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木材贸易资源基础的思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两国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也非常庞大,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本文旨在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国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禀赋比较1. 中国的木质林资源禀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生产国之一,全国森林面积约为2080万平方公里,木质林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竹资源、松树、杉树和桦树等硬木资源,同时在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
中国的木质林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
综合评述:中美两国在木质林资源禀赋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木质林资源种类丰富,区域分布广泛;美国的木质林资源以硬木为主,种类丰富而数量大。
在资源禀赋方面,两国均具备一定的优势,未来可以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合作。
二、生产技术比较1. 中国的木质林产品生产技术中国的木质林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内一些木材加工企业拥有先进的木质林产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
中国在木质林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竹材加工、家具制造等领域表现突出。
综合评述: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生产技术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优势,但美国在高端领域的优势明显。
中国可以通过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生产水平,实现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升级。
三、贸易体系比较1. 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体系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市场。
中国在出口家具、木地板、木制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市场非常广泛,包括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
综合评述:中美两国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体系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中国在出口家具和木制品方面的竞争力明显。
美国在出口硬木和软木方面的竞争力明显。
未来中美两国可以在木质林产品贸易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发展趋势比较1.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中国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庞大,特别是在家具、装饰材料等领域,对木质林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
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摘要: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木质家具在出口家具中占了很大比重,文章在对木质家具出口贸易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废旧木质家具材料的循环利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企业规模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积极通过相关认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木质家具出口贸易SWOT中图分类号:F47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5-043-02我国已经成为家具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2006年出口总值达174.65亿美元,约占全球家具贸易总额的1/5,其中木质家具企业出口87亿美元,约占家具出口总额的50%。
然而从我国国内情况分析,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又存在很多劣势;从国际情况分析,木质家具出口贸易面临若干机遇但又存在很多威胁,对其进行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 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分析,寻找与优劣势、机遇和挑战相匹配的战略显得颇为关键。
一、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优劣势分析(一)我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优势1.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低廉优势。
从家具行业工人的绝对工资来看,我国家具工人的基本工资是4元/小时左右,而欧美国家家具行业工人的基本工资是12美元/小时左右,即使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有很大的优势,2005年俄罗斯人月均工资为286美元,巴西为250美元,中国为145美元。
另外,我国家具制造历史悠久, 拥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我国的劳动时间制度也相对灵活,劳动力使用成本较低。
我国的土地租金、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在中国建造一个家具工厂的成本比在美国低60%左右。
2.木质家具产业集群优势。
2007年木质家具全国114家企业中,广东有25家,山东有14 家,广西有10家,目前,华东、华南和华中木质家具产业集聚现象较为明显:以浙江、江苏、山东为中心的华东木质家具产业区有木质家具企业33家;以广东、广西为中心的华南木质家具产业区有36家;以河南、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有19家。
农林经济管理的木材出口与贸易

农林经济管理的木材出口与贸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农林经济管理的木材出口与贸易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在建筑、家具制造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还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木材出口与贸易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木材出口与贸易对于农林经济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木材是农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与贸易能够带动农林业的发展,提高农民和林业工人的收入水平。
同时,木材出口还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促进国际贸易平衡。
木材贸易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木材出口与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合理的木材采伐和非法砍伐现象严重影响了木材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非法砍伐不仅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土地退化。
其次,木材贸易还受到了国际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影响。
