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煤尘产生机理分析_李洁莹
关于井下工作面煤尘的防尘

关于井下工作面煤尘的防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已成为了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来源。
而作为煤炭开采的主要场所,煤矿井下工作面也逐渐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煤尘污染是井下工作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矿工的身体健康,还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因此,防止井下工作面煤尘的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起煤尘污染的因素煤尘的来源主要是煤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的挥发物和颗粒状物质等。
井下工作面是煤炭采掘过程中的主要区域,而矿工在工作过程中导致大量煤尘的产生,这是井下工作面煤尘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影响煤尘污染的因素煤尘被加速吸附在空气颗粒表面或泡沫表面,成为井下工作面煤尘的主要形态。
那么,在井下工作面上,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1)风速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井下工作面煤尘的扩散范围和时间。
因此,在采取煤尘治理措施之前,必须首先确定风速大小,以便更好地控制煤尘的扩散。
(2)湿度湿度会影响空气中的煤尘含量。
越高的湿度会使空气中的煤尘颗粒更容易附着在水蒸气上,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煤尘颗粒。
因此,可以通过加湿的方式减少井下工作面的煤尘含量。
(3)地形和空间限制井下工作面的地形和空间限制会影响空气流动的条件,从而影响着煤尘的扩散范围和时间。
因此,在制定煤尘治理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井下工作面的地形和空间限制。
(4)采矿方法采矿方法直接影响井下工作面煤尘污染的程度。
不同的采矿方法对井下煤尘的污染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控制煤尘污染的措施为控制井下工作面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露天分拣在采矿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部分的煤块在露天进行分拣,减少采掘时的煤尘产生。
这不仅能够减少井下空气中的煤尘含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喷雾降尘井下工作面喷雾降尘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煤尘污染的措施,可以通过喷雾水雾的方式将煤尘沉积下来,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煤尘含量。
(3)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控制井下煤尘污染的重要办法。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和开通通气管道,可以引导空气流向,减少井下煤尘的污染。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文(二篇)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文在煤矿井下作业中,粉尘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煤矿井下粉尘的防治工作是保障煤矿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本文旨在介绍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煤矿井下粉尘的来源煤矿井下粉尘主要由三种来源产生:煤炭破碎、装煤和运输车辆。
1.煤炭破碎:井下的煤炭破碎是粉尘产生的主要来源。
煤炭经过破碎和粉碎后会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在空气中飘散,形成粉尘。
2.装煤:煤炭装载过程中,由于装煤机的振动和煤炭的倾泻,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其中部分会形成粉尘。
3.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在井下运输煤炭的过程中,轮胎和地面的摩擦会将地面上的颗粒物提起,并形成粉尘。
二、煤矿井下粉尘的危害煤矿井下粉尘主要通过吸入、经皮吸收和飞溅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吸入: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容易随着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2.经皮吸收: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肌肤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飞溅:井下作业中,由于煤炭的破碎和装载过程中的震动,会使粉尘飞溅,直接破坏矿工的视觉,增加工作的危险性。
三、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以下的防治措施:1.采取湿法作业:在煤炭破碎和装载过程中,采用湿法作业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的产生。
湿法作业可以通过喷水、喷雾等方式将粉尘湿润,减少粉尘的飞散。
2.使用粉尘剂:在煤炭破碎和装载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粉尘剂进行喷洒。
粉尘剂可以降低粉尘的飞散,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煤炭表面,减少粉尘的产生。
3.改进设备和技术:通过改进设备和技术,降低煤炭破碎和装载的震动和振动,减少粉尘的产生。
可以采用减振设备、改进装载机结构等方式来改进设备和技术。
4.加强通风系统: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清除粉尘。
煤矿井下粉尘分析与治理

