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WZ1—5019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在香蕉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在香蕉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本文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毒素和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degrading enzymes,CWDEs)的致病性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枯萎病菌毒素在香蕉(Musa spp.)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性鉴定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系统研究了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和CWDEs的体外诱导技术,建立了诱导香蕉枯萎病菌高产毒素镰刀菌酸(fusaric acid,FA)、纤维素酶(cellul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方法。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 oxysporum f.sp. cubense race 4)FOCAAA315菌株在改良Czapek B培养液中培养第15 d时FA产量最高,达669.2 mg/L。
在改良Czapek培养液中添加麸皮诱导香蕉枯萎病菌产生纤维素酶效果明显,而添加果胶则能有效诱导产生PG。
β-D-葡萄糖苷酶(BG)和PG具有典型的酶动力学特性。
在反应体系底物P-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浓度为4.0 mmol/L,温度为60~65℃,pH5.0条件下反应10 min,β-D-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而以柑橘果胶为底物其浓度达到0.5%,反应体系温度50℃,pH5.0条件下反应20 min,PG活性最高。
明确了香蕉枯萎病菌毒素与CWDEs的致病作用。
用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和CWDEs接种于香蕉组培苗,引起的病害症状与病菌孢子侵染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
香蕉枯萎病菌的混合代谢物接种比单独使用粗毒素接种对香蕉组培苗表现更强的致萎作用,说明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发生是病原菌多种致病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香蕉品种对病菌致病物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香蕉枯萎病菌毒素是一类非专化性毒素,对不同抗性的香蕉品种均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不同香蕉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程度与田间真实的抗病性无显著相关。
香蕉种植中的病毒病害分子检测与防治方法

香蕉种植中的病毒病害分子检测与防治方法香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有种植。
然而,香蕉种植中常常会受到病毒病害的威胁,这会导致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
因此,对香蕉种植中的病毒病害进行检测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一、病毒病害的检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技术,可以检测出香蕉植株中是否存在病毒病害。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和南方杂交等。
- ELISA:ELISA是一种基于抗体和抗原反应的方法,可以检测出香蕉植株中的病毒。
首先需要提取香蕉组织中的病毒蛋白,并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方法来检测反应结果。
- PCR:PCR是一种基于DNA扩增的方法,可以检测出香蕉植株中的病毒。
首先需要提取香蕉组织中的DNA,然后通过特定引物扩增病毒DNA片段,最后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来检测扩增产物。
- 南方杂交:南方杂交是一种基于核酸杂交的方法,可以检测出香蕉植株中的病毒。
首先需要提取香蕉组织中的RNA或DNA,然后通过特定探针与目标病毒核酸结合,并通过染色或荧光方法来检测结果。
2. 田间检测:除了实验室检测,还可以通过田间观察和病原检测来判断香蕉植株是否感染了病毒病害。
常用的田间检测方法包括病毒病害病斑观察、病原酶活性检测和PCR检测。
- 病斑观察:通过观察香蕉植株叶片上的病斑形状、颜色和扩散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病毒病害的感染。
- 病原酶活性检测:通过特定底物和试剂,可以检测出病毒感染的香蕉植株中的病原酶的活性水平,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毒病害。
- PCR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中的PCR方法类似,通过田间快速提取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可以迅速判断香蕉植株中是否存在病毒病害。
二、病毒病害的防治方法1. 清除病毒源:在香蕉种植中,最重要的是清除病毒源,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可以通过挖除感染植株、销毁病毒带菌者和病毒传播媒介等方法来清除病毒源。
2. 强化植株免疫力:通过合理施肥、浇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增强香蕉植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香蕉黑星病防治方法

