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2
2023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立意指导+优秀范文

2023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立意指导+优秀范文(2023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
2023年4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了适应性测试,命制了三套作文,其中一套为读写结合类型:现代文阅读1《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
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篇文章。
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为避免写作受到阅读因素的制约,选择了关联相对浅显的语用材料。
作文试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
材料所说的“自己的空间”,可以指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虚拟的空间。
“希望有”是一个意愿,值得肯定。
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中面临着自我发展、青春友谊等各种困惑,也面临学习任务繁重、求学压力大等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一些稍显自我的情绪,让长辈担心,甚至被认为“谁也不爱”,这种定性反而可能会把青少年推向封闭的自我空间。
而试题以“放松,沉淀,成长”定位,就是命题者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一种换位思考,是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所做出的善意表达,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高考作文指导教程(2)(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指导教程(2)作文辅导0310 0943::高考作文指导教程(2)五、常见的立意方法(一)抓“眼”悟神法诗有诗眼,文有文眼。
一则文字材料、一个话题或一个标题通常也有其“眼”。
那就是其中关键的词、词组或句子。
材料之“眼”往往凸显材料的寓意,特别是那些中心句,或与历史教益有关,或同现实意义相连,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凝聚着人生的经验。
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其“眼”。
而命题者的立意也往往落于材料的“眼”上,要把握命题者意图,就应从材料中找眼。
【典例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
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天到达了唐古拉山脉。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成了冰。
事隔多年,一个经过此地的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
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海,于是惊叹它的勇气。
其中的一个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而没有把握好方向。
请以“方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可以叙述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文体自选,题目自定。
【审题指导】在材料中,“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难以克服的困难”,其结果被冻成了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我们不难发现,寓言的寓意就隐含在老人的话语中:“它固然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而没有把握好方向。
” 联系现实生活,坚持不懈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行动的方向是成功的基本前提。
据此可以确定文章的立意:正面立意:1、以“方向”为核心,阐明方向本身所具有的含义。
许多时候仅有热情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选准成功的方向,只要朝着非常明晰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绿洲。
2、结合材料,缩小话题范围,以“方向与成功”的关系为核心,阐明方向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方向模糊,便如黑暗中的航船失去了灯塔,迟早会触礁搁浅;方向错误,努力越多便会离目标越远,南辕北辙,贻笑大方。
唯有坚定方向,明确目标,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高考作文六大写作技巧(二)

高考作文六大写作技巧(二)结构设置1、细致描绘+小中见大2、善于选点+精雕细刻+符合特征考场指导1、摄取细小动作、语言、神情,它们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
2、抓住细微的痕迹,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区别来。
3、勾勒细小的景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文章展示洋葱文/杜明杰一个孩子从小没了母亲,他的父亲把他拉扯大。
他觉得父亲不会做家务,每次剥洋葱都会被呛得泪流满面。
他告诉父亲,你剥洋葱的时候,放在水盆里就不会刺激眼睛了。
可是他发现父亲并不这样做,依然按照老办法,依然泪流满面。
孩子不懂这是为什么。
孩子长大了,娶妻生子。
当他步入中年的时候,他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
他内心满是凄凉却无从表达,他不愿让自己的孩子看出他的内心是那么软弱,因为父亲应该是一座山。
可是有时他想哭,那时他就会跑到厨房剥洋葱。
只是他在剥洋葱的时候,不再把洋葱放在水里,而是任由那刺激的气味直冲眼睛。
在那时他可以尽情地怀念他的妻子。
有一次,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不把洋葱放到水里呢?他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父亲手中的洋葱和眼里滴落的泪。
这是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文章细致刻画的就是父子俩人前后剥洋葱的情景。
洋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载体:洋葱有强烈的刺激性,可以将真实的泪水掩饰住,从而不让儿子发现大山后面的阴影情感上的软弱之处。
此文要突出的主旨是父亲应该是一座山。
但是它没有正面去写父亲刚强的事例,而是从反面写父亲的软弱借剥洋葱来掩饰流泪。
正因为父亲有泪却又要掩饰,恰好说明他刚强。
文章通过孩子小时对父亲的不理解和中年时自己剥洋葱的对比,既表达了父爱如山,也表明了对于父爱可能只有我们做了父亲,亲身经历某些事之后才能理解。
高考作文忧与爱文/江苏一考生一如既往地,她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
