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提纲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大纲.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大纲.

微波技术基础1 绪论1、微波的频率(P1),微波的波段(P2)2 传输线理论2.1 传输线方程的解1、长线理论和相关概念2、长线方程(或传输线方程)的导出3、解长线方程得到电压波和电流波的表达式,三种边界条件会得到不同的表达形式 2.2 长线的参量1、长线的特性参数(特性参数指由长线的结构、尺寸、填充的媒质及工作频率决定的参量,和负载无关的参数)1)特性阻抗0Z (P15):0U U Z I I +-+-==-=≈2)传播常数γ(P13):j γαβ=+,通常情况下衰减常数0α=,则j γβ=。

3)相速度p v 和相波长p λ(P14):通常2p p v fπλλβ===根据相速度的定义2p f v ωπββ==,而β=(P13),因此p v = 在这里出现了波的色散特性的描述。

2、长线的工作参数1)输入阻抗in Z :()()()()000tan tan L in L U z Z jZ z Z Z I z Z jZ z ββ+==+这个公式有多种变形: ① ()()()000tan tan Z z jZ dZ z d Z Z jZ z dββ++=+当2d n λ=*时,()()Z z d Z z +=,均匀无耗线具有2λ的周期性。

当24d n λλ=*-时,()()20Z z d Z z Z +*=,均匀无耗线具有4λ的阻抗变换特性。

(感性↔容性,开路↔短路,大于0Z ↔小于0Z ) 当终端0L Z Z =时,任意位置的输入阻抗都为0Z 。

② 输入导纳()()()()000tan 1tan L in L inI z Y jY z Y Y U z Y jY z Z ββ+===+,其中001Y Z =,1L L Y Z =(P20) 2)反射系数()z Γ(这里反射系统通常指电压反射系数):()()()200j zL L U z Z Z z eU z Z Z β--+-Γ==+(反射系数是一个复数) (电流反射系数()()()()200j zL i L I z Z Z z e z I z Z Z β--+-Γ===-Γ+)由于0L j L L L L Z Z e Z Z φ-Γ==Γ+,因此()()2L j z L z e βφ--Γ=Γ(P21)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011z Z z Z z +Γ=-Γ,()()()0Z z Z z Z z Z -Γ=+。

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1 无损耗传输线方程解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2 长线理论中,有哪三套参量来描述传输状态?它们之间有何关系?3 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特点。

4 相速和相波长的计算公式。

5 用阻抗圆图(或导纳圆图)计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系数等参量,使用圆图应注意的问题。

6 什么是特性阻抗0Z 、波阻抗η、输入阻抗i Z ?第三章 微波传输系统1 TE 波、TM 波、TEM 波的特点及波阻抗表达式。

2 色散波与无色散波的特性比较,以及填充介质后公式的修改。

3 在色散系统中,例如波导中,什么叫工作波长λ、截止波长c λ和波导波长g 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4 矩形波导中的波形如何标法?波型指数m 、n 有何意义?TE 、TM 波的m 、n 有何规定?5 简要说明矩形波导中,10TE 波场结构的特点及传输参量。

6 矩形波导的传输条件是什么?7 圆波导中波型指数n 、i 的意义及截止波长表达式。

8 同轴线中主型波是什么?为保证单模传输,应如何选择同轴线尺寸?第四章 微波网络1矩形波导10TE 波的等效阻抗公式。

2 S 矩阵、A 矩阵是如何定义的?S 矩阵各矩阵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互易网络、无损耗网络、互易无损耗网络的S 矩阵的性质。

4 表4-2,简单双口网络的A 矩阵、[]A 矩阵。

5 当n 口网络参考面移动时,网络[S]的矩阵如何变化?6 n 级双口网络的[A]有何性质?第五章 微波元件1 匹配负载的功能及传输。

2 分析同轴线S 型扼流活塞的工作原理。

3 什么叫E-T 、H-T 接头,有何特性?4 什么叫魔T ,有哪些特性?魔T 的散射矩阵的推导,有何应用?5 微波电桥、同轴S 型扼流活塞、旋转极化式衰减器的工作原理。

