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2D第二章 云的观测(1)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晴天
多云
阴天
不同的天气,云有什么不同呢?
小组合作:4人一组,把观测到的云量填充 到表示天空的圆片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 的多少来进行区分“晴天”、“多云”、“ 阴天”。
晴天
多云
阴天
不超过1/4
不超过3/4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雨层云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3、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解释: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 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 ,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请同学们观察近一周天空中的云量、 云的高度、云的形状,并将你观察到的天 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云的观测》公开课课件1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云的观测》基础教案

《云的观测》基础教案第一章:云的概述1.1 云的定义1.2 云的形成过程1.3 云的分类1.4 云的观测意义第二章:云的观测工具与方法2.1 目视观测2.2 云图仪观测2.3 雷达观测2.4 卫星遥感观测第三章:云的观测要素3.1 云的形状3.2 云的厚度3.3 云的颜色3.4 云的纹理3.5 云的移动速度第四章:常见云种及其特征4.1 高层云4.2 中层云4.3 低层云4.4 积云4.5 积雨云4.6 特殊云种第五章:云的观测记录与分析5.1 云的观测记录方法5.2 云的观测数据整理5.3 云的观测分析与应用第六章:云的演变与天气关系6.1 云的演变过程6.2 云与天气的关系6.3 云的预报意义第七章:云的物理特性7.1 云的温度7.2 云的湿度7.3 云的气压7.4 云的密度7.5 云的降水特性第八章:云的化学组成8.1 云中的气溶胶8.2 云中的化学物质8.3 云的酸碱度8.4 云的污染物传输第九章:云的观测实践9.1 观测前的准备9.2 实际操作流程9.3 观测数据的校验9.4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第十章:云的观测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晴朗天气下的云观测10.2 案例二:多云天气下的云观测10.3 案例三:降水天气下的云观测10.4 案例四:极端天气下的云观测第十一章:现代云观测技术11.1 雷达云观测11.2 卫星云观测11.3 激光雷达云观测11.4 云廓线仪观测11.5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云观测中的应用第十二章:云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2.1 云观测数据的获取12.2 云观测数据的预处理12.3 云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2.4 云观测数据的可视化12.5 云观测数据的共享与交换第十三章:云观测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3.1 云观测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13.2 云观测数据在天气预报模型中的应用13.3 云观测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13.4 云观测在航空、航海领域的应用13.5 云观测在未来天气预报发展中的趋势第十四章:云观测的安全与伦理14.1 云观测中的数据安全14.2 云观测中的隐私保护14.3 云观测的伦理问题14.4 云观测在国际合作中的挑战14.5 云观测的相关法律法规第十五章:云观测的培训与教育15.1 云观测的基本培训内容15.2 云观测教育的发展趋势15.3 云观测培训的方法与技巧15.4 云观测教育资源的共享15.5 云观测培训与教育的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云的定义、形成过程、分类及观测意义。
云的观测教案

云的观测教案云的观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了解云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学会使用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发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学会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云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见过云吗?你们觉得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的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直观的语言解释云的概念:“云是由大气中水蒸气凝结而形成的,是由无数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体团块。
”然后介绍云的种类,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3. 实际观察请学生到户外进行云的观察。
教师应提前选定观测时间,尽量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以便学生能观察到尽可能多的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察点进行观测。
4. 观察方法和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云的方法和技巧:(1)观察空中云层的厚度、形状、分布和颜色等特征;(2)观察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3)观察云的变化情况,是否有出现雷、雨、雪等现象。
5. 归纳总结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云的不同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云的形状,并给出理由。
6. 拓展延伸(1)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云的照片,让学生猜测云的形状,然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有关云的纪录片或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云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观察云,学生不仅能了解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观察云的时间,避免学生因长时间的观察而感到疲劳。
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

2023云的观测之一(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CATALOGUE目录•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准备•说作业设计01说教材•本课说课内容为“云的观测之一”,主要涉及对云的认识和观测。
教学内容包括云的分类、云的形成、云的特点以及观测云的方法等。
说教学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云的分类方法和标准,了解云的形成和特点,理解观测云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观测工具,掌握观测云的技能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正确使用观测工具;云的形成和观测方法;本课教学重点为云的分类和特点;02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23通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特征。
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03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指导思想0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0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探究学习学法03说教学程序自主合作学习制定观测计划根据课本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制定云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地点、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实施观测学生根据观测计划,实地观测云的变化和特征,并记录观测结果。
概念普及通过观看气象云图和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后,分组交流观测心得,讨论云的形成原因和分类标准等问题,加深学生对云观测的理解。
云的观测001.

