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斗华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湖南大新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湖南大新金矿床于 2001 年矿点踏勘时发现,经多年普查,矿床已达到大型规模。矿床严格受断裂构 造控制,特别是F5断裂控矿规模较大,找矿前景较好。
1 区域地质特征
大新金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接 壤地带边缘,湘中岩石圈古俯冲带内(饶家荣等, 1999),城步-桃江深大断裂的东侧(图 1),白马山 -龙山 EW 向隆起带中大乘山穹隆轴部北东端。白 马山-龙山 EW 向隆起带从西向东由白马山、大乘 山、龙山等穹隆组成(图 2),前泥盆系构成穹隆 核部,泥盆系绕穹隆呈环带状分布,石炭系-三叠 系顺穹隆之间的 NE 向向斜展布,总体为一套在拗 垃槽环境中沉积的裂谷式沉积建造(王高道, 1994),具明显的三元结构:震旦系-寒武系冰水 及火山碎屑建造、黑色碳硅建造构成第一结构层; 奥陶系类复理石建造构成第二结构层;泥盆系-三 叠系陆源碎屑及碳酸盐建造构成第三结构层。
对矿区原生晕元素异常进行普通聚类分析,从元素相关系数结果(表 3)、聚类分析谱系图(图 5)可 以看出,与Au成矿最相关的元素为As、SbX。
表 3 聚类分析参数统计表
Au
Ag
As
Sb
Hg
Cu
Pb
Zn
Mo
Ba
Mn Co
Au
1
Ag -0.043
1
As
0.702
-0.033
1
Sb
0.276
-0.042
0.207
矿区构造发育,构造行迹以 NE 向为主,主要发育 NE 向、NW 向、近 SN 向 3 组断裂构造。区内地表 未见岩体出露,仅个别钻孔内见少量黑云母花岗岩脉岩,但在矿区西约 6 km 处出露有印支期天龙山岩体, 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
湖南斗华岭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 细粒及不等粒变余砂状结构、交代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 染状构造、脉状和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变余层 状构造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毒砂,次有自 然金、金银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 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铁质氧化物和岩屑等,矿床 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图 2)。
编号 AS1
AS2
面积 0.05
0.03
元素 Au As Sb Au Sb As
一般含量 μg/g 6-10 10-15 1.5-2.5 6-10 1.5-2.5 10-15
最高量 μg/g 72.91 50.95 60.87 71.91 3.41 29.2
分级 一级
一级
4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特征,探讨该矿床的类型和成因。认为斗华岭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并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
导和借鉴。
关键词 :金矿 ;斗华岭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19)06-0050-2
1 区域地质背景 斗华岭金床是近年来湖南在大规模找矿勘查中新发现的一
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地质特征

76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吉德平,陈 聪(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湖南 株洲 412000)摘 要: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位于醴陵官庄金矿整装勘查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小木坪组、黄浒洞组和雷神庙组。
其中黄浒洞组和雷神庙组为矿区主要含矿层。
构造行迹为NE 向构造,其次为NWW-近EW 向构造,局部发育近SN 向构造。
岩浆岩未在矿区出露。
矿区内发现主要的金矿脉有近东西向的3条,编号1、2、3;北东向的4条,编号4、5、24、30。
关键词:浏阳市香禾田矿区金矿;官庄整装勘查区;成矿地质条件 ;金矿脉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076-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吉德平,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 。
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杨子陆块江南地块的东南缘,与南华活动带武功一褚广山褶皱带紧邻。
经历过武陵、雪峰、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六次大的构造运动[1-3]。
1.1 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新元古界板溪群、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是区域内的赋矿地层。
区域内大面积出露的是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约占图区总面积的60%。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王仙~兰桥一带的图区东侧,约占图区面积的25%。
1.2 构造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具有多期次、多层状(中深至浅层)、多型式(逆掩、伸展拉张)、多级次的构造岩片叠置堆积等特点。
区内主要出露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构造线走向为近东西~北东向,构成本区褶皱基底,坂溪群构成本区似盖层,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构成本区主要盖层。