日期:contents •香蕉黑星病概述•香蕉黑星病的诊断•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香蕉黑星病概述01定义及症状香蕉黑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香蕉叶片和果实,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症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围褪绿,中心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果实上病斑与叶片相似,但更为明显,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香蕉黑星病的病原菌为Diplodianatalensis(Stev.)Cooke,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叶片受害严重时,光合作用面积减少,果实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畸形果,产量和品质下降。
果实受害后,果皮变粗糙,果肉松软,影响品质和耐贮性。
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影响香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对香蕉生长的影响香蕉黑星病的诊断02注意观察香蕉叶片、果实和茎秆上是否有黑色或棕色的斑点、斑块,以及病斑周围是否有褪绿晕圈。
这些症状是香蕉黑星病的主要表现。
采集病组织样本,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香蕉黑星病。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观察症状症状识别叶片01叶片上出现小黄点,周围有褪绿的晕圈,后期病斑扩大,沿叶脉发展,形成黑褐色或棕褐色的斑块,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
果实02果实上出现小而浅的圆形病斑,随后扩大为黑褐色或棕褐色的斑块,病斑凹陷,表面有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果实畸形、裂果或腐烂。
茎秆03茎秆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茎秆腐烂。
香蕉炭疽病炭疽病是香蕉的一种重要病害,与黑星病症状相似,但炭疽病的病斑没有褪绿晕圈,且病斑上常有轮纹。
此外,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真菌,而黑星病的病原菌是细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香蕉枯萎病枯萎病是一种导致香蕉枯死的病害,与黑星病的症状也有相似之处。
香蕉黑星病危害防治

症状:果实上出现大量的小黑点 ,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棕色的斑块 ,严重时叶片枯萎,果实畸形。
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
香蕉黑星病的病原是香蕉假尾孢 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 目。
传播途径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通 过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 。
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01
02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 氟硅唑、醚菌酯等杀菌剂。
合理用药
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 性。
安全用药
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安全的药剂,避免对环境和人 体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01
引入病原菌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使用生物农药
03
影响外观品质
果实上出现大量的小黑点 ,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 市场价值。
影响生长发育
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棕色的 斑块,严重时叶片枯萎, 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降低产量
由于果实和叶片的病变, 导致植株营养供应不足, 果实畸形,产量下降。
CHAPTER 02
香蕉黑星病的危害
叶片受害
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并逐渐扩 大,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
研究展望
进一步研究香蕉黑星病的发病 机制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更加 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筛选, 推广应用抗病品种,降低香蕉
黑星病的发病率。
深入研究生物防治方法,如利 用拮抗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等, 开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 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推 广,提高蕉农的栽培管理水平 ,增强香蕉的抗病能力。
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d5cd06871fe910ef02df81a.png)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廖宛其,黄长安
申请号:CN01114705.9
申请日:20010518
公开号:CN1332960A
公开日:
2002013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是以腈菌唑、咪鲜安为主要成分、配合润湿剂、增效剂、乳化剂、溶剂等加工混合而成。
其配比(重量百分比)为:腈菌唑:5~15、咪鲜安:1~10、润湿剂:0~20、增效剂:0~20、乳化剂:0~20、溶剂:余量。
本发明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本发明集抑菌和杀菌为一体,具有预防和治疗、铲除作用;2.杀菌广谱,对香蕉的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等均由良好的防病治病效果,多次使用不易产生抗药性;3.药效持久、高效。
4.使用成本低。
申请人:广东农科联农化中心
