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二十三)

合集下载

二十四史(经典原创)

二十四史(经典原创)
•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 志》。
《后汉书》
范晔《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详载了东汉 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 元嘉九年,范晔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 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
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
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
除袁宏《后汉纪》外,诸家相继散亡。范晔《后汉书》成为我
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依据。
《三国志》
• 《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 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 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 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 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 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 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 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 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 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 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 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
古籍流传世间已久,在岁月的侵蚀下,残破、墨迹不清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这就需要修校,用心地把 不清楚的字迹描清楚,专业人士称为描润,但这只是校勘古籍最初步的工作。它还需要用不同的版本对 照甄别,断其是非。
张元济就是这样亲历亲为地对每一册古书,做着初修、精修、复校、总校的工作。他终日伏案,每天 的工作量是100页,每一页都校勘到准确无误为止。直到今天,看过张元济校勘影印件的人,都叹为观 止。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

《史记》原名《太史公》到了三国时期,这本书才被明确称为“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在汉魏期间属于禁书,官民不得自由阅读,即使是王公诸侯亦没有此权利,而且删去《史记》的《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

今日《史记》的版本,与司马迁的原稿差别很大。

东汉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马迁诽谤汉武帝。

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称,永平十七年某日,魏明帝曾在云龙门召见他、傅毅、贾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个宦官拿了篇司马迁的《秦始皇本纪》,询问他们是否觉得司马迁的史论有不对的地方,班固指司马迁引述贾谊《过秦论》:“假设子婴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还可以保住”,这番话相当有问题。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创作背景大汉王朝继承五帝的遗风,接续三代中断的大业。

因周朝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焚毁《诗》、《书》,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而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1]等到汉武帝即位,汉朝兴起已有六十余年,海内安定,府库充实,然而四边未服,制度多缺。

皇上刚刚兴办文武大业,欲求人才唯恐不够,用蒲轮车迎年老的枚乘,见到主父偃而叹息相见太晚。

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25班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25班固

中外历史纲要上人物传记25班固编辑张书林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是班彪之子。

班固九岁能写文章诵诗赋,十六岁至二十三岁游太学。

治学不拘于章句,着重领略大义。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病死,留下了遗作《后传》。

班固此时二十三岁,离开太学,返乡为父守丧,并检阅其父所作《后传》的手稿。

此后,他感到“彪所续前史未详”,于是反复思考,欲继承和发展前人的史学事业,自永平(公元58—75年)初年起,着手撰写《汉书》,专写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历史。

这是适应大一统的时代需要而编撰的。

自司马迁撰《史记》之后,统一的西汉皇朝由盛而衰,经绿林赤眉起义和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东汉又随之兴起。

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总结历史经验,在政治上作出对策;另方面又借助思想文化加强思想统治。

史学为适应历史需要,只是补续《史记》是远远不够的。

班彪的《王命论》和《后传》也只是适应临时之需,未能承担历史使命。

班固写西汉全史,给大一统的西汉皇朝以突出的历史地位,总结它的兴亡盛衰及成败得失,才完全适应了历史的需要。

就在班固着手编撰《汉书》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

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关进了京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

其弟班超担心他受委屈而难以自明,便上书,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

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

兰台是汉朝收藏图书之处。

兰台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图书是其职责。

班固做了兰台令史,便和陈宗、尹敏、孟冀等人共同撰成《世祖本纪》,这是写汉光武创立帝业的历史。

班固因此升迁为郎。

他又撰写开创东汉的功臣列传以及平林、新市、公孙述等载记,共二十八篇,送呈朝廷。

这些著述,都被后来官修的《东观汉记》所采用。

完成上述著作后,他又在汉明帝指使下继续撰写《汉书》。

高三语文《史记》历史人物与叙事艺术教案

高三语文《史记》历史人物与叙事艺术教案

高三语文《史记》历史人物与叙事艺术教案【导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与叙事艺术的运用,展现了司马迁卓越的史学才华和文学魅力。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通过深入研究《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与叙事艺术,不仅可以拓宽世界历史视野,还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本节课将以《史记》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与叙事艺术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编纂背景和主要特点;2. 理解《史记》中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与叙事艺术的运用;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形象和叙事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叙事艺术进行历史故事的再创作。

【教学重点】1. 掌握《史记》的编纂背景和主要特点;2. 分析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与叙事艺术的运用;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故事再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叙事艺术的巧妙运用;2. 运用叙事艺术进行历史故事的再创作。

