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小说概述论文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爱情观

紫外荧光 /list.php/50013875.html ?合成钻石: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短波下有黄绿色、橙
黄色荧光,有“马耳他十字分带”现象,同时有明显磷光 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
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颜色 ?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橙、粉、
褐以及金黄色 天然钻石 98%都是无色—浅黄系列。
表面以及内部纹理 ?合成钻石: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 天然钻石: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内部常显示与结构
相关的纹理。 放大观察 /list.php/50013865.html 合成钻石:籽晶及其幻影区,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 天然钻石:没有金属包体 可见光吸收光谱 ?合成钻石:无 415.5nm 吸收线,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
HRD 认证 /list.php/50011397.html Diamond High Council--(比利时钻石高层议会),成立于 1973
年,主要协调比利时钻石业的活动。长年以来,HRD Antwerp 已经成为 比利时和国际认可的官方组织,担当安特卫普钻石行业的组织者、发言 人以及媒体的角色。
性。 阴极发光仪 ?合成钻石:与紫外荧光分布特征相似,不同成长区显示不同
的荧光分带 /list.php/50013880.html 天然钻石:多是不规则 因为天然钻石生长的时候,环境是时刻都会变化的,然而合成
钻石的生长环境都是一成不变。 红外光谱 ?合成钻石:1130 波束的吸收普带 天然钻石:1176、1282 波束的吸收谱带。 导电性 ?合成钻石:有的可能具有导电性或者导热性 天然钻石:除了蓝色钻石是半导体之外,均不导电,而且是没
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新探

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新探本文将探讨才子佳人小说中团圆结局的新探究,从爱情、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确定文章类型本文为文学评论类文章,主要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进行深入剖析。
梳理故事情节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讲述了青年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
团圆结局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男女主角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后,最终克服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阻力,成功地走到了一起。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团圆结局往往是一种必然,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对大量才子佳人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发现团圆结局在不同的小说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以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例,梳理其团圆结局的情节,并探讨其新的探究点。
爱情观: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团圆结局反映了传统的爱情观。
男女主角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始终坚如磐石,这体现了爱情力量的伟大。
同时,团圆结局也意味着男女主角的爱情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是一种合乎道德的圆满。
家庭观:团圆结局往往意味着男女主角组建了幸福的家庭,这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家庭是爱情的港湾,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石。
男女主角通过努力克服家庭的阻力,实现了家庭的团圆,这既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社会观: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团圆结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受到家族、等级、财富等因素的影响,但团圆结局却往往超越了这些限制,让男女主角实现了跨越阶层、克服距离的爱情。
这表明了当时社会对于真爱的尊重和对于自由恋爱的支持。
撰写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引言-正文-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
引言:简要介绍才子佳人小说及团圆结局的背景和概念,为后续的探讨做铺垫。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展开主题分析。
第一部分从爱情观的角度分析团圆结局的爱情力量;第二部分从家庭观的角度剖析团圆结局对于家庭责任和组建幸福家庭的重视;第三部分从社会观的角度探讨团圆结局对于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影响。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与婚姻形态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与婚姻形态引言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繁荣。
