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_从大团圆结局到_万艳同悲_的悲剧意识

合集下载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一、期刊论文1.《红楼梦》的佛道主题与酒文化的深层关系2.《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3.《红楼梦》对水、石意象的拓展4.《红楼梦》研究的主题学视角从比较文学主题学角度分析阐释《红楼梦》的主题,即通过对《红楼梦》题材的提炼、形象的总括之后得出高度浓缩与升华的思想结晶,则是一个‚失乐园‛的永恒主题。

5.《红楼梦》——作为“寓言”文本的解读《红楼梦》表面上讲述的是‚石头‛下凡经历19 个春秋的红尘生涯最后回归为‚石头‛的神奇故事, 而其充满哲学智慧的深层寓意则是表达作者深重的人世沧桑,并由此指向人类的生命悲剧, 因此《红楼梦》既是表现作者独特的人世沧桑的人生寓言, 也是表现人类共通的生命悲剧的文化寓言。

6.《红楼梦》“真”、“假”命意的探析对《红楼梦》中的甄家与贾家的关系、风月宝鉴的哲理意蕴以及‚真假‛对联的形而上思索做一番梳理,意图从这些故事情节中来阐述《红楼梦》中‚真‛与‚假‛的具体命意,对于《红楼梦》来讲,‚真‛和‚假‛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中的虚实问题,透过对相关思想领域的梳理,我们分明看到这一对传统的思想概念在文本中有着别样的传达思路,即对于悲剧精神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7.《红楼梦》中的绘画8.以“通灵宝玉”看《红楼梦》玉文化9.《红楼梦》与清代服饰文化10.在天人合一之境中敞开——《红楼梦》的诗意叙事开场艺术11.《红楼梦》中礼貌现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人物对话极为丰富,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且极富艺术魅力,每句话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本文以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和顾曰国教授的礼貌准则为理论基础,对从《红楼梦》中所选取的两段文字中的礼貌现象进行分析解读,观察不同社会身份之间礼貌是如何在交际中达成的,并且分析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礼貌方式。

12.《安娜·卡列宁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之类型学比较初探13.“后历史”与“事隙”的时空残缺化建构———浅看《红楼梦》的结构残缺美14.比兴思维与《红楼梦》叙事的诗化《红楼梦》的‚象征—隐喻‛/‚寓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隐喻‛/‚寓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

也谈《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

也谈《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

也谈《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红学界研究《红楼梦》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关系的论文车载斗量,都谈得娓娓动听、头头是道。

笔者这篇文章也来谈这个问题,并非有意赶浪潮凑热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关系。

这个角度就是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红楼梦》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究竟是同时代的产物,还是前后相隔很长时间的作品。

这里所说的才子佳人小说,特指清初顺康年间出现在江南一带的以《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典型代表的描写才子佳人故事的小说。

其创作者天花藏主人,又创作了如《定情人》、《两交婚》、《飞花咏》、《画图缘》、《赛红丝》、《锦疑团》、《麟儿报》、《玉支玑》等一系列才子佳人作品。

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两部作品在出版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带动了像槜李烟水散人、惠水安阳酒民、吴中佩蘅子、渭滨笠夫、南岳道人、云阳嗤嗤道人、烟霞散人、烟霞逸士、鶡冠史者、苏庵主人、名教中人、樵云山人、步月主人、龙邱白云道人、白云道人、惜花主人、古吴素庵主人以及大量作品不题撰人的创作大家,诞生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品,形成了清朝初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流行高潮。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高潮的出现,源于晚明文化气脉在改朝换代后的继续,是对以冯梦龙、凌蒙初为代表的晚明世情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在清初文坛上,自有其发生发展并大流行的道理。

但才子佳人小说有其先天的缺乏生活、生搬硬造、手法陈腐、陈陈相因的共同缺点,尤其是模式化、程式化的创作手法,使得此类作品共同存在着功能性人物性格千篇一律,语言表达苍白、细节描写粗糙、故事重蹈覆辙等严重缺陷,因此从兴盛之日起就埋下了日后衰落并最终一蹶不振的原因。

到康熙中晚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高潮便已成昨日黄花,在文坛上已成为文化人的笑柄了。

《红楼梦》的创作曾受到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红楼梦》作者对才子佳人小说持轻蔑批判态度也是不容置疑的。

