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学案
高中语文《非攻》获奖学案北京选修2

高中语文《非攻》获奖学案北京选修2高中语文《非攻》获奖学案北京选修2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
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和平,众之所求.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
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
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
社会秩序的实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相互间的一种妥协。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非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非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文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非攻》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阅读和讨论问题。
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舒适,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对非攻的概念和墨子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平与战争的关系。
4.2 阅读与理解分组阅读《非攻》原文,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4.4 写作和表达学生进行口头演讲,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阅读问题,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逻辑清晰地分析和解释文中的论据,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写作和表达: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
5.2 评价方法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阅读问题来进行评价。
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写作和表达: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口头演讲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一些与《非攻》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墨子著作、相关历史背景的书籍或者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非攻(节选)-苏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基本理念;2.掌握《非攻》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3.具备使用文学语言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概念、内涵;2.《非攻》一文的主题、背景、结构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学语言思考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意义,如何理解和诠释《非攻》一文。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有关二战中炸弹爆炸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的思考,从而引出个人和社会对于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渴求。
2. 经典诵读教师请学生阅读此节选,然后让他们接力背诵。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非攻》的基本背景和作者介绍进行简要介绍,以及解释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如“武器”、“勇气”、“非攻”、“和平”。
3. 课文分析教师分别介绍文中“对于名利平常我并不放在心上”的语句、非暴力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非攻”的具体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非攻胜于攻”、“不屈服于暴力的力量”等理念非常重要。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有关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短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较为严谨、生动的思路和语言,思考文中关键问题和意义,及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主题发言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价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价值,并总结整个课前、课中所学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反思此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反战主义和非暴力的含义,并通过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与反战主义和非暴力主题无关的情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适时调整,避免过于零碎的课堂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钻研非攻这篇文章的精髓。
课文非攻的教案设计

课文《非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非攻》全文。
(2)了解《非攻》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含义和价值。
(3)分析并掌握《非攻》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地表达其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并背诵《非攻》。
(2)掌握《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深入理解《非攻》的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的古代礼仪、战争制度等背景知识的理解。
(2)对《非攻》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非攻》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非攻》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分析《非攻》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检验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
2. 写一篇关于《非攻》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非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非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非攻(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

教案: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非攻(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并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了解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非攻》这篇文章。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观点,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平、和谐的社会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非攻》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并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了解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从文章中提炼观点,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2. 墨子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墨子及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非攻》,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深入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墨子的思想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墨子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墨子思想观点的短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墨子思想观点解决矛盾和冲突。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墨子的思想观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墨子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非攻》教案

《非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非攻》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非攻》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非攻》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非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非攻》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品质;(3)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非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析墨子的思想观点,把握其核心思想;(3)学会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对《非攻》中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2)对墨子思想观点的批判性分析;(3)将《非攻》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非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体会《非攻》的道理;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非攻》中的角色,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非攻》,理解其主要内容,思考相关问题;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非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墨子的思想观点;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非攻》的道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非攻》;2. 写一篇关于《非攻》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非攻》的道理解决问题;4. 推荐一篇关于墨子思想的论文或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非攻 学案(教师版)

《墨子》选读之墨家的战争观《非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技巧。
4、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依据,学会辩证看待墨子的“非攻”思想,领会对待人生、世界的道义关怀。
导入新课:从古至今,战争一直就是人类可怕的梦魇,它使战争双方都遭受深重的灾难。
今天,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存在。
如何看待战争,或许我们能从先哲墨子大力宣扬的“非攻”思想中获得更多启示。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一、走近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身平民,起初学习儒术,后来嫌儒家的“礼”过于烦苛,而另立新说,并且聚徒讲学,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学派——墨家,也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之一。
他的基本思想包含“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其核心是“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词语⑴犬豕.鸡豚.大猪、小猪⑵至杀不辜人...也清白无罪的人⑵从而誉之称赞⑷情不知其不义也确实、的确2、找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⑴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⑵扡其衣裘扡,通“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⑵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辩,通“辨”,分别。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1、选文中,墨子例举了哪些“不仁”“不义”的行为,他重点要谈论的哪一个方面?墨子例举了“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杀不辜人/不义攻国/杀一人/杀十人/杀百人/不义攻国”等行为,作者重点谈论的是对“不义攻国”的看法。
2、选文共有三段,结合每段结尾的句子“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思考这三句话反映了墨子怎样的看法。
《非攻(节选)》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非攻》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关于“非攻”的思想。
文章通过举例、设喻、引经据典等方式,论述了攻战之害,提倡和平、仁爱、宽容的治国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平、仁爱、宽容的价值观,培养品德素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
2. 掌握孟子的“非攻”思想。
四、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战争观念的理解。
2.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孟子》著作,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主题——非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4. 案例分析:教师举例分析古代战争观念,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仁爱、宽容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孟子的“非攻”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和平、仁爱、宽容的文章。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非攻”思想。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孟子的“非攻”思想解决问题。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非攻》出处、作者以及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准确诵读文本,并且能够翻译文本,并且能够解释本课学案标注的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并且能够说出本课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课堂活动:
1、作品简介:
《非攻》选自《》。
墨子名,相传为时期国人,他是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在他的另一篇名作《》中也有明显体现。
2、请为下面文段中加()的字注音,并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含义,如加点字有特殊用法请在旁边进行标注。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
..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
甚矣,罪益厚。
当此
..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天下
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
...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
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
..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