这些小说以其优美的语言、精湛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爱情和婚姻是常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爱情与婚姻形态的特点及其影响。
1. 才子佳人小说背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塑造虚构人物故事情节与风俗习惯相结合而成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和文化观念,并传递了作者对爱情与婚姻问题的思考。
2. 爱情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描绘在这些小说中,爱情常常被赋予浪漫、纯洁、深沉等多重含义。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地描写男女主角之间相识、相知、相恋等过程,刻画出真实而动人的爱情。
2.1. 爱情的初遇很多才子佳人小说都以男女主角的初次相遇为开始。
作者通常通过对两者的外貌、气质和举止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对他们之间爱情故事发展的期待。
2.2. 爱情的发展随着故事的推进,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
作者描绘了二人之间的对话、心理活动和种种亲密举动,展示了他们彼此了解、信任和依赖的过程。
2.3. 爱情的困境然而,在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主角面临着各种困境和阻碍。
这些困境可能来自于世俗观念、家族压力或其他因素,常常考验着他们彼此之间坚定而真挚的信念。
3. 婚姻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描绘婚姻作为社会制度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同样受到重视,并被视为一种爱情关系最终实现与巩固之途径。
婚姻的描绘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3.1. 婚姻的理想化才子佳人小说常常将婚姻描绘成一种理想状态,以传达作者对爱情与婚姻的美好追求。
通过创造出完美而幸福的婚姻关系,作者试图向读者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
3.2. 婚姻的考验然而,在某些故事中,作者也会通过婚姻中出现的争吵、误解和变故等情节来考验夫妻之间的感情。
这种描写旨在展示夫妻如何克服困难、建立更加坚实的关系。
4. 爱情与婚姻形态对社会观念的影响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中对爱情与婚姻形态进行集中探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0401摘要i消初才子佳人小说是我国人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红楼梦》的诞生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团圆结局是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主要特征。
大团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幸福、婚姻美满,一是科举得意、仁宦姓达。
,本文分三个逻辑层次论析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首先,以16部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为样本,归纳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的基本情况,接着重点闲析才子拥戳艳模式和才子的科举情结。
其次,从创作心理学、接受美卷穗蠡埝超塑,右子佳人文学发展史、通俗文学等五个层面,探寻彳‘了佳人小泌团圆结局的成因。
最后,评述才子佳人小说结局:庄文学史上的创新意义以及它的社会意义、美学意义、域外影响,同时分析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现象和团圆结局的局限性。
总之,任何模式都值得认真推敲,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
关键词:才二r^佳人小晚口』圆结局~一.趄AbstractTilenovelsaboutthos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inearlyQingDynastyplayall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Chinesehumanrelationship.Theyofferacomprehensivelessontothebirthof“HongLouMeng”.Themaincharacteristicofthosenovelsisthehappyending.Tilehappyendillgreflectsmainlyontwoaspects.Oneisthepleasantloveandhappymarriage.Theotherissatisfactoryimperialexaminationsandillustriousandinfluentialofficialcareer.Inthisarticle,Ilogicallyanalysedtilehappyendingofthosenovelsfromthreelevels.First,Isampledsixteenrepresentativenovelsandsummedupthebasicconditionsoftllehappyending.Then,IputtheempbasisontheexplanationofthepatternthattlletalentedscholarsembracedtObeauties,andofthefcclingtheylladabouttheimperialexaInination.Secondly,1k)L)kedf()rthec{tuseofthatkindofendingsfromfiveaspects.TheyaleArtisticPsychology,AcceptanceAesthetics,SocialTrendof,I、k)ught.theDevelopingHistoryofLiteratureaboutth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andPopularLiterature.Thirdly,1discusseditscreative,social,aestheticandworldwidesignificanceinthehistoryofliterature.Atthesametime,Ianalyzedthelimitationsofthenovel’Smodelingandhappyending.Inaword,anyordinarymodelisworthdeliberating.Thehappyendingofthatkindofnovelgivesonenmchfoodforthought.Keywords:Novelsalxmtlbegiftedscholarsandbeauties;Thehappyending;Samplenovel(works);Cause;Significanceandlimit.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引言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论我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

论我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摘要】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产生较早,有一定成绩。
但是,才子佳人小说在中国与世界的广泛文化而言,其影响远远不够。
才子佳人的结合,是每个人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各朝代有自己的特点,在前朝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在清朝达到鼎盛。
此类小说主要表现出青年男女在封建统治下的婚恋观,以及在传统伦理道德下,人们在爱情与现实中的艰难选择。
【关键词】才子;佳人;爱情才子佳人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李隐的《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配, 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 才子, 是富于文才的男子; 佳人, 是容貌美丽的女人, 才子佳人的婚恋组合是传统中国文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模式。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 是世情小说发展到相当阶段孕育出的一个皮色亮丽的果子。
世情小说作为小说的一大主流, 在小说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出现了。
在出现较早的两部小说集《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中, 都有些爱情婚姻故事。
《搜神记》中有《紫玉韩重》、《卢充幽婚》、《董永》等。
这些故事大都是一些充满神秘的人神相恋的故事,缺乏人间气息。
《世说新语》中多是一些家庭故事, 像《许允妻新婚对答》、《谢安妒妇》等。
这些故事虽有诗意, 却过于简略。
而且, 对于主人公之间的相互感情没有作过多揭示。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到了唐代, 小说已独立成长起来, 不再是漫然即兴的片断, 每个传奇都是完整的统一体。
唐代又是个开放的时代, 思想上兼容并包。
李氏皇族出于夷蛮, 没有那么多严苛的伦理束缚。
爱情传奇是唐传奇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
早期爱情传奇仍有些神怪色彩, 《离魂记》中倩女居然魂与身分, 随情人远走他乡; 《柳毅传》中柳毅竟然与龙女结下姻缘。
这里缭绕着的是志怪的余烟, 及至《莺莺传》、《无双传》、《柳氏传》、《霍小玉传》等出现, 风格大为改观, 人间炊烟代替了天上香火, 爱情不再只是天上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唐人元稹的《莺莺传》。
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爱情观

表达 爱情观上取得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歌颂 自由恋爱 , 批评 包办婚姻 , 强调 男女之间的你情我 愿。这些 都无不体现 出“ 情” 的重要地位 , 体现 出进步的爱情观。 关键词 : 才子佳人 小说 ; 爱情 ; 观念 中图分类号 : 1 2 0 7 .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9 5 8 ( 2 0 1 4) 0 4 - 0 0 6 1 — 0 3
A b s t r a c t : G e n i u s a n d B e a u t y N o v e l s d u r i n g t h e l a t e M i n g a n d e a r l y Q i n g p e i r o d b l o s s o m e d, a n d i t i s a f a mo u s n o v e l s c h o o 1 . T h i s k i n d o f
雷, 把 当时 的人 从黑暗 中惊醒 , 提醒 了处于混沌状 态的年轻
内容就是爱情故事 , 里面涉及到 的一些社会现实也是为 了
表现爱情 生活服务 的, 要抓住 小说 的内核 , 就必须 重视研究 小说 中的爱情观。 这里就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爱情观 作一些简
单分析 。
一
毁败 , 而诗书之气 , 风雅之姿 , 固自 在也 。小弟不能忘情绛 雪
者, 才与美兼耳。” 口 蜂 雪从外貌 的风流 , 到别样 的气质 , 无不 打动平 如衡 的心 。还有别样的诗书才华 , 这都构成了标准对
n o v e l h a s ma d e u n i q u e c o n t i r b u t i o n t o p r a i s i n g f r e e l o v e. c i r t i c i z i n g a r r ng a e d ma r r i a g e nd a f o c u s i n g o n c o n s e n s u a l l o v e. AU o f t h e s e s h o w