《红楼梦》作品中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在“开卷第一回”交待此书创作缘起时,利用“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直截了当地批判了才子佳人小说:“历来野史,皆蹈一辙,” “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邪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者,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更不可胜数矣!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与借鉴

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与借鉴

作者: 刘相雨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73165
出版物刊名: 红楼梦学刊
页码: 192-204页
主题词: 《红楼梦》;才子佳人小说;批评;借鉴
摘要:《红楼梦》虽然严厉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但是并没有完全否定之,而是在充分借鉴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发展,终于超越了才子佳人小说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不仅表现在它对《好逑传》、《生花梦》、《梦中缘》等某些细节方面的借鉴,而且表现在它在故事内容、思想倾向以及艺术手段等方面的借鉴。

才子佳人小说与_红楼梦_在女子婚姻观上的比较

才子佳人小说与_红楼梦_在女子婚姻观上的比较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No.6,2009 General.No.1122009年第6期(总第112期)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才子佳人小说即是指明末清初出现在《金瓶梅》之后《红楼梦》之前的一批描写青年男女婚恋故事的白话章回体小说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明末清初是其创作的高峰期,其中一个个的佳人形象令人难忘。

胥惠民在《一曲女儿的热情颂歌———论<红楼梦>的主题》中说“《红楼梦》是使闺阁昭传,是热情歌颂女儿的才华的作品”。

虽然都是歌颂女子的作品,但是它们在女子的婚姻观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在女子婚姻观上的异同因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是作者美好理想的寄托,因此作者在塑造她们时,不但美貌与智慧并重,而且才情与胆识兼具,即使这样,作者还稍嫌不够美好,他们理想的佳人还应具更高的修养———贤良的美德。

于是乎佳人就在作者的笔下异常地贤良起来,几乎达到了完美无暇的程度。

这一点从佳人允许丈夫三妻四妾,甚至为夫选妻、为夫娶妻上鲜明地体现出来。

才子佳人小说中,有70%的作品不是一夫一妻结局,而是一美拥双艳或是一夫多妻为结局。

此种结局并不引以为奇,因为我国在明末清初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使人奇怪的是这样的一种现象:这些佳人异常大度,她们只要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对于丈夫的见异思迁并不嫉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在女子婚姻观上的比较李红(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盛极一时,影响巨大。

其中一对对的青年男女更是被传为一段段的佳话。

尤其是才、情、貌、识兼美的佳人,更是被赞不绝口。

而写于其后的《红楼梦》也是一曲女儿的热情颂歌。

本文试图从女子婚姻观上的异同来进行比较,并找出形成此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才子佳人;红楼梦;异同;原因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58(2009)06-0030-03The Comparasion on the Women's MarriageBetween Genius-Beauty Novels and"Dream of Red Mansions"LI Hong(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Abstract:Genius-Beauty novels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and had enormous impact at the same time.Pair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were transferred to many segments of the much-told stories.Specially appearance,talent and in-telligence,knowledge and beautiful women,earned full of praise.The later work"Dream of Red Mansions"was also a passionate ode for all kinds of excellent wome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women's marriage,and generalize the reasons of this kind of Phenomenon.Key words:Genius-Beauty;Dream of Red Mansion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he reasons收稿日期:2009-09-10作者简介:李红(1978———),女,辽宁省营口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7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红楼梦读后感命运与悲剧的交织

红楼梦读后感命运与悲剧的交织

红楼梦读后感命运与悲剧的交织红楼梦,一部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诞生于18世纪,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丰满多样,以及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学界和读者们广为研读的经典之作。

阅读完《红楼梦》,我深深地被其中呈现的命运与悲剧的交织所触动,并开始思考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作为一部写实主义的小说,红楼梦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描绘了主人公贾宝玉和他身边一众丫鬟、贵族的命运起伏。

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角,还是王熙凤、贾母等配角,他们的命运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族背景、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交错相连,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命运网络,给每个人物带来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尤其是在命运和悲剧这两个主题上,《红楼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故事贯穿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以及爱情和婚姻中的喜怒哀乐。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相互爱慕,却因命运的安排而不能在一起;薛宝钗坚持忠贞的爱情,却最终面对着被人背叛的命运。

悲剧在小说中处处可见,以至于读者不禁为这些命运受困的人物感到惋惜和心疼。

命运与悲剧的交织背后,展示出了一种人生哲理。

红楼梦通过展现人物的命运设计,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贾宝玉还是其他角色,他们的命运都是由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交织而成,无法完全掌控。