煤矿井下粉尘分析与治理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机械化程度走在不断提高,在煤矿生产作业中也是如此,由于井下采煤的空间狭小,并且通风效果差,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煤矿井下粉尘,严重污染井下环境,给作业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金发煤矿的委托,云南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承担了该矿的通风能力核定工作,本报告力求反映该矿在生产过程中整个通风系统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该矿的生产安全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煤矿井下粉尘;粉尘特性;治理措施一、前言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避免产生煤矿井下粉尘极其重要,它不仅影响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且严重地危害工人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搞好煤矿粉尘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进一步推进煤矿企业的矿井通风管理能力,防止矿井瓦斯事故,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粉尘的产生和特性进行分析,说明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做好煤矿防尘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提出粉尘治理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加速我国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井下粉尘的产生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微粒,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破碎煤炭和岩石所产生的微小煤岩颗粒叫做煤矿粉尘。
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各个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包括煤尘、岩尘以及一些其它类型的有害粉尘,此外还有一些在开采作业时产生的少量金属微粒。
1、采煤工作中产生粉尘采煤作业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五道工序,从先后顺序上来说分别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以及处理采空区,这些工序的进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据统计,这些过程产生的粉尘总量约为煤矿产生粉尘总量的百分之45到百分之80。
2、掘进工作中产生粉尘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的来源主要在于机械打眼、火药爆破、掘进截煤、摩擦振动以及其它工序几个方面,据统计,掘进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总量约占煤矿粉尘产生总量的百分之20到百分之38,其中以掘进截煤这个工序所产生的粉尘为最。
煤矿井下煤尘防与控制技术

煤矿井下煤尘防与控制技术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开采和使用。
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却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容易引发火灾和煤矿事故。
因此,煤矿井下的煤尘防与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煤尘的来源在了解煤尘防与控制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煤尘的来源。
煤尘主要来自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的煤体破碎、运输和装载等环节。
当矿工使用钻机、爆破等作业工具进行煤体破碎时,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煤尘。
而运输和装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也会使煤尘散布到矿井各个角落。
2. 煤尘的危害煤尘不仅会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火灾和煤矿事故的发生。
首先,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中的矿工容易患上煤尘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其健康和工作能力。
其次,煤尘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燃易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外,煤尘会影响矿井的通风状况,增加矿井内的可燃气体积累,进而引发煤矿事故。
3. 煤尘防与控制技术为了保护矿工的健康和维护矿井的安全,煤矿井下的煤尘防与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技术包括煤尘的控制和治理两个方面。
3.1 煤尘控制技术煤尘控制技术旨在减少煤尘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湿法破碎技术:湿法破碎技术可以降低煤尘的产生,通过添加水分来控制煤体的粉碎过程,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2)优化运输和装载方式:改进运输和装载设备,增加覆盖装置和除尘设施,减少煤尘的扬尘和散布。
(3)封闭和通风技术:采用封闭和通风技术,限制煤尘扩散的范围,提高矿井的通风效果,防止煤尘在井下积聚和聚集。
3.2 煤尘治理技术煤尘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除尘器的应用:在矿井中设置除尘器,对产生的煤尘进行过滤和清洁,减少煤尘对环境和矿工的影响。
(2)湿法喷射和喷雾技术:通过喷射和喷雾湿化矿井环境中的煤尘,使其速降,减少煤尘的悬浮浓度,改善矿井的空气质量。
(3)地质封隔技术:通过地质封隔技术,起到控制和固定地下煤尘的作用,防止煤尘在井下扩散。
浅谈煤矿井下粉尘的治理

浅谈煤矿井下粉尘的治理摘要:根据煤矿井下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提出了针对井下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和方法。
从而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和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粉尘、空气污染、喷雾降尘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目前我国煤炭产量构成,井工矿开采的煤炭产量占93%以上。
由于井下采煤空间狭小,工作地点多变,通风效果差。
