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一个“贪字”,不是小事——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合集下载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9章:少私寡欲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9章:少私寡欲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9章:少私寡欲【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断绝抛弃巧伪才智,人民得到百倍利益;断绝废弃假仁假义,人民回归孝慈天性;舍弃巧取私利,盗贼才不会出现。

这三方面作为文告是不足的,所以要使人民有所归属:纯洁朴实,少私寡欲。

【神奇生命】1、自我欲望降到最少的时候,才会升起真实的我,才能升起真实的生命动力!2、人生最可依靠的不是后台或财富,而是自我人性中单纯与丰满的爱,所谓“自助者天助也”。

3、永远不要忘记,每个人都拥有一切最伟大的力量和疗愈自己的能力。

4、所有的成功者都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教导出来的,而是通过自我领悟、自自然然、脚踏实地的成长起来的。

5、为什么许多人失败了?因为他们把关注点放在了损失、疾患和灾难上。

吸引力法则运行不怠——他们恐惧什么,什么就会降临在他们头上。

6、解决各种问题的秘诀是什么?是运用宇宙的精神真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7、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而有效能。

8、天地间的高度是多少?三尺!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低头是一种觉醒;低头是一种能力;低头才能顶天立地。

9、不要埋怨时代的不幸,否则您会成为生不逢时的愤青;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10、“修道德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了地狱门”——认不是的功夫,是通往幸福命脉的大门。

11、有时候,放下所谓的自尊,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叫放弃,而叫成长。

12、生命是一种回声——您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您帮助的人越多,您得到的也越多;您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

如何面对挫折 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41章分享

如何面对挫折  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41章分享

如何面对挫折赵妙果老师与《道德经学用》第41章的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去享受老子关于宇宙规律之爱对我们的祝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ì)。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具有上德且知行合一者为“上士”。

上士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大道,就会如饥似渴,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坚信不疑,依法修行。

具有小德且闻一善言心便喜,见一利欲心便乱者为“中士”。

中士是道与非道之间的徘徊者,他们大多接触到大道后,或热血沸腾,或将信将疑。

具有失德且嚣张无礼者为“下士”。

下士听到大道之理,会憋不住要大笑,这种嘲笑,是把大道之理视为异端邪说的讥笑——这实在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这些人听闻大道要是不笑,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

以下是老子对从事于道者的忠告:“明道若昧”是指光而不耀者。

大道光明,精通大道者却外似愚昧,藏智敛慧,浑然无迹。

“进道若退”是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进道之人是知止、知反、知退的勤而行之者;是真正孜孜不倦,以寻求大道之光的人;当他走向大道深处时,常人却误以为他在后退。

“夷道若纇”又好比若冬涉川——平滑的冰面比起伏的路面还要难行,更需谨慎而行之;过程中的种种挫折不是障碍,而是夷道的一部分,好比考试不是对针好学生的障碍,而是用来淘汰不用心学习者。

“上德若谷”是指上德之人,心德广大,如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

“广德若不足”是指德行广大,虽辽阔无边,包容一切,但广德者始终不自以为有德。

“建德若偷”是指德已厚,而不自以为厚;功已深,而不自以为深;兢兢业业,始终以圣贤之任为己任,以天地之心为己心;“偷”者,薄也。

“质真若渝”是指质朴纯真的德行,柔和而表现为平淡,出色而表现为普普通通的浅显。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它形成在唐朝以前,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对于道德经的解读和研究,历代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和领悟都是不同的。

今天,我将分享自己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生命的本质《道德经》提到了很多关于生命本质的哲学观点,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等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道生一的理念。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理念是指生命的根源是道,即道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中的一切现象和表现都来自于道,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道的产物。

这种理念给我的启示是,人类不应该只看到种族、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应该看到生命本身的价值,尽可能地保护所有生命,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二、对自我的认识《道德经》提出了“无为”和“自然”的概念,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禄。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它强调了人的内在和本质,引导人们去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需要人们反思自己的欲望和执着,思考自己的处境和人生目标。

