拟声词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根据“弹琴”和“吹喇叭”可以知道不可能是“轰隆轰隆”和“叮咚叮咚”,因为弹琴和下雨的声音都不是这种。

因此排除ABC。

答案选D。

3.课文《走月亮》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原因是()A.作者担心大家不知道“我”和阿妈散步的时候是在夜晚。

B.既抒发了“我”跟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又在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C.家乡的月夜景色迷人,可“我”和阿妈不能停下来欣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课文《走月亮》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故根据课文内容可知,课文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原因是既抒发了“我”跟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又在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四)(原卷版)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四)(原卷版)

自测日期:年月日自我测评: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四)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轻松起航一、选择题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堙”的意思是()A.填塞B.打捞C.浇灌D.淹没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 )A.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B.炎帝国家的一个少女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 )A.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死了,没有回来。

B.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死了,活不过来了。

4.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A.因此变作精卫,常从西山衔来石子树枝填塞东海。

B.精卫常常衔西山的树枝,把东海都堵塞住了。

5.给画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最多九寸深.,一指宽()A.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

B.久,时间长。

C.颜色浓。

6.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苿.莉(mò)愤.怒(fèn)花蕊.(xīn)惩.罚( chěnɡ)B.冶.炼(yě)四肢.(zhī)浑浊.(zhuó)血.液(xuě)C.女娲.(wā)丈.量( zhànɡ)锁.住(shuǒ)竭.力(jié)D.苗圃.(pǔ)轰隆.(lōnɡ)花卉.(huì)遭.遇(zāo)7.“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A.小女孩B.小女儿二、填空题8.形近字组词。

街(______)曰(______)溺(______)衔(______)日(______)弱(______)9.补全四字词语:(_____)寒(_____)暖气(_____)败(_____)风(_____)雨(_____)(_____)(_____)不平(_____)弓(_____)箭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默写《嫦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语文自主练习(四)教师版

七上语文自主练习(四)教师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自主训练(四)(总分50分)命题人:颜佳审题人:陈红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运用( 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 分歧(qí)瘫痪(tān)仿膳(sàn)繁花嫩叶(nènɡ)B. 粼粼(líng)决别(jué)荫蔽(yīn)咄咄逼人(duō)C. 一霎(chà)攲斜(qí)花蕊(ruì)热烈粗犷(kuànɡ)D. 徘徊(huái)捶打(chuí)菡萏(dàn)稀稀疏疏(shū)解析:D。

A 项中,仿膳(shàn)嫩读nèn;B 项中,粼粼(lín)诀;C 项中,一霎(sh à)、攲斜(qī);D 全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A. 散步并蒂荡漾暴怒无常B. 烂漫淡雅信服翻来覆去C. 委屈侍弄憔粹泼泼洒洒D. 嫩芽豌豆拆散絮絮叨叨解析:C 项中“憔粹”错误,应为“憔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只见水波粼粼,田里的稻穗泛起层层稻浪。

B.看到你滑稽的模样,我们忍俊不禁,快要笑岔了。

C. 教师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教师们节日快乐。

D.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解析:C 项中“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用在此处形容祝愿教师节日快乐不恰当。

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使用正确;B 项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D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络销售内容,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北师大版2024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假期练习考试

北师大版2024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假期练习考试

北师大版2024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假期练习考试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lǒnɡ zhào zhuānɡ jia pú tao zhú jiàn dùn shíkuān kuòɡǔn dònɡtiào yuèyóu rúchénɡ shú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造句。

天(__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若狂无能(______)(______)无(______)无(______)生气(______)(______)一丝(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措造句:______________三、圈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pǔjìn)察冀还.(huán hái)乡河唔哩哇.(wāwà)啦扒.(pábā)开土炕.(kàng kēng)鼓囊.(nāng náng)囊捆.(kǔn kùn)绑硬塞.(sèsāi)四、辨字组词。

蔬(______)蜻(______)凤(______)朴(______)篱(______)疏(______)清(______)风(______)扑(______)璃(______)五、我会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1.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_______)。

坚持维持保持2.工作人员正在(___________)会场秩序。

不但……而且……如果……就……3.兵马俑(_____)规模宏大,(_____)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一个人(_____)能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____)会飞快地进步。

寒假作业语文四年级配人教版

寒假作业语文四年级配人教版

寒假作业语文四年级配人教版
一、基础练习
1. 默写古诗《春晓》,并解释诗句意思。

2. 填写合适的词语,如( )的笑容、( )的话语、( )的春天。

3.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如:突然(dòng rán)、果然(guǒ rán)、仍然(réng rán)。

