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微考点1质点和参考系学案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学案.doc

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情微解读★★★教材冋扣廡础门检O微知识•对点练•知识梳理重温教材夯实基础微知识1参考系和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为了观测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②参考系既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③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吋,必须选同•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质点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而引入的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輕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微知识2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类別位移路程定义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区別(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吏位置(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联系(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因迴的比值,用卩表示,即r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吐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前进的一•侧。
(3)速率①定义: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标矢性: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微知识3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v2.定乂式:a=△广。
3.方向:与A y的方向相同。
4.标矢性:加速度是矢量。
思维辨析对点微练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X)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X)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X)4.平均速度为零的运动,其平均速率不一定是零。
(丁)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X)6.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
答案:B
答案:ABC
答案:B
考点三 加速度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的大小 和速度的大小
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 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加速度的方向 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答案:B
角度3 加速度的计算
例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 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 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 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跟进训练】 1.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 相同 B.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 同 C.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 间相同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答案:D
角度2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 例2 [2022·河南三门峡市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 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 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值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_2_1考点强化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

题组剖析
1.(2018·连云港模拟)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一定是6 m/s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解s析隐2 显
解C析.物由体第在3前s 内5 的s内位移的可位以移求出一第定2是.5 s2的5 瞬m时速度 D.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一定是9 m
题组剖析
2.(2017·株洲二中模拟)一名 A. 2∶ 3
观察者站在站台边,火车启动 B.2∶ 3
时车头恰好与他相齐。设火车 C.( 3- 2)∶( 5-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节车厢
解析显
长度相同,忽略车厢连接处隐的
D.(2- 3)∶( 6- 5)
长解析度。火车则做第初3速节度和为零第的5加节速车直厢线运从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
课堂互动
2.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 意图, 使运动过程直观 清晰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可一题 多解, 要灵活选择合适 的公式
注意列运动学方程时,方 程式中每一个物理量均对
题组剖析
【典例】如图所示,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四 个宽为l的矩形区域沿虚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且刚要离开第四个矩形区域的E点时速度恰好 为零,冰壶通过前三个矩形的时间为t,试通 过所学知识分析并计算冰壶通过第四个矩形区 域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可选用多种方法)
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第一步:读题
建模
60m 60m
动车组
10s 6s 第二步:理思路
质点匀加速直线运动 选规律
v=xt =51
m/s=5
m/s,由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未知,无法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故无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件

考点 2 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1.时间和时刻 物理量 时刻(t) 点 ; (1)时间轴上一_____ 区别 (2)一段时间的始、末瞬 间,有先后无长短,与位 时间(Δt) 段 ; (1)时间轴上一______ (2)两时刻之间的间隔,有长
置对应
联系
短,与长度对应
钓鱼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1-2
A.8:00 是指时间间隔
B.8 时 20 分是指时刻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 480 km,路程为 356 km D.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看成质点 答案:D
3.如图 1-1-3 所示是三个质点 A、B、C 的运动轨迹,三个 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 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 N 点到 M 点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
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象与
— 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在高考复习中应 多加关注.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考点 1 参考系、质点 质量 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 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
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 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________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
考点内容
1.参考系、质点 2.位移、速度和加
要求
Ⅰ Ⅱ
热点考向 1.近年高考对直线运动的考查主要侧重于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图象与其他考点(如 牛顿运.匀变速直线运 动及其公式、图象 实验一: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
算题,一般中等难度.
Ⅱ 2.从整体命题趋势上看,高考对本部分的 命题基本会保持原有命题思路,同时将会
2019高考物理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1

