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鳗鱼药物残留危害的分析与控制

合集下载

鳗鱼养殖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鳗鱼养殖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畔 喇

咀 ¥ 、
州 拣 林

尉姆
球 蒜 耀 蜒 饔
举攀¥¥
鼍 { :




樱 繁} 垛 。 删 如
帽 蚓





如 零 尝 雌 q 雌 妇 晕
峰 . 皋 晕 慑 魅 垛 蛐耀 ! l 絮 悯 5 如 蜘 * 世 蜷 , 谗
验 ,对 鳗鱼养殖生产 过程 中危 害鳗鱼安全 的因素进 息息相关 。土壤 的性质能够影响到养殖池塘的水质 ,
行分析 ,并提 出鳗鱼安 全的关键控 制点 ,将 H C- 例如 酸性 土壤能降低 水 的 p A H值 ,并可 能使土壤 中
C P应用到鳗鱼养殖生产 中去 ,有利于确保鳗鱼安全 的金属析 出而在 水体养殖鳗鱼 中产生富集 。如果池
关键 控 制 点 有 鳗 鱼 苗种 、 生 物 饵 料 、水 源 、水 质 、 土壤 、 配合 饲 料 、 药 物使 用 、 成 鳗 等 ,必 须 采 取 相 对应
措 施加 以控 制 。
[ 关键词】鳗鱼养殖 安全危害分析 关键 控制点
H CC A P
笔 者在 鳗鱼企业 工作多年 ,结合 多年 的实践 经 周围环 境 中 ,有物理 、化学 、放 射性 等污染源 与之
析 ,如表 1 。
污染 。池塘 的水质应该 符合 渔业水质标 准。 E常管 t 理 中,应对 养殖水体测定 其温度 、p 值 、溶解氧 、 H
氨氮 、硫化物 等理化因子 的指标 ,浮游植物 优势种
从表 1 可看 出 ,对 鳗鱼产生药 残 、农残 的主要
危害有下列几点 :
群的构成 ,通 过水质分析和对 底质 的污染指标进行

出口鳗鱼的病害防治

出口鳗鱼的病害防治
维普资讯
思路与搛讨
,、 1 ‘ a 1 ’ us m g 上 ‘ 1 nK1 _ m 1 ng nC ~・c s 【D1 s ‘
防治 :使用营养全面 的饲料 ,强调配合饲料 的营养平衡性 ,尤其是少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及外喷
油饲料。通常在投喂饲料中添加抗脂肪肝物质或适量胆碱 、护肝药物如 ” 肝康 +电解维他 +特制百菌 消” ,有利于防治脂肪肝病的发生 。 34应激性出血病 . 病 因:发病前无 明显症状 ,活动正常 ,但当其受到应激 因子 ( 捕捞拉 网、水质不 良、水温突变 、 长途运输等)刺激 时,即可突然发生全身体表充血和出血而大批死亡 。 症状 : 发病时腹棱、腹部骨板充血发红和有少量的出血斑 , 病情严重时 , 其腹部肌 肉、骨板和腹棱、
净化水质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可用 ” 应激消 ” 拌人饲料中投喂或全池泼洒 ,增加鳗鱼抗应激能 力 ;鳗鱼一量发病 ,全池泼洒 ” 肠鳃宁 ” 复方 、” 三氧碘溶液 ” ,隔 日再用一次 ;同时内服 ” 菌毒
用” 复方 三氧碘 溶液 ” 菌毒清 Ⅱ” 或 消毒 ,将 ” 鳗炎消 ” ” 或 菌毒克星散 ” 拌饵投 喂 ,连用 3 。 t
鳃盖和鳍条基部明显地充血、出血 。主要表现为腹部骨板和腹棱有大量出血 ,形成严重的血凝积。严
重的解剖后可 以发现肌 肉和一些器官中都有充血 、出血 。 防治 : )加强 日常养殖管理 ,经常换注新水或用水质改 良剂改善水体环境 ,定期使用一些中草药 1
型保肝利胆药物如 ” 肝康 +电解维他 +百菌消 ” )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禁止使用喹乙醇。3 。2 )倒
挤压腹部有腥臭的脓血流出。 防治 :加强饲料管理 ,注意清洁残饵和粪便污物 ,保持水质清洁 ,每 1~ 5d ” 0 1 用 强力碘 ”肖 毒一 次。发病时用 ” 戊二醛溶液 ” ” 或 菌毒清 I 消毒 。病情严重时可连用两次。第二天用 ” 炎消 ” ” I” 鳗 或 菌毒克星散 ” 拌饵投 喂,连用 4注意水温、溶解氧 的变化 ,减少鱼类应激反应 ,并全 池泼洒 ” 应激