小说通过这种命运的塑造,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命运并非我们所能左右,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如何改变。

在悲剧元素的渲染中,红楼梦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家族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小说中的贾府家族不仅是一个庞大的身家显赫的贵族家族,更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亲情矛盾和利益纷争的微缩社会。

这种社会背景无形之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家族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使得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都成为了他们命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小说通过悲剧的展示,引发了对社会和家族背景对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

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0401摘要i消初才子佳人小说是我国人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红楼梦》的诞生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团圆结局是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主要特征。

大团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幸福、婚姻美满,一是科举得意、仁宦姓达。

,本文分三个逻辑层次论析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首先,以16部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为样本,归纳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的基本情况,接着重点闲析才子拥戳艳模式和才子的科举情结。

其次,从创作心理学、接受美卷穗蠡埝超塑,右子佳人文学发展史、通俗文学等五个层面,探寻彳‘了佳人小泌团圆结局的成因。

最后,评述才子佳人小说结局:庄文学史上的创新意义以及它的社会意义、美学意义、域外影响,同时分析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现象和团圆结局的局限性。

总之,任何模式都值得认真推敲,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

关键词:才二r^佳人小晚口』圆结局~一.趄AbstractTilenovelsaboutthos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inearlyQingDynastyplayall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Chinesehumanrelationship.Theyofferacomprehensivelessontothebirthof“HongLouMeng”.Themaincharacteristicofthosenovelsisthehappyending.Tilehappyendillgreflectsmainlyontwoaspects.Oneisthepleasantloveandhappymarriage.Theotherissatisfactoryimperialexaminationsandillustriousandinfluentialofficialcareer.Inthisarticle,Ilogicallyanalysedtilehappyendingofthosenovelsfromthreelevels.First,Isampledsixteenrepresentativenovelsandsummedupthebasicconditionsoftllehappyending.Then,IputtheempbasisontheexplanationofthepatternthattlletalentedscholarsembracedtObeauties,andofthefcclingtheylladabouttheimperialexaInination.Secondly,1k)L)kedf()rthec{tuseofthatkindofendingsfromfiveaspects.TheyaleArtisticPsychology,AcceptanceAesthetics,SocialTrendof,I、k)ught.theDevelopingHistoryofLiteratureaboutth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andPopularLiterature.Thirdly,1discusseditscreative,social,aestheticandworldwidesignificanceinthehistoryofliterature.Atthesametime,Ianalyzedthelimitationsofthenovel’Smodelingandhappyending.Inaword,anyordinarymodelisworthdeliberating.Thehappyendingofthatkindofnovelgivesonenmchfoodforthought.Keywords:Novelsalxmtlb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Thehappyending;Samplenovel(works);Cause;Significanceandlimit.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引言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借鉴与创新--才子佳人小说以《红楼梦》影响举隅

借鉴与创新--才子佳人小说以《红楼梦》影响举隅
的这 一 描写 , 是全 书象征 艺术 的一个 组成 部分 , 《 而 玉娇 梨》 中只是渲 染 一种奇 异 、 种不 同寻 常 , 没有什 么 一 并
寓意 , 这正是曹雪芹的一个推陈出新。 其次 ,红楼梦》 《 中那些神奇色彩以及幻境的描写也受到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比如曹雪芹在作品第一回
进 行对 比 、 阐述 , 以求 正于 方 家。
首先, 这种借鉴体现在人物的命名上。 红楼梦》 《 中两个女 主角林黛玉 、 薛宝钗的命名 , 平山冷燕》 与《 中的 女主角山黛 、 冷绛雪有一定联系。平山冷燕》 《 中大学士山显仁之女名山黛 ,红楼梦》 前科的探花” 《 中“ 林如海 , 祖上“ 也曾袭过列侯”与嫡妻贾 氏“ , 生得一女 , 乳名黛玉” ( 。第二 回) 黛玉之名与山黛 相近。 如果说黛玉之名与 才女山黛只是相似的话 , 那么薛宝钗与冷绛雪就不再是简单的模仿 , 而是有了一种创新 。曹雪芹由冷绛雪之
那样 坏 , 还说 是 ‘ 佳人 ’编 的 连影儿 也没 有 了 。 口都 是 书香 门第 , , 开 父亲 不 是 尚书 , 是 宰相 , 一个 小姐 , 就 生 必
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 , 无所不晓, 竟是个绝代佳人 ,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 , 不管是亲是友 , 便 想起终身大事来了 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 , 鬼不成鬼 , 贼不成贼 , 哪一点是佳人? ……编这样书的, 有一等 妒人家富贵 , 或有求不遂心, 以编 出来污秽人家; 所 再一等 , 自己看了这些书, 他 看魔 了, 他也想一个佳人 , 所 以编 了出来 取乐 。贾母 这 段话 既是 对 才子 佳人 小说 “ ” 陈腐 旧套 ” 的批判 , 也包 含着 对青 年 男女 自由恋爱 的不 满, 符合特定人物 的性格, 因此不能完全看作是曹雪芹的观点 。 实际上 , 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批判的着眼