二、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春天的小河》,回答问题。

春天的小河
春天来了,小河上的冰开始融化了。

河里的水( )着,哗啦哗啦地流淌着,像一首欢快的歌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河岸边,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新的绿色大衣。

树木也发芽了,新叶子嫩绿嫩绿的,像一把把小扇子。

小河里,小鱼儿游来游去,快乐地玩耍着。

偶尔有几只鸭子在河里游泳,它们拍打着翅膀,溅起一朵朵水花。

河岸上的花也开了,红
的、黄的、紫的,像一张张笑脸,迎接春天的到来。

小河成了春天里最美丽的画卷。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春天的小河的?
3. 短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颜色的?请写下来。

4. 你觉得春天的小河还有哪些变化?请写下来。

三、写作练习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家乡的风景和人情,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字数不少于200字。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三)(原卷版)

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三)(原卷版)

自测日期:年月日自我测评:假期生活——四年级语文寒假练习自测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轻松起航一、选择题1.[查字典]下列每项中的字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来查,有误的一项是()A.瞧音序(Q)部首(目)B.侧音序(C)部首(亻)C.厅音序(T)部首(厂)D.操音序(C)部首(木)2.林林看到了一幅画,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题在画上?()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B.“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

”这句话描述的是蜻蜓。

C.“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三)D.因为蟋蟀的挖掘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隐.蔽(yĭn)住宅.(zhái)挖掘.(jué)B.毫.米(háo)慎.重(zhēn)搜.索(sōu)C.优良.(liáng)倾.斜(qīng)布置.(zhì)D.骤.雨(zhòu)住址.(zhĭ)抛.出(pāo)5.下面词语组合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休想——妄想B.慎重——谨慎C.均匀——匀称D.随遇而安——居安思危二、填空题6.感知内容。

课文《蟋蟀的住宅》介绍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_____的工程,赞美了蟋蟀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且____(______) ____(______)方____(______) ____(______)苗____(______) ____(______)8.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语。

(1)蟋蟀的出名(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4(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4(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4一、诗歌鉴赏。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薄暮”“徙倚”分别是什么意思?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这首诗中连用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

为哲匠敛手云。

”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

三、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四、诗歌鉴赏。

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

交代了诗人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展现出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用两幅画面展现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的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九上语文自主练习(四)教师版(改)

九上语文自主练习(四)教师版(改)

九年级上册语文自主训练(四)(总分50分)班级:姓名: 得分一、积累运用(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面面厮觑. (qù) 绾.发(wán)朴.刀(pǔ)避讳.(huì)B.腆.着肚子(tiǎn)星宿.(sù)嗔.怒(chēn)报帖.(tiě)C.纶.巾(lún)筵.席(yán)发怔.(zhèng)愧赧.(nǎn)D.拜谒. (yè) 桑梓.(zǐ) 侥.幸(jiǎo) 吴会.(kuài)答案:D (A.绾发wǎn 朴刀 Pō B.星宿 xiù C. 纶巾 guā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B )(3分)A.洒家怨怅作辑如雷贯耳 B.聒噪恁地带挈不省人事C.盘缠逞辨陪笑不由分说 D.赚钱钩当轩敞茅塞顿开答案:B(A. 作辑-作揖 C. 逞辨-逞辩 D. 钩当- 勾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A.面对当下的疫情形式,3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B.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现代人的世界,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

深浅阅读,相得益彰....。

(意思是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长处。

)C.所谓京剧,顾名思义....就是在北京一带很流行的戏剧。

因此,京剧有较多涉及帝王将相故事的剧目,在演员服装和脸谱上也是相当豪华,气派十足。

(意思是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D.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答案:D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3 分)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自主学习试题四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扶掖(yâ)谮害(jiàn)恁地(nân)强聒不舍(guō)B.拮据(jū)诘难(jiã)朴刀(pō)味同嚼蜡(jiáo)C.腼腆(tiǎn)诓骗(kuāng)恣睢(zī)吹毛求疵(cī)D.怄气(òu)抽噎(yē)枘凿(ruì)恪尽职守(g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开朗。

B.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浴血奋战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C.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D.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晚倦梳头。

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二、古诗文阅读锦江思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答: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答:乌蜂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

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①而杀之。

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②手瘃③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而子独邀④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

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④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

”注解:①哜(jiē)齐鸣声。

②胝(zhī)老茧③瘃(zhú)冻疮。

④(áo)游玩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黄蜂殚.其力以为蜜(竭尽)B.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离开)C.先星.而卧(先前)D.以贻.观者笑也(留给)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章一、二小节体现了熊蛰父的两个形象特征,请各用一成语概括。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那年大雪那年雪好大,鹅毛片片飞。