因此井下采煤、掘进、转载、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严重污染井下环境。
为了搞好采煤工作面的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必须针对井下不同尘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达到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
1、井下粉尘的特性与危害煤矿井下粉尘是指在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微细煤尘和岩尘的总称。
煤矿井下粉尘具有如下特性:(1)粉尘表面吸附一层空气薄膜,阻碍粉尘间或水滴与粉尘间的凝聚沉降。
(2)粉尘的分散度增大,吸附在表面的氧分子增多,加快了粉尘氧化分解过程。
(3)细微岩尘由于表面积增大,岩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很容易溶解于人体肺细胞中。
(4)采掘工作面中产生的新鲜粉尘较回风道中的粉尘易带电。
由于粉尘具有这些特性决定了以下危害:易引起尘肺;易引起燃烧和爆炸;高浓度粉尘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
2、井下粉尘污染的治理2.1、采煤工作面粉尘的治理采煤工作面时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为了搞好采煤工作面粉尘的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必须针对采煤工作面的不同尘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对粉尘治理的目的。
(1)采煤机径向雾屏降尘。
在采煤机摇臂上靠近滚筒部分,加一直的和弧形的金属管连接器,在其上焊3~9个喷座并安装喷嘴。
每个喷嘴的流量5L/min,向喷嘴供应10MPa以上的压力水,这样在滚筒靠人行道侧形成一道径向雾屏,对控制和降低滚筒产生的粉尘有较好的效果。
(2)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
其主要原理时利用高压减小雾粒的浓度,提高雾粒密度、飞行速度、引射风量、涡流强度及带电量,增加了雾粒与尘粒的碰撞机率、能量及附着力,从而提高了水雾粒对尘粒的俘获率。
井下煤尘产生机理分析

中图分 类号 :D 1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 2— 6 2 2 1 )0— 0 6—0 T 74 A 17 0 5 (0 1 1 0 3 2
第1 O期
21 0 1年 1 O月
・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S a x k n a c e c h n iCo i g Co lS in e& Te h o o y c n lg
NO 0 .1 0c . t201 1
试验研 究 ・
井 下煤 尘 产 生 机理 分 析
李洁 莹
截齿割煤岩时, 煤体与截齿的接触点处会产生很
大 的应 力 , 随着滚 筒 的转动 , 应力 增加 , 一直 达到 煤岩
手段都有效地降低 了井下煤尘浓度。本文主要分析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和转载点的煤尘产生机理 , 为设
的应力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样在接触点煤岩破碎产生粉尘。煤体 在接受应力 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弹性势能 , 在应力破 坏 的一霎那得到释放 , 煤粉崩出。这个过程发生在很 小区域 内, 破碎颗粒相对较小。随着截齿继续前移 ,
这部 分破碎 的煤 再次 遭到 破碎 , 直到挤 压形 成密 实 的
计降尘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
1 煤 矿 井下煤 尘来源
井下煤尘产生于 : 打眼 、 放炮、 开采 、 落煤 、 掘进 、
收稿 日期 :0 1一 8一 2 1 O 叭 作者简介 : 李洁莹(9 6 ) 男 , 18 一 , 河南信阳人 , 0 级 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2 9 0 主要从事矿井 通风与防灭火方面的研究
煤矿井下粉尘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井下粉尘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常婷【摘要】根据对煤矿井下粉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煤矿井下不同尘源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对于改善煤矿井下作业生态环境、工作环境,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煤矿粉尘;降尘;煤尘防治【作者】常婷【作者单位】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45【正文语种】中文在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如煤巷掘进、炮采、综采、运输等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煤尘。
煤尘的危害性不仅表现在造成煤尘爆炸事故,影响作业安全,还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效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杜绝煤尘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煤矿粉尘的产生煤矿粉尘的产尘机理主要有爆破、机械冲击、摩擦挤压、气体流动、诱导气流以及振动产尘等,因此煤矿井下的产尘工序主要有爆破、割煤、移架、破碎、钻孔、锚喷等,这些工序也是防尘的重点。
1.1 爆破作业产尘爆破作业是产尘最集中的生产工序,其产生的浮游尘粒比干式凿岩时还要细微。
爆破作业的产尘量主要与炸药数量、爆破方法和矿尘物理性质及湿润程度有关。
1.2 割煤作业产尘采煤机和掘进机割煤作业的时间最长,产尘量最大,采煤机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约占回采工作面产生总粉尘的60%。
因此机组割煤防尘是井下防尘的重点。
1.3 凿岩作业产尘机械凿岩是矿山井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尘源之一,机械凿岩时所产生的矿尘浓度除和矿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生产强度等。
2 井下主要作业点粉尘防治措施2.1 采煤工作面防尘措施2.1.1 煤层注水降尘通过钻孔利用水的压力将水注入煤层裂隙和空隙之中润湿煤体,使其强度和脆性减弱、塑性增加,开采时就能减少煤尘的发生量。
同时,存在于煤体空隙和裂隙内的水,在开采过程中,还可以使5μm以下的煤尘结团为较大的尘粒而失去悬浮能力,从而减少浮尘的发生量。
选煤厂粉尘产出机理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1 选煤 厂粉 尘测定及 产 尘原 因分析
1 1 粉 尘 浓度 及 分散 度 测定 .