盖层和似盖层出露面积少,分布零星,其构造形迹不显著(见图1)。
图1 湖南省浏阳市香禾田矿区区域地质图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又强烈,具有多期次特征,既有本区南部大面积的花岗类岩体(板杉铺岩体),又有大量的基性一酸性岩脉,及花岗斑岩体(王仙岩体)。
湖南大新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表 3 聚类分析参数统计表
Au
Ag
As
Sb
Hg
Cu
Pb
Zn
Mo
Ba
Mn Co
Au
1
Ag -0.043
1
As
0.702
-0.033
1
Sb
0.276
-0.042
0.207
195
2.5.2 矿床元素组合特征 对矿区内F5断裂已有工程较为系统的采集原生晕样,矿床元素组合(衬值≥1,浓集克拉克值≥1)为Au、
Ag、Cu、Pb、Zn、As、Sb、Co、Mn、Mo(见表 4),前缘元素组合为As、Sb,矿体中心元素组合为Au、 Ag、Cu、Pb、Zn,尾晕元素组合为Co、Mn、Mo。矿床以含As、Sb高为特点。
194
矿床地质
2008 年
2.4 金的赋存状态 金的赋存状态可分为 3 类: 第一类是金的独立矿物⎯自然金,呈微细粒、不规则粒状,主要被硫化物如毒砂、黄铁矿等包裹,或
产于它们隙间及边部,少量产于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集合体、长石等脉石矿物中。这部分金在一定磨矿 细度下(如 100~200 目)有可能解离或暴露出来,占总金量的 12.5 %。
-0.023
0.13
0.09
0.101
1
Ba -0.054
0.78
-0.033 -0.072 -0.062 -0.052 0.005 -0.046 0.222
1
Mn -0.047
0.605
-0.028
0.002
-0.068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付胜云(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116)摘要: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找矿潜力巨大。
为满足国内外对金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金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介绍了湖南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湖南省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湖南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Fu Sheng YunHu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sha 410116, ChinaAbstract: go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Hunan, the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gold min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nrichment rules of Hunan gold m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re typ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dat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ivision of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summed up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Key words: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Hunan湖南金矿勘探开采历史悠久,长期为地质学者所重视[1-16]。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发表时间:2019-02-28T15:15:21.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蒋尊武[导读] 摘要: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衡阳远景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衡阳 421000摘要: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黄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研究湖南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先对湖南金矿的类型以及控矿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湖南张家洞矿区对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等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黄金对我国医疗事业、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改善,关于珠宝、黄金等奢侈品的消费欲望不断提升。
同时,黄金储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
所以,加强黄金矿产资源储量、产量的分析,对提升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1.概述1.1湖南地区金矿类型的分析金矿类型划分,是金矿床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程序和环节。
因为不同地区金矿床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因此关于金矿床的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采用的划分理论和依据也是不同的。