【教学准备】1. 《史记》选读文本;2. 影音设备;3. 教学PPT;4.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播放相关历史人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形象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了解《史记》(10分钟)通过简要讲解和图文展示,介绍《史记》的编纂背景和主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对于中国史学的重要意义。

【步骤三】分析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15分钟)选取《史记》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从外貌特征、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是如何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步骤四】探究叙事艺术的运用(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选择一个历史人物,结合该人物在《史记》中的描写,分析史书中大量运用的叙事艺术手法,如对比、递进、悬念等,并讨论这些手法对于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

《史记》读后感(精彩6篇)《史记》读书笔记篇一我读的《史记》,是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话本。

这本书只节选了30篇史记中的故事。

古人说过“一叶而知秋”,读《史记》我完全可以领略《史记》的历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苍穹幽深而遥远,繁星闪烁,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恋、憧憬,感慨万千。

《史记》犹如这深邃的夜空一样给人思考、哲理,前车之鉴的警醒。

走进《史记》一个个帝王将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跃然纸上。

跟随他们的脚步,我目睹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串串印记。

有的人圣德,有的残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尧禅让开启圣德,商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无不揭露其有多残暴,周厉王防民之口,让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无道,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昏庸,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的风起云涌的治国策的较量,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美谈······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成为古今文学典范。

这也许就是母亲说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文化树的根基。

只有这如此丰厚的根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史使人明智”说的一点也不假。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让我们这些后辈明白:身处绝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

每一个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都是一种启迪;每一个故事我们领会之后,都将变成我们的一种智慧!我读了至少五遍《史记》才敢拿起笔写这篇读后感,因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许我亵渎!《史记》读书笔记篇二前不久看了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其中就说到了项羽的故事,项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可以这么说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重要的功劳,中国历史上许多成语与他有关系,我们熟知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都是与他有关系的。

项羽的祖父是楚国著名的大将军项燕,项羽的父亲没有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是由他的伯父项伯养大的,项羽小时候对读书没有兴趣。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集锦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集锦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集锦讲历史人物故事,能培养学生优秀品质,陶冶情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秦朝历史人物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朝历史人物故事(一)吕马童——曾参与分割项羽尸体生平吕马童出身不详,历史学者李开元将其归入秦人。

汉元年(公元前206),吕马童在好畤(今陕西乾县东)以郎中骑将加入刘邦阵营,参与过汉四年(公元前204年)十一月的韩信灭龙且之战,累升至骑司马。

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参加垓下之战,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亭后,他与郎中骑杨喜、郎中吕胜、杨武共同分割项羽尸体,因功受封中水侯。

汉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去世,谥号庄侯。

后代吕马童死后,其子吕假(《汉书》作“吕瑕”)袭位。

吕假传给吕青肩(《汉书》作“吕青眉”),吕青肩传给吕德,吕德传给吕宜成(《汉书》作“吕宜城”)。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吕宜成因酎金夺爵。

逸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兵败身死之前,曾称吕马童为“故人”。

不过两人是怎么相识的,关系如何,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

内史腾——战国后期秦国将领人物介绍早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7)时,白起攻楚,取得郢,置郢为南郡。

南郡与楚国相邻,足以拊楚之背。

秦王政在消灭韩国后,准备攻打楚国,便命内史腾驻守在南郡。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内史腾来到南郡,为了严明法律,他发布了一纸及其有名的文告给县、乡。

内史腾又命人发布文书,申明为吏之道。

他的两篇文告,富有哲理,对为官为吏都有知道意义,因此,他的属吏帝业谨记心头,竭诚供奉,甚至有人以这两文陪葬。

比如,近年来在云梦泽发掘的墓中,便在秦国陆安(今安徽六安)令名叫喜的人身边发现了这两篇文告。

学者推测,喜应当是内史腾的属吏。

可见,内史腾的属吏对内史腾的教诲是如此至死不渝。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韩王韩安请求向秦称臣。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韩王韩安献韩国南阳一带给秦国。

九月,秦王政派内史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任命他为代理南阳守。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故事
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年),夏季,晋国人在长子拘捕了卫国的行人石买,在纯留拘捕了孙蒯,这是因为他侵略曹国的缘故。冬季,十月,鲁襄公和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鲁国济水上会见,重温湨梁的盟誓,一起进攻齐国。鲁成公在军队里逝世,公子胜继位,是为曹武公。
个人履历
战国初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 禽滑釐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禽滑釐与慎到不是同一个人,一个是魏国人墨子的弟子,另一个是赵国人学老子的学说。但从战国历史地理楚国、魏国、赵国相邻,试想慎邑、禽滑釐、慎到三者之间虽无历史文献记载,也并不能排除没有关系。
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袄,而假装给子骞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所以他寒冷无措。一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父亲非常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喝斥后还鞭打他,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而后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妻。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吴王诸樊——吴国国君吴王诸樊(?―公元前548年),姬姓,吴氏,名遏 (一作谒 ),又称吴顺王,吴王寿梦长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