可我分明看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
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她刚刚经历了一个不眠的夜晚。
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 车轮与方向盘 写作指导与优秀例文 (2)

材料作文——车轮与方向盘写作指导与优秀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的。
”请从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中提炼中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思路点拨:材料中车轮与方向盘的对话是写作前审题的关键。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车轮对方向盘的控制持不满态度,它追求的是毫无约束的自由。
而方向盘对车轮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正是有方向盘的控制,车轮才能按照正确的行车路线行驶,才不会出事,才不致于走上邪路。
所以方向盘与车轮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有方向盘没有车轮,方向盘发挥不料作用,有车轮没有方向盘,车轮必定丧失前进的方向,走上邪路。
而且对话采取的拟人化的手法,使没有生命的车轮和方向盘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车轮那样追求自由的学生、年轻人和其他的一些人,也有许多为学生成长、年轻人成材把握方向的老师、父母和领导及一切可以起领导和约束作用的方向盘式的人。
在提炼中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
从车轮的角度思考:没有约束的自由可以寻找得到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含义是什么?生活中如果人人追求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整个社会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没有约束的自由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你对自由的看法和态度。
从方向盘的角度思考:方向盘应该起的作用,方向盘对车轮的重要性,由方向盘联想到纪律的重要性,想到约束是生活中起规范作用和维持社会正常次序的保证,由方向盘怎样处理好与车轮的关系联想到父母这样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教师怎样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领导如何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从方向盘与车轮的关系联想到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与约束缺一不可,把握准确的方向和成功的关系等等。
这样来深入思考,确立中心的面就会很宽,便于发挥写作的空间。
优秀例文有限制方能逍遥游高二(6)班陈准庄子向往鲲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自由,殊不知,其上升也要受到气流的限制,庄子大概要感叹世上无真自由了吧!然而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总是建立在有所限制之上的,有限制方能逍遥游。
高考作文素材二

素材二一、柯西莫(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中人物)1、抗争与屈从12岁,在大人的眼里,还是熊孩子正当年的年纪。
所有人都认为柯西莫只是一时赌气,很快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柯西莫的叛逆和追求自由的心是与生俱来的。
他从小生活在贵族家庭中,那些循规蹈矩的繁文缛节、礼数戒律,无不潜在地激发着他本性的释放,这是成就柯西莫超凡人生的关键。
2、独特视角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贴着地面、不成比例的。
而柯西莫在他的树上王国里,倾听的是树木的细胞在岁月里刻下年轮的声音,眺望的是远方低吟的广阔大海,俯瞰的是途径树下的形形色色的路人。
他将一切尽收眼底,却又对一切都漠然视之。
他不停的思考,认真的观察着生活在翁布罗萨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柯西莫热爱读书,弟弟就从家里的图书室搬书给他,在阅读中他更加充实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这让我想起毛姆的《刀锋》里刻画的莱雷,他们都在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
3、集体与社交柯西莫虽然生活在树上,却并未完全与人群隔离,他只是疏离了人群。
在需要融入时,他都会来参合一把。
他热爱集体生活,还加入过各种职业的联合会和行会。
他会各种行业的手艺,人们喜欢围坐在一起听他讲演。
他总是浑然不觉地谈起如何建立一个公正、自由、平等的世界。
他与翁布罗萨的居民一起劳动和歌唱、带领他们参加战争、为他们争取利益而写《控诉书》......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无法与他离弃文明社会的行为相匹配。
也许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来的更贴切:柯西莫是一个不回避人的孤独者。
4、孤独与自由马尔克斯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柯西莫也并不例外,孤独伴随他的一生。
65岁那年,柯西莫的人生走到了尽头。
弟弟爬上梯子劝他回到地面,他摆手拒绝了。
在一个如常的早晨,一些英国的热气球驾驶员在海边做飞行练习。
奄奄一息的柯西莫爬上树梢,在热气球的锚靠近他时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个样,抓住了绳索。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二)(三)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二)(整理编辑:杨倩)◆“时评类”作文模拟演练文题设计1最近,“成都名片”评选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获近1500票,超过武侯祠、春熙路等代表成都文化特色的景点,暂列第一名。
这引起了很多专家的质疑。
你对此有何看法?构思提示:“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形象、文化,具有独特魅力的标志。
任何地方都有值得本区域人民耳熟能详、引以为傲、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符号和名片。
就本题而言,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立意:1. 赞成李宇春作为成都的名片。
李宇春是成都走出去的魅力女孩,作为中国当代的大众偶像,李宇春的影响力早已走出了娱乐圈的范畴。
出道4年,她多次登上《环球》《人民画报》《TimeOut》《Glamour》等杂志封面,更是分别登上亚洲版和美国版的《时代周刊》。
当然,除了事业上的成功,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玉米爱心基金”是中国第一个以歌迷命名的零资源启动基金,但至今捐款已突破500万元……2. 否认李宇春作为成都名片。
名片主要内涵应该是文化,要有历史的厚重感,要承载人们对其的厚望等等。
当然,不管从哪种角度写作,时评体的标志一定要明显,符合我们上文讲的一些特征。