地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省农科院内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市一新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唐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不同药剂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的效果摘要不同药剂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用万兴、势克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效果好,其防效在90%左右,且对香蕉安全。
关键词香蕉蕉果黑星病;万兴;势克;防治香蕉黑星病[Macrophomamusae(cooke)BerletV ogl]是香蕉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近年其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该病可以危害叶片、叶柄和蕉果等,主要危害蕉果,造成蕉果商品价值降低。
香蕉是较为耐药的作物,但蕉果对很多药剂是敏感的,如丙环唑类药剂会引起蕉果药害。
因此,探索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防治技术,寻找防治香蕉蕉果黑星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是关系到香蕉正常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笔者于2006年用万兴、势克药剂对香蕉蕉果黑星病进行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作物供试作物为香蕉,品种为巴西。
香蕉于2005年8月中旬试管苗种植,试验时香蕉长势良好。
1.2防治对象香蕉蕉果黑星病。
1.3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选在廉江市良垌镇西朗村村民高有明的责任田,试验田面积约700hm2。
试验田为沙壤土,土壤肥力及有机质含量中等,pH值微酸性。
1.4试验方法1.4.1试验药剂。
20.67%万兴(恶唑菌酮加氟硅唑)Ec(美国杜邦公司);25%势克(苯醚甲环唑)EC(先正达公司)。
1.4.2试验设计。
试验设万兴EC500倍、800倍、1200倍,势克EC1500倍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棵香蕉。
1.4.3施药时间和方法。
施药时间为香蕉抽出3~4梳时第1次用药(2006年4月15日)、香蕉断蕾后第2次用药(4月30日)、第2次药后15d第3次用药(5月15日),共施药3次。
采用利农牌HD-400手摇式压缩喷雾器均匀喷施蕉果,每次以喷湿蕉果并有水珠下滴为宜,每棵共喷施药液0.2kg。
每次施药及药后5d均无雨,3次施药时温度分别为25、26和26.5度。
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方法

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方法香蕉黑星病又名黑痣病、黑斑病、雀斑。
在华南及西南香蕉产区分布相当普遍。
发病后损坏外观和易诱发炭疽病的发生,果品价值有较大影响。
香蕉黑星病又名黑痣病、黑斑病、雀斑。
在华南及西南香蕉产区分布相当普遍。
发病后损坏外观和易诱发炭疽病的发生,果品价值有较大影响。
4、5月份正值雨水频发的季节,对黑星病的发生及流行极其有利,应抓紧时机做好预防。
那么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其发病规律做一下讲解。
【香蕉黑星病病原与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蕉园枯叶残株上越冬。
第二年雨后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到叶片再侵染,叶片的病菌随雨水流溅向果穗。
叶片上斑点可见因雨水流动路径而呈条状分布。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旱季时潜育期19天,进入12月至翌年1一2月低温干旱时长达69天,全年以8mdash;12月受害重。
夏、秋季节若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
苗期较抗病,挂果后期果实最易感病,高温多雨季节病害易流行。
【香蕉黑星病防治方法】1、注意果园卫生,经常清除销毁病叶残株。
2、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疏通蕉园排灌沟渠,避免雨季积水;抽蕾挂果期,用纸袋或塑料薄膜套果,减少病菌侵染。
套袋前后各喷1mdash;2次杀菌剂,效果更好。
3、在叶片发病前期,喷施下列药剂进行预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mdash;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mdash;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middot;硫磺悬浮剂500mdash;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mdash;1500倍液等。
4、在叶片发病初期或在抽蕾后蕉叶未开前,可用下列药剂:40%戊唑醇middot;咪鲜胺水乳剂1000mdash;15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500mdash;3000倍液;25%丙环唑middot;咪鲜胺乳油1000mdash;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200mdash;2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2000mdash;3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middot;丙环唑乳油1500mdash;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mdash;5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mdash;2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04%柴油;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mdash;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mdash;1000倍液,喷病叶或果实,重点喷果实。
戊唑醇·咪鲜胺防治香蕉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Fi e l d e ic f a c y t r i a l o f Te bu c o na z o l e ・Pr oc hl or a z o n c o n t r o l l i ng ba na n a bl a c k s p o t
C HE N J i a n . f a
4 0 0 L 戊 唑醇 ・咪鲜 胺 水 乳 剂 对 香 蕉 黑 星 病 的 防