出口鳗鱼产品药残问题与应对策略

出口鳗鱼产品药残问题与应对策略
指标。 2 出口鳗鱼及产品药残问题的应对策略 2 ., 建立健全组鱼质t 物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 我们要尽快组织力
由于大部分养殖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和养殖管理、 技术跟不上, 导致养殖者的安全卫生质量意识不强, 没有掌握鳗鱼的健康养殖技术, 未按照国家的规定 和进 口国的要求进行养殖,使产品的药残、重金属 和细菌等安全卫生项目 时有超标。 1.2 工厂安全质t 保证体系达不到要求 工厂检测水平低下, 不能满足检测需求, 甚至鳗 鱼及产品药残超标未检出; 另一方面, 管理水平不 高, 特别是在对原料鳗鱼的养殖、捕捞、 运输和吊 水等作业的安全卫生控制和可追溯管理方面有待加
1 出口鳗鱼及产品药残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组鱼养殖质,控制管理体系尚未完替
, .4
出口级鱼面临的技术壁垒过于苛刻
随 着世界各国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国外贸易 技术壁垒越来越严格, 药残检测项目 不断增加, 检 测下限不断降低, 使原来药残不超标的变得超标。 2002 年初,日 本对鳗鱼实施监控查验包括氯霉素在 内的 n 项药物残留; 2( 3 年、 ”年, ) X 2以 加强对烤 鳗中恩诺沙星残留的 检测; 20 5 年我国出口 0 鳗鱼产 品中被检出孔雀石绿残留; 20 6 年 5 月全面实施更 0 为 严格的 情 定列表制度 , 》 涉及鳗鱼 11 多项限量 0
)理
汀 飞
统一生产、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 、 统一提供渔需物 资, 保证养殖鳗鱼的质量, 符合国家和进口国的要
投饵量、 投苗量、 鳗鱼规格核对供货量等措施确保 供货证明的真实性。 . 2 5 统一对外, 利益共享 烤鳗出现药残的原因是原料鳗有药残而引起, 也就是鳗鱼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药物产生的。近 年来,日 本公布的我国出口 烤鳗检出药残很多,而 我国出口的活鳗检出药残很少,日 本是否有烤鳗药 残检查极严而活鳗药残检查极松的情况? 日 本进口 我国的活鳗作为其加工烤鳗的原料, 获得很高的利 润, 而我国出口的烤鳗越多, 日 对 本烤鳗加工企业 获取的利润影响越大。假如我们统一对外 ,在暂停 烤鳗出口的同时,也暂停活鳗的出口, 切断 日 本烤 鳗加工厂的原料来源, 造成日 本市场烤鳗供不应求, 也 许日 本对烤鳗的药残检测不会太过苛刻。 . 2 6 完善预替机制,建立快速反应体系 建立专门信息机构, 及时向企业传递有关的最 新动态。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预警信息, 及时发 布预警、 及时积极快速回应,避免事态扩大化。通 过电脑互联网络,及时通报出口供货证明的情况 , 确保检验检疫部门 “ 一对一”备案制度的有效实施。 . 2 7 增强自 控自检。加强行业自律 一是要紧跟国外技术壁垒的新要求, 不断完善 管理和检测手段,提高企业 自 控自 检能力, 把好鳗 鱼产品的安全质量关。二是虽然 目 前烤鳗出口企业 和养鳗场实行一对一的管理模式 , 但在现行惩罚机 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烤鳗企业在原料供给不足或者 价格不理想的情况下, 仍有部份企业可能会从未备 案的养鳗场购货, 导致原料鳗质量不符合要求。应 以培养养殖、 加工、 经营企业遵纪守法为核心,通 过相应的制度规范, 实现褒奖守信、 惩戒失信, 从 而全面提高鳗鱼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鳗鱼行业协会 要发挥专业优势、 信息优势等作用, 指导和规范养 殖、 加工、 经营等行为, 使提高产品的质量成为企 业的自 觉行为。