梁子回来了。

穿着皮夹克,披着黄大衣,足蹬大马靴,威武得像个军官。

梁子在城里做生意,没几年的光景就发了,是我们这一带穷山沟的名人。

狗儿、海子和我的母亲提前几天就托人给梁子捎了话,希望他这次回来,能把我们带出去,跟着他见见世面,挣不挣钱无关紧要。

梁子见到我,先一愣,后大笑,拍着我刚剃的光头说:“好小子,哥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海子也在院内。

海子手里牵着一只小绵羊,雪白的毛,弯弯的角,很温顺地低着头。

狗儿说:“梁子哥,中午咱们杀羊吃。

”围观的人都齐声叫好,落雪的小院儿顿时沸腾起来。

说到杀羊,在咱村里真是少见。

我们地处汉江河畔,水美草肥,家家养羊,可自家很少吃,大都卖给羊贩子。

要想很利索地杀死一只羊,还真是件棘手的事。

为了表现自己,海子先动起了手。

他把羊往树上一拴,从灶房拿出一把菜刀就向羊奔来。

海子向左,羊角向左,海子向右,羊角向右。

几个来回后,小绵羊奋力一击,反把海子掀了个仰八叉,引来大伙儿一阵哄笑。

“山子上。

”梁子点了我的名,我的脸就莫名其妙地发烧起来。

我靠近小绵羊,小绵羊“咩咩”地叫了两声。

它可是认识我的,同在一个村里生活,它吃草我吃饭,抬头不见低头见。

前天我还扯过红薯藤给它吃呢。

我瞅它不备,弯下腰,伸出右臂,一下子搂着了小绵羊的头,准备朝小绵羊的咽喉切下。

这时,我看到了小绵羊的眼睛里有了泪,晶莹剔透,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霎时,我心里一紧,“扑通”一声,手里的刀和羊一起落到了地上。

最后,梁子出手了。

梁子笑眯眯地骂我们都是笨蛋。

这羊表面上看起来很温柔,其实骨子里倔犟着呢。

梁子从屋里取出一棵大白菜。

绿的叶,白的帮,极鲜嫩。

梁子将白菜递到小绵羊的嘴边,小绵羊几经折腾,瞪着惊恐的双眼,不闻,不吃。

“别怕,别怕,我不会杀你的。

”梁子乐呵呵地蹲下来,像对一位老朋友那么亲热。

小绵羊看看梁子手里没有刀,眼神稍稍松懈了一下。

梁子以手为梳,给小绵羊搔起痒痒来,那动作极温顺。

小绵羊可能被感动了,饱含在眼眶的一窝泪水,扯成线流了下来。

小绵羊开始吃起白菜,并将身躯靠近了梁子。

大伙儿也以为梁子不再杀羊了,打着哈哈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只见梁子猛地一咬牙,飞快从袖简里抽出一柄匕首来,从小绵羊的颈部扎了进去,手腕一翻,利刃直捣颈骨,然后顺势向下一划拉……小绵羊和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一股鲜血喷涌而出,羊的气管已被生生切断。

小绵羊扑倒在地,一双翻白的眼睛瞪着梁子,嘴里还噙着一片白菜。

围观的人们也是一阵惊叫。

梁子站起来,擦了擦带血的匕首,自得地说,准备剥皮起锅了。

那一晚的羊肉,我至今回忆不起是个什么味道。

第二天,雪依然下,大地一片耀眼的白。

梁子走了,是一个人。

苍茫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孤独的脚窝。

1.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写出后两个阶段的情节。

梁子回来了→()→( )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围观的人都齐声叫好,落雪的小院儿顿时沸腾起来。

答:(2)梁子猛地一咬牙,飞快从袖简里抽出一柄匕首来,从小绵羊的颈部扎了进去,手腕一翻,利刃直捣颈骨,然后顺势向下一划拉……答:3.文中写到梁子点“我”名时,为什么“我的脸就莫名其妙地发烧起来”?4.小说的最后一段“雪依然下,大地一片耀眼的白”有什么作用?5. 故事的结局“梁子走了,是一个人”,含蓄地揭示了这篇小说的怎样的主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是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

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不用仿照句式。

)(2分)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四、作文(50分)鲜花怒放,是一种风景;满面笑容,也是一种风景。

海浪滔天,是一种风景;和谐共处,也是一种风景……在你的心目中,哪一种风景是最美丽的呢?请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内容自定,文体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