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2015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4.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 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 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 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 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 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费尔巴哈:“没有快乐感和不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 善与恶的区别。” 严复:“乐者为善,苦者为恶。”
提示
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结论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问题:人为 什么需要—
?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
道德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 有道德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事例之一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 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 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 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 任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 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事例之二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 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 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 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 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 新。
(二) 道德的起源 1.神启论 2.天赋论 3.动物本能论 4.情感欲望论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
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 于天”,“道之大 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要认清有哪些是要摒弃的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要认清哪些是可以转化的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 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由亲始 由近及远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3.劳动——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劳 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 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 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 动力,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三.道德的发展
(二)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2、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得基本精神,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3、通过讲解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的基本内容:1、道德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道德的本质、功能、社会作用。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4、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及其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社会作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3、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4、引导学生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5、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6、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举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放映记录片教学过程: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语: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
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互动环节:请同学们先谈一下自己现有的对道德的看法和认识。
(什么是道德?平时怎样评价一个人?讲文明、懂礼貌、守习俗、守法等等,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是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方面。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有何作用?它通过什么形式来发挥自身作用?道德像一双无形的手,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调控着人际关系。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
加强道德修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
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浴血奋斗,不仅取得 了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还逐步形成了优良的中 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继 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 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道德传统,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 德传统在新时期的继和发展。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萌芽于 1919 年, 中国的“五四运动”的后期,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蓬蓬勃 勃的伟大的工人运动,经过北伐战争、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真理、热爱人民、勇往 直前和忠于职守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道 德财富,是当代中国道德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过去的革命斗争和困 难环境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们有这种精神。在今天,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我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5
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明智
追求精 神境界
“是非之 “明智好 学” 心,智也”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015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32
一个年轻人发现自行车丢失,一怒之下偷了别人的 新车,跑回家,却发现装有1000多元钱的钱包忘在那里, 于是又着急骑车跑回去找。 只见一位 20 多岁的女孩正拿着自己的钱包等在车棚, 问了几句,还了钱包,那女孩说“我的车被人偷了,我身 上没带钱,你先借我 2元,我坐车回去,留个地址,我明 天还给你。” 偷车人脸一红,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希望天上响个 炸雷,将自己肮脏的灵魂炸个彻底。”他发誓:今生绝不 再做亏心事。
29
二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p94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 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 社会作用。
30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万能论” “道德无用论”
韩非子
31
二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p94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6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2.天赋论 3.情感欲望论 4.动物本能论
7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 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他 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化、宗教化, 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4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四章2015版

2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用政治手段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整顿老百姓,人民就只 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知廉耻, 而且还会人心归顺,走上正善之途 。
22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 同的阶级或人群也呈现不同的道德。
11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经济决定道德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 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2
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
13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人类最重要的努力莫 过于在我们的行动中力求 维护道德准则,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 身全部有赖于此。只有按 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 以美和尊严。
——爱因斯坦
14
案例:缺什么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 义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 说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 样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8
8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9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案例】广州与伯尔尼的道德对比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 亭投放了3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 有一个: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 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 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6把。
2015年新版思修法第四章注重道德实践 加强道德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 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 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 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 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 盾需要加以调整。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 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安 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
知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
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 同上帝!