论古代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分析

论古代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类以描写男女婚恋为主的爱情小说,其内容大多是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这类小说结构清晰,内容也多无变化,但是也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上具有其普遍的特征,如勇敢忠贞富有才情等,这些形象特征鲜明突出,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诉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这类作品中,佳人的形象也具有特定的因素,他们是才德兼备,美貌无双的佳人,也是忠贞的烈女,勇敢而又机警,成为影响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
虽然这类人物形象同时具有一些落后的意义,对封建礼教敢于反抗却不彻底,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标签: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进步意义;消极意义中国小说发展过程中颂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众多,这类作品以小说得形式发展到高峰则是在明清时期,并被后人定义为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虽然保守诟病,但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成为中国小说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类.在这样的模式下的作品中,虽然会有千人一面的创造力上面的不足,但是也正因此形成了一种“佳人模式”,无论是其形象特征还是文学意义,都极为重大。
(一)佳人形象概括1、才华出众,学识过人。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了众多才女形象。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作者赋予女子极高的才能与天赋,提高他们的地位,歌颂他们的才情,使得佳人的形象大大的超越了传统女子形象,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白红玉代父暗赋《菊花诗》,比例三位父辈翰林。
《宛如约》中赵如子女扮男装,题诗司空学士花园,惊退一帮秀才。
他们不再作为“第二性”而存在,其地位甚至要高于男子,拥有与才子们相互倾慕的资本,表达了作者一种美好诉求。
2、千秋绝色,倾国倾城。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是理想的化身。
作者集诸多美好的形象于一身,塑造出光鲜亮丽的绝世美人。
如《玉娇梨》里的白红玉“生得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更兼性情聰慧,……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聪明。
”卢梦梨“生得唇红齿白,目秀眉清” 《玉支矶》管彤秀“美如春花,皎同秋月,慧如娇鸟,烂比明珠” ……这些女子面容姣好,体态美丽,过人的容貌是他们成为佳人的必备条件,也是他们可以与才子们喜结连理的重要条件。
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才子佳人小说

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也被认为是世情小说的一种。
明末清初之际,“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的浪潮过后,迎来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时代,《平山冷燕》、《好逑传》、《玉娇梨》等作品相继问世。
以歌颂爱情为题材的故事本来可以写得美好动人,但因作者多为下层穷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结果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充斥着大量的俗滥之作: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贵族出身的青年男女,一个郎有定邦之才,一个女有骄人之貌。
二人一见钟情,订下终身。
这时,出现豪门权贵或阴险小人,千方百计地挑拨,从中作梗。
经过曲折的斗争,小人的阴谋被粉碎,才子克服种种困难,金榜题名,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小说中,出于艺术结构的需要,才子佳人都是奇才奇情;才子先是英雄失路,佳人则慧眼识珠;二人因都饱有才学,时常以诗文传情。
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本身不得志,其毕生追求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愿望不能实现,因此才借小说宣泄,满足自己对功名和情欲的渴望。
小说的篇幅一般在十六到二十回之间。
非常有趣的是,这样被国人批为酸腐十足,庸俗不已的小说,到了国外文人的眼中,却成了绝好的上品。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读了这些小说的德译本后,对遥远的东方古国神往不已。
据《歌德谈话录》记载,歌德曾动情地说:“故事里穿插着无数的典故,援引起来很像格言,如说一个姑娘步履轻盈,站在一朵莲花上,花竟没有损伤;还有一个颇具才干的年轻人三十岁就荣幸地和皇帝谈了话;又有一对相互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识中十分纯洁自爱,有一次,二人不得不在一间房间里过夜,就说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招惹谁……”据后人考证,歌德提到的就是《好逑传》。
想来,读过这部小说的当代中国读者,很难会产生歌德那样美好浪漫的联想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才子佳人小说概述 (3)(一)才子佳人小说的概念 (3)(二)才子佳人小说的演变 (3)二、“佳人”形象的三种模式 (3)(一)名门显宦之族的千金小姐 (4)(二)乡野平民之家的小家碧玉 (5)(三)烟花柳巷之地的风尘女子 (5)三、“佳人”形象的文化意义 (6)(一)《红楼梦》对“佳人”形象的借鉴 (6)(二)儿女英雄小说对“佳人”形象的超越 (7)(三)狭邪小说对“佳人”形象的异化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小说样式。