文题设计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南省新密市工人张海超,2004年6月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
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
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州大学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穿了谎言。
要求:请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论。
构思提示:这个真实的故事令人心碎。
张海超的被迫自救,更像在拿健康甚至生命冒险,赌自己没病(肺结核),而是社会(郑州职防所)有病(“误诊”)。
张海超自知面对的是一家大企业,“我这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也深信在那个企业里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工友,还另有其人。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概述所谓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指这样的一类材料作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反或相对的,但又都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我们把这种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思辨型材料作文。
应该说,思辨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同时,思辨型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不容易偏题,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谈一谈,都能拿到一个保险的分数。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认同度高,学生也很喜欢写。
但是,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因此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就高了,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你得好好构思构思,写出点深度(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辨证思维?1.水能载跑,亦能覆舟。
矛盾的对立统一性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三上每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聚沙成塔、集腋成装、积羽成舟——量变严生质变高考议论文与辨证思维2021年高考作文文题:[2021·新高考全国I卷]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
[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2021电全国乙卷]“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主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为主题。
[2021·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络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年全面开花:二元思辨,三元思辨。
2024年新高考2卷作文指导

挑战未知之境,会开拓创新之路,创造璀璨的崭新未来。
未知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它是创新的摇篮。每一次对未知的勇 敢探索,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和突破。马云敢于踏入互联网商业的 未知领域,历经艰辛创立了阿里巴巴,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纪 元,让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马化腾积极探索即时通 讯和社交网络的未知,打造了腾讯这一庞大的互联网帝国,旗下的 微信等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社交方式。当我们以开放的 心态拥抱未知时,我们就有可能打破常规,开拓出全新的领域,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拥抱未知之境,可激发探索欲望,成为成长的强大动力。
正如婴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尝试,我们对未 知的渴望也是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正 是在对未知的孜孜探求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徐霞客怀着对山川大地未知 的向往,走遍大江南北,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考察记录;郑和带着对辽阔海 洋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索之心,率领庞大船队开启下西洋之旅,历经艰难 险阻,开辟了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开拓 精神。当我们果敢地迈入未知的天地,内心的探索欲望便会熊熊燃起,引 领我们在求知的征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成长质的飞跃。
写作提纲
探索未知,成就非凡
分论点一:探索未知需要勇气。 分论点二:探索未知需要坚持。 分论点三:探索未知更需要创新。
拥抱未知,铸就辉煌
分论点一:拥抱未知,能拓展人生的广度。 分论点二:拥抱未知,可挖掘生命的深度。 分论点三:拥抱未知,会激发创造的热度。
向未知进击,展人生宏图
分论点一:拥抱未知之境,可激发探索欲望,成为成长的强大动力。 分论点二:踏入未知之境,能磨砺顽强意志,铸就坚韧的精神品格。 分论点三:挑战未知之境,会开拓创新之路,创造璀璨的崭新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指导(二)
把握住评分标准,实际上也就明晰了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成,这样就有了写作追求的目标,下面通过两篇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明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成要素。
首先看山东2007年高考试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
⑵自定立意。
⑶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母亲啊,您可曾知道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很缓慢,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然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你爱吃的菜。