七洲绿 色化 工股 份有 限公 司 ) ;2 5 % 咪 鲜 胺 乳 油 ( 沈 阳科 创化 学 品有 限公 司) 。 1 . 3 试 验地 基本 情况 试 验在 长泰 县武安 镇 鹤亭 村 香蕉 园进 行 ,试 验
(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R 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3 6 3 9 0 0 ) A b s t r a c t : C o n t r o l e ic f a c y o f 4 0 0 g / L T e b u c o n a z o l e・ P r o c h l o r a z e m u l s i o n i n w a t e r ( E W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b a n a n a b l a c k s p o t w e r e s t u d i e d i n i f e l d a t t h r e e d o s a g e s( 1 0 0 0 , 1 5 0 0 a n d 2 0 0 0 t i m e s l i q u i d ) . T h e r e s u h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l l t r e a t m e n t s w i t h t h r e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n s o ra fT o ia o s iee Ju n 1o rpc lCrp
放线菌 WZ — 0 9的鉴定及 其发 酵液 1 51 对 香 蕉 黑 星病 的 田 间防治 效 果 试 验
病 田 间 防 治 试 验 , 结 果 表 明 ,施 用 链 霉 菌 WZ - 0 9菌 株 发 酵 液 3次 后 ,对 香 蕉 黑 星 病 的 平 均 防 治 效 果 达 15 1 8 . % ,显 著 优 于 3 % 爱 苗 乳 油 l 0 18 6 0 0倍 液 防 效 (99 % ) 1 %世 高 水 分 散 粒 剂 l50倍 液 防 效 (35 % ) 5 5. 6 和 0 0 5. 8 ,
摘 要 放 线 菌 WZ — 0 9菌 株 是 从 海 南 五 指 山原 始 森 林 土 壤 中 分 离 筛 选 得 到 的 一 株 对 香 蕉 黑 星 病 菌 具 有 强 烈 15 l 抑 制 作 用 的生 防 菌 ,其 发 酵 液 无 菌 滤 液 亦 对 香 蕉 黑 星 病 菌 具 有 较 强 抑 菌 活性 。根 据 形 态 观 察 、培 养 特 征 、生 理 生 化 鉴 定 及 1S rN 序 列 分 析 ,初 步 鉴 定 为链 霉 菌 属 中 的 Sr tm cscs r au 香 蕉 黑 星病 是 香 蕉 的 重 要 6 D A tpo ye ot i ns e ac 病 害 之 一 ,至 今 尚无 生物 农 药 用 于 香 蕉 黑 星 病 的 防治 ,本 试 验 采 用 链 霉 菌 WZ — 0 9菌 株 发酵 液 进 行 香 蕉 黑 星 15 1
2 Isi t o r ia Bocec n ie hooy hns d m f Toia AgiutrlS ine Haku 71 1 hn ntuef To cl i inead Bo c nl ,C ieeAc e y o r cl r l a c c , io,5 10 ,C ia t p s t g a p c u e
57 1 ,Ch n 1 01 ia
Ab t a t T e Ac io c ts tan 磺r — 0 9 i a bo o ia o to g n i h h s sr n n i i r f c s o s r c h t my ee sr i n z1 5 1 S il gc c n r l a e t wh c a t g i h b t y e e t n l o o
3E p r na t ino io/ntueo aaa ad Pati,C i s cd m r ia A r u ua cec,Haku xei t Sao f Ha uI i t f B nn n l a e m l t k s t n n hn eA ae y o Toc l gi h rlS ine io , e f p c
o Ba n e k e Die s n na a Fr c l s a e
L AO Do g i 2 E I n q ,Z NG a MA T n E 1 T o2 ig 2 Z NG i a Hu c i
1C № o E vrn e tad PatPo ci , ia nvri ,D nh u 7 7 7 hn o f n i m n n ln rt t n Hann U iesy azo ,5 l3 ,C ia o e o t
Ma r p o c o h ma ,l n 础 f m h ign f r s s i o i e f g r Mo n an Nau a s r e o i a r vn e h n . r o t e v r i o e t ol f F v — n e u t i t r l Re e v f Ha n n P o i c .C i a i
Mo e v r i fl a e f eme t t n iu d a s o g n i i r e e t n r o e , t i t t o fr n ai l i h s t n i h b ty s r o q r o f cs o Ma rp o c o h ma , n Ⅱ . B s d n h n se a e o te
廖 东 奇 1 曾 涛 ,马 婷 2 曾会 才 , 2 ,
1 海 南大 学环境 与植 物保护 学 院 .海 南儋 州 5 1 3 77 7
2 中 国热 带农 业科 学 院热带 生物技 术研 究所 蕉 院 验 捧 撺 51 3 业 海 海 海 70 香 喜 热 农 研 究 所 11 实 南口
rs l f mo p o o ia ,p y il gc ,c e t x n mi c a a trsis a d 6 DNA e u n e a a y i,t e s a n e u t o r h l gc l h soo ia s l h mo a o o c h r ce it n 1 S r c s q e c n l ss h t i r WZ1 5 9 a p a e w t i t e e u S r o c s n ca s id s h s e is t ptmy e c s rc n s — 01 w s l c d i n h g n s t ptmy e a d ls i e a t e p ce S r o c s o t i a u . h e f e a
具 有 开 发 成 香 蕉 黑 星 病 生 物 农 药 的前 景 关 键 词 放线 菌 WZ — 0 9 1 5 1 ;分类 鉴定 ;香 蕉 黑 星病 ;防 治 试 验 ;生 物 防 治
中图 分 类 号
S6 . 6 81
文献标识码
A
Th d n i c to fAci o c ts S r i Z 5 1 n e I e t a i n o t my ee t a n W 1 0 9 a d i f n - t e F ed Co to fe t Te t f t e Fe m e t d Li u d h il n r l Ef c ss o h r n e q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