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型史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史之一、它由司马迁所著,共纪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从上古到秦朝结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以人物刻画为一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议,展现出了不同个性、品质和行为的多样性。

下面举例说明《史记》人物刻画的特点。

首先,《史记》对一些伟大历史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刻画。

例如,《史记》对秦始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既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也揭示了他的残暴和暴政。

《史记》对汉武帝的描写也非常详尽,展示了他的英勇和决断力,同时也批评了他昏庸无道的一面。

此外,《史记》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言论和思想的记录,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见解。

例如,《史记》中记载了司马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项羽本纪》中展示了项羽的豪情壮志和反击世道的思想,《魏公子列传》中描述了魏公子重耳的政治抱负和变法思想等等。

通过这些记载,读者可以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思想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史记》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批评,展示了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例如,《史记》中对于诸葛亮高度赞扬了他的智慧和清廉,《史记》对韩信进行了负面评价,批评了他的野心和不忠。

通过这种对人物的赞美和批评,读者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最后,《史记》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关系和互动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例如,《史记》中对刘邦和萧何、韩信的合作和矛盾进行了详细描写,《陈涉世家》中展示了陈胜和项羽的情感和信任。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总之,《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以丰富的细节和全面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赞美和批评。

这种人物刻画的特点使得《史记》成为了一部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献,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对于人物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2月第31卷第23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nal UniversityDec. 2016Vol.31No.23【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 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

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 者提供借鉴。

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 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

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二十三)《〈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SZ04)《〈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东明、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 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 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战国后期秦国国君(前324—前 251)。

名则,一名稷。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卒,无 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

又称秦昭王。

当时,诸弟争立,魏冉等人拥立在燕国做人质 的昭襄王回国为君。

从昭襄王元年到四十一年,昭襄王的母亲宣太 后当权,其舅父魏冉用事,任白起等为将,多次取得对燕国以外山东六国战争的胜利,夺得大片土地。

昭襄王元年(前306),严君疾(即武王弟樗里 子)为相,魏冉以拥立之故任将军,卫咸阳。

此年 曾进攻魏城皮氏,未攻下,撤兵;又把武遂归还韩 国。

二年,庶长公子壮与大臣、公侯、公子造反,皆被魏冉等所诛杀,连惠文王后也未能善终,武王后 则被送回魏国。

又尽诛昭王诸弟之不善者。

从此 魏冉威震秦国,先后四次担任相国,主持国政。

三年(前304),昭襄王举行冠礼。

同年和楚怀 王在黄棘会盟,把上庸城归还楚国。

四年,攻魏取 蒲坂、晋阳、封陵三城,又攻取韩城武遂。

此年,齐、韩、魏因楚国背弃纵约亲秦而攻打楚国,楚怀王以 太子为质请求秦国援助,秦国派遣客卿通将兵救楚,齐等三国撤兵五年,魏哀王来朝于应亭,秦以蒲 坂归还魏国。

昭襄王又与韩襄王太子婴在临晋会 盟。

同年,秦与齐、韩、魏三国共击楚,杀楚将唐昧,取得楚城重丘。

六年,蜀侯公子輝造反,昭襄王派 司马错平乱。

又派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又让泾 阳君(名市)到齐国作人质。

同年,秦夺取了韩地 穰。

昭襄王初即位这六年,秦国内平叛乱,外和诸 侯,并取得了对外作战的初步胜利。

昭襄王七年(前300),樗里子卒,魏冉始为相。

秦攻取楚国新城,斩首三万,杀楚将景缺。

八年,使 将军芈戎攻楚,取得楚城新市。

九年,孟尝君为秦 相,秦将军奂率兵攻楚,取其八城,杀楚将景快。

同年,魏与齐、韩共同在函谷关打败秦军。

秦攻取楚 城十六座。

十年,孟尝君因秦相受金而被罢免,又 回齐为相,秦以楼缓为相。

楚怀王被诱至秦,强留 以求割地。

十一■年,齐、韩、赵、宋、中山共同攻秦, 兵到盐氏撤回,秦归还魏国封陵、赵国武遂,与两国 议和。

楚怀王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怀王只 得又回到秦国,不久死去,归葬楚国。

昭襄王十二年(前295),楼缓免相,魏冉复为 相。

给楚国粮食五万石。

秦将错在襄地进攻魏国。

十三年,打败魏国,取襄城。

秦将向寿进攻韩国,占《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二十三)第31卷领武始;左更白起进攻韩国新城。

