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育人三部曲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卞杏娟我利用暑假期间阅读了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文章内容自己非常感兴趣,收获到了很多未知的东西,有些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同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样。
”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家长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左右着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分解出的教育过程的三个构成部分为:教师—学生—集体,论述了相互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品格要求:“在精神生活的丰富方面我们应该成为少年的榜样;只有这样的条件在道德上我们才有权进行教育。
”(2)学生即受教育者,这三部著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受教育者的问题,解决受教育者的问题着眼点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个个体(其性格、气质、智力、兴趣、志愿、情感、等等)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发展所处的社会关系(家庭、街道、村镇、朋友、劳动、即他的微观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写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3)集体,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中。
(完整word版)《育人三部曲》 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该书记述了作者晚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级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他们不仅接受你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你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是思维方法,他们会去观察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将它化为己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之所以没有我们想像中那样聪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大人自身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
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
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步曲》读书心得昨天晚上,闲来无事,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继续拿出上周刚翻开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步曲》翻看。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1954年左右在小学任教的工作经历。
他认为对孩子的了解很重要,所以他想人所不能想,给孩子的家长们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
也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许多深深的启示。
一、要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既然学生不是物品,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
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
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教师不尊重学生,往往会促使学生对老师的敌视,并拒绝与老师沟通。
从班级中所教的孩子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和蔼可亲,学生也活泼开朗,整天脸上都有笑容。
如果教师发脾气,阴沉着脸,学生也胆战心惊,小心翼翼。
见到老师绕道而行。
二、要赏识学生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讲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赏识孩子。
”然而,在教育界,有多少老师真心地赏识过孩子?我认为,许多教师看待孩子的行为有些偏激,他们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
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自信。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能够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呢?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一起共事。
“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孩子的成材之本。
”这是一位聋童的父亲—周弘—在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征程中发现的一个真理。
三、要肯定学生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继续深入地阅读这本书,为自己没有能够及早了解这些科学育人知识而遗憾,也为自己现在能够读到这样的经典而庆幸。
现在浅谈自己在以下几方面的读书体会:1.小学教育该做些什么?教会学生学习、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口袋;学会阅读和思考;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感悟: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小学生,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能不能让他们尽情享受儿童的幸福生活?还是只是让他们提前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2.孩子的健康问题阅读、画画、观察、户外活动、做操、营养食品、远足、参加劳动、户外游戏等。
感悟:我们的小学生有没有这些能够让他们更健康的活动?我们常常在讲安全、讲健康,却忽略这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健康。
没有了身体,我们的学生还可能有什么?3.学习问题入学前的欢乐、紧张的智力活动、享受安静、绘画来表达思想、不过渡疲劳、不过分追求分数、游戏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悟:一个学生的很多好的习惯和思维分数都是在小学形成的,有点学生有了懒散的坏习惯和厌学的情绪,有的学生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没有科学培养的结果。
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4.大自然之旅思维课、观察思考、抽象概念、激发兴趣、感知体验、问“为什么”、精神生活、求知欲、好奇心、自尊感。
感悟:“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面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
”这句话能够考量我们每个人的教学价值观,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需要改进那些方面?总体感悟:教育是科学、教学是专业。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脚步,让自己的教育视野越来越宽,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新,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让自己能够根据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育人三部曲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事业的崇高与伟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践行育人三部曲,即“德育、智育、体育”,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以下是我对育人三部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德育为先德育是育人的根本,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体做法如下:1. 加强课堂纪律教育。
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尊重老师和同学。
通过课堂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 重视品德评价。
我注重学生的品德评价,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道德素养。
二、智育为本智育是育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具体做法如下: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
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课堂讲解、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 重视学科竞赛。
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三、体育为基体育是育人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1. 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
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我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晨跑、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在践行育人三部曲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的重要性。
教师读书随笔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了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读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是一位优秀的校长。
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他能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他的敬业爱生,勤奋刻苦,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动笔写作,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重视培养教师,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听课,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反馈,还亲自上教学公开课,他要求教师多写学术性文章,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集体,他通过自己不断地改革与试验,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他能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
他一生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我们从《育人三部曲》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的教育体系和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同时,更要学习他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的执着,包括他坚持不懈地写“教育日记”。
;; 让我们向伟大的教育家致敬!。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初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育人三部曲,作为一名潜心工作在一线的中学教师,有共感有领悟有敬畏,更有一份内心深处油然而起的振奋。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包含了三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全面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休养。
三者以一个完整的人格成长旅程串络而成这本教育经典之作。
教育是哲学与伦理学最空灵神圣的交集,也是一门实践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策略与技巧,但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并不需要被描述提炼的那么高大上,因为他有对孩子最本真无私的热爱。
他坚守着对每一个灵魂最原始的尊重,也深知塑造一个灵魂的美,所以他恪守着超越了所有物质与利益的初心,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我本以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一时而起的奋不顾身,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原来,还有一种可以超越所有的坚守,那就是热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首先学会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这本书清晰的述露出他将他的毕生精力无悔的献身于教育事业。
赤诚的灵魂总能伟大出另一颗火热而强大的心,而时间总会是对的,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如一,我想他是快乐而满足的,他享受着这存粹而简单的能量的传递与转换。
有人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的纯真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做这最纯真的事业。
同样,我们也奋战在这项伟大事业的第一线,也许我们并不能向他一样能成为如此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也确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持之以恒,兢兢业业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同样能成为孩子们学生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从去年开始学校就一直在进行教师共读活动,今年我们教研组选的是去年学校发的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这本书。
在学校共读环境下的影响下,我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了这本书。
《育人三部曲》晕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构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阐述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部著作结合在一起,综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书中的许多名言如:“让孩子抬起头”、“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创办快乐学校”、“实施和谐素质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渗透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了苏霍姆林斯对教育和对孩子的真爱。
正如魏智渊校长在4月份为我们做的报告中讲的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体现的我国教育界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就是我们教学中所倡导的第二套大纲,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苏霍姆林斯的教育思想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从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书中充分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及对孩子的热爱;例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了32年,在“快乐学校”开学的前几周内为了更好了解孩子,就对所有学生的家庭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试问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及对孩子的热爱有谁会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又有谁会为了更好了解孩子,对所有学生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想想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中,碰上一些学生屡教不改,上课不认真或者与老师顶牛时,往往凭着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言语说教或是惩罚,有时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损老师的榜样形象。
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一对比,发现自己对学生的爱与关心,对学生了解与思想品德的状况关心明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学习,要带着爱心与热心及对学生的关心与了解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
-----奉献爱心,人道典范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
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小学教育来说,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句话,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有效的。
十来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和真诚的,这让我对此感受深刻。
你对他们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他们都感受的出来,一旦他们认定你是爱他的,他就会相信你,听你的教诲和指引。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
”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说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校长,他认为,若是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我觉得这也说得很好,这些正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所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育领域的工
作者拜读的。
正如在开头我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句句都是经典!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认同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绝对作用的一种品质。
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如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
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
真的,这部书的每一段描述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提及都恨不能全篇引用,他不但给最基本的教育者──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了家长──这最为天然的教育者,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
这部书里的“蓝天下的学校”,“每个孩子都是画家”,以及“我们去劳动世界的旅行”都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所给我的感受和感动是我用语言所不能描述清楚的。
厚厚的一部书,沉甸甸的感受,不是一页两页纸所能写得尽的,说得清的,只能用四个字──受益匪浅来总结和收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