微波复习提纲

微波复习提纲

第1章概论1微波与射频概念、微波与射频的特点、微波通信系统 第2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及其意义。

能化简到波动方程。

(注意复数形式)2、介质本构方程 (D,J,B,H 、等之间的关系,注意线性媒介的特点)3、坡印廷定理 注意无界均匀电介质中,表征能量流的矢量S 与E ,H 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η本征阻抗。

4、波动方程 建议自行推到一次,注意得到波动方程的简化条件。

(可以用数学变换方式推到(如傅里叶变换)。

5、介质中的平面波、自由空间中的平面波、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 注意复介电常数(2.6.4)和传播常数γ,相位常数β,波长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6、波的极化 1)线极化波2)椭圆极化波3)圆极化波等几种极化的特点。

计算:1)能对理想空间中的电磁波传输参量的计算,如给定E 算H ,或给定H 算E 。

习题2.5给定H 算E 。

第3章传输线理论认真推导、理解以下公式,并能熟练应用)](1[)()]()([122)()](1)[()()(22)(00000000d Z d V d V d V Z e Z Z I V e Z Z I V d I d d V d V d V e Z I V e Z I V d V d j L L d j L L dj L L d j L L Γ-=-=--+=Γ+=+=-++=+-+-+-+-ββββdtg jZ Z d tg jZ Z Z d I d V d Z L L in ββ++==000)()()( )(1)(1)()()(0d d Z d I d V d Z in Γ-Γ+==)2(2200200)(d j L d j L dj L L d j L L L L L e e e Z Z Z Z e Z I V Z I V VV d βφβββ----+-Γ=Γ=+-=+-==ΓL Lj L j L L L L L e e Z Z Z Z Z Z Z Z φφΓ=+-=+-=Γ0000]1[1)(]1[)()2(0)2(d j L dj L d j L d j L L L e e V Z d I e e V d V βφββφβ--+--+Γ-=Γ+= 212)]2cos(21[)(d V d V L L L Lβφ-Γ+Γ+=+ LL d V d V VSWR Γ-Γ+==11)()(minmax通常选取驻波最小点距负载的距离用m in d 表示,此时有: ]1)[()(m in m in L d V d V Γ-=+]1)[()(min min L d I d I Γ+=+所以: V S W RZ d I d V d I d V d Z L L in 0min min min min min ]1)[(]1)[()()()(=Γ+Γ-==++通常选取驻波最大点距负载的距离用max d 表示,此时有。

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微波技术复习提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提纲第一章均匀传输线1、微波传输线微波传输线试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它的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的方向传输,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其所引导的电磁波又成为导行波。

2、均匀传输线一般将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介、材料及边界条件都不变的导行波系统称为规则导行系统,又称为均匀传输线。

微波传输线的分类:①双导体传输线②波导③介质传输线3、均匀传输线方程4、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传输线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5、传输线工作特性参数传输线工作特特性参数主要有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与波长。

特性阻抗:将传输线上导行波的电压和电流值比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用Z0来表示。

它与工作频率有关,由传输线自身分布参数决定,与负载和电源无关。

传播常数:相速Vp与波长:传输线上相速定义为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相位面沿传播方向的传输速度,6、传输状态参量传输线状态参量主要有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等。

反射系数: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电压(或电流)之比为电压(电流)反射系数。

入射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当z=0时,Γ(0)=Γ1,则终端负载阻抗Z1与终端反射系数Γ1的关系为:Γ1=(Z1-Z0)/(Z1+Z0)驻波比:ρ=|U|max /|U|min其行波系数为:K=1/ρ7、行波状态行波状态就是反射系数的传输状态,此时的反射系数Γ1=0,而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即Z1=Z0,也可以称此时的负载为匹配负载。

8.纯驻波状态纯驻波状态就是全反射状态,即终端反射系数Γ1=1。

9.行驻波状态10.传输线上的损耗可分为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回波损耗:(α=0),插入损耗:(α=0)..11.阻抗匹配分别是负载阻抗匹配,源阻抗匹配,共轭阻抗匹配。

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电源内阻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大纲分析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大纲分析