在我国湖南地区,主要存在六种类型的金矿床:第一,是含金石英脉型的金矿床和蚀变破碎带型的金矿床;第二,是微细浸润型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第三,是风化淋滤型金矿床和冲击型金矿床。
如图1所示。
图1湖南金矿床分布图1.2金矿资源勘查利用现状研究随着金矿开采力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金矿企业都加强了基础地质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关于金矿资源的普查、勘探,相关的费用投入不断扩大。
同时,因为地质条件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金矿勘查、检测时间较长。
相较于我国其他省份、地区,湖南地区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勘查理念、勘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湖南金矿勘查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
湖南万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湖南万古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发表时间:2019-05-09T15:48:31.53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作者:李仁申[导读] 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黄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研究湖南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南黄金洞大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岳阳市414500摘要: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黄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研究湖南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先对湖南金矿的类型以及控矿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事例对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等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湖南;金矿;矿床;特征1引言湖南省平江县万古金矿是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队于1991~1995年新发现并完成普查评价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区地处湘东北,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江南地轴中部幕阜山穹断带之西南部。
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十分重要的金、铜、钴等多金属富集成矿带,它沿扬子准地台南缘与滇东北、川南和赣东北成矿带相衔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重要的跨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区带。
万古金矿是我省具有重要开采价值的金矿床之一,1996年以来,已部分开采利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进一步研究湖南黄金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本文基于笔者多年工作经验。
在万古矿区童源-和尚坡矿段金矿具体实例指引下展开深入探讨,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2区域地质背景湖南省平江县万古矿区童源-和尚坡矿段金矿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城南约8千米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3′28″~113°35′13″,北纬28°37′30″~28°38′45″。
探矿权区块范围面积3.48 平方千米。
当前已核实矿脉11条,圈出金矿体27个(其中盲矿体11个)。
矿体主要由含金蚀变破碎板岩、含金构造角砾岩及含金石英脉组成,局部见含金蚀变板岩(⑤-1号脉较典型),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基本上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沿走向、倾向延伸以②、⑧号矿体最大。
湖南及邻省某些金矿床的发现及其经验教训

湖南及邻省某些金矿床的发现及其经验教训自70年代中期掀起的金矿探采热潮以来,充分调动了各地勘单位找金的积极性。
近十多年来的找金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仅湖南境内新探获的矿产地和金矿储基就有大幅度增加。
通过近十多年的工作,新探获的大中型矿床有康家湾、老鸦巢、鱼儿山、龙王山、龙山、大坊、杨山庄、泪罗、坳上、黄龙桥和镇头ll处。
还有金坑冲、高家坳、铲子坪、沧浪坪、符竹溪、黄土店、杳枫山、古台山、龙王江、江溪垅、淘金冲、金梅、七宝山、平察、溪口、执源、金潭和谢林港等小型矿床。
回顾这些金矿床的探获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的金矿勘查工作是有意义的。
一、启迪思想,突破类型近十多年取得这么好的找矿效果,主要是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
跳出含金石英脉类型和老地层的框框,扩大找矿新区域,向多种金矿类型发展。
实践证明,在湖南境内除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外,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金锑钨共生的石英一破碎带型矿床、第四系河床冲积砂金矿床等找矿效果都很好。