通过自我反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迎接人生的挑战,并更加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

三、做人的原则《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是做人的原则,它强调人应该寻求自然、合适和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不乱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和秩序,也不强行去改变他人的想法或决策,而是实心实意地去沟通和交流,寻找共识和和解。

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方法,它能够让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和理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四、对人生的看法通过《道德经》的阅读和理解,我发现人生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经验。

人在世间生活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学会感恩、珍惜每一刻。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难题和挑战,但是我们始终要保持前行的勇气和决心,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努力做到最好。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成为多么成功的人,而在于能够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贪欲”,是人类的心灵癌症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贪欲”,是人类的心灵癌症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贪欲”,是人类的心灵癌症【别让贪欲毁了自己】在圣哲老子看来,每个人本来可以过得舒舒服服、自自然然,偏偏由于贪欲却毁了自己。

如果说每个人像一台电脑的话,那贪欲就像是一种木马或蠕虫病毒。

当病毒侵入电脑,而您又不进行防护、扫描、杀毒、隔离处理,那么病毒就必然会全线把您这台电脑的“硬盘、软件”以及一切辅助设备摧毁。

有这么严重吗?还是让我们一起进入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乐》里,去寻找答案吧。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在此,老子的主题思想就是八个字,即“欲为祸首,知足常乐”。

即,人世间最大的罪恶没有比私欲膨胀更大的了;人世间最大的灾祸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人世间最大的过错也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要是能把知足当作满足,就总会感到满足。

所以知足长足,才是长久的满足。

【战争,起于贪欲】首先,“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这十九个字无异是古圣先贤对贪得无厌的一个强烈抗议!因为战争的起因往往是侵略者一方野心勃勃,扛着“救世主”的民主旗号,而攻打他国,掠夺资源,扰害百姓所致。

所有的战争无一不是因为侵略者的不知足、贪心重所引起的。

【社会混乱,起于贪欲】其次,为什么说“罪莫大于可欲”?《道德经》第三章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在第十二章中也告诫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在第十九章中,老子对此开出了一剂醒世良方,这就是“三绝”,即“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最后要求人类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些答案告诉我们:“可欲”,它扰乱人们的心神,不仅是使民心混乱,而且让人们背离清静无为的本性。

所以,一切失道后产生的社会混乱之罪恶根源就是“贪欲”。

赵妙果连载793:《道德经》第33章问道心得

赵妙果连载793:《道德经》第33章问道心得

赵妙果连载793:《道德经》第33章问道心得《道德经》第33章悟道心得一、“自胜者”的特征是:外表柔弱但内心极其强大。

所以,真正的智慧不会被外物所迷,能把握自己,做生命的主人,才是自然!别人是自己的镜子——您看别人像什么,您就是什么;当您真正喜欢别人、利益别人时,别人才会真正喜欢您、利益您!二、生而为人者要时常念及他人,想想“我为这个世界究竟付出了什么?”能够自求自证者就是“自知者明”。

真正的智慧是内观自己、觉察自己。

因为好了自己,就是好了一个世界。

反过来,环境具有生长的力量,也可能成为摧毁的力量。

所以,好好经营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联结宇宙集体意识的神性管道也将水到渠成。

三、知足、自尊、立得了志,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能激励我们奋力向前!但有时把锋芒隐藏起来,也是为了更好地顶天立地,这就是“强行者有志”。

所谓“强行者”是具有大爱使命的人——唯有大爱的生命才能感动上天、感动所有人,最后到达成功彼岸。

四、只有人心和谐了,才有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灾难的兴起和消失完全在人心——人心向善,灾难就会转化;人心不善,感召来灾难是迟早的事。

人生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贪得无厌往往会招致祸端。

但惭愧心能消退孽障,认不是能打开天堂门。

五、宇宙是大磁场,个人是小磁场。

把爱岗敬业变成习惯,把工作当作上天给自己最大的奖励——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但长期来看是成就了自己的厚德载物。