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原因、危害及控制

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原因、危害及控制

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原因、危害及控制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7期李.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饲料、添加剂、渔药,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严峻的考验。

2001年之后我国出口的水产品频频被进口国检出药物残留,如2001年9月底,欧盟因药物残留问题将中国产冻虾产品纳入其食品快速预警机制,并于2002年初通过决议,自1月31日起全面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制品,禁令之后欧盟又相继查出福建省出口的鳗鱼、江苏省出口的淡水小龙虾也存在氯霉素残留问题,现在所有出口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水产品都必须通过氯霉素检测。

可见药物残留已成为扩大水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不仅影响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市场,而且使我国的水产品国际形象严重受损。

1.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原因水域环境、苗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均可能造成水产品药物污染,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有:1.1.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禁止使用的药物。

养殖业和加工企业受到利益驱使有意使用违禁药物,渔户违规用药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1.2.渔业生产者不按规范用药,超量使用和不执行休药期的规定致使水产品上市前药物成分未完全排出体外。

1.3.使用者将药物随意、胡乱配伍,不考虑配伍后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都将产生新的更加严重的药物残留。

1.4.假药的使用加剧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

假药疗效差、甚至无疗效,在治疗水产动物疾病中剂量越用越大,疗程越拉越长,药物残留愈加严重。

1.5.药厂任意夸大药物适应性,不标明其化学名称、主要成分、禁忌和毒副作用,在产品名称上标新立异出现一药多名和一名多药的现象,造成使用者的盲目性,产生重复用药、过量用药、未对症用药和配伍禁忌。

1.6.抗生素作为饲料药物添加剂本应选择不易被肠道吸收的品种,但由于我国渔药研究和开发还比较落后,大部分渔用抗生素品种还是与人同用。

人用抗生素一般通过注射或口服都能迅速地渗透到人体各有关组织,这种渗透力强的药物应用到饲料添加剂中,最终导致残留问题突出。

浅谈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危害及监控措施

浅谈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危害及监控措施

浅谈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危害及监控措施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2期一、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危害1 耐药性反应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防治难度,同时也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2 变态反应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磺胺类、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极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品种。

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红症,严重者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如磺胺类药物能引起人类的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疾病。

3 中毒反应根据卫生研究及临床资料,人们食用被药物污染和残留的水产品后容易出现毒性反应,例如,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易损伤听神经及肾功能;四环素类抗生素易抑制幼儿牙齿发育和骨骼的生长;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敌百虫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形成具有强毒性的敌敌畏。

4 “三致”作用某些药物的残留极易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

孔雀石绿就是一种强致癌物,但却是以前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品;还有以前经常使用的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的部分生长促进剂如已烯雌酚类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5 其他在渔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积蓄后会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某些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某些药物降解后易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合物,其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危害极大。

二、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监控措施及建议养殖单位应加强自律。

1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药物是水生动物疾病发生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如果预防措施到位,疾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同样会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生产上应更多地从健康养殖角度来考虑预防疾病的发生,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

出口鳗鱼安全养殖控制技术(上)

出口鳗鱼安全养殖控制技术(上)