《红楼梦》对其他传统小说的突破

《红楼梦》对其他传统小说的突破

《红楼梦》对其他传统小‎说的突破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伸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明清之际,我国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人情小说‎一支发展尤其‎迅速。

但在这时期涌‎现的大量作品‎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即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某种封建‎的观念,诸如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念,或是科举名教‎观念。

因而无论是小‎说的情节或是‎人物的命运,最后都必须屈‎从于这种观念‎,而拼凑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使生活屈‎从于观念的倾‎向,即使在当时比‎较优秀的作品‎中也难于幸免‎。

明代后期以“三言”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但这类小说就‎大都贯穿了一‎个“劝世”的宗旨(所谓“警世”、“喻世”、“醒世”,都是“劝世”之意),宣扬了劝善惩‎恶的观念(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理昭昭,丝毫不爽”),因而小说中善‎的、美的代表,最终都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像《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遭辱而恰‎遇秦重,秦重所义养的‎莘善夫妇恰又‎是美娘的父母‎,最后秦重又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老香火秦公,于是“一则新婚,二则新娘子家‎眷团圆,三则父子重逢‎,四则秦小官归‎宗复姓:共是四重大喜‎”,加之以后生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真可谓圆满无‎缺;又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尽管薄情的莫‎稽企图杀人害‎命,但最终还是采‎用偷天换日的‎手段,通过改变金玉‎奴的地位,使之终于团圆‎,对杀人犯只是‎棒打一阵”了事,一场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此轻‎易地以喜剧的‎方式收场;凡此种种,为了“证明”善恶因果观念‎而硬是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比比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王 颖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与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是作家怀才不遇寄希望于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使然。

借文学作品抒写人生理想固然可以,但如果对理想的描画近乎于偏执,乃至于使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存在的生活基础,那么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便有了美化现实、粉饰生活之嫌,理想也便成为梦想和空想。

这也是此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引起当时社会关注和招来后人非议的原因之一。

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因袭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套路,在反映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上毅然回归现实,并且在清醒的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将《红楼梦》创作成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①的悲剧,使《红楼梦》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还是美学价值的发掘,都远远高出了才子佳人小说,成为当时文坛及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

《红楼梦》全篇叙写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悲剧,即封建贵族世家美丑同归的家族悲剧、以宝黛爱情为中心的诸多年轻女性不幸命运的女儿悲剧。

作者曹雪芹是在家世遭遇变故后,以悲悯的心态和冷静的思考之余写作这两种悲剧的,作品既有作者家世的艺术再现,也有对家族没落的深刻思考,正是这种反思和感悟,使作者对悲剧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和挽救的不可能性进行毫不虚饰地描写,从而使作品在浓郁的悲剧气氛中完成了对时代悲剧和文化悲剧的揭示。

家族悲剧,主要以贾府的衰亡过程为描写对象。

作者从家族的自我解剖入手,详细地记述了这个康乾时期勋臣世家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丧葬嫁娶、迎来送往,也包括福寿筵宴、权诈机变,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

小说第二回中冷子兴对贾府的现状及命运的分析可谓是十分全面透彻的概括: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作者借冷子兴之口,从荒淫、奢侈到后继无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世界,全面而深刻地道出了这个贵族世家衰败命运的不可避免。

事实上,贾府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荒淫,是作者所毫不掩饰地揭示的贾氏家族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宁国府的老太爷贾敬去世,贾珍、贾蓉父子赶到铁槛寺奔丧,“放声大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至柩前稽首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确实像孝子贤孙。