一些国家对木材产品进行限制和高额关税,使得木材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木材贸易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木材出口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木材采伐的管理和监督,严禁非法砍伐和滥伐。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可以有效遏制非法木材贸易。
其次,加强对木材贸易的监管和标准制定,推动木材贸易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建立起全球性的木材贸易认证机制,确保木材产品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促进木材加工和价值链延伸来提高木材贸易的附加值。
通过加工木材,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加农林经济的收入。
同时,加强对木材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的木材出口与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研究

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研究木材产业是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木材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能力得到极大的扩张和释放。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木质林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但是,产业大国并非产业强国。
长期以来,中国木材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原始性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低效利用基础上的,木材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高。
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能提升木材产业的竞争力,无法支撑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问题,对于构建木材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实现木材产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基于产业竞争力的视角,对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全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木材产业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现状,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资源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资源基础转换的实现。
在木材产业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现状分析中,根据中国木材产业的发展状况,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源禀赋的丰裕程度、资源投入的规模和资源配制的效率展开深入的研究。
在原始性资源方面,分别对木材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本投入与配置的现状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木材资源供给严重依赖进口;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但将逐步丧失;物质资本投入规模扩大,但配制效率低下。
在创出性资源方面,分别对技术资源、智力资本和融资能力投入与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技术资源投入不足,智力资本存量低,融资能力薄弱。
根据木材产业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特点,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对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研究。
首先,研究原始性资源与木材产业之间的关系。
分别对木材资源、劳动力、物质资本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中国木材产业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对进口材的依赖,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物质资本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束缚对木材产业发展的贡献较为有限。
其次,研究创出性资源与木材产业之间的关系。
年木材行业年终总结木材市场供需平衡木材产品出口增加

年木材行业年终总结木材市场供需平衡木材产品出口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木材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过去的一年里,年木材行业经历了供需平衡的调整,木材产品的出口量也有了显著增长。
本文将对木材行业的供需平衡和出口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 供需平衡状况木材是建筑、家具等行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供需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木材行业面临着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合规和可持续发展的木材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而供应侧的结构调整和市场规范化建设也推动了木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步伐。
在需求方面,木材行业主要受到建筑、家具、造纸等行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高质量木材需求逐渐上升。
同时,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也对木材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供给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政府加大对木材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非法伐木的打击力度,保障了木材供应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木材行业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较好的供需平衡状况。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需求的升级促进了木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木材产品出口增加的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木材行业的产品出口量有了显著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我国木材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监管的加强,我国木材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这使得我国的木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进出口贸易量也相应增长。
其次,我国与其他木材生产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消费国之一,而北美、北欧等地则是重要的木材生产国。
近年来,我国与这些木材生产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逐渐加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木材产品的出口。
3.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木材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木材进出口贸易概况及对木材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 词 : 木材 ; 出口; 进 木材 资源;木材产业