小说以才子与佳人的婚姻恋爱经历为描写对象,浓墨重彩地塑造了生动丰满的“佳人”形象。
佳人并非徒有容貌之美,更有诗学之才,谋略之能,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佳人抛弃传统的门第观念,采取自主择婚的大胆举动。
在爱情观上,佳人信奉矢志不渝的理念,并将情欲分离。
本文以“佳人”形象为切入点,在细分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佳人”形象的特点,以及佳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同时探讨“佳人”形象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AbstractAs a kind of novel form, the genius and beauty novels achieve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These novels describe marriage and love experience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 They vividly create ideal female images. These ladies are not only beautiful and gifted, but also skillful in strategies. They dare to get rid of fetter of feudal ethics. When it comes to marriage, they pursue their own happiness instead of clinging to family status idea. When referring to love, they believe in unswerving chase and they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affection and sex. With the key point of the female image, the thesis deep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 of female image under three modes. Meanwhile, it discusse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female image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Key words: the genius and beauty novels;female;image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模式摭谈一、才子佳人小说概述(一)才子佳人小说的概念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于明末清初之际,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种题材类型。
但对小说进行概念界定和系统研究,却以鲁迅先生为早。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才子佳人小说的:“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
”[1] 由此看来,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描写才子与佳人的婚恋为主题的作品。
小说着重描写才子与佳人相遇生情、传诗递简等风流韵事,后又历经磨难,最终以才子博取功名,二人团圆为结局,彰显清初社会才子佳人高超的才学,讴歌二人共患难的情谊,以及对爱情、婚姻的执着追求。
(二)才子佳人小说的演变任何一种文学类型的产生、发展乃至繁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慢慢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有所突破。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也遵循着这种既定的规律。
唐朝之前是该类小说的孕育阶段,随着唐传奇的产生乃至兴盛,真正意义上的才子佳人小说才开始涌现。
宋朝理学文化的兴起,带来雅俗异趣的新格局,为明朝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化奠定基础。
元朝小说创作略显沉寂,但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过渡作用。
才子佳人小说的审美意趣在明朝走向真正的俗化,推动了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形成。
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发展的基础上,该类小说在清初形成了一个颇有威望的流派,主要以天花藏主人、烟水散人、烟霞散人等为代表,在相互借鉴、模仿中创作,使得该类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趋向一致。
大量思想内容和风格相近的才子佳人小说相继问世,成为当时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该类小说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它在我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历来被视为是文人独立创作章回小说的开端,并开创了通俗小说史上的独特流派,具有很高的小说史价值。
二、“佳人”形象的三种模式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塑造的“佳人”形象可谓光彩照人,全无封建社会男权意识主导下愚笨、卑贱、备受凌辱的凄惨之态,不仅天性聪颖,才貌兼备,又极易张扬个性,成为古代小说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佼佼者。