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你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熟悉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
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
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
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开头(第一自然段)点题定位。
点题:“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正好点题《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定位:“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来定位
为什么“热血流遍全身”?这里边究竟蕴含了母亲怎样的“爱”?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点明了本文要写的重点内容。
中间(第二至八段)承上详写。
第二段通过母亲“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的事迹,来“承上”突出开头题目,“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紧扣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第三段“承上详写”——通过回忆母亲那次生病,“我”去给母亲买点爱吃的菜,看到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定格母亲编绳。
第四段生发联想,联想到母亲为我的学费“一直编着的稻草绳”的细节描写,第五段自己的心理描写、父亲的动作描写以及“一颠一颠”编绳的反复出现的立体画面,这些都形象地表达了我“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的原因,表现出母亲深深的无言的“爱”。
第六段承接第二段回到现实,第七段再扣话题,第八段揭示文章的主旨:“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结尾(第九段)照应深化。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成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第九段照应开头,深化主旨,凸显话题。
总体评价:
这篇记叙文起于稻草绳收于稻草绳,首尾呼应;从昨日引发回忆,从回忆引发联想,有联想回到现实,结构完整;“一颠一颠”编制稻草绳的立体画面下,父亲的无奈、母亲的无言、自己的无力,让感情的波澜尽显无遗,读来引人入胜,耐人咀嚼。
从这篇满分记叙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篇优秀的高考记叙文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立意准确、结构完整(首位呼应)、感情真挚、注重手法(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细节刻画、贴近生活
优秀记叙文就要具备这些特征,那么优秀议论文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的满分作文。
山东2011年高考试题
23.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这世界需要你
有高贵的事物可以投身。
妨吟啸且徐行”
喊出“人人生而平等”
斗的激情与思想的飞扬。
无怨言……是信念使他的品格高贵,使他的人生有了价值。
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信念使人超脱苦难,使人获得事业与心灵的丰腴。
画家韩美林在“文革”中遭到批斗,他用半截筷子在破旧的裤子上作画。
等到他的手筋被挑断,他以头顶上蜘蛛的织网为乐趣。
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让他得以从容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
是信念!信念让他得以用一种平静而又昂扬的精神姿态来面对生活。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不屈不挠的信念,使他成为了福娃的创造者,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看来,信念的确不可或缺。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的诗如是说。
当汶川地震突如其来地毁灭一切时,当舟曲的泥石流湮没一切时,当日本地震震撼全球、核辐射扩散到全球时,我们需要什么?是信念,唯有信念,可以唤起人们生的希望,抚平人们内心的创伤。
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中间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作为中学生,更应该拥有信念,正如尼
分析:
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是一篇典范议论文。
开头(第一自然段)点题定位,提出中心论点。
点题:“这世界需要你”。
定位:“拥有信念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
这“定位”也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开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开门见山,干净利落。
中间(第二至第六段)承上详写,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第二段引用杜威的话“信念的价值”方面从总体上“承上”论证论点“世界需要你——信念”
第三段通过略例阐述分论点“仁人志士因信念的力量烛照千秋”,从而论证“世界需要你——信念”这个中心论点。
第四段通过详例阐述分论点“信念让人的心灵纯净,让人的品格高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五段通过详例阐述分论点“信念可以使人超脱苦难,使人获得事业与心灵的丰收”举例论证中心论点。
第六段通过事理论证回扣中心论点。
整个论证内容摆事实讲道理,形象生动,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用五个自然段详细论
证,重点非常突出,中心十分明确。
结尾(第七段)照应深化,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
照应:“这世界需要你——信念。
”
深化:“作为中学生,更应该拥有信念,像尼采的这名诗一样在人生中翩跹起舞,收获人生的幸福。
”
这篇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进而从三各方面论述中心论点;最后回扣作结。
文章引据丰富而且典型,无论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恰如其分。
对中心的论证与挖掘,都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从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可以粗略感知高考优秀议论文应该有如下因素构成:
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点题、联题、扣题)、论证严密(辨证分型)、材料丰富(名言、事例、事理)、观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