经 过 对 选 煤 厂 主要 起 尘 点及 其 分 布 情 况进 行 表 2 准 格 尔 能源 公 司黑岱 沟 选煤 厂 煤尘 筛 分测 试 数据
Ta 2 t s i g d t f mu le i a g n c a - e m h l n , hu g e n r y s ur e c m p n b. et a o n a s t l r Hed ft l o o ld a y pa t z n e re e g o c o a y
维普资讯
58 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表 3 筛分 破 碎 车 间落尘 数 量级 分 散度 测 量
第 2 卷 l
注 : 每样 取 10 0g
表 4 准 能公 司黑岱 沟 选煤 厂 粉 尘浮 尘 分散 度测 试数 据
T b 4 t s i g d t f o e n o t g d s ’ ip r a e r e, i a u a . e tn a a o wd ra d f a i u tSd s e s l g e He d i p l n d Go
T b 1 s m p i g t b e o d o p ng d s a . a l l f r p i u ti n a n i e i g wo k h p f t rn r s o l
mgm3严 重超 出 国家 允 许 标 准 ,时 刻 威 胁 着 职 工 / ,
( )前 四个 测 点含 水量 为 1 .% ,后 二个测 点 含水 量 为 9 3 0 5 %
()毛煤 仓 上和 产 品仓 上 的窗 户基 本 敞开 ,产 生空 气对 流 ,粉 尘 浓度 降低 , 故测 试数 据 与 实际情 况 有差 异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期山西焦煤科技No.102011年10月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 &Technology Oct.2011·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11-08-01作者简介:李洁莹(1986—),男,河南信阳人,2009级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井通风与防灭火方面的研究(E -mail )ljyljy_1986@126.com井下煤尘产生机理分析李洁莹(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煤尘严重污染井下空气,特别是呼吸性粉尘,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而且高浓度的煤尘遇到点火源还有爆炸危险,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是威胁井下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煤矿井下作业大部分都会产生煤尘,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会造成大量的煤尘飞扬,导致煤尘浓度增大,是井下煤尘的主要来源。
分析了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处煤尘产生的机理,指出煤尘产生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提出减少煤尘的技术措施,为设计高效除尘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煤尘;工作面;转载点;产生机理中图分类号:TD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52(2011)10-0036-02煤尘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粉悬浮在井下巷道中,是矿井的主要灾害之一。
煤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污染井下工作环境,威胁工人的身心健康。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有极大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底,我国煤炭行业累计患尘肺病人数达25万以上,该年度因尘肺病死亡人数是因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1,2]。
另一方面我国煤矿具有煤尘爆炸性危害的矿井普遍存在,煤尘悬浮于巷道中的空气里,遇到引火源容易导致煤尘爆炸。
自2000年以来,全国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有12起,造成782人死亡。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过程基本上都会产生大量煤尘。
例如:开采、掘进、皮带运煤、转运、支架挪移等均可产生大量煤尘,特别是综采技术的广泛运用,矿井产煤量变大,使井下作业点的煤尘扩散到空气中,煤尘浓度达到很高,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尘浓度可达1400mg /m 3。