可稍一有空,贾蓉便跑去和两个姨娘打情骂俏,又当着姨娘的面抱着丫头亲嘴,丫头“恨的骂”他,他居然当着众人面说:“从古至今,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即便是素有“凤辣子”之称的王熙凤之夫贾琏,也会趁着凤姐做寿之便,—53—《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不顾女儿出痘子惧不洁,便和仆人鲍二的妻子百般淫乐;后来见贾珍的小姨子尤二姐漂亮,又逼着尤二姐的未婚夫退亲,瞒着凤姐娶了尤二姐作妾。

如果说贾蓉、贾琏的行为是被贾府最高权威贾母所谓的“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

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理论所容许的话,那么,“胡子苍白了”的贾赦竟让老婆去母亲贾母跟前讨要丫环鸳鸯作妾,则表明贾府这个外表庄严的勋臣世家,不管容许不容许从老到小都过着荒淫放荡的生活。

贾府中的老奴焦大对府中的这些荒淫的现象曾痛恨地哭骂过:“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连生活于贾府之外的柳湘莲也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可见,贾府里的荒淫现象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作者正是借焦大和柳湘莲之口对这种荒淫无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

奢侈,是作者所着重展示的导致家族败落的又一因素。

不说贾府内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日常生活中穿金带银、借各种名目大排筵宴,单说秦可卿之丧事和元妃省亲两事,便可知贾府奢华糜费的程度。

可卿出殡,用的是一千两银子无法买到的棺材,还有一百零八位和尚拜忏,九十九位道士打醮,一百二十人打杂,除此之外,又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买通内监为贾蓉捐了个“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

元妃省亲,具体花费了多少银两作者没写,但一边是大兴土木地“堆山凿址,起楼竖阁”来修建省亲别墅,一边是大量置办珍饰古玩,连元妃看了也叹道:“太奢华过费了。

”奢华糜烂的生活使贾府终于到了“旧库的银子早已虚空,不但用尽,外头还有亏空”,“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昔日钟鸣鼎食的贾府终于彻底地败落了。

后继无人,是作者所突出描述的致使家族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不说老一辈的贾敬访道炼丹希求长生,结果白白送了性命,贾—63—红楼梦学刊・二○○五年第一辑赦作威作福,恣意享乐,单说年轻一代的贾珍、贾琏、贾蓉等可以拯救贾府于危机的人,却沉湎于酒色,丝毫没有廉耻。

在贾氏家族的男性中,只有贾政似乎是个“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人物,但头脑古板,迂阔无能,除了板着面孔训斥宝玉甚至大加笞挞外,对贾府江河日下的局面也是一筹莫展。

贾府中唯一有灵性的男性宝玉,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既鄙视功名富贵,把科举考试讥讽为“钓名饵禄之阶”,又把那些追求功名仕进的人痛骂为“国贼”“禄蠹”,不但痛恨那些“浊沫渣滓”的男人,大加赞赏那些聪明灵秀的女子,而且还一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追求以个人情爱为基础的爱情,其背离文人的传统人生路之彻底,追求爱情之执着,以至于最后与家庭决裂而出家为僧。

可以说,一代勋戚贵族之家的后人中,没有一个可以承担起重振家业大任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形势只会为家族悲剧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贾府在这些儿孙们的荒淫堕落、奢糜挥霍、反叛背离中走向了末日。

②当然,作为曾经生活于此环境中的作者,曹雪芹在如实地再现家族悲剧发生全过程并客观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时,对家族悲剧命运也充满了悲悯和哀挽之情,因此,在作品中也试图塑造几位可以“齐家”的女性,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凤姐治丧、探春理家,皆是作者为摇摇欲坠的贾府推出的补救之人与补救之药方,但是,作者也冷静地写下了贾府补救无望的结局。

凤姐的才干虽是“男人万不及一”,可是她在大刀阔斧治乱治弊的同时,也干出了弄权铁槛寺收受贿赂,肥己害人的罪行,这就说明她的本质与贾氏家族中的男性并无区别。

探春确实有“补天”之志,她的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也的确显示了她的识见与才干,但她的庶出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拥有凤姐那样的权威和地位,补救之方不仅没有扭转危机,反而带来了大观园内仆女婆子间争权夺利的矛盾,治理大观园的初衷却招来了大观园的被抄检,大观园从此萧疏衰败下去了。