微细浸染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也有明显突破。
(一)寻找团结沟式金矿通过从伴生金矿中找共生金矿床,探获了大坊中型银金矿床。
该矿在我部工作之前。
某地质队曾重点评价过铅锌矿,对金银矿也作为伴生元素进行过查定。
由于该矿铅锌品位低、矿体规模小、埋藏深而放弃工作。
我部在寻找与斑岩体有关的金矿过程中,发现该矿含金较高,具备寻找团结沟式金矿的地质条件。
我们采取从浅入深,从地表到深部的工作步骤。
在查明地表氧化带一一铁帽含金可圈定工业矿体的前提下,再投入深部原生矿的详查评价工作,从而,探获了湖南唯一的一处银金碲化物、硫化物矿床。
兄弟地质队也十分重视与岩浆岩有关的金矿找矿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效果。
如水口山矿田,过去以探采铅锌矿为主,通过近十多年的找金工作,在贫铅锌矿的黄铁矿矿体中,探获老鸦巢、龙王山两处中型金矿床。
在矿区外围康家湾地段探获隐伏的大型铅锌金银矿床。
该矿田金的总探获储量已达到超大型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 驱动含矿流体的循环 。研究表明 , 成矿流体 主要来源于大气雨水 , 混有岩浆水 的加入 , 流体包 裹体均一测 温显示 矿 床形成的温度在 19—24℃ , 4 2 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 温热 液矿床 。
关键词 : 金矿 ; 地质特征 ; 矿床成 因; 斗华 岭
中 图 分 类 号 :6 1 P 1. P 1 ;6 8 5 文献标识码 : A
许 跃 初 , 长健 杨
( 湖南有色地质勘查研究 院, 湖南 长沙 401) 10 5
墒
要: 斗华岭金矿位 于醴 陵 一浏 阳成矿带上 , 区出露的地层 主要为 中元古界冷家溪 群的浅变质岩 系 , 矿区主 矿 为
要 的矿源层 。矿区主要的构造方向为 N E向 , 矿体赋存在 N E向的断层 中。区 内岩浆活 动为成矿流体 提供 了热 能 ,
M spo rzi L njx gopg d e m rhcsr sa ema u eo r mnn . os ut no e e sei eort ooe eg ai ru r em t o i e e .s h i s r f e iig C nt ci fh p i e i a a p i t no c o r o t do t s
Ge l g c lCh r c e itc n n ss o u ua i g o o ia a a t r si s a d Ge e i f Do h l n Go d De o ie n Li y ng H u a l p st i u a n n X u —h , A G C a gj n U Y ec u Y N h n -a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引 言
斗华 岭金 矿地 处 醴 陵 一浏 阳 成矿 带 上 , 带 是 该 江南 古 陆 中部重要 的成 矿 区 , 是 湘 东地 区 的金 矿 也
集 中 区 , 有 团 山背 、 林 寺 、 产 雁 肖家 山 等重 要 金矿 。
洞组 ( t h ) 倾 向北 东 , 角 4 。 O 不 等 , 岩 Pl 3 , n 倾 8 ~8 。 其
本文 通过 对斗 华岭 金矿 的地 质特 征 的分析 以及对 矿
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 对指导本 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具 有重要 意 义 。
( u a ofr u el i lR sac ntueC a gh 10 5 C ia H nnN ner sG oo e eerhIstt, hnsa 0 1 , hn ) o ga i 4
Ab t a t T e g l e o i o u Hu l g i le td i h i n — i y n tU g n e b l. h r u a e p s d man y sr c : h 0 d d p st fDo ai s a a e n t e L l g L u a g me a o e i e t T e o  ̄ ' x o e il n i e
第3 2卷第 4期 21 0 0年 8月
甘
肃
冶
金
V0. 2 No 4 13 . Au . 2 1 g ,0 0
GANSU METAL LURGY
文章 编 号 :6 2 6 (0 0 0 -110 17 44 l 2 1 )40 0 -3
湖 南 浏 阳 斗 华 岭 金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因探 讨
-
1 9—2 4 ℃ . e g n sso h e sti e i ema y e d p st 4 2 h T e e i fte d p i s p t r lt p e i o h o .
Ke od : o e s ;el cl hrc rt sdp s eei; oh a n yW r s gl dp i go g a caati i ;eoigns D u ul g d o t o i e sc t s i
t e N d r ci n,n eo e o yi e td i h o t E ie t h o a d t r b d sl ae t e NE ̄e d n u t Ma ma i c ii e n te r go r vd h e t o h a n n i gf l. g t a t t si e i n p o i et e h a r a e vi h f te o e fr n u d n r e u d c ci g T e r s a e h w t a h in o e fr n u d s f m t s h r a h r ・ mi g f i s a d d i n f i y l . o l v l n h e e _ h s o t e ma r - mi g f s i r r h t o l i o amo p e c w — i tr e 。mie t gn t t r Ho g nz t n t mp r tr ffud i cu in h w ta h e e au e o e o ti i x d wi lma ra c wae . mo e iai e e au e o i n l so s s o h tt e t mp r t r fd p s s n l i o l
性 为一套 浅变质 岩 系 , 下部 为 暗灰 色 厚层 状 中粗 粒 变质 杂砂 岩 、 质含 钙 杂 砂 岩 为 主 , 与炭 质 板 岩 、 变 常 黑色 板岩 组成韵 律 , 夹 多层 白云质 千枚岩 ; 并 上部 为
暗灰 色 中厚 层状 炭 质板 岩 、 质 绢 云母 板 岩夹 变 质 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