如果把生命比作蓄电池,那么宇宙是正极,个人是负极,只有和谐的思想才能够形成幸福自在的人生回路。

六、万物存在必有其根源与本性,这个根就是“道”,这个性就是“德”,道德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

人与人、人与其他宇宙生命空间都有特定的生物波联系——好事做得越多,并且越不为人所知时,就越容易接收到宇宙力量的支持与祝福。

惭愧能消退罪恶心,认不是能开天堂门。

《道德经》的核心是和谐,只有人心和谐了才有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七、每天要做好照镜子的功课,自照照人——明白自己,也清楚别人。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己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己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己——2012年05月01日——营建平衡式的幸福人生有六大构架,完全整合好人生的六大构架,我们就能够连接人类心灵中金碧辉煌的天地力量!第一,健康休闲平衡——身体健康从某种程度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生命的精彩。

第二,事业与理财的平衡——人生只有快速达到财务自由,才能脱离物质束缚,早早赎回生命的自由度。

多数人要么赚不到钱、达不到财务自由的境界;要么赚太多钱,被钱所累。

第三,家庭与天伦的平衡——其实每个人都从来不缺少家庭中的亲情与爱情,只是多数人忘了感恩、忘了珍惜。

第四,精神和道德的平衡——做个有尊严的人,做个有道德、有良心的人,这是生命旅途中心灵安定的来源。

第五,共修与文化的平衡——人生来就是来学习爱、付出爱的。

地球是圆形运动,太阳是圆形运动,人的生命也是圆形运动,凡您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我们服务别人,那个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第六,学习与成长的平衡——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自我圆满,才会笑到最后圆满人生。

以上任何一个单向的成功,都不足以达成人生圆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钱却不快乐的原因。

有钱只是达成了六分之一的圆满。

即使人生旅途中,会有不舒服事情,但我们用大爱来平衡每一个发生,在每一个事情发生中,都应该会有一个金科玉律,您越是用大爱来平衡人生,生命给您的力量也越多!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构勒了宇宙最给力的哲学图,人活在世上,都很难说是为自己而活着——爱财之人为财而活,爱欲之人为欲望而活;爱虚荣之人,总怕别人对他不够重视,这样的人活得物化、欲化、虚幻化。

《道德经》第十三章主要论证了人生荣辱、贵贱、上下、得失的辨证关系,说明贵吾、爱吾的人有惊恐之灾,丧身之祸。

而贵民、爱民的人能得天下之贵、天下之爱。

现在让我们走进《道德经》第十三章《天下如已》:【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和谐家庭从我做起——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和谐家庭从我做起——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和谐家庭从我做起——摘自赵妙果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不知不觉学习《道德经》快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有时候细细的回想这段时间自己的变化,感慨万千。

可能是《道德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如今我已经不会在意我学习《道德经》收获了什么,而是每天与《道德经》在一起,她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这次,因为我先生的文化城学习之旅,我静坐下来又开始回想起这段学习之旅给我带来的改变。

我记得我3月份文化城学习回来,我总是想将内心喜悦的心情分享给我先生,鼓励先生也去文化城学习,却遭来了他的拒绝。

另外我回家后起早做操,晚上读书,让他感觉到我冷落他了,而对我产生了反感。

可是经过这半年,先生竟然也去了文化城,并且回来后还感谢我引领他去文化城,我愣住了,这个变化真的是天壤之别。

另外,原先我从文化城回来后起早做操,晚上读书,先生很反感,但是现在先生起的比我还早,就像当时文化城刚回来的我那样精进,那样正能量,真的让我感叹这段时间我的学习带来的改变真是太巨大了。