包装运 输 :经捕捞 、选 别后符合 为使养鳗场 养殖的鳗鱼符合食 品 规 格 的 鳗 鱼 ,经 过 吊水 、冰 昏 、沥 卫生标准 ,养鳗场 在选 址及建设 和配 水 、称 重 、加 冰 、充 氧 、打 包 、装 套上有一定的要 求 :
3 海洋与渔业 21.1 6 Biblioteka 1 . 15 鳗鱼养殖场 。
健康生长 ,增强鳗鱼 机体 抗病能力 以
将病 龟 的烂 甲剔 除 ,然 后 H 酒 {
鳗苗 :俗称 白仔 鳗 ,指从 浅 海 、 及 改 善鳗 鱼 养 殖 水 体质 量 的 一切 物 鳗 。简单来 说是 指用 滩涂 、江河 口捕获的 、体 色呈半透 明 质 ,简称 “ 药” 至尚未完全转黑 阶段 的鳗鲡 。
}车 、运输等整个全过程。
反应迟钝 。要将 病龟 隔离饲 养 ,
将 病灶 的内 容物 彻底 挤 出 ,刚 碘酒涂抹患处并敷 』 土霉素粉 。 二
患 烂 甲病 治 疗 方 法 如 下 :
鳗用药物 : 用以预防、控制和治 出 口养鳗 场 :在 国家质 量监督检 f 验检疫 局注册备案并获得 资质证书 的 疗鳗鱼病 、虫 、害 ,促进鳗鱼养殖 的
成鳗 :指 鳗苗 经过 驯养 、培 育 、
养殖 ,达到商 品规格 的活鳗鱼 。 鳗 鱼安全养殖 :指经 过人工养殖
休药期 :最 后停止给药 日至鳗 鱼
上市 出售 的最短时间 。 危害 分析 和关 键控 制点 ( A — H C
累营养物质 ,养殖 期 3~ 4年 以 上 ,体 重 达 到 1 . 5~2 9 k 时便 可 以出塘 上 市 ,获 取较 好 的经 济
效益。 霪
P :对鳗 鱼食 品安全危 害进行识别 、 的鳗 鱼符 合 ( Y 5 6 — 0 1 无公 C ) ( 0820 N 害 食 品 鳗 鲡》,其 质 量 是安 全 的 , 评估 以及控制的体系。

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走出困境的对策

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走出困境的对策作者:吴淑娟肖健华范佳凤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3期鳗鱼是一种典型的海产品,鳗鱼产业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

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内销鳗鱼量仅约占我国鳗鱼总产量的1-2%,我国鳗鱼出口量占绝大多数。

近年国内外形势对我国鳗鱼出口非常不利,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恶化,美国收紧对华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国内的食物安全案件频发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鳗鱼产品的出口。

出口贸易受阻,导致国内鳗鱼企业普遍停工,在如此形势下,探讨研究我国鳗鱼出口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我国鳗鱼出口的现状(一)出口总体情况我国鳗鱼出口总量在近年波动较大。

在出口量绝对变动方面,据中国鳗鱼网()统计数据,我国2008年活鳗出口量最高,而2011年活鳗出口量跌至5638吨,只有2008年的39%;2007年,我国烤鳗出口量最大,到2011年出口量为35221吨,只有2007年的73%。

在活鳗和烤鳗的出口总量上,出口量最高的是2006年,共出口57101吨,其后各年逐渐递减;2011年出口总量只有2006年的71.6%。

在相对变动方面,2008年鳗鱼及其制品出口总量跌幅最大,其下跌主要是因为烤鳗制品出口量下跌所导致;2011年有轻微的下跌,其他年度并未出现明显的下跌。

活鳗出口量则从2008年开始呈现出逐年下跌的趋势(见表1)。

(二)出口价格情况近年来,我国鳗鱼出口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扬趋势。

在整体方面,无论是活鳗、烤鳗,还是鳗鱼及其制品总体方面的出口平均价格均是在2011年出现最高峰,分别是2006年的2.3倍、2.0倍和2.1倍(见表2)。

我国鳗鱼出口的对象不同,价格也不同。

根据中国鳗鱼网的统计,2010年、2011年两年中,日本进口我国活鳗的价格最高,其中2011年日本进口价突破30美元每公斤;同期烤鳗出口价格方面,香港进口烤鳗的价格最高,韩国、日本次之,但其价格差异不大。