根据佳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可将小说中的“佳人”形象细分为以下三类模式:(一)名门显宦之族的千金小姐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大多出身高贵,且为独生子女。
显赫的家境,正统的熏陶,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培养了佳人非凡的才华与谋略之能。
1.显扬女子,颂其异能《驻春园》中的禄大夫之女曾浣雪,其才质令尚书之子黄玠甘拜下风,通过佳人才学为才子折服这一侧面描写,衬托佳人才学的高超。
《平山冷燕》以山黛与朝中诸臣当场比试诗文得胜的直观对比方式,反衬巾帼不让须眉的佳人之才,又借九五之尊天子的感慨,夸张地表现标榜男权为首的封建社会对女性才学的认可,从而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
除诗学之才以外,佳人善谋略,能为自己或他人出谋划策,规避风险,成功地解除潜在的危机状况。
《好逑传》中多次写到水冰心与叔父的对话内容,水冰心在言语交谈中先佯装应允,后巧设移花接木之计。
这一万全之策,既与叔父的利益毫无冲突,也使自己得以安然逃脱,可见佳人心思细腻,足智多谋。
《驻春园》中的另一佳人吴翰林之女绿筠小姐见曾浣雪为婚姻所困,献脱身私奔之计,并以白银相赠,以佳人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行动描写,体现了佳人不甘命运被摆弄,谋求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2.突破门第,下嫁寒儒恩格斯认为,“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 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2]这一言论一针见血地道尽了封建社会婚姻存在的主要弊端,即婚姻的政治化和利益化。
世俗的婚姻观总以“门当户对”作为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但赋予“异能”的佳人显然没有屈服于这种标准之下。
《麟儿报》中,才子廉清家境清贫,昭华小姐不顾母亲劝诫,反怒言: 黄雀从来不知鸿鹄。
廉清肖与不肖,才与不才,父亲未必不识。
纵使终身贫贱,孩儿与他既结丝萝,亦是孩儿命该如此,只得安命由天。
[3]从对佳人神态描写的转变和过激的言语争辩中,可看出佳人将才学奉为择偶的最高标准,而世俗所重视的价值取向已被淡化。
《玉支玑》描写佳人彤秀面临才学与富贵的抉择时,以才学为重。
文中通过贫富差距的强烈对比,及采用反问的方式来剖析佳人内心深处对财产、权势的蔑视,更突出佳人对才学的高度重视。
闺阁佳人能勇敢地突破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反抗世俗门第之争,以才学为择偶最佳标准,并甘愿下嫁寒儒之辈。
这些超前意识的理念与做法,可视为现代婚姻观的萌芽,从中反映佳人不图名利、注重婚姻质量的进步择偶观。
(二)乡野平民之家的小家碧玉平民阶层的女子虽没有优越的家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也少了阶级、家庭带来的身心束缚,因而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观念更前卫,行为更大胆,成为才子佳人小说中另一出彩的女性形象。
1.摒弃纲常,自我解放《赛红丝》中的宋萝,其父被诬坐监,家中一贫如洗,因不忍父亲挨饿,便用激将法激励兄长宋采用书去换取食物。
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女性长期被剥夺了话语权和决定权,但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情形下,佳人主动把握时机,从大局出发,衡量各方利益,做出明智决定。
这一做法是对封建社会纲常伦理的反叛,岂是简单的“妇人见短”所能做到的么?在《两交婚》一书中,甘梦公堂自诉清白:犯女虽属裙钗,职在中馈,尚慕古人名媛贤淑,日将彤管,从事诗书,安肯画河洲之眉,撩琴瑟之鬓,而终身与不衣冠之禽兽,无香臭之草木为偶哉。
[4]佳人言辞犀利,句句掷地有声,话语之间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力量感,从正面反驳了班昭《女诫》中对于女性言语贬斥的谬论,体现女性话语权的回归,女性对程朱理学的叛逆精神,是女性破除理学的禁锢,重新获得解放的开端。
2.走出闺门,自主择婚自古以来,佳人似乎只能躲在高墙绿瓦的庭院内,无法随意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结交各类社会群体。
对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佳人不再满足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渴望自由,渴望接触新事物,因而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走出闺门这一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平山冷燕》中乡野农户之女冷绛雪,被选为婢买入宰相府邸,联系下文,这绝对是个契机。
佳人被动地走出闺门,从穷乡僻野来到繁华之都,地域的转换为其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也为与才子的邂逅提供现实基础。
若说冷绛雪是不自觉地走出闺门,存在侥幸的可能的话,那《宛如约》中的赵如子则是主动自觉地迈入门外世界。
家中从事农桑行业的赵如子,不幸父母早亡,孤独一身。
文中注重从心理描写来展现佳人的内心世界,佳人自认为才貌双全,断不肯屈嫁于村夫俗子,便男扮女装,以男儿身份四处外出寻访,留诗与才子通情愫,有这般胆识与勇气,实属难得。
出身低下的平民阶层女子,在三纲五常的压制下艰难地存活着,企图以坚定的步伐踏出一条世人都未曾走过的新路。
沿着她走过的痕迹,一代代的女性崛起于东方,树立起女性自立自强的旗帜。
(三)烟花柳巷之地的风尘女子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相关服务行业的兴盛,娼妓业也名列其中。
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落魄文人在与风流名妓的交往中,因心境相似而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文人在仕途上的不得志及内心的苦闷,均能得到佳人的理解和宽慰。
文人的举动在这股淫靡的世风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意中把妓女这一类型的女子推向了文学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