先生这样大的改变,我从内心替他喜悦。

回想他的改变,我细细想了想,其实先生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变化的,从刚开始的拒绝到接受到现在享受其实是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许是我每天都在学习《道德经》,经常参加读书会、主持读书会,也许是在家庭中,我抱怨少了、态度柔和了、关心家人多了,总之我在家庭生活中的改变,慢慢的也改变了他对《道德经》和我的看法,所以他也开始慢慢尝试去接触《道德经》,甚至把我的公公婆婆也带到了读书会。

在国内读书会学习后,我先生最终半信半疑的踏上了去往文化城的路,去之前还有些不坚定,回来后却嘱咐我也要多去文化城学习。

所以说,做好自己改变他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原先我总想着改变先生,当我认为学习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将学习融入生活后,不知不觉也给家庭带来了改变,半年多的时间,我们成了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在夫妻关系上越来越和谐。

我相信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大家庭的和谐。

学习《道德经》,当她已经融入你的生活的时候,你的身心、家庭也悄悄改变了。

【不得不说】小故事,大道理——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

【不得不说】小故事,大道理——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

【不得不说】小故事,大道理——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故事一:爱人之心】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

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

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

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充满着回忆的美丽房子的。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但我只有1万英镑。

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最后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道德经》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将带来更多值得爱的力量,爱让宇宙能量供给源源不断。

心中有丰满之爱,是吸引安平泰的强大磁场。

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生命也是一种圆形运动!”[1]【故事二:给予】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这么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告诉他:“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道德经》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生活是自己一生唯一的创造,而且还不能抹平重建。

当多数人正在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贪字”,不是小事——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卷首语】
您问过自己吗——“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这三句雷霆霹雳一般的千古三问,是老子在重重地敲打着人类的心!是啊,现在我们受到的社会影响或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或是“人过留声,雁过留名”,好像人活着最大的追求就是名与利!但历史的教训就是:贪财会死在财上,贪名会死在名上,贪色会死在色上!一个“贪”字,会导致亡国破家,甚至让好端端的人早早地命归黄泉。

所以,一个“贪字”,不是小事。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安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完全都可以明白:“身是根本,名利财色皆是外在的,是依附在生命上的”。

但我们通常最容易犯的错误却依然就是:过多地把精力投在那些自己没能得到的上面,而不去珍惜已经拥有的;过多的把生命耗费在那些没有实际作用的东西上面,而不去维护生命本身。

所以,“生命是无价的,用生命去换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人世间最大的颠倒!”[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您想过吗?人生有四大重心,即名、利、理、情——不同的人执着的重心也不同。

但是,如果把这四个字放在“身”之前,就彻底颠倒了它们与“身”的逻辑关系。

老子告诉我们,有“道”的人生就是要懂得“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因为这就是“常”,这才是宇宙的真相。

若从因果角度来说,人生的一切所得,都是以德交换的,都必须具有厚德才能得以载物——人生所遇的一切幸运,都有生生世世积德的根缘;人生所遇的一切不幸,都有生生世世行恶的原因。

一切所能得到的,都是因为曾经有过付出;但并非一切付出都能得到善报,而是一切“不求回报的付出”才能得到善报,也才足以积德。

而现实世界中,“多数人生活在外在世界的名利享受中,少数人发现了内在世界生命的奥秘——内在世界丰满的爱造就了外在的一切美好!要理清何者是需要,何者是欲望和贪求?这对生命会有最根本的帮助。

”[2]
【卷尾语】
老子用如此敲击灵魂的重重三问,是想告诉人类:要想事业、身体和生命长久,一定要从自然规律来悟透人间进退,了解哪些是生命需要的,觉察哪些是贪恋,然后做到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生命才能得以恒久的安平泰!
最后,把赵妙果老师的悟道心得送给您“名利金钱能让人上天堂,也能让人下地狱。

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止的人是有福的,合乎大道就能长久!”[3]
祝每一位朋友在每一个当下觉察自己的念头,放下对名、利、理、情的执着;关注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生命,走向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的平安之路!
作者:欣心
注:以上[1]至[3]摘自赵妙果所著《道德经悟道心得》;文中部分内容摘自赵妙果所著《道德经学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