一例养殖鳗鱼使用杀虫药物中毒的救护

一例养殖鳗鱼使用杀虫药物中毒的救护
经 死 亡 ,就要 打捞 处 理掉 , 险些造 成 重大 损 失 。 冈此 ,我们 建 议 当养 殖生 产者发 现鱼 类发 生寄生 虫 疾病 时 首先应 该 正确 诊断 病 因,… 定要通 过显 微镜确 诊 是 哪一种 的寄生 虫引 发 的痫 症 ,其 次根据 不 同的 寄生虫
苏氨酸等)  ̄/ ,来解救中毒鱼类,但是效果甚微。 5 米。 二、确诊及急救 当4 日下午我们到达现场时,养殖场主正在将其 月1 错认为已经 中毒死亡的鳗龟从养殖池打捞处理 ,我们立 刻对该池的鳗鱼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对其生产情况及生
病效 果很好 ,常被作 为杀 虫剂用 于治疗水 生 生物体表 的
剂,一种用完一两天后,义换另外一种 ,之后再换。既 没有正确地对症下药 ,认为3 种杀虫剂都用 了一定能杀 灭所有各种 寄生虫;同时在第一种药物使用后并没有认
真检 查该 药物是 否对 寄 生虫有 效 ,也没 有让 鳗鱼在 第一
中毒 。

基本情况
20年4 日,位于福清市渔溪镇的一家养鳗场发 09 月1 生一起使用伊 维菌素治疗鳗鱼寄生虫 引起鳗鱼 中毒事
件 。当天 下午我 们 到达现 场 ,在现场 调查 了该养殖 场 的 基本 情况 、事 故 的经 过和 生产 记录 。该场 采用 抽取 地 下 水 、使 用 水 泥池 养 鳗 鱼 ,共有 1 口池 ,每 口池 面积 约 6 2 0 ,池 水 深 15 ,当 时养 殖 鳗 鱼规 格 从 3 ~5 / 0 米。 .米 O 尾 千 克 不等 ,根 据 鳗鱼 的规格 每 口池 的养殖 密度 从 l ~ 万 l6 _ 万尾 不 等 。该场 于 3 4 月2 曰开始 至 3 0 月3 日期 间 ,分 别对 1号 、1号 、l号 、 l号养殖池 连 续使用 不 同的 杀 2 5 6 7 虫 剂对养 殖 的4 口鳗鱼 进行 杀虫 防病 害处理 ,其 中3 4 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岸食品卫生〕出口鳗鱼药物残留危害的分析与控制周 虹 清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清远 511515) 摘要 我国加入WT O后,打破了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但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手段限制进口我国产品的事件逐渐增多,出口鳗鱼相继因药物残留原因而被欧盟、美国、日本等国禁止进口或采取加严检验措施来限制进口,因而出口鳗鱼药物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鳗鱼养殖及加工业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为此对鳗鱼药物残留的种类、污染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药物残留的措施和办法,以减少和控制药物残留的发生,保护、扩大我国的贸易出口。

关键词 鳗鱼;药物残留;分析;控制〔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在整个贸易输出中占着极大的份额,而鳗鱼产品是我国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最多的商品,每年产值逾百亿元,出口10多万吨,创汇8亿美元左右。

加入WT O后,国外为防止我国密集型产业可能对其形成冲击,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来限制食品进口,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很难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是他们利用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产品卫生质量管理难以达到要求以及滥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造成兽药残留而设置技术措施的结果。