中囤分类号 :S T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6420 )2 080 1 1 5 (060— 0—4 0 8 0
Re iwso heW o d I p r- po tTr d n ve n t o m o tEx r a e a d
itn ie t a i la d tc n lg n e sv ,a d e p n n e n t n lm a k t y ma u a t rn n e sv o c p t n e h oo y it n ie n x a d it r ai a r e s b n fc u i g a o g o u l y r n a sa dm an ann o d ce i. o d q ai ,b a d n me n it iig g o r dt t
h u g se h tChn s n fcu e h ud ta so m h i p o u t n mo e fo b ig lb r e s g e td t a ie e ma u a t r ss o l r n f r t er r d c i d r m en a o o
t e W o d I d sr n Ch n h o n u ty i i a
ZH U a g qa Gu n — in
( hn mb r sr uin e ig10 3 ,C i ) C iaTi e ti t ,B in 0 8 4 hn Di b o j a
Ab ta t sr c :
wi o u n t e wo d r s u c s u . I i o i in,t e ic e sn t c o u f fr s t a f c s o h o e o r e is e n h s pno h h n r a ig so k v lme o o e t
木材行业分析

木材行业分析木材行业是指以木材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相关产业链,包括林木种植、木材加工、木制品制造、木材交易等领域。
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装饰等领域。
以下是对木材行业的分析。
首先,木材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木材替代传统材料,这给木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国家对建筑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木结构建筑逐渐受到关注,这也为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其次,木材行业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木材资源的采伐受到一定限制,导致木材的价格不断上涨。
其次,木材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木材行业的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再者,木材行业面临着环境压力。
由于木材的采伐和加工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木材行业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最后,木材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创新、智能。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木材行业将会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同时,木材行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制造将成为木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木材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然而,木材行业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木材行业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林木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与挑战

我国林木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与挑战摘要:在我国林木业产品加工与贸易迅速崛起,林木业产品贸易量大幅增加,并且在贸易总量、类别、结构、流向上产生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基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中我国1994年至2010年林木业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林木业产品当前贸易结构、现状及特点,总结目前林木业产品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态势,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林木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策建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的、稳定的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我国林木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直线上升,国际进出口贸易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林木业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超级大国之一,林木业产品的国际贸易在我国进出口产品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世界对中国林木业产品贸易的关注也逐渐提高。
1 我国林木业产品进出口现状及特点1.1 概念界定从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来看,根据FAO的定义,林木业产品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木材和以木材为原料生产的各种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木质人造板、各种木制成品和半成品、木浆、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纸及纸制品、林化产品等。
我国的统计口径中,林木业产品不仅包括林木业部门和其他部门生产的上述产品,还包括种苗、花卉、林化机械、园林机械、林区土特产品、林果类产品等。
普遍意义上,将林产品界定为林木业产品、林化产品、竹产品、经济林产品的统称。
本文主要以林木业产品为研究对象,并选取纸及纸板(未切成形)、纸浆、锯材、原木等主要林木业产品作为代表,考察林木业产品出口状况;选取家具、锯材、纸及纸板(未切成形)等林木业产品作为代表,考察林木业产品进口状况。
1.2 我国林木业产品进口现状及特点1.2.1 林木业产品进口额已跃居全国进口商品之首,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上升近几年,林木业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进口商品之一,原木、锯材、胶合板、纸浆及纸等林木业产品的进口量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1991―1997年中国林产品进口总额由原来的世界第7位上升至世界第3位,其中林木业产品进口总额增长了173.7%,远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 。 a y 因
理论纵横—
内被替代, 建立在森林资源消耗基础上的木材贸易, 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减少。因此, 木材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 的位置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同时, 发展林产品出口贸易, 促
进木材企业国际化经营, 是产业升级和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竞
