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2019年 九年级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20篇 四(含答案)
19中考语文押题文言文阅读20篇

一、(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 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①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禽②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③异乎人之求之与?”(选自《论语》)[注]①致:献纳,尽力。
②子禽:陈亢,字子禽。
③其诸:语气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2)思而不学则殆.殆:(3)博学而笃.志笃:(4)主忠信.信:(5)夫子之求.之也求: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甲】文中,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2分)4.【甲】文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乙】文中的“主忠信”都强调了忠、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孔子的主张及自身情况,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忠”与“信”。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文言文篇(含分析)一、文言文阅读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以下划线字用法同样的一项A. 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C. 出则无敌外国患者肉食者谋之B. 苦其心志帝感其诚D. 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2)选出以下划线词词义同样的一项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意山川之间也C. 出则无敌外国患者肉食者谋之D. 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清香(3)下边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从古到今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窘境中造就的看法。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看法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劝告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以沉浸于安适享福。
D.从全文看,主假如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文言文阅读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春居曰:“臣请辟矣。
”趋而出。
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箴谏不可以不熟。
莫敢谏若,非弗欲也。
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
中考冲刺 级中考语文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一)

中考冲刺级中考语文轮冲刺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冲刺,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中生来说,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快速地回顾和掌握各个科目的知识点。
其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无疑是需要下足功夫的。
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考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文言文阅读这一环节的应对方法,帮助提高同学们的中考成绩。
一、先从“字词解释”入手文言文看起来很难,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于某些生僻字或者陌生词汇没有理解,从而导致整篇文章都不通。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前,先要对其中的生僻字和词汇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些字、词的解释在下方,(文中以《孟子》为例)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二、找准文章的大致意思在阅读文言文时,同学们要先明确文章的大致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重点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孟子》中“滔天之功与功成不足谋焉,振亿之威与威出不测谋焉。
”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是,大功劳难以谋划,大威力难以预测,这句话的含义是在阐述“难以预知未来”。
三、理解古文的语法及修辞在文言文中,除了字词的解释,语法及修辞也是同学们需要了解的重点之一。
例如,《孟子》中的“故为之奢泰者,必有所不足也”一句中,“故”字相当于“因为”,“为之”相当于“干着做”,“必”相当于“一定”,这些语法规则的应用往往与现代汉语有差别。
四、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是每位同学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文言文阅读时,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名篇或精简版古文文联等方式进行多次阅读,逐渐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果。
当然,也可以通过做阅读练习题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五、运用翻译技巧对于一些较难的句子或段落,同学们可以考虑通过谷歌翻译等工具进行翻译理解,以理解更充分一些。
最后,还是需要多做题,多练习,多总结,多反思,这才是在文言文阅读上取得高分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文言文阅读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冲刺】2019年 九年级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 二(含答案)

2019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名篇名句默写: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2)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3) 李白《蜀道难》“”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峻的山峰上,用手抚胸,对天长叹的情状。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许浑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村民在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节日寄乡友齐己①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注]①齐己:俗名胡德生,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1)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寺家”点明了诗人的僧侣身份,“寥寥”这一叠词既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
B.“踏青思故里”句写诗人置身野外,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表达委婉含蓄。
C.“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让思乡念友之情更真挚。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16页(上)(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2020年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二(10篇含答案)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
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020年中考语文 三轮冲刺 文言文阅读 一(10篇含答案)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
②为亭于堂之北。
翻译:
(3)简要概括【乙】文中苏轼为什么把亭子命名为喜雨亭,【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
(4)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雨”字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 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允许有一个不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志:记。②扶风:凤翔府。③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④弥:整、满。⑤忭:欢 乐、喜悦。⑥荐饥:连续饥荒。
(1)下列词语中的“负”与“负者歌于途”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隅顽抗
B.皇天不负有心人
C.不分胜负 D. 负荆请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 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预测主题作文:人生在勤,不劳何获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预测主题作文:人生在勤,不劳何获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
《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
劳动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自然和谐,既展示者劳作体态的优美,又使劳动者浑然忘我,获得了纯粹的审美体验……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议论文;或请你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展现你的思考,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以劳动为荣,享受劳动的美千百年来,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世界,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从上古时期开始,劳动的重要性就从没被忽视过。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都是“秋收万颗子”背后付出的艰辛劳动。
“种豆南山下”的诗情画意是充满乐观的滤镜,而事实往往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
劳动既苦,为何还要坚持?劳动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充盈丰富,更是精神的满足。
热爱劳动的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便不在意苦与累。
劳动很美。
劳动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就是给人带来对未来的希望。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
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
劳动也是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以劳动为荣,便能乐在其中,享受其中的美。
现代社会,劳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我们不需要日日起早贪黑,不需要每天挥汗如雨,现代科技的发达让人们不必再坚持辛苦的耕作。
但是时代的新任务井不径松,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今天,是另一种艰苦。
所幸,劳动精神从没有改变。
在今天,热爱劳动的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不断开拓进取。
“复兴号” 领跑世界,C919成功首飞,嫦娥四号月背着陆,都是无数伟大的劳动者辛勤劳动,创造发明的结晶。
斗转星移,不曾消逝的是劳动的精神,沧海桑田,不曾变化的是美德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2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以貌取人罗隐,余杭人。
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①、李蔚所知。
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
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②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
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①tián:耕种,打猎。
这里作人名。
②讽诵:背诵,朗诵。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一处)。
然貌古而陋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雨()智()负()性()3.翻译下面的句子。
隐至第,郑女垂怜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4.郑畋女“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后来为什么“绝不咏其诗”?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对待他人的方式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进行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或遇其叱咄(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若既不出户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孤陋而难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溪深而鱼肥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拔山倒树而来D.乃记之而去3.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4.(一)(二)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4.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听政:指帝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
⑥数:shuò,多次。
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恐帝不复用意: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引:拿B.累寸不已,遂成丈匹遂:于是C.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D.若中道而归若:好像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当日知其所亡② 羊子感其言③ 还以与妻④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A.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其”不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也相同D.两个“其”不同,两个“以”也不同3.下列句子中,表被动的一项是()A.廉者不受嗟来之食B.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C.羊子感其言D.姑盗杀而食之4.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羊子行路拾遗,其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还用典故说服丈夫,指出因贪小利而失大节的危害,使乐羊子非常惭愧并远寻师学B.乐羊子中途废学,其妻“引刀趋机”,以自己织布必须日积月累的切身体会,说明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道理,使乐羊子深受感动,最后“复还终业”C.乐羊子妻不仅具有高洁的品格,才识过人,奉养婆婆也十分孝顺。
婆婆盗杀别家的鸡来吃,乐羊子妻哭泣自责,使婆婆也不再吃盗杀的鸡D.后来强盗打乐羊子妻的主意,劫持了婆婆,要挟乐羊子妻跟自己走,乐羊子妻刎颈自尽。
太守赐给她家丝绢并按礼法埋葬了她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甲文是柳宗元的一组山水游记的一篇,选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3.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甲文:乙文: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8.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