作者非常清醒地写出了他不愿见到但又不能回避的事实:“金紫万—73—《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千难治国”的贾府爷们固然是一群废物,“裙钗一二能齐家”的期望,也不过是一场梦想而已,重振补救之梦既无法通过男人来实现,也难以让凤姐、探春式的女人来完成,贵族之家整体毁灭的悲剧不可逆转地上演了:元妃薨逝、宝玉疯癫、黛玉魂归、探春远嫁、宁国府遭抄、迎春故世、贾母逝去、鸳鸯自尽、恶奴招盗、妙玉遭劫、赵姨娘中邪、王熙凤死去、惜春出家,最后宝玉也离家出走,做了和尚,真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挣”。

至此,作者的悲悯、哀挽之情已完全化为清醒的悲剧意识,毫不讳饰地完成了对“一个真实家族中所发生的真实的一切”的描述。

女儿悲剧,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一群年轻女性的不幸命运为描写对象。

由于女儿悲剧都是围绕着“情”或联系着“情”(主要是爱情婚姻命运)展开,所以女儿悲剧又可谓之“情”的悲剧。

《红楼梦》第一回叙述创作缘起时,作者曾宣称本书大旨不过谈情,而且又重在为情中的女方昭传;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作者以饱蘸血泪之笔创作了众多的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年轻女性的品貌才智与其悲剧命运之间的反差进行了象征性、隐喻性的描述与暗示,并定下了‘悲金悼玉’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基调”③。

“悲金悼玉”主要围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和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展开。

宝、黛爱情是作者所倾情描写的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心灵之爱、知己之爱。

他们爱情的产生、发展乃至于最后被毁灭,虽有“木石前盟”的神秘色彩,但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体贴、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对封建礼教有着一致的蔑视,对至真情感有着一致的追求,因此,他们的爱情已超出了家族利益规范和封建伦理规范,具有了超越本时代的叛逆色彩。

可这种闪耀着新思想火花的爱情,不可能被家族所承认。

宝玉的不喜八股文章、不求功名富贵的“偏僻”行为,“重情不重礼”的痴呆想法,再加上黛玉的无财无德且孑然一—83—红楼梦学刊・二○○五年第一辑身、体弱多病且孤标傲世,二人的婚姻绝对不符合贾氏家族的利益。

因此,封建家长选择了“德言工容”俱佳的薛宝钗作为宝二奶奶的人选,并毅然毁掉了宝、黛之间的至真爱情,成就了宝钗与宝玉的婚姻。

尽管宝玉和宝钗之间也有“金玉良缘”的“神话”,在宝玉与黛玉心灵达到默契之前,宝玉也确实对宝钗有好感,可他们之间存在的严重思想隔阂,使宝玉最终情归于黛玉。

所以,尽管由封建家长成就的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更合乎贾府的家族的利益,也更合乎封建礼法的要求,但却是一桩无爱的婚姻,因为宝玉的心已追随魂归离恨天的黛玉而去。

封建家长造成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也酿成了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黛玉“红消香断”,宝玉抱恨终身,宝钗也并未从“金玉良缘”中得到幸福。

“木石前盟”是没有婚姻的爱情,固然可悼;“金玉良缘”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可悲。

对宝玉来说,这是无法弥补的缺憾,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

《红楼梦》悲剧意蕴的核心,似正在于此。

故《终身误》曲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围绕“悲金悼玉”所展开的宝、黛爱情悲剧和钗、玉的婚姻悲剧,可谓是《红楼梦》中众多悲剧中的悲剧。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是作品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饮的茶与酒名,脂砚斋批谓二语恰为一对,暗喻“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就是说,太虚幻境中的千红万艳,亦即《红楼梦》中的所有年轻女性,而“一哭”、“同悲”实际是对这些年轻女性悲剧命运作出的预示。

作者曹雪芹在具体情节的设计上,不仅对这些女性的不幸命运给予了描写,而且还将贾府中“洁净女儿”作为青春、美和爱的象征,④对她们被毁灭的悲剧重点加以描绘和哀悼。

这些女儿既有身份高贵的小姐,也有地位卑下的丫环、女伶。

婢女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她们的悲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心比天高”的晴雯,因“风流灵巧”而遭人毁谤,抱屈而亡;“温柔和顺”的袭人,自觉—93—《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地与封建礼法保持一致,却也是“空云似桂如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