日本作为我国鳗鱼出口的主要贸易国,亦因兽药残留问题而对我国的出口鳗鱼采取更为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检测项目,实施批批检测氯霉素、磺胺甲基嘧啶及其他抗生素、合成抗菌剂等共计11项,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鳗鱼产品的出口。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如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进一步了解和探讨药物残留的危害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药物残留的发生,对于有效突破国外绿色技术措施的限制,不断扩大我国鳗鱼出口就显得犹为重要和迫切。

设施的投入和促使企业加强自身软件的管理,同时对卫生监督工作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腾出来一部分人力物力用于去加大对条件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力度。

(2)量化分级管理,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软硬件进行分开评定,无疑可以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第1年时间里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促使它加强自身管理水平。

但1年以后怎么办?建议在所有食品生经营单位中推行食品卫生的管理员制度。

此举将有效地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取得等级之后的监督。

(3)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即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和根据等级来规定的监督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食品卫生管理员在实行过程中管理员的利益局限,真正做到公正监督,严格执法,才能使卫生监督人员在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真正做到能够给企业带来促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新制度的实施,保证新制度能够带来最大效果。

(4)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将粗线条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细化,操作性更强,将成为今后国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卫生执法的有效管理工具,也将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卫生管理方面的重要依据。

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自律和消费者的参与,其中企业自律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按照国际通行的危险性评估原则,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加强对高风险、食品卫生信誉度低的单位的监督,对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从业单位的守法意识,促进企业自律和提高诚信水平,提高国境口岸食品卫生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4-01-12〕1 药物残留危害的分析 药物残留主要是由于不合理使用药物防治疾病和以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而引起,FAO/WH O联合组织的定义为: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母体化学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兽药在动物性食品组织中残留,伴随而来的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WH O已开始重视药物残留的严重性,并认为药物残留将是今后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

1.1 药物种类1.1.1 抗微生物药1.1.1.1 抗生素类药 如氯霉素、土霉素等。

1.1.1.2 磺胺类药及与之合用的抗菌增效剂 如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均是日本厚生省对我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实施批批检测的药残项目。

1.1.1.3 氟喹诺酮类药 由于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为水产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如恶喹酸,这也是出口鳗鱼产品的重点检测项目之一,日本方面就常要求我国出口鳗鱼提供《恶喹酸证书》。

1.1.1.4 硝基呋喃类药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

1.1.2 驱杀虫剂1.1.2.1 驱虫剂 用于防治鱼卵的水霉病、幼鱼和成鱼的小瓜虫病等,主要有孔雀石绿(碳酸铜)、硝酸亚汞、亚甲基蓝等,它们也是重金属残留的主要来源。

1.1.2.2 杀虫剂 用于杀死鱼体外的鞭虫、纤虫、吸管虫和鱼蚤等,常用的有硫酸铜、敌百虫等。

1.1.3 激素类 乙烯雌酚、甲基睾酮等,主要用于育苗期性转变等。

1.1.4 消毒剂 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等,常用的有漂白粉、高锰酸钾等。

1.1.5 基因诱导剂、疫苗等,用于转基因动物的诱导,多倍体的培育和繁殖,目前转基因药物和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已受到怀疑。

1.2 药物残留原因1.2.1 不遵守停药期的有关规定 停药期是指最后投药日到鳗鱼起池之日为止的时间,它是以给鳗鱼投喂药到鳗鱼体内的药物完全消失为止所需的时间为基础确定的,停药时间不够、甚至为掩盖某些病状而在起池前用药,均可造成兽药残留。

1.2.2 不正确使用兽药 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不合理,或滥用药物,造成兽药残留在体内。

1.2.3 使用禁用药物或未经批准允许使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多因毒性较大或不易排泄而禁用,此外一些复方药物成分不明,亦容易造成误用产生有害结果。

