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关于“快乐教育”(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关于“快乐教育”(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关于“快乐教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快乐教育”的说法,一些专家主张学校教育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多些快乐。

教育的目的应当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知识更加容易。

但对此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地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

很多人认为,从来没有快乐教育,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正如古谚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写一篇文章,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首先确定材料的中心事件:许多专家呼吁要快乐教育和教授认为所谓的快乐教育是个骗局。

明确材料提出的问题:你赞成哪种观点?1.从材料快乐教育分析:即轻松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对“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分析:中国教育的现有环境下不应提倡快乐教育,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理教育,才是真正的成长成才之道。

3.综合分析:松弛有度便是快乐教育。

【立意】1.赞成快乐教育的角度:释放天性,快乐教育。

2.反对快乐教育角度:严格的教育才是教育规律。

3.松弛有度便是快乐教育。

【素材】1.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

请不要认为对这种事情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

其实,很多父母的爱一直都没能很好地传达给孩子,所以孩子才会变得很异常。

若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感到有棘手的问题,那一般意味着父母的爱没有传达给孩子。

希望大家能明白“孩子的问题行为是正在寻求父母的爱的标志”。

若是父母将自己的爱传达给了孩子,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将紧闭的心门再度敞开。

若是将爱传达给了孩子,他们就会很乖地听父母的话。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2:三元思辨性作文速成模板及示例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三元思辨性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写好三元思辨性作文,在思维上处理好三元个要素的关系时,我们就需要从开头、主题段落和结尾三个大的方面来写作,三元思辨性作文的速成模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文。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哪一种更具有启示意义?复兴中学组织了“复兴路上”主题征文大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参赛,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开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有时需要在“直道”上以实力硬拼,全力冲刺;有时需要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有时则需要另辟新径,“换道”前行。

以上这三种途径,我认为“弯道”更具有启示意义。

主体语段:成功者莫不善于在历史前进的弯道上发现机会,并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正所谓“金风未动蝉先觉”。

弯道难则难矣,但优秀赛手知难而进,决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转机之时,超越他人也就超越了自己。

弯道之上,可谓危机四伏,超越也就成了每个人此刻的唯一信念。

结尾:我们的年华就像赛道,一圈一圈地书写着岁月的轨迹。

征途上,弯道中,只要我们用心书写,相信每一次的转弯,都会实现一个华彩四溢的超越,都是一次生命的飞腾!【范文展示及速成模板运用示例】范文一:抓住机遇,扶摇直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常出现“直道”“弯道”,有时需要在直道全力冲刺,有时需”换道前行,而在“弯道”上抓住机遇,巧妙超越,对于我们的人生更具有启示意义。

高中英语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

高中英语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

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指导一、记叙文(narration)【含义】①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②一般具有的六要素:时间(time)、地点(place)、人物(character)、事件(event)、原因(cause)和结果(outcome)【结构】①顺叙型→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更清晰★时空层次性较强②倒叙型→先写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内容,后写事件经过★产生悬念,吸引读者③合叙型→顺叙+倒叙在顺叙某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

【写作应用】小说+非小说体(回忆录、游记、日记)①引言(introduction)背景(setting)=时间、地点、人物等②正文(body)→冲突+情节发展+高潮◆冲突→两种不同思想或力量的矛盾、纠葛、撞击或对抗,它不但存在于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之间,而且存在于同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里。

三种类型的冲突: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个人心灵深处不同思想的冲突◆情节的内容由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冲突构成。

情节常常表现为一系列故事,可以说,凡情节都包含某种故事或故事性。

◆高潮→情节发展到达顶点矛盾双方已剑拔弩张,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人物命运即将决定,主题思想得到集中表现。

③结尾(conclusion)故事的结局→矛盾冲突的最后解决、人物命运的最后归宿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提供一个完满的答案,或答案已明确,却留下一些令人深省、回味的东西。

二、描写文(description)【含义】对客观世界加以艺术和主观的描绘。

它把对某一物体、人物、地方或景色的印象和了解细腻地表达出来,在读者面前再现它们的形象。

【特点】具体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描写的细节要能表达主题【描写顺序】空间位置顺序、时间顺序,一般到特殊或特殊到一般顺序,递升到递降或递降到递升顺序【写作应用】①人物描写(description of a person)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进行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披露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词,思考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去确定文章的立意。

切忌随意替换关键词概念,随意拓展关键词范围,随意抽象关键词含义。

比如材料让你谈论如何实现你的理想,那你就不能只谈什么是你的理想。

材料关键词是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而你理解成了理想,实际上把关键词的范围扩大化了。

二、标题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

我们一向对好标题没有什么定义,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一窝蜂地流行什么标题,什么就是好标题。

显然,这些年大家对《人民日报》社评情有独钟,于是顺便也就对对仗似乎格外亲昵了。

其实,标题也是有风格的。

标题跟文章的风格相一致。

文章如果生动诙谐,文章就不妨叫《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

前一个题目妙在大词小用,后一个题目妙在巧用比喻。

如果是实实在在的实用类文本,那就叫《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也不见得水平低。

所以说,好标题的标准最好是要和文章的内容风格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和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