-6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二、参考系 1.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用来作为参考 的物 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 的,但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结论往往不 同 。一般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通常选地面 为参考系。 (2)参考系既可以是运动 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 的物体。 (3)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 三、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 。
-9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五、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Δ������ 2.定义式:a= Δ������ ,单位:m/s2 。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 的方向相同(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相 同)。 4.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 的快慢。
-10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大街上,车辆如梭,有加速的,有减速的,有来有往。 (1)汽车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有什么特点?减 速时呢? (2)汽车的加速度大(或小),对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影响?
-8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2.速度与速率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 Δ������ 所用时间 的比值,即v= Δ������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 的 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 或经过某一位置 的速度, 是矢量。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 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 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的 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关闭
能被看作质点的物体,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故A、 B、C错误,D正确。 D
解析
关闭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典例】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解析 易错诊断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 速度最小
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6
课时作业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并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 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 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A.0.067 m/s2
C.6.7 m/s2
B.0.67 m/s2 D.不能计算
2
命题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
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 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 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
阶段大
4.(教科版必修1P14第2题)(多选)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内容索引
基础 知识梳理
命题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和 位移的理解
命题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 度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1_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配套课件

四、加速度 定义:质点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叫速度的变 化率. Δ v v- v0 定义: a= = 单位 m/s2 t Δt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对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对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考 点 讲 练
考点一
【答案】
D
【解析】 以帆板为参考系,帆船既有向东运动的分速度, 大小为 v,又有向北运动的分速度,大小也为 v,因此帆船相对 帆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 v2+ v2= 2v,方向为北偏东 45°, D 项正确.
考点二 路程和位移对比
路程 概念 决定因素 标矢性 联系
路程和位移
位移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 有向线段
【答案】 B 【解析】 初速度为 30 m/s,只需要 3 s 即可上升到最高点, 302 位移为 h1= m=45 m,再自由落体 2 s 时间,下降高度为 h2 20 1 = × 10× 22 m= 20 m,故路程为 65 m,此时离抛出点高 25 m, 2 位移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像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像 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 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 慢和方向 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Δx - 1. v = 适用所有运动 Δt 慢和方向 Δ t→0 时的平均速度 Δx 1.当Δ t 很小时,用 v= 近似 Δt 计算.
计算
v0+v 2.- v= 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2 .用运动规律计算,如 v= v0 2 +at
【答案】 (2)(3) 【解析】 在(2)(3)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
影响可忽略不计,物体能够看做质点,其他选项中,物体的形状 不可忽略,则不能视为质点.
2019版物理全国创新版讲义: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1质点和参考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3.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有质量,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4.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
二、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3.参考系的“四性”标准性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假定不动,被研究的物体都以参考系为标准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差异性观察某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1.(多选)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研究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的游泳技术时,叶诗文不能看成质点B.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飞机可以看做质点C.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D.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答案AD解析研究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的游泳技术时,叶诗文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叶诗文不能看成质点,A正确;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不可以看做质点,B错误;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航母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不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C错误;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航母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D正确.2.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时,自转中的地球B.研究前进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时,前进中的汽车C.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行驶时间时,做匀速运动的火车答案D解析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处理,研究自转时不可以;研究车轮的转动时,汽车不可以当成质点处理,因为研究对象是汽车的某个部分;花样滑冰运动员要靠动作评分,不可作为质点处理;火车远距离行驶计算运动时间时,其长度对运动时间的计算几乎没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考点 1 质点和参考系
核|心|微|讲
1.质点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典|例|微|探
【例1】(多选)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
【解题导思】
(1)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的关键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程度,题中太阳的大小能被忽略吗?
答:不能。
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大。
(2)若假定太阳不动,地球和金星是否会运动?
答:地球和金星均围绕太阳运动,所以假定太阳不动,则地球和金星都在运动。
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作质点,选项B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和地球都是运动的,选项C、D正确。
答案CD
(1)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
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
题|组|微|练
1.(多选)如图所示为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下列过程中不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的是( )
A.调节飞机旋翼的转速
B.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
C.观察飞机在空中的位置
D.观察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解析调节飞机旋翼的转速时,飞机旋翼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质点,A项正确;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飞机各部分运动不同,不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B项正确;观察飞机在空中的位置,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C项错误;观察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D项错误。
答案AB
2.(传统文化)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考系的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
解析选项A中描述“飞流”是以地面作为参考系的;选项B中描述“潮水”是以人本身为参考系的;选项C中描述“轻舟”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选项D中描述“国旗”是以旗杆或地面为参考系的。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