1.2.4 误用不合格饲料 如一些饲料在加工或运送过程中受到兽药污染或为某种目的而人为添加一些药物,使用此类饲料即易造成兽药残留。

1.3 对人体的危害 人们食用残留药物的鳗鱼产品后,一般不会表现出急性毒性反应,兽药残留的危害绝大多数是通过长期摄入小剂量的兽药残留物,残留物在人体内逐渐蓄积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3.1 毒性反应 人长期摄入含药物残留的食物后,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后,即会引起毒性反应。

如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经肾排出时,因其排出物的溶解度小,在酸性尿液中易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及其他尿路的上皮细胞而引起腰痛、结晶尿、血尿、尿少、尿闭,严重时可致尿毒症,在肾功能减退时毒性尤为显著;氯霉素通过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引起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贫血、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特别是粒细胞减少等,此外,土霉素可致肝脏损害,硝基呋喃类药可致消化道毒性反应等。

1.3.2 过敏反应 一些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等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经常食用某些兽药残留的食品将使部分易感人群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接触这些抗生素时,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1.3.3 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的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这是由于长期接触抗菌药,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一种使药物效果降低的反应。

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不断增强,人体若长期食用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从而影响到临床常规用药,导致抗菌药物药效降低,剂量增大,最终致使抗菌药物失效,使医疗费用增高,加重社会负担。

1.3.4 菌群失调症 正常人体的口腔、鼻咽部、肠道等处有多种细菌寄生,这些菌群之间相互拮抗而维持平衡共生状态,长期食用含广谱抗菌药残留的食物,可能使一些敏感的细菌被抑制,细菌间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致使白色念珠菌及抗药性葡萄球菌等耐药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将引起继发性二重感染。

1.3.5 “三致”作用 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类以及一些驱杀虫剂等均已被证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1.3.6 环境污染 动物用药后,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动物排泄物排出体外,残留于环境中,导致兽药在环境中的蓄积、转移、转化,直至对各种生物和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药物残留危害的控制 (1)2002年1月,欧盟从我国出口的对虾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超标,欧盟官方即于同年1月底发布2002/69/EC委员会决议宣布禁止从我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食品,不仅对虾出不去,鳗鱼和其他水产品也受到株连,接着,美国、日本相继对我国的出口水产品进行了加严检查,我国的出口鳗鱼已多次被日本官方检出磺胺类、恶喹酸等药残项目超过其规定限值,致使鳗鱼及其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

2.1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规范养殖用药(1)提高鳗鱼养殖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严格实施防疫与卫生管理措施,建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尽量减少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的频率和数量,减少污染来源。

(2)科学规范用药①使用兽用专用药,严格遵守出口鳗鱼养殖用药规定,在鳗鱼病害防治中,尽量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提倡使用安全、毒性小、无残留的生物源兽药和中草药等。

②掌握正确的投药方法和投药时间,严格执行药物停药期的规定,鱼病发生时应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防止滥用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等。

③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使用禁忌,合理配伍用药,如敌百虫、碳酸铜、漂白粉与生石灰不可混用。

(3)加强检测手段,掌握有关信息资料,建立行业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从安全正规渠道获取有关药物饲料,确保所使用的药物和饲料符合规定要求,从源头上控制兽药残留。

2.2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卫生注册(1)出口鳗鱼加工企业应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积极推行IS O9000和H ACCP管理模式。

继欧盟之后,美国最近作出决定:要求供应商都要进行IS O9000认证,否则不购买其产品;同时,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还相继在国内立法,要求所有出口到该国的水产加工企业必须实行H ACCP计划;韩国、日本的卫生注册也是以H ACCP理论为基础的,H ACCP 正逐渐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监管潮流。

对于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而言,H ACCP认证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通行证”。

出口鳗鱼加工企业通过H ACCP和IS O9000认证,按国际管理和技术法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有效质量卫生监控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出口鳗鱼加工企业要严格执行《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和《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强化科学管理,增强行业自律意识,使企业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坚决杜绝无标准生产。

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主要进口国的标准,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工鳗鱼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