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小型实验动物灌胃给药技术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腹腔注射灌胃实验报告

腹腔注射灌胃实验报告

1. 掌握腹腔注射和灌胃的操作方法;2. 了解腹腔注射和灌胃的优缺点;3. 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大鼠(体重约200-300g);2.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葡萄糖、抗生素等;3. 实验器材: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镊子、剪刀、解剖盘、剪刀、纱布等;4. 实验环境:实验室。

三、实验方法1. 腹腔注射实验(1)准备工作:将实验动物固定在解剖盘上,用酒精棉球消毒实验动物腹部皮肤。

(2)注射操作:左手抓取大鼠腹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向上,沿腹中线方向进针,进入腹腔后回抽无血液,缓慢注入药物。

(3)注射完毕,用纱布覆盖注射部位,观察动物反应。

2. 灌胃实验(1)准备工作:将实验动物固定在解剖盘上,用酒精棉球消毒实验动物口腔及咽部皮肤。

(2)灌胃操作:左手抓住大鼠头部,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沿一侧口角进针,紧贴咽后壁,头后仰以便伸直消化道,缓慢注入药物。

(3)注射完毕,用纱布覆盖注射部位,观察动物反应。

四、实验结果1. 腹腔注射实验:注射过程中,大鼠无不良反应,注射完毕后,动物精神状态良好。

2. 灌胃实验:注射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适,注射完毕后,动物精神状态良好。

1. 腹腔注射和灌胃是两种常见的实验动物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

2. 腹腔注射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药物吸收迅速,但可能引起动物应激反应,且部分药物不适宜腹腔注射。

3. 灌胃的优点是给药量准确,适用于多种药物,但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动物,且药物吸收速度较慢。

4.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动物安全。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腹腔注射和灌胃的操作方法。

2. 了解腹腔注射和灌胃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3. 提高了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能,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实验动物得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得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得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得、实验动物种类与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得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得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得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与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就是:将动物注射部位得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她溶剂中得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得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得较多。

5、静脉注射就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得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与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得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得角度进针。

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报告

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报告

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报告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报告摘要:药理学研究是为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小鼠灌胃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通过给小鼠经口给药,观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等指标,可以评价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进行全面评估。

一、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1. 实验原理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可以通过小鼠灌胃实验来评价。

该实验方法主要通过给小鼠灌胃给药,观察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性。

2. 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选择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小鼠的健康状态和芳龄相近。

准备好药物溶液,根据实验需要确定适当的剂量。

(2)给药:使用专用的灌胃针,将药物溶液缓慢灌入小鼠的胃部。

注意控制给药速度,避免因过快引起窒息或误灌导致不准确的实验结果。

(3)观察与记录: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和可能的毒副反应,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结束: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观察一定的时间后,将小鼠处死,采集相应的样本进行分析,如血液、脏器等。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百分比,是评价药物口服给药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小鼠灌胃实验可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提供参考。

2. 药物的毒副作用在药理学研究中,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小鼠灌胃实验可以观察药物给予后小鼠的行为变化、脏器损害等,从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3.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小鼠灌胃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性。

这对于评价药物的合理用药和药物的代谢途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药理学小鼠灌胃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评价药物药理学特性的方法。

通过灌胃给药,可以模拟人体的口服给药情况,更加贴近临床的实际应用情况。

药理实验报告灌胃

药理实验报告灌胃

1. 探究灌胃给药方式对戊巴比妥钠药效的影响。

2. 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速度、血药浓度及药理效应的影响。

3. 评估灌胃给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作用的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

一般来说,腹腔给药的药效大于皮下给药,皮下给药的药效大于灌胃给药。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18-22g的小鼠10只,分为两组,每组5只。

2. 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0.2%、0.4%、0.8%)。

3. 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灌胃器、秒表、温度计。

四、实验方法1.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

2. A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B组采用灌胃给药。

3. 分别对A组和B组小鼠进行编号,记录体重。

4. 将戊巴比妥钠溶液按0.2%、0.4%、0.8%的浓度分别配制,备用。

5. 对A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1mL/10g体重,记录给药时间。

6. 对B组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剂量为0.1mL/10g体重,记录给药时间。

7. 给药后,分别观察A组和B组小鼠的活动情况,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8. 测量A组和B组小鼠的体温,记录体温变化。

9. 统计分析A组和B组小鼠的药效数据,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差异。

1. A组小鼠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后,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5-10分钟,恢复时间为15-20分钟;B组小鼠在灌胃给药后,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10-15分钟,恢复时间为20-25分钟。

2. A组小鼠体温在给药后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体温在给药后略有下降,但恢复时间较快。

3.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组小鼠与B组小鼠在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六、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有一定影响,与腹腔注射相比,灌胃给药的药效较弱。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1. 皮下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

①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②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③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④蛙可在脊背部淋巴囊注射;⑤狗多在大腿外侧注射,拔针时,轻按针孔片刻,防药液逸出。