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和企业变革的重要促进力量。 因此, 发展出口贸易是木材产业成长不可替代的动力之一。 2 发展木材国际贸易的资源条件 . 木材产品是资源基础型产品, 发展木材产品的国际贸易, 特别是出口贸易, 必然涉及木材这种特殊资源的供应问题。 中 国是一个木材资源稀缺的国家, 在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 这种稀缺性就变得更为明显。 () 1木材资源供给分析 从森林资源总量上看, 中国森林资源位于世界前列。 据第 五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中国现有森林面积为 184 59. 1 万h2 m, 森林蓄积量 12 亿 m 。从人均占 1. 7 3 有量来看, 中国森 林资源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 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 , 1 %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 3 均蓄积量的 1. 2 %。从结构上来看 , 5 中幼龄林比重过大, 占森 林资源总量的 7. 0 %。这种不合理的林龄结构造成了中国森 3 林资源实际有效供给能力非常有限。现有森林资源的用材林 中,成熟林蓄积量已由 19 年的 1.亿 m 降为 20 年的 93 9 6 3 00 1.亿 m 。据预测, 1 年将进一步下降为 8 5 m 3 5 ' 20 0 . 亿3 7 . () 2 木材资源需求分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 木材及其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据专 家测算 , 9 年我国商品材消费量在 1 4 时 左右, 19 9 . 亿 4 其中建 筑及装修业为 30 万 m ,家具制造业 20 万 m ,造纸业 00 3 40 3 55 30万 m ,农业用材 20 万 m3 ' 00 ,工业及基地用材 15 60万 m ,预计到 21 年,商品材总需求量将达到 2 4 m , 3 00 . 亿 3比 4 19 年增加 1 m , 6. 平均递增 5 左右。从国际 99 亿 3 增长 9 %, 4 % 层次来看,中国木材消费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目 前, 中国人造板、 纸浆、 纸及纸板( 含非木浆) 消费量高居世界 第二位 , 原木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三位。 以上分析表明, 木材资源的国内供给受到了明显的约束, 而木材需求呈现出膨胀性的发展态势,木材供需矛盾非常突 出, 木材供给缺口逐步扩大。 据专家预测 , 0 年国内木材供 2 5 0 给缺口将达 0 亿 ̄.亿 m ; 年缺口将达到 1 亿一. . ^7 6 - 0 3 05 21 . 1 4 5 亿 m。资源条件的现状, 3 反映了木材贸易传统资源基础的弱 化趋势, 而且这种趋势可能要维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在此条 件下, 要进一步强化木材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就必须为 木材产品生产与贸易创造新的资源基础, 形成新的资源基础 生成机制。
为基础支撑出口贸易 , 就会导致贸易、 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逐步激化, 从而使这种贸易模式难以维持下去。
久的国际竞争力。 从当前中国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考察 , 可以
说总体上正处在由自 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贸易,向创出性资
源基础的贸易方式转换阶段。 但是, 如果考察我国目 前的木材
产业贸易特征, 应当说尚未进人这一转换阶段。
h r s u c . e r o re e
对建出口贸易,出口贸易额由 17 年的仅 9 亿美元 , 98 7 增加到 20 年 35 亿美元, 02 26 增长了 3 倍, 4 获得了显著的国际贸易利益 , 推动了中国经济多年的 持续快速增长, 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然而在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度攫取自 然资 源而带来的资源破坏的沉重代价。中国发展出口贸易一直格 守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即集中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来获 取国际比较利益。 但是,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却存在着一个固有 的缺陷, 那就是假定一国的资源察赋固定不变。事实上, 在不 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模式下,资源察赋对一国经济发 展的支持程度和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 因此, 长期以某种资源
潜力, 整体森林资源的不足并不排除人工林资源的丰裕。因
此, 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只要深度开发现有资源的潜力, 努力 进行资源再造、 积极开展资源进口, 就一定能弥补资源条件的 缺陷, 从而为发展木材贸易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构筑木材产业新的资源基础, 就是要将资源的获得更多地 建立在创出性资源基础上, 即建立在区别于简单消耗的物质资 源, 通过技术进步、 经营变革等能力而获得的资源基础上。 这个 资源基础的建立, 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 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总体上稀缺主要归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资源察赋的先天不足, 另外一个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资源察赋是外在的、不可控制的,但资源利用效率却是内在 的、 可控制的。所以要改善中国森林资源的供给现状, 提高森 林资源 目前的利用效率, 无疑是最现实的途径之一。 () 1努力提高林地利用率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中林地资源的质量不高,据第五次森 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239 7 62. 万 4 h2 m, 其中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的6% 0 。林业用地是发展 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世界各国都把林业用地的利用程度作 为衡量林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 用地利用率多在 9% 0 以上, 如美国达到 9%, 5 瑞典为 9%、 8 芬 兰为 10 。由此相比, 0% 我国的林业用地资源还有巨大的发展
理论纵横
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 木材贸易资源基础的思考
宋维明 程 宝栋
摘要 通过对中国建立在 自然资源优势甚础上的木材贸易模式的反思,提出了应当转换中国木材贸易的资源基础的观 点; 通过对中国木材产业参与国际贸易孟要性的分析, 指出其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矛盾, 以及建立在传统资源基础上的 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 以解决木材产业的资源矛盾为出发点 , 提出并分析了建立木材产业资源基础的三种途径; 最后, 以创出性资源的获得为皿点 , 分析了如何进行中国木材国际贸易资源基础的转换。
特别是木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始终是中国林业发展的主要
内容, 也是行业不断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激励力量。 木材产品的国际贸易, 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一个部分, 尽管 比重不大, 但是对国内木材市场和消费倾向, 以及对相关产业 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对林业本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响。由于木材产品需求弹性有限, 木材产品的消费难以在短期
提高。 一国木材资源缺乏, 并不代表着它要在木材贸易中处于 劣势地位。相反, 只要进行恰当的资源转换, 同样可以形成木 材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韩国也是一个木材资源稀缺型国 家, 但韩国并未因此而放弃木材出口, 相反通过积极进口资源 来弥补国内的木材资源劣势, 形成了以进口促出口的贸易发 展模式。同时,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 现实的资源稀缺并不 代表着长久的稀缺, 总体上的稀缺也不代表结构上的稀缺。 从 中国现实来看 ,森林资源暂时性 的不足并不排除未来发展的
木材产品贸易位i t及发展条件
1 现阶段木材国际贸昌的地位 .