微波技术基础1 绪论1、微波的频率(P1),微波的波段(P2)2 传输线理论2.1 传输线方程的解1、长线理论和相关概念2、长线方程(或传输线方程)的导出3、解长线方程得到电压波和电流波的表达式,三种边界条件会得到不同的表达形式 2.2 长线的参量1、长线的特性参数(特性参数指由长线的结构、尺寸、填充的媒质及工作频率决定的参量,和负载无关的参数)1)特性阻抗0Z (P15):0U U R j L LZ I I G j C Cωω+-+-+==-=≈+2)传播常数γ(P13):j γαβ=+,通常情况下衰减常数0α=,则j γβ=。

3)相速度p v 和相波长p λ(P14):通常2p p v fπλλβ===根据相速度的定义2p f v ωπββ==,而LC β=(P13),因此p v LC= 在这里出现了波的色散特性的描述。

2、长线的工作参数1)输入阻抗in Z :()()()()000tan tan L in L U z Z jZ z Z Z I z Z jZ z ββ+==+这个公式有多种变形: ① ()()()000tan tan Z z jZ dZ z d Z Z jZ z dββ++=+当2d n λ=*时,()()Z z d Z z +=,均匀无耗线具有2λ的周期性。

当24d n λλ=*-时,()()20Z z d Z z Z +*=,均匀无耗线具有4λ的阻抗变换特性。

(感性↔容性,开路↔短路,大于0Z ↔小于0Z ) 当终端0L Z Z =时,任意位置的输入阻抗都为0Z 。

② 输入导纳()()()()000tan 1tan L in L inI z Y jY z Y Y U z Y jY z Z ββ+===+,其中001Y Z =,1L L Y Z =(P20) 2)反射系数()z Γ(这里反射系统通常指电压反射系数):()()()200j zL L U z Z Z z eU z Z Z β--+-Γ==+(反射系数是一个复数) (电流反射系数()()()()200j zL i L I z Z Z z e z I z Z Z β--+-Γ===-Γ+)由于0L j L L L L Z Z e Z Z φ-Γ==Γ+,因此()()2L j z L z e βφ--Γ=Γ(P21)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011z Z z Z z +Γ=-Γ,()()()0Z z Z z Z z Z -Γ=+。

微波传输技术方案

微波传输技术方案

微波传输技术方案引言微波传输是一种高频率(通常在1G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能够在两点之间传输信号。

由于微波在传输过程中的低反射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够穿透大气层等特性,使得微波传输技术成为了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本文将介绍微波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应用场景以及安装和维护方案。

基本原理微波传输基于电磁波的传输原理,通过微波信号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微波传输涉及到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频率:微波传输的频率通常在1GHz至300GHz之间,高频率的微波能够传输更高带宽的信号。

2.天线:微波传输需要使用天线来发射和接收信号。

天线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传输的效果。

3.反射和折射:微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合理设计传输路径和使用障碍物能够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折射,提高传输效果。

4.衰减:微波传输的信号会因为传播距离、传输介质和障碍物等原因而发生衰减。

合理选择传输路径和增加中继站可以减少衰减。

应用场景微波传输技术在通信、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无线通信:微波传输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

其高频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使得微波传输成为无线通信的重要手段。

2.雷达系统:雷达系统利用微波传输技术来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使得雷达系统能够在不同天气和地形条件下工作。

3.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微波传输技术来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信。

微波能够穿透大气层,从而能够在地面和卫星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4.数据传输:微波传输技术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频率的微波能够传输更高带宽的信号,从而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安装和维护方案在进行微波传输技术的安装和维护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传输路径的选择:合理选择传输路径可以降低信号的衰减和反射。