——卢梭
有两种东 西 , 我们 愈经 常 反复的加以思索 , 他们就愈 给人心灌输时时在翻新 , 有 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 头上 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 ------- 康德
第四章 注重道德实践 加强道德实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封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信
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 当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 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 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 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 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 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使我 们的孩子在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 价值。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
-------孟 子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
熹
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涟而不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 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 效和能力。 道德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 量。
【课堂点击】四万“巨款”,十年折磨
2006年5月中旬,一对来自吉林省延吉市郊区 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吉市公安 局。 这本是一个“拾金不昧”的简单故事,然而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却一点也不简单。因为 这笔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们10年喘不过气 来。”男主人说,“我们做了一件错事,不能一 错再错了!”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2)习俗层次,年龄在10—13岁左右(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 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第三阶段(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道德 是一种习俗,如果行为能得到表扬,那么就是好的。孩子们会说,“他偷 药会让家人蒙羞,他不应该去偷。”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是强 调权威的,就是说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遵从权威。“他偷东西是不 对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妻子的情况就变得合法。”或 者,“偷东西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他又没有尽到做丈夫的义务。”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社科部
但是,你是否想过:知识可能是建设 性的力量,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力量。
【课堂点击】王国炎的十个一
•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原书记王国炎说:我将自己腐败犯罪
的惨痛代价归纳为十个一:
政治上一撸到底, 经济上一穷二白, 名誉上一文不值, 地位上一落千丈, 形象上一无是处, 自由上一无所有, 家庭上一塌糊涂, 身体上一身病痛, 良心上一生自责, 总体上一败涂地。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3)习俗层次,年龄在13岁以后(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第六阶段:道德是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比如平等、尊严、自由、生 命等。这个时候的道德往往成为一种体系,会根据个人所选择的某些伦理 原则而形成系统的、全面的道德体系。这个时候的回答会变成,“生命是 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海因兹的偷盗即使受 到惩罚,那也是值得的。”“海因兹这么做是不对的,他的偷盗是自私的 表现,对别人不公平。”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4.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4.2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3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4.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4.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4.1.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4.1.2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4.1.3 道德的历史发展
4.1.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可是,苏大友夫妻俩从此再没有过上一天安 生日子。穷困的生活太需要钱了,而“良心”二 字在他俩的交谈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苏 大友说:“我什么都干过,就是没撒过谎。平生 第一次昧了良心,那种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10年里,苏大友夫妇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 折磨。苏大友变得沉默了,毕天淑的病情也日益 加重。毕天淑说:“我们做了错事,没法教育孩 子,没法给亲戚朋友说,压力太大了。”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 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 会被猴扁。 这就是
道德的起源。
• 请思考——
• 道德是这样起源的吗?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
4.1.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认为,不是每 个人都能到达最后的道德阶 段,有的人一生都停留在权 威阶段。因为最后的阶段, 人的道德水平是基于他的理 性认识才产生的。他必须认 识到道德的相对性,然后懂 得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 伦理原则是要取舍的。
何 谓 道 德 ?
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 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 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 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 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 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 成。
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 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 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 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 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 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 至冒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
良知战胜了贪欲,苏大友夫妇终于走进了延 吉市公安局。 延吉市公安局一位姓韩的民警说:“这是一 对非常善良的夫妻,他们的行为值得很多人反 思。”市民杨大宇认为,苏大友夫妇能够战胜自 己,非常了不起。
苏大友说:“自从把钱交到了公安局,虽然 日子紧巴,但感觉踏实多了!”
良心呀,良心!你是 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 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在 妥妥当当地引导一个虽 然蒙昧无知,然而却聪 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 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 使人形同上帝! ——卢梭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3)后习俗层次,年龄在13岁以后(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
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而契 约是可以质疑的,也可以进行理性分析和协商。孩子们会说,“药剂师虽 然不对,但是这毕竟是他的权利。”“法律禁止偷窃,但是没有考虑为了 救人而偷窃的情况,这说明法律存在问题。海因兹是对的,错的是法律不 够完善。”
苏大友是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有工 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16岁 (2006年)的儿子。
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发现车后座 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大堆钱,整整4 万元!苏大友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想自 己把所有家当卖了也不到1万元,就把钱放到了朋 友那里。
请问:海因兹可以这么做吗?为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分为 两个阶段:
(1)前习俗层次,年龄在4—10岁左右(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
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时候儿童的道德完 全依赖于是否受到惩罚。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是,“海因兹是不 对的,因为警察会抓他。” 第二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时候儿童的道德 依赖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比如,孩子们会说,“海因兹的老婆要 是对他好,就应该去偷,对他不好,就别偷。”这种道德,是互惠型的, 而非有什么原则。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 经济关系的反映。
【案例】1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 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3 万把雨伞,供市
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
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 内的任何一个岗亭。 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 发现全市岗亭的雨伞仅剩下6把。
何 谓 道 德 ?
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作用方式:善恶评价 作用途径: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
【课堂点击】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只有一种药能 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 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也就是说, 他花200元制造的镭,竟要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 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 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 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 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道德起源的实验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 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 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 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 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 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 以避免被水喷到。
【案例】2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
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800辆自行车。这
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 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 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 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思考:
1、上面两个对应的事例让你想到了什么? 2、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 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 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 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 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也没有被水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