林 在 划 济 代曾 是中 国 经 中 展 快的 经 时 经 国 民 济 发 较 业 计
行业, 享有“ 林大头” 的美名。 但这种发展是以对中国森林资源 长期的、 无节制的采伐利用为条件的。 随着森林资源的迅速减 少, 这种长期“ 重采轻予” 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了自2 世纪 0 8 年代末开始的“ 0 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 两危” 的“ 局面, 以及 伴随着的生态状况的日 益恶化。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 发, 国家作出了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随后国家林 业局也提出了实现商品林业向生态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 从实践上看, 生态保护和改餐目 标的实现, 必须有林业经济, 特别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 因此, 全社会包括林业部门自己 在着力倡导林业生态地位的同时, 不能忽视林业产业的地位。
根据贸易战略目 标的特征, 可以将贸易区别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 , 一种是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 以 自然资源为基础来推动贸易的发展, 属于一种迫求静态利益 的类型,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始终定位于资源密集型初级产 品, 使这种 自然资源基础的产业结构难于摆脱低级状态。 而追 求动态利益的贸易, 则主要是依靠创出性资源, 如技术革命、 制度创新等。 通过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活动, 才可能对产业的 进步产生发动机作用 , 形成产业成长的核心能力, 进而建立持
M e i t n o t e o r e a e s u c B s o Chn s T mb r r d dt i s h Re ao n f iee i e T a e
Sn We i C eg oog og i n m g hn B dn a A S R C T e t r s wr t v w " e nao o C i s ror s u b cagd t og B T A T A h ptf a h i o t f d i f n e u e l e ne" uh h u o u o d e f o tn h e e c h d h r e h u s o h r de cndri t t ei n td g d t t bs o t bs o nt a ror s at e T r g e ose tn h xtg i m e eal n as a r e u e av a . h uh p i ao o e s r n o h s i i a a t h h e i f u l c d n g s o aas t t iprne t prc ao o C i s t br ur i t ie aoa td m r tt at r nli o m o ac o h aiptn h e i e i sy h n r tnl e k , u o ys h e t f e ti i f n e m n t n tn i d e r a ae h h e pis t d i l a f e u it ror cn aii i t dvl m n o i u r ad ein o t ot ic t t t s s e u e td tn h ee p et n s , t xtg n u h f u h a s h s c o r co n e y c e e o f t d y n h s e i p b m i t s - p t br e i bs o t tdi a ror . h at r s pas d- r l s h e u o i e td w c a d h r i nl u e o e n t e f m r a h h e n a t e o e c T e h pt e hs o i s u o u m i n s cs g w sv t ror cnaii o t br ur s e ad tf wr ad l e t m t d u i h t o e e u e td tn i e i s 'td, p s a n aaz h e os s o o h s c o r co f n l e m n t r d y a n u o d n y s r e h t es e e i u rs fa , r a s a ui n eprb ror s t br t f a pi, o u t e si; l h e r t c i i o xot l e uc o i e a h o l n ad n r h n te i y e d h q s o f a e r d n g e t s e f m s c o t n e aa z t eete t d t c r t cnei o t f nao o t ie aoa td o C i s t - nl e h fcv m h s a o h ovro f o dtn h n r tn r e h e i y s e i e o o y n r e s n h u i f tn i l f n e e e 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