高浓度的粉尘极易导致煤尘爆炸。
为了减少煤尘,采取了煤尘注水、喷雾、除尘器除尘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都有效地降低了井下煤尘浓度。
本文主要分析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和转载点的煤尘产生机理,为设计降尘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1煤矿井下煤尘来源井下煤尘产生于:打眼、放炮、开采、落煤、掘进、运输、转运、和支架移架等。
主要的尘源是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转载点。
综采工作面的煤尘主要是由割煤、运煤、移架、放煤口放煤,工作面入口处煤的转载产生的[3]。
掘进工作面粉尘主要是:煤岩破碎产生的粉尘,占采掘工作面粉尘的80%以上;煤块坍塌后与地面碰撞,与挡煤板、运输溜子转载摩擦破碎造成的粉尘;由于地质运动、导致煤层错位、断裂,导致局部煤尘粉碎,在采掘过程中塌落下来形成粉尘;放顶煤工作面的煤尘主要是移架和落煤时产生的煤尘。
转载点煤尘主要是在煤从皮带落到另一皮带和煤仓中产生的煤尘。
另外,在锚喷作业打钻过程中,从钻孔中流出的煤粉随风扩散,导致巷道粉尘浓度升高。
井下煤尘主要产生于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研究主要作业点煤尘产生机理才能有效设计除尘工艺,提高除尘效率。
2采掘工作面截割产尘机理截齿割煤岩时,煤体与截齿的接触点处会产生很大的应力,随着滚筒的转动,应力增加,一直达到煤岩的应力极限,这样在接触点煤岩破碎产生粉尘。
煤体在接受应力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弹性势能,在应力破坏的一霎那得到释放,煤粉崩出。
这个过程发生在很小区域内,破碎颗粒相对较小。
随着截齿继续前移,这部分破碎的煤再次遭到破碎,直到挤压形成密实的压固核,此时截齿的能量通过这个密实的核传递到周围的煤岩。
由于煤体本身存在纹理和大量的裂隙,随着截割力的加大,某些部位的裂隙开始发育,并且失稳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在截齿的载荷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开始失稳扩散,迅速达到自由面,同时释放能量,使得碎块沿截齿运动的方向崩出。
压实核也解除了束缚状态,其积聚的弹性势能突然释放,使煤尘扬起。
在截割煤岩过程中,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压实核的形成上,当截获的块度越大,消耗的机械功就越小,产尘量也就少。
影响煤尘产生与采掘机械参数及煤岩的物理性质有关。
在采掘过程中煤岩越脆,机械强度越低,破碎性越强,产尘量就越大。
并且硬度较低的煤,由于地质运动会发生错位、断裂。
使得裂隙中存在原生煤尘,这部分煤尘在截割过程或是移架落煤过程会随风飞扬,导致粉尘浓度增大。
水分含量大的煤由于水分的存在,小粒度的煤粉吸附在大块煤表面,不易随风扬起。
3转载点煤尘产生机理3.1转载点煤的运动状况皮带运煤过程中,在转载点处产生大量煤尘。
煤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与皮带一起匀速运动,到达转载点时,由于煤流有一定水平初速度,在下落过程中受重力作用,煤流做类平抛运动。
当煤流下落至下一皮带或者煤仓时,煤流与皮带或煤仓发生撞击,有相对运动,煤流落到下层皮带时,由于皮带和煤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摩擦力对煤做功,使煤与皮带一起向前运动。
煤流在上下皮带间下落时主要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周围空气发生扰动,造成煤中细小煤尘的悬浮,然后随风流扬到巷道空间;另外,煤流与皮带的碰撞,皮带自身的弹力,将煤流弹起,细小煤尘抛起形成悬浮煤尘。
这些细小煤尘悬浮于空气中,如果不采取降尘措施,将长期停留在巷道空间,造成巷道粉尘浓度超标。
3.2转载点粉尘的析出在皮带转载点,带有细小煤尘的煤流在下落至煤仓或底层皮带时形成大量煤尘飞扬,煤流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导致的气流紊乱,使得吸附在大块煤表面的煤粉卷吸脱离,扩散到巷道空间,是主要尘源之一。
转载点处的煤尘产生与空气流动有关,气流导致煤尘扩散。
转载点处的气流主要有皮带牵引流、落煤诱导空气流和剪切压缩气流,就是这些气流的共同作用,导致转载点处大量煤尘产生。
3.2.1落煤诱导气流及尘化作用块状、颗粒状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能带动周围空气随其流动,这部分因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导致空气的流动称为诱导气流。
转载点煤流的下落,随着重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大,也会产生大量诱导气流,这部分空气称为诱导空气。
诱导空气促使大块煤表面的细煤随其流动造成煤流的尘化。