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的文章标题是标题,内容是内容,二者可以不沾边,或者只反映文章的某个侧面。

一些标题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当然只是标题的一种类型。

其他标题比如《从×××说开去》,就是文章的一个引子。

但是如果你要把标题定位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那就必须把标题说全面。

否则就是犯了文题不符的毛病。

就像我们说一篇文章好不好,首先看的是你的文通字顺,表达正确,观点,结构,而不是你的文采一样,好的标题当然也不是看你是不是采用了对仗的形式。

三、结构文章贵在有文理。

结构是文章核心骨架,它决定着文章的筋络,血管,皮肤,形体的走向和样貌。

没有结构的文章不叫文章,叫文字。

文字不能叫一篇,应该叫一堆。

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决定文章的形式。

结构当然包括在形式当中。

我们以高考作文为例:如果材料是陈述评价类(意思是说材料已经给了足够的陈述和评价,观点已经定型,你只需要演绎就可以了),比如双奥之城材料,你的探究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最好采用并列式分论点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高考作文是中国高中生最为重要、关注度最高的考试之一,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那么针对高考作文,如何进行写作呢?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高考作文的写作方法可以总结为三步,即:审题、构思、写作。

下面,我们详细地讲述这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审题是写好高考作文的第一步。

只有深刻理解文章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才能确立写作的方向和思路。

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认真读题。

有时题目不够明确,甚至存在歧义,就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和组织,以尽量符合题意的方式完成作文。

2.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目中包含的关键词往往会涉及到问题的核心,例如命题、主题等,需要认真理解、熟练应用。

3.确认命题人的意图。

这一步主要是考虑是阐述问题,还是表现故事,还是阐明道理,以及在人物塑造、情感表现、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步:构思构思是高考作文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构思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出如何展开文章,整合和深化已有的素材和知识,形成创意和思维,为接下来的写作作准备。

下面是几个有用的构思方法:1.列提纲。

提纲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思路的简要梳理,也是厘清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

2.搜集素材。

通过阅读、检索、采访等方式,收集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信息素材,以增强思考和写作的深度。

在搜集素材时,需要注意信息来源必须可靠,内容必须真实具体。

3.进行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是一个有计划的思考过程,通过思维的层层深入,形成思维的层次性。

第三步:写作写作是审题和构思的产物,是表达和演绎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立意。

写作必须要有态度、思想、情感和主题,留出自己的空间。

2.注意语言准确性。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必须为读者所理解,具有记忆性、感染力和创新性。

3.注意文章结构。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6.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掘新问题 7.善用科技之翼,做人工智能主人 8.莫被人工智能异化心灵,成为它的奴隶; 9.君子善假人工智能;丰盈你我人生 10.于善问中求思,于求思中致远
名言金句
1霍金曾言:“人工智能的崛起,或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亦或是最糟糕 的。”这句话警示我们,面对AI的飞速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潜力,也要警惕潜 在风险。
2024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 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 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 限制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文章。例如,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待问 题的态度,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含义。也可以探 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的 便利性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矮化”等。
4.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AI的精确与迅速无疑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进.,但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 的能力。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可能让我们忘记 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削弱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以“你”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以“你”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模拟以“你”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指导文题“你”,在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指称对方(一个人)。

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如你校。

②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上指我)。

如,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这孩子要我给他买手风琴,一天到晚老缠着你没个完。

③不明确指称团体中的某一个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

如,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

④指每人,人人。

如,你一言,我一语,谈得很热闹。

⑤“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许多人一起参加或彼此采取同样行动。

如,你追我赶。

⑥“你”,也常用在比拟修辞上,既可拟物,如,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也可拟人,如朱自清在散文《绿》中写道:可爱的(梅雨潭的绿),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请以“你”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题材,不限文体,字数在1200-1500字之间。

写作指导【五个观点参考】一、观点由注解①引出:“你”就是指对方。

可以写对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或一类人的关注,了解,分析,议论,赞美,等等。

学会“眼中有别人”。

二、观点由注解②引出:当你用手指指着别人说“你……”的时候,这时候有两个手指指着别人,另有三个手指指向你自己,所以在你非议、否定、指责、嘲笑别人的时候,你也是在说自己。

比如当你说“你以为你是谁?”时,就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在说“那你又以为你是谁?”;又如,当你说“你这个小人”时,就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在说“你才是小人”。

人要懂得换位思考,更要学会对照别人反思自己。

三、观点由注解③④引出:“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甚至每一个人。

(一)“就你对我有偏见”,“就你针对我”,“就你反对我”,“你敢?”……生活中,常常看见如此自负和嚣张的人,其实对他们有意见、有看法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甚至是每个人。

只不过因为他们的自负自大或者嚣张跋扈,暂时没有几个人站出来反对、质疑、否定,但那仅仅是暂时,正如火山爆发前的宁静。

历代的暴君、奸臣就是这样的嚣张和自负,比如秦朝的大奸臣赵高“指鹿为马”:宦官赵高害死李斯后,赵高成为丞相,朝廷大小事全凭他一人决断,俨然成了太上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指导4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1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

