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题型集训专项3非选择题规范练非选择题(4)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二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二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杭州三模)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的合成、运输或分拣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可能运送到溶酶体B.部分小分子也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易化扩散的速率通常都小于甘油的扩散速率D.极化状态K+外流时需要K+载体蛋白的协助2.(2015湖州二模)研究表明,细胞中Mad和Bub蛋白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有关,当某些染色体的Mad 和Bub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
现有某种2N=6的动物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出现了上述异常(图中的5、10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的着丝粒会在末期分裂,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理论上该细胞含有4套关于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B.图中的1与2、5与10均可表示同源染色体C.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D.若该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图示代表的是雄性动物3.(2015衢州质检)下图表示果蝇胚胎胚轴中5种蛋白质的浓度分布。
已知A蛋白和B蛋白都能激活Q基因的表达,C蛋白和D蛋白都能抑制Q基因的表达。
科研小组检测果蝇胚胎中的这四种蛋白,发现甲、乙、丙、丁四个变异胚胎各缺少其中一种蛋白,分别是A蛋白、B蛋白、C蛋白、D蛋白(尚未检测Q蛋白及其他物质的含量)。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A蛋白和B蛋白激活Q基因表达的时期和机理都相同B.乙胚胎中B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减少C.丁胚胎的前轴和中轴的细胞中Q蛋白浓度较高D.若变异胚胎是基因突变所致,则突变发生在起始密码处4.(2015湖州二模)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通过对下丘脑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B.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C.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所以不能促进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D.胰岛β细胞可接受血糖浓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激素的调控5.(2015宁波一模)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三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温州二模)下列关于生命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质膜蛋白既是递质受体,也是物质通道B.DNA既能携带遗传信息,也能表达遗传信息C.乙烯既能促进果实生长,也能促进果实成熟D.NADPH既携带了氢,也储存了能量2.(2015杭州二中仿真)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丁细胞的分裂期时间最长B.图乙b→a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联会C.图丙b→a过程中,染色体组一直保持不变D.图甲与图丙的b时刻细胞中都已经存在4个中心粒3.(2015重庆高考理综)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4.(2015杭州二模)将某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再用相同的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测得根的生长情况及负向光性倾斜角度(α)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源生长素对根负向光性倾斜角度影响较小的浓度是10-5 mg/LB.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根生长的外源生长素浓度在10-4~10-3 mg/L之间C.施用IAA对根生长的作用都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根尖发生弯曲生长的间接原因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的差异5.(2015温州一模)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受体无关的是()A.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C.抗原致敏B淋巴细胞D.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6.(2015绍兴一模)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 t与N t+1/N 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7.(2015金丽衢二模)为探究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2016全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全国卷地区专用练习-专题限时集训3.doc

1.如图Z3-1表示淀粉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时,淀粉的剩余量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Z3-1A.若实验条件为不同温度,则a曲线对应的温度可能为最适温度B.若实验条件为不同pH,则c曲线对应的pH条件下,酶已失活C.若实验条件为不同的酶浓度,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D.若a、b、c分别表示加入K+、蒸馏水、Mg2+,则c曲线表明Mg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2.为了比较两种不同洗衣粉中添加的蛋白酶(分别为甲酶、乙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能力(即保持一定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Z3-2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图Z3-2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比乙酶大B.乙酶对pH的耐受范围比甲酶大C.两种酶都耐受碱性条件,在酸性条件下都失活D.在洗衣粉中同时添加甲、乙两种酶一定比只添加一种酶的洗涤效果好3.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的H2O2溶液,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2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号试管和5号试管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图Z3-3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Z3-3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5.图Z3-4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Z3-4A. 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D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6.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016全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全国卷地区专用练习-专题限时集训10.doc

1.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Z10-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Z10-1A.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2.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图Z10-2所示,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Z10-2A.植物体内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只有幼嫩的根尖B.a、c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b侧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3.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10-3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生长素4.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中将适量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Z10-4所示,据图分析可知()图Z10-4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5.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图Z10-5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0 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6.图Z10-6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Z10-6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于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7.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Z10-7所示。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一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绍兴一模)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在叶绿体和白色体中都有分布B.人体细胞中淀粉可以转化成糖元C.葡萄糖转化成淀粉后有利于糖类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淀粉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经加热才能呈现红黄色2.