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2——理综
值得完善和发展的一道高考化学试题——解析与点评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7题

命 题意 图 :考查 学生对 元 素化合 物知 识 的掌 握
程 度及推理能 力 。 解 析 :本 题是框 图 型物质 推断题 ,框 图 中的明
②V、w、 x、z 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③C 、C 、H a 、0 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2+ + + 0 6 8
由 cH X+ H o知x应 为 c : o。
合 物 可 由上 述 两 种 物质 反 应 而得 , 新 化 合 物应 为
C ( 0) aHC 3。 2
7 6
化 学 教 学
20 0 8年 . 1 第 0期
2 0+ aO ) C 2C (H2一 C (C 3 aH 0) 2 ()V的 电子 式 ,教 材上 没有 介 绍 ,学 生 可 依 3
质 ?经过 分析 应是 否 为P O,本 人也 是从 以前 的课 b
淅 灰 水
外资 料 中 曾看 到过 ,有 一 点 印象才 推 断 出 ,第 () 3
小题 中有要 求 书 写反 应 方 程式 的 ,MO是什 么 都还 不确 定 。怎么书 写它参 与 的化学 方程 式?而且 还要
()元 素z 1 是—
()停止加热 前是 否需要 先断 开a 的连接 处 ? 2 和b ()反应管a 3 中发 生的所 有反 应 的化学 方程式 是
()本实 验 的尾气 是 否需 处 理 ?如 需 处理 ,请 4
回答 如 何 处 理 ;如 不 需 处 理 ,请 说 明 理 由 。 看 了答 案 ,才 知 道 不 用 推 断 M 是 什 么 东西 , Z
20 0 8年 。 1 第 O期
读 者信 箱
7 5
物生 成 。 同时 ,b 的溶液 中 出现 白色 浑 浊 。待 反 瓶 应完全 后 .停止 加热 ,仍 继续通 氮气 ,直 至反应 管 冷却 。此 时 ,管 中的熔 融 触物 凝 固成银 白色金 属 。
2008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B.用X光机透视人体是利用光电效应C.光导纤维舆信号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2.(4分)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是H+n→H+γ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m1+m2﹣m3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D.γ光子的波长λ=3.(4分)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取6×1023 mol﹣1)()A.10年B.1千年C.10万年D.1千万年4.(4分)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m,则这列波()A.周期是0.2s B.波长是0.5mC.波速是2m/s D.经1.6s传播了8m5.(4分)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km,运动周期127分钟。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C.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6.(4分)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Ω的电阻,则()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A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C.经过60s电阻发出的热量是1.2×105J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W7.(4分)在如图所示的空间中,存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同时存在沿x轴负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质子(电荷量为e)在该空间恰沿y 轴正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据此可以判断出()A.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减小;沿z轴正方向电势升高B.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E,运动中电势能增大;沿z轴正方向电势降低C.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z轴正方向电势升高D.质子所受电场力大小等于evB,运动中电势能不变;沿z轴正方向电势降低8.(4分)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10分)9.(10分)(1)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调整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B.调整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C.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D.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增益旋钮(2)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和.测量记录表: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8.6010.312.1②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③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 A==cm.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代入数据解得△L=cm.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g取9.8m/s2)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8分)10.(18分)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总质量为m,将其置于磁感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面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2)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所应满足的条件.11.(20分)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2013全国卷2理综高考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航油镁键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3.下列曰微生物狐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痛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5.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脸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适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脸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9.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OL1.0mo1·L-1的NaAI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 N0D. I mol的羟基与1 mot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0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2-3+2H+-H2O+CO2↑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2008年][高考真题][浙江卷][理综][答案]
![[2008年][高考真题][浙江卷][理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e3e28a6c30c2259019ebe.png)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第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
2008年高考天津理综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l 至5页,第Ⅱ卷6至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兮、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最:H 1C12O 16 S 32 Cl 35.5 K 39 Br 80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鼠脾细胞与免造血千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 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 .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 .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D .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立足基础考查能力注重创新——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化学卷评析

足基础考查能力注重创新——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化学卷评析。
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刘海平。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魏戚光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化学试题体现了重视基础、联系实际、强调综合、适度开放、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等特点,给我们带来r诸多思考和启迪。
一、对理综(¨)化学试题的总体评价1.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紧扣教学、考试大纲2008全国高考(Ⅱ)理综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没有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
从试题考查的内容看:全部试题立足教材、遵循考纲、注重基础知识、体现学科主干,着力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试卷的结构看:试题共i2题,赋分108分,其中:选择题84,题,共48分;主观题4大题,共6()分。
(Ⅱ)卷在分值的分布上与前两年相比略有区别:06、07年每题都是15分,而今年的28题13分,29题17分,增大了有机题的赋分。
从试题呈现方式上看:立足于能力立意,试题载体熟悉、情景新而不偏、长度适中、层次清晰、文字表述言简意赅、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体现r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等特点。
如第26题就比较新颖,一改前几年都考查无机推断题的形式,而着重考查无机理论知识。
从试题的题量看:Ⅱ卷的填空量有所增加,06年19空,07年有25空,08年却达到33空。
从试题的难度看:客观题和主观题难度较去年略有增大,往年是后面的实验题和有机题较难,今年不一样,每道题学生均能下手但不一定能全部完成,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
较好地兼顾了命题的连续性和试题难度的稳定性。
从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功能定位角度看:试题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选拔功能和作用;较好地贯彻r《考试大纲》精神,有助于广大师生改变过多依赖教辅资料而抛弃课本的恶习,有利于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2.注重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2008全国高考(Ⅱ)理综化学试题十分注重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 甲状腺激素B 雌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iv.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v.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 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83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A .酸雨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空洞D .温室效应 2.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A .浓硝酸B .氧化亚铁溶液C . 溴苯D .溴化银 3.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4.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5.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A .无机物 B .烃C .高分子化合物D .有机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HC HCS SC=C SSC H C H6.C 136-NMR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C 136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7.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 3的是 A .Ag B .Cu C .A1 D .Fe 8.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A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 .苯酚钠饱和溶液 C .醋酸钠饱和溶液 D .氯化钙饱和溶液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类型的是 A .食盐和蔗糖熔化 B .钠和硫熔化C .碘和干冰升华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10.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为A .1.0×10-7mol ·L -1B .1.0×10-6mol ·L -1C .1.0×10-6mol ·L -1D .1.0×10-12mol ·L -1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B .其原子与同周期IA 、II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 .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 族元素原子的大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Ca 2++HCO 3-+OH -=CaCO 3↓+H 2O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 -=AlO 2-+H 2↑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 -+CO 2=CO 32-+H 2O D . Fe 2(SO 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Fe 3++H 2S =Fe 2++S ↓+2H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三.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