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

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

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阅读材料,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辨析概念含义,区别于“包容”题目举例:人心贵宽容宽容,智慧的选择宽容宽容,人生中的阳光开头段例: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国马与骏马同行,骏马将国马的脖颈咬伤,结果国马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骏马。

故事虽小,却揭示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我们要学会宽容。

(简要概括原材料,引出论点)说理段例:例一:“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冒犯自己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

宽容如水的温柔,它使人们冷静下来,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

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解释概念,阐述宽容作用)例二:寓言中被咬的国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

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

由此可见,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

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用宽容消除摩擦。

(扣原材料分析)论据使用;(事例概括略)试想,张英如果没有宽容旷达的胸襟,执意要夺回三尺地,定会激化两家矛盾,结下深仇大恨。

张英正是用宽容的力量使两家和好。

――分析论据分论点设置:宽容是人和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是化解恩怨的良药宽容,是事业成功的加速器举例:光武帝刘秀大败王朗,攻入邯郸,在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朗,辱骂自己甚至企图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

可是,光武帝却视而不见,他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不顾群臣反对,全部销毁。

这把宽容的火,烧毁了嫌隙与猜疑,化敌为友,终于成就帝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作指导_速度话题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
每周六上午,海尔中高级经理人都要进行互动式培训。

在一次培训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集团的CEO(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互动培训的主题是“推进流程再造”,并首先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首先提出了一个很像“急转弯”的问题:“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张瑞敏摇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

张瑞敏又摇摇头说:“没有木板!”
“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

张瑞敏还是摇摇头说:“石头是真的。


此时,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顿悟道:“是速度!”
“正确!”张瑞敏面带笑容斩钉截铁地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大家可能都记得,儿时在河边用石头打水漂,石头之所以能在水面上连续跳跃而不沉下去,就是因为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速度。

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海尔流程再造就要以更快的响应市场速度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读罢这则材料,请以“速度”为话题,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第1页共4页
【写作导引】
材料本身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理念,即“速度制胜”,在写作时无论如何叙说或阐发,一般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点之上。

言之有点,立意为先,具体立意取向主要有两种选择——
一是“一是一,二是二,说一不二说二不一”,即感点集中,主要从一个方面展开即可,专攻一点不及其余。

这里选择的感点一般应围绕速度的正面意义来谈相应经历、故事及其认识,其他尽可避而不谈,以求笔力集约。

另一选择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即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既肯定追求速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又指出
片面追求速度的危害,由此提醒人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和践行“速度制胜”的理念。

无论如何立意、作何文体,都应同时做到——
言之有物。

从选材角度来讲,要联系实际,以典型素材为支撑,或典型情境、经典事例、名言警句,或个人所见所闻之实例,而不是絮絮叨叨、粗泛笼统地谈对“速度”的理解,让人感觉言而无味。

言之有理。

不论引介何种类型素材,都不能简单转引或复述、“只叙不议”或“引而不析”,必须有自己的分析,说理不可空而不实、泛而不深,而要切中要害点到为止。

言之有序。

从结构角度看,要根据自身立意取向把握文章的具体架构。

详略安排上,如取前一立意,“集中
优势兵力”之下,相应事例、印证可稍加详细铺展。

而在后一立意取向中,因为要从两点结合分析,一般宜“先分
后合”,“兵分两路”后再“合兵一处”,相应事例、印证的处理最好简洁一些。

因为应考作文,字数相对限定,一篇文章呈现两个感点,“分兵”之下,如果笔力不够精当、匀称,难免会因“兵力分散”而导致整体不够深刻、浮光掠
第2页共4页
影或者两点之间失衡,造成“面面俱到反不到”的结果。

(通过相应事例同时把两点交融在一起叙谈也未尝不可,但一时间要找到能同时有力印证两点的相关实例较难,叙写起来也不太好把握。


【文题延伸】
效率、竞争、快与慢、快与好的关系……
小学生如何巧妙的运用倒叙手法2012-05-07标签小学生如何巧妙
在作文中我们常用顺叙和倒叙的方法写,“插叙”却不常用。

所以,有些同学很想学学“插叙”怎样写。

插叙是在原来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而在这段插人的叙述结束后。

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的内容可以是一件完整的往事,也可以是与叙述主体相关的另一件事,还可以是另一种事物。

如《江姐》这篇课文,一开始写深夜江姐被特务带出牢房,接下去插入对江姐生平的介绍和被捕的情况的描述,然后再继续写江姐面对特务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情景。

又如《饲养员赵大叔》这篇课文,在写他关心牲口,特别是精心照料金皇后时,插人他冒雨用毯子把“金皇后”从麦茬地拉回家里这件往事。

插叙可以使读者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楚,中心更加突出。

第3页共4页
在我们的作文中,有时为了把叙述的主要事件说得更清楚、更透彻,也要把有关的事插进去交待,这也就是插叙。

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