(2015台州一模)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G1期和G2期时,RNA和蛋白质数量都会增加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C.分裂间期时,核糖体和中心体数量都会增加D.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量和着丝粒数量都会增加3.(2015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C.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D.该DNA片段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4.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过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小麦鲜籽粒质量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C.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D.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5.(2015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下图为某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两个相邻细胞(a、b)的细胞膜接触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b细胞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须结合抗原-MHC复合体才能被致敏B.若a为巨噬细胞,b可能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接收信号后,b细胞可能合成并分泌白细胞介素-2D.不同辅助性T淋巴细胞有相同的MHC和不同的抗原受体6.(2015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D.顶级群落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7.(2015嘉兴一模)为研究臭氧层变薄和温室效应对果蔬种植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B(太阳紫外线-B)辐射和加倍的CO2浓度处理西红柿植株,测定西红柿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金卷:2016年高考生物冲刺卷04(新课标Ⅱ卷)(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考冲刺卷(4)(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126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内细胞多样性和物质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多样性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有关C.纤维素、糖原、淀粉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D.DN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与脱氧核苷酸多变的排列顺序有关2.科学研究发现,一种名叫TGF —β的胞外蛋白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 ,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3.下图1中m 、n 、l 表明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 、b 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 为1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a 、b 、m 、n 、l 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图2中甲为DNA 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C.若丙中(A+U )占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G 占32%D.m 、n 、l 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4.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 、a 控制,宽叶和狭叶受基因B 、b控制。
2016届高考生物(浙江版)二轮复习题型专项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题型专项训练四直方图类1.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
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
a.对照组静止时b.训练组静止时c.对照组运动后d.训练组运动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溶胶中生成C.运动训练可降低厌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厌氧呼吸强度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则①代表碳元素B.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加过氧化氢酶、Fe3+及自然条件下等量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相对含量C.夏季晴朗白天的正午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时,植物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趋势为①→②,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则相反D.若该图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则①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4.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分别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一段时间,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浓度和处理茎切段的时间分别属于自变量和无关变量B.在50 μmol·L-1浓度时,赤霉素比生长素促进伸长的效果更好C.250 μmol·L-1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使用促进伸长的效果最佳D.106μmol·L-1的生长素对茎切段的作用可能与诱导乙烯的产生有关5.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016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0

第一部分专题十(一)一、选择题1.(2015·江苏,24)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ABC[解析]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装置底物的减少,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装置中酵母菌基本不进行增殖,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发生变化,C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应该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说明装置中进入了O2,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D正确。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 A[解析]通过醋酸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和腐乳制作,考查发酵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醋酸菌是严格的好氧菌,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因此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必需持续通氧;酵母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泡菜腌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腐乳主要利用毛霉等真菌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多种氨基酸和甘油与脂肪酸。
3.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答案] A[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
二、非选择题4.(2015·新课标Ⅰ,39)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4)1.植物鹅掌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忌强光照射。
如图表示夏季时鹅掌花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
请分析并回答:(1)研究小组发现适当遮光可使鹅掌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对________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增强。
如果要验证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可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色素,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__(填方法)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2)导致图中曲线Ⅲ明显偏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该植物M点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若改为100%遮光,此时鹅掌花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Ⅱ在12:30左右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细胞弱的内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为研究氧气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测定了鹅掌花叶片在25 ℃时,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部分数据见下表。
请分析回答:①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鹅掌花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推测这种变化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增强有关。