五大夫吕礼逃跑 到魏国。

任命任鄙为汉中郡郡守。

十四年,魏冉推 荐白起代向寿为将攻韩、魏,在伊阙打败韩、魏,斩 首二十四万,俘虏魏将公孙喜,占五座城市。

十五 年,白起被任命为大良造,率兵攻魏,夺取垣城,旋 即归还魏国,又攻楚,占领宛城和叶城。

魏冉托病 辞去丞相积务,秦以客卿寿烛为丞相。

同年,楚王 迎娶秦女。

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寿烛被免去丞相职 务,魏冉再次为相,被封在穰(King)地,后来又加封 陶邑,被称为穰侯。

左更错攻取魏城轵和邓,又攻 占韩国宛城。

秦于是封公子市于宛,公子悝(kui)于邓。

十七年,城阳君、东周君来朝见。

秦用垣城 换取魏国蒲坂、皮氏。

昭襄王驾临宜阳。

十八年, 派错攻占魏垣城、河雍(原宜阳)。

此年,秦取大小 魏城共61座。

十九年十月,昭襄王称西帝,齐闵王 称东帝,不久又都取消帝号。

攻占赵城桂阳。

原五 大夫吕礼回来自首。

同年,任鄙卒。

二十年,昭襄 王前往汉中,又到上郡和北河。

秦军攻占魏国新 垣、曲阳。

二十一年,秦将错进攻魏国河内,魏国献 安邑城于秦,秦赶走城中魏国居民,然后招募秦国 百姓到黄河以东地区定居,并赐给他们爵位,还把 被赦免的罪人迁到河东。

同年,封泾阳君于宛,又 在夏山打败韩国军队。

二十二年,蒙武攻打齐国,占领9城,秦又设置九县于黄河以东。

同年,昭襄 王又分别与楚顷襄王、赵惠文王在宛城和中阳会 盟。

二十三年,秦尉斯离和魏、韩、赵、燕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齐军。

昭襄王分别和魏昭王、韩釐王在 宜阳、新城会盟。

二十四年,昭襄王和楚顷襄王在 鄢和穰两次会盟。

秦攻取魏国安城,一直打到魏都 大梁,燕、赵来援救魏国,秦军撤回,魏冉被免去丞 相职务。

二十五年,秦攻占赵城两座,昭襄王与韩 釐王、魏昭王分别在新城、新明邑会盟。

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赦免罪人,把他们 迁居穰城,穰侯魏冉又恢复丞相职务,秦军攻取赵 国石城。

二十七年,左更错攻楚,秦赦免罪犯并把 他们迁到南阳。

白起率兵攻赵,夺得代地的光狼 城,斩首三万。

又派遣司马错从陇西出发,通过蜀 地攻取楚国黔中,楚国把汉北和上庸一带地方给秦 国。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夺取鄢、邓两城, 赦免罪人迁居那里。

同年,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 池相会。

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人楚国都城郢,改为秦国南郡,又向东打到竟陵,火烧夷陵,楚顷襄王逃跑到陈地。

周国君来秦。

昭襄王和楚顷襄王 在襄陵会盟。

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三十年,蜀守张 若攻楚,夺取巫郡和江南,设置黔中郡。

三十一年,白起攻魏,取得两座城。

黔中郡楚人反秦,又回归 楚国。

三十二年,丞相穰侯魏冉率兵攻魏,占领两 座城,一直打到大梁,韩派将军暴鸢率兵救魏,被白 起打败,斩首4万,暴鸢逃走,魏国割三县请和。

三 十三年,客卿胡阳攻取魏国卷城、蔡阳、长社,在华 阳打败芒卯,斩首15万。

魏国割南阳给秦国请和。

三十四年,秦国把韩国和魏国上庸,设立一个郡,让 被免罪的南阳臣民迁居那里。

三十五年,帮助韩、魏、楚进攻燕。

同年,开始设置南阳郡。

三十六年, 客卿灶攻占齐国刚、寿两地,秦把它给了穰侯魏冉。

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国阏(ydn)与未下。

四十 年,悼太子死在魏国,灵柩回国葬在芷阳。

从四十一年(前266)起,昭襄王重用魏人范 雎,对内强公室、杜私门,对外运用远交近攻策略, 继续蚕食诸侯,扩大疆域,把秦国统一全国事业又 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四十一年夏,秦攻取魏邢丘和怀两地。