煤流下落过程中,运动速度遵循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随着下落煤流中的颗粒状煤会由于速度差,导致相对运动而分离,破坏了原先的堆积结构,这样煤流就因此形成不连续、不规则的运动[4]。
并且空气受到煤流的冲击力和摩擦力作用,会随煤流一起运动,颗粒的侧面和后部的空气压力降低,造成周围空气被拽引,至煤粒表层和煤流中,并随煤流进入密闭罩中。
3.2.2皮带牵引流及其尘化作用皮带在运转时皮带两侧的气流在其运动作用下会随着煤流运动形成牵引风流。
由于空气黏滞力的存在,煤流与牵引风流存在相对运动,吸附在煤块表面上的煤粉在摩擦力作用下,与煤表面分离,在皮带上方形成一定量粉尘。
特别是在皮带机头和机尾处由于离心力作用,使该处牵引风流速度最大,携带的煤尘量也大,因此,此处煤尘浓度最大。
3.2.3剪切压缩气流及其尘化作用煤下落到下层皮带进行转载时,在下落过程的滚动、跳动,致使煤粒变的松散,内部会存在空气。
在煤流下落撞击下层皮带时,松散的煤流受到下层皮带的挤压作用,压缩堆积,此时煤流中夹带的空气会被挤压出来,形成四周向上的剪切气流,这些气流向外高速运动时,由于气流对粉尘的剪切压缩作用,带动细小煤尘逸出。
3.2.4综合尘化作用皮带运输机运输的煤从高处下落时,由于气流和煤尘的剪切作用,被煤流挤压出来的高速气流会携带煤尘向四周飞溅。
此外煤在下落时,由于剪切和诱导气流的综合作用,高速气流会使部分煤尘飞扬。
加之煤块之间也存在碰撞,碰撞导致的震动也会使吸附在煤表面的煤粉剥离,并随剪切和诱导气流一起运动。
4结论通过分析井下煤尘主要产尘点的煤尘产生机理,可知采掘工作面的煤尘主要是与截(下转第41页)·73·2011年第10期李洁莹:井下煤尘产生机理分析工队伍和工程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岩巷的长期有效观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1]柏建彪,王襄禹,贾明魁,等.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及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5):632-635.[2]何满潮,李国峰,刘哲,等.兴安矿深部软岩巷道交叉点支护技术[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127-132.[3]汤建泉,张保童.柳海矿软岩巷道支护对策及矿压规律研究[J ].煤炭工程,2010(10):34-35.[4]张士同,张庆和.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J ].煤炭工程,2010(10):32-34.[5]李国峰,蔡健,郭志飚.深部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4):44-46.[6]何满潮,孙晓明.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9.Deep Roof Strata Pressure and Support Strategy of Soft RockRoadway in Deep Coal MineZhao Chun -zhou ,Hu Song -wei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roadway is becoming serious ,leads toa high cost of maintenance and restrains the mine's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as extraction roadway in the floor of haulage gate of 1203working face in one coal mine ,the deep roof strata pressure of deep soft rock roadway was observed.The observation contents include displacement and failure the zone of deep surrounding rock.Through analyzing raw data suggests the law of deep roof strata displacement and the failure zone ,some measures about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of deep soft rock roadway are proposed ,which contain chan-ging the support regimen and enhancing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eam.Key words Deep coal mine ;Soft rock roadway ;Deep roof strata ;Rock pressure regularity(上接第37页)割方法、速度、割煤深度、煤的破碎程度、原生煤尘含量、工作面风流大小、煤岩硬度和湿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