平均高度 2500米以下
中云族 高云族
2500~5000米之间 5000米以上
①卷云 ②卷层云
③卷积云
(一)积云
(二)积雨云
(三)层积云
(四)层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雨层云
(六)高层云
(七)高积云
(八)卷云
(九)卷层云
(十)卷积云
云的观测主要观测什么?
•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须明确,云的类 型不仅控制着云是否产生降水,还控制着 降水的方式(阵型或连续性)、性质(雨、 雪、霰、雹),也影响着降水的效率。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4500-10000
4500-8000 4500-8000
气象运用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 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预 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 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 素。此外,云的观测对于保证航空飞行的安全也起着重要的 作用。
1、什么是云?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 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的可见聚合 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 滴及冰、雪粒。 底部不接触地面。
2、观察云有什么意义?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 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 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 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云是天气的招牌
1、判定云状 2、估计云量 3、测定云高
云属
常见云的高度范围(m)
说明
积云
600-2000 600-2000
沿海及潮湿地区,或雨后初晴的潮湿地带,云底较低,有时在600m以下; 沙漠和干燥地区,有时高达3000m左右
《云的观测》教案

《云的观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掌握观测云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云的形成:介绍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2. 云的分类:讲解常见的云类型及其特点。
3. 观测云的方法:学习如何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厚度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观测方法。
2. 难点:云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的图片。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3. 实践材料:观测云的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特点。
3. 实践:带领学生到观测场地,学习观测云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云的特征。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云的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云的观测图,并简要描述云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云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云的形成、分类和观测方法。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考察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科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学习云的观测和气象数据收集。
3. 开展云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绘制出独特的云作品。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观测报告和云绘画作品,分析其在观测和记录过程中的表现。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3. 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 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风的形成和观测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云的观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对于云的分类和形成可能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学会观测云的方法。
3.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
2.观测云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云的图片。
3.观测云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云有什么不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云吗?2.呈现(15分钟)展示云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原因。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云的分类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云的实验,使用工具记录云的形态、高度、移动速度等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再次强调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观测云,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强调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张云的图片,描述云的形态、高度、移动速度等特点,并思考如何通过云的观测来预测天气。
8.板书(5分钟)板书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本次教学活动以云的观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和拓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云的分类和观测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科学上《云的观测》PPT课件 (1)

分成三类:
卷云 积云
层云 分类的依据是: 高度 形状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
卷云 积云 层云
像羽毛
像绫纱
像棉花团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
5000米
照到地面,天气 晴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00米 在天空映着温
像羊群
2000米 和的阳光
像毛玻璃
2500米 靠近地表面,扁平
像高大的山 低
以下
状云。通常灰色。 也称雨层云。
卷云 积云
层云
课堂总结
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 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 不同的天气。 3、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根据云的形状 和高度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再见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
(太阳总能看见)
多云:云量较多
(太阳时常可见)
阴天:云量很多
(很难见到太阳)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 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 ,就是晴天。
4
→
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
→
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 就是阴天。
→
二、对云进行分类
云
罗汉中心小学 徐春喜
大大一团棉花糖, 高高挂在蓝天上。 天天飘来又飘去, 小小雨滴里面藏。
同学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云
一、观察云 1.什么是云?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 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 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 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 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课 程 教 学 参 考 书
(第三版)
设计制作:张文煜 仝纪龙
第二章 云的观测
(1)
知识结构
2.1 概述 2.2 云状 一、低云族 二、中云族 三、高云族 2.3 云的观测 一、判定云状 二、估计云量 三、测定云高 2.4 气象应用 2.5 复习思考题
§2.1 概述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 或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 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 粒。底部不接触地面。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 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 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而且也是 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云的观测:主要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 云高。 观测时的注意事项:由于云总是在不停地变化 着,不断地生成和消散。因此,云的观测应 注意它的连续演变,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 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上进行。
§2.2云状
云的外行特征千变万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但它们又有其共同的特点。 通常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 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高云 中云
云
低云
积云(Cu)
淡积云(Cu hum) 碎积云(Fc) 浓积云(Cu cong) 秃积雨云(Cb calv) 鬃积雨云(Cu cSc op) 积云性积云(Sc cug) 堡状层积云(Sc cast) 荚状层积云(Sc lent)
积雨云(Cb)
低云
层积云(Sc)
层云(St)
雨层云(Ns)
层云(St) 碎层云(Fs)
雨层云(Ns) 碎雨云(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