昭襄王 任命范雎为相。

此前,魏冉主张以客卿灶为将,越 过三晋攻齐刚、寿两地,被人认为是想扩大自己的 封地陶邑。

范雎趁此向昭襄王指出宣太后专制,穰 侯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生活奢侈,富比王室,长此以往,秦国天下就可能不再姓赢。

昭襄王醒 悟,即免去魏冉丞相职务,任命范雎为相。

四十二 年,立安国君为太子。

九月,让穰侯魏冉、泾阳君、高陵君各归其封地。

穰侯出关时,辎重车达一千多 辆。

十月,宣太后去世。

葬于芷阳郦山。

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昭襄王命武安君白 起率兵攻韩,攻取韩城五座,斩首5万。

四十四年, 攻韩于太行,取其南阳城。

四十五年,秦五大夫贲 (ten)又攻取韩城十座,攻取楚国州地。

叶阳君悝 (kui)在这一年去其封地,未到而死。

四十六年,昭襄王去到南郑。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

秦攻赵,赵发兵击秦,两军对峙。

秦任白起为将,赵 国以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大破赵军于长平,坑杀赵 卒45万。

四十八年,韩献其城垣雍于秦。

秦军分 为三军,武安君白起归国。

王龁(M)率军攻取赵 城武安、皮牢。

司马梗北定太原,占领整个韩国上 党。

正月,秦军停战驻守上党。

十月,五大夫陵进 攻赵国都城邯郸。

四十九年正月,给陵增兵,陵作 战不力,被免职,王龁代陵为将。

十月,秦将张唐率2016年第23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兵攻魏,蔡尉丢掉防地,回军时被张唐斩首。

五十 年,秦将王龁、郑安平率兵围邯郸。

魏国信陵君、楚 国春申君等率兵来救,秦国撤兵离去。

张唐率兵攻 占郑。

十二月,秦增兵驻扎汾城旁边,王龁撤兵到 汾城旁边与其驻军会合。

两月后攻魏,斩首6000 余,晋士卒被水淹死2万余人。

龁又进攻汾城,跟 随张唐攻占宁新中,改其名为安阳,开始修建蒲津 桥。

同年,武安君白起犯罪,被降为士卒,贬到阴 密;同年十一月,因心怀不满而被赐死。

五十一年, 秦攻占韩国阳城、负黍,斩首4万,攻占赵20余县, 斩首9万。

韩、魏、楚救援赵国于新中。

西周武公 背叛秦国,与诸侯约定合纵,率领各国精兵从伊阙 出兵攻秦,使秦国不能到达阳城。

秦使将军穋率兵 攻西周,西周君来秦投降请罪,献城36座,人口 3 万。

昭襄王接受献纳,让其仍回西周。

五十二年, 周国百姓向东逃亡,其传国宝器九鼎被运人秦国,周王朝从此结束。

昭襄王五十三年(前254),天下都归顺秦国。

魏国归顺最晚,秦使将军谬领兵讨伐,攻占吴城。

韩桓惠王来秦朝见,魏安僖王也把他的国家托付给 秦国,听从其命令。

五十四年,昭襄王在雍城南郊 祭祀上帝。

五十六年(前251)秋,昭襄王卒,其子 孝文王继位。

孝文王追尊其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与昭襄王合葬于芷阳。

韩桓惠王身穿孝服前来祭 吊,其他诸侯国也都派将相前来吊唁。

秦昭襄王在位56年,先后以魏冉、范雎等人为 相,以名将白起等人为将,远交近攻。

据不完全统 计,仅见于史籍的对外战争即达近60次,斩首115 万,夺取城池200余座,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声威,扩 大了秦国的疆域,为秦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 础。

(《秦本纪》209)屈原屈原(约前343—约前283),战国时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与楚同宗,名平,字原。

屈原出身于贵族家庭,少年时代不仅受到良 好的文化教育,同时也形成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洁 的人格。

楚怀王十年(前319),他始参与政事,任 左徒之职,颇受怀王信赖,人则与王共议国事,以出 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后二年,出使齐 国,推行齐楚联盟抗秦计划。

当时,上官大夫靳尚 与屈原同列,忌妒屈原才能。

十五年(前314),屈原奉命制作宪令,还未定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