2. 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颜料或致炎物质、药物等注入皮内,观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环变化,作为皮肤血管通透性观察指标之一。

方法是: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消毒后,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皮层刺入皮内,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药液。

注射后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3. 肌肉注射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用肌肉发达、无大血管经过的部位,多选臀部。

注射时针头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如无回血现象即可注射。

给大、小鼠作肌肉注射时,选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

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5.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管内,使其随着血液分布全身,迅速奏效。

但排泄较快,作用时间较短。

①小鼠、大鼠的静脉注射:常采用尾静脉注射。

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

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可用烧杯、铁丝罩或粗试管等物代替),用75%酒精棉球反复擦试使血管扩张,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注射时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

灌胃法皮下注射法和腹腔注射法试验原理给药途径→药物首先到达

灌胃法皮下注射法和腹腔注射法试验原理给药途径→药物首先到达
鼠反应,立即记录时间
小鼠兴奋表现:鼠尾上翘、活动增强、跳跃等
小鼠惊厥表现:骨骼肌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
(全身性、对称性)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硫酸镁
目 的
1、观察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 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法和灌胃、肌注法。
原 理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
药物作用的差异包括:量差异、质差异
实验原理
尼可刹米是中枢兴奋药
直接或反射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过量→血压↑、心动过速、肌震颤、强直性抽搐→
死亡
实验动物及药品
小鼠(3只),体重22~26g,雌雄兼用 药品:2%尼可刹米溶液
实验器材
注射器(1ml)
小鼠灌胃针头
鼠笼 大烧杯 天平
• 10%硫酸镁溶液 0.2ml/10g
甲鼠 灌胃 乙鼠 肌注 • 观察两鼠的反应有何不同。
结果记录
鼠号

体重
给药前情况
给药途径 用药后反应

讨论题
• 给药途径不同,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 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
小鼠灌胃(一)
小鼠灌胃(二)
小 鼠 皮 下 注 射
小鼠腹腔注射
小鼠肌注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法
实验操作
取小鼠3只,称重、编号,观察正常活动 2%尼可刹米溶液 0.2ml/10g 甲鼠 灌胃
乙鼠
丙鼠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奋、惊厥、死亡)
尼可刹米实验
注意事项
灌胃给药时,一定要掌握要领,注意不要刺破 食管和胃壁
注射尼可刹米后,作用发生快,应密切观察小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尼可刹米

灌胃方法

灌胃方法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实验动物的种类及药物剂型、剂量的不同,要求对实验动物实施不同的给药方法。

尤其对于药物的毒理、药效的研究和药物剂量的确定,经口灌胃给药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在国内文献上却很少见到具体的描述。

在此,作者将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实用于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经口灌胃给药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灌胃器具制作1.1小鼠、大鼠、豚鼠灌胃器的制作小鼠、大鼠灌胃器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从市面上购买特制的I2~l6号灌胃针。

二是自制。

自制方法为:取l2号普通注射针头,首先将针头尖部去掉,然后用细锉刀把去掉部分锉平、锉光,再用沙纸磨光滑,有条件时可在针尖处点焊成球型。

加工成有20度弧度的灌胃针,连接1ml或5ml的注射器,即成为大小鼠的灌胃器。

在打磨针头或加工弧度时用力一定要均匀,否则就会将针管弄扁,影响针管畅通。

豚鼠灌胃器,可采用大鼠灌胃器。

1.2家兔灌胃器的制作取12号腰椎穿刺针。

加工方法同小鼠、大鼠灌胃器的制作,针体长约9cm,并连接10ml或20ml注射器,即家兔灌胃器。

二、灌胃操作方法2.1小鼠经口灌胃给药方法先保定动物,即用右手将小鼠尾巴提起,置于鼠笼或粗糙的平面上,当小鼠向前挣扎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两耳后颈背皮肤,翻转小鼠置于掌心,拉直后肢,以小指压住小鼠尾巴即可。

在保定小鼠过程中,不要用力过大,勿握其颈部,以免窒息死亡。

以灌胃器轻轻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条直线,再将灌胃针沿上腭壁轻轻进入食道,当灌胃针进入约3cm左右时即达胃内。

如果灌胃针的位置插入正确,小鼠可自行吞服药,灌胃针插入位置不正确,小鼠会强烈挣扎,必须拔出重插,否则可能将药物灌入气管,造成小鼠死亡。

注完药液后轻轻抽出灌胃针。

小鼠一次最大灌胃量为:0.4ml/10g.w。

2.2大鼠经口灌胃给药方法大鼠的捕捉方法与小鼠基本相同。

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如用一块湿的纱布盖在大鼠身上,既可以防滑,又可以给初学者一种安全感。

11.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1.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

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

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

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

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

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

灌胃量10~20ml/kg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

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

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

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

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

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

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

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