②为了探究O2浓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构成影响,在上表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还要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
假设在25 ℃,氧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mg·cm-2·h-1),氧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mg·cm-2·h-1)。
如果23+X>9+Y,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光和蓝紫纸层析法(2)光照强度较弱能有呼吸作用可合成ATP和[H](3)光照强度过大,植物蒸腾作用过强,引起气孔关闭,吸收CO2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底部叶片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5)①有氧呼吸②氧气浓度增大抑制光合作用解析(1)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光合作用的色素可先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叶片色素,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2)80%遮光使光照强度较弱,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使图中曲线Ⅲ明显偏低。
该植物M 点时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若改为100%遮光,此时鹅掌花进行呼吸作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仍有ATP和[H]的合成。
(3)图中曲线Ⅱ与曲线Ⅰ相比,12:30左右光照强度过大,植物蒸腾作用过强,引起气孔关闭,吸收CO2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造成鹅掌花植株的干重较小。
(4)由于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同一植株底部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细胞弱。
(5)①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鹅掌花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可能与呼吸作用增强有关,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多,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CO2就少。
②因为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来自于呼吸作用提供的和从外界吸收的CO2,如果23+X=9+Y,说明氧气浓度的增加不影响光合作用。
如果23+X>9+Y,则说明氧气浓度增大抑制了光合作用。
2.集中圈养猪产生的粪便已成为水乡河流的重要污染源,构建猪场—草地—鱼塘的有机联系既能提高畜、渔产量,又能净化环境。
下图1表示猪利用饲料的过程,图2表示饲料—猪—草—鱼之间的养分转化。
请据图回答:(1)图1中X表示猪________中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传递给____________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集中圈养使猪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可使图1中______值降低,以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传递效率/转换效率)。
(3)图2中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输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构建图2中猪场—草地—鱼塘的联系,主要促进了________元素的循环利用,以降低鱼塘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5)光照能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和机体物质代谢,这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光照属于________信息。
答案(1)粪便分解者热能(2)Y 转换效率(3)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能量(4)N、P (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物理解析(1)据图1分析,X表示猪的粪便中的能量,粪便能最终传递给分解者,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集中圈养使猪的活动量明显减少,可使图1中Y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减少,以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
(3)图2中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饲料中的有机物的能量。
(4)图2中的生态系统主要促进N、P元素的循环利用,N、P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降低鱼塘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5)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光照属于物理信息。
3.果蝇同源染色体Ⅰ(常染色体)上的裂翅基因(A)对完整翅基因(a)为显性。
果蝇红眼基因(F)对紫眼基因(f)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未知。
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
甲、乙果蝇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1)磷酸与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因的基本骨架。
等位基因(A、a)与(D、d)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为裂翅红眼和________________。
F1翅形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存活的F2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3)为确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研究人员让甲、乙果蝇杂交产生的裂翅红眼果蝇与乙果蝇杂交。
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F(f)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F(f)不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
(4)果蝇同源染色体Ⅱ(常染色体)上的卷翅基因(B)对直翅基因(b)为显性。
同源染色体Ⅱ上还有另外一对等位基因E与e。
基因型为BB或ee的个体胚胎致死。
某种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蝇之间交配,在以后的传代过程中(子代之间相互交配),未发生性状分离,请将该种基因型果蝇的基因标在丙图的染色体上(标注A与a、D与d、B与b、E与e四对等位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答案(1)脱氧核糖不遵循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条件) (2)完整翅红眼1/6 (3)裂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1裂翅红眼∶裂翅紫眼∶完整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1∶1∶1(4)如图所示解析(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图中显示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甲(AaDdFF)、乙(aaDDff)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DDFf∶aaDdFf=1∶1,表现型为裂翅红眼和完整翅红眼。
F1翅形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1/2裂翅(Aa)的后代中AA(致死)∶Aa∶aa=1∶2∶1,1/2完整翅(aa)后代中全部为完整翅(aa),且aadd胚胎致死,则存活的F2中,Aa∶aa=2∶4,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6。
(3)为确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让甲、乙果蝇杂交产生的裂翅红眼果蝇(AaFf)与乙果蝇(aaff)杂交。
若F(f)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则A与F连锁遗传,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裂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1;若F(f)不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裂翅红眼∶裂翅紫眼∶完整翅红眼∶完整翅紫眼=1∶1∶1∶1。
(4)根据题意,由于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基因型为BB或ee的个体胚胎致死。
所以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蝇(AaBbDdEe)之间交配,若A与D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Ⅰ上,B与E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Ⅱ上,则在以后的传代过程中(子代之间相互交配),只有基因型为AaBbDdEe的个体存活,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4.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________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
(2)菊花的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B、C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过程(填名称),添加的关键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操作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对外植体、超净工作台等消毒,对培养基(或培养器具)等灭菌。
(3)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________的土壤中,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___培养基并加入特殊染料,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法。
答案(1)单个细胞稀释涂布平板(2)脱分化、再分化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3)纤维素鉴别透明圈刚果红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