需要避免传输路径中存在大的障碍物,如高楼、山脉等。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课件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课件
包括微波发射设备、传输介质、微波接收设备等。
微波传输系统的分类
根据传输距离和应用需求的不同,可分为点对点传 输和多点传输。
微波传输的性能指标
• 传输容量 • 可靠性 • 稳定性 • 安全性
微波传输的应用
无线电视 远程监控与控制
无线电台
卫星通信
其他应用
微波传输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实现微波传 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和优化。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PPT课件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是研究微波信号在传输中的传播和特性的重要领域。本课 件将介绍微波传输的定义、特点、主要技术、系统组成、性能指标、应用以 及未来发展。
什么是微波传输?
微波传输是指利用微波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它在电信、无线电视、远程监控与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传输的特点
频率规划技术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 境,合理规划微波信 号的频率与带宽。
天线技术
设计和优化微波天线, 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 果和覆盖范围。
传输线技术
选择适合的传输线材 料和结构,减小信号 的衰减和损耗。
多路复用技术
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和 传输容量。
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
微波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 发展将促进微波传输 的应用和发展。
5G网络
5G网络的建设将对微 波传输技术提出更高 的要求,推动其进一 步发展和创新。
微波集成电路 技术
微波集成电路技术的 进步将推动微波传输 系统的性能提升和成 本降低。
总结
微波传输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和应用微波传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微波传输将在智能化、卫星导航、5G 网络和微波集成电路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微波传输原理

微波传输原理

微波传输原理微波传输是一种通过微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波传输原理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天线的辐射和接收、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微波传输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

首先,微波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高频率和短波长的特点,能够在大气中进行远距离传播。

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发送端通过微波发射设备将信号转换为微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进行辐射;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再通过微波接收设备将其转换为原始信号。

这一过程涉及到天线的辐射和接收技术,以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其次,天线是微波传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送端的天线需要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进行辐射,而接收端的天线则需要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

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信号的传输质量,因此在微波传输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天线的类型、方向性、增益等参数,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另外,微波传输系统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调制是指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播的调制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传输场景。

解调技术的发展也对微波传输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微波传输系统中通常采用数字解调技术,能够更好地抵抗噪声干扰和信号衰减。

总的来说,微波传输原理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天线的辐射和接收、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微波传输系统,提高其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微波传输原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2016年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能手竞赛
无线传输类(微波、卫星)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一、电工基础
1、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磁场、磁路及电磁感应;
3、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4、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5、三相交流电路;
6、单相半波、全波整流,桥式整流,三相半波、三相桥式全波整流;
7、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8、谐振电路;
9、互感耦合电路及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动机;
10、分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组成;
2、计算机操作系统;
3、数据库基础知识;
4、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5.互联网络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三、电波传播知识
1、电场、磁场概念;
2、无线电波及形成;
3、无线电波传播与极化;
4、中、短波、超短波电波传播特点;
5、广播和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失真;
四、传输线基本知识
五、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功率合成与分配基本原理
六、数字电视知识
1、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的概念
2、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
3、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第二部分:技术安全(通用)
一、设施安全要求
二、技术安全措施
三、停送电、开关机和巡视设备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四、测量和试验工作的安全规定
五、电力电缆和架空线路工作安全规定
六、带电工作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七、本单位应急备播方案
第三部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微波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一、微波传输技术
1、微波中继传输信道的构成
2、微波线路的分类、K值和余隙的选定
3、衰落、抗衰落措施及其中断率
4、传输性能指标及其分配
5、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
6、微波传输常用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7、SDH传送网技术
8、微波中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调试
9、系统技术指标及测试
二、数字微波传输设备
1、主要技术指标
2、基本构造及信号流程
3、告警指示含义
三、电源系统
1、电源系统组成
2、电源系统控制器主要功能
3、蓄电池定期检查项目
4、如何查看当前告警信息
四、天馈线系统
1、目前使用天线类型
2、馈线系统主要类别
3、天线主要特性
4、馈线系统维护项目
五、NI多业务平台
1、NI面板接口组成及功能
2、告警指示灯含义
六、解码器
掌握解码器节目选择的具体操作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一、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1、同步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卫星有效载荷的主要参数
2、DVB-S卫星传输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二、地球站传输系统
1、上行系统典型链路构成(含网管、上行功率控制系统)
2、上行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和工作原理
三、卫星发射天线基本知识(含天线控制系统、波导充气机)
四、卫星接收系统
五、卫星传输系统常见干扰
六、卫星雨衰、日凌
七、广播电视卫星传输链路计算
八、卫星传输系统主要指标的测量及有关技术标准
九、总局下发的卫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技术文件第四部分广播电视电视管理规定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第62号令)
2、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3、安徽省广播电视微波电路考核办法
4、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实施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