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内容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的故事(一):史记中的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
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
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中的故事(二):史记中的故事:赵奢秉公执法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三):史记中的故事:张良拜师来源《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史记的故事主要内容

史记的故事主要内容《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那你知道史记的故事主要内容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故事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故事主要内容:投降匈奴汉十二年,黥布反叛,刘邦率军东进。
陈豨则时常带兵屯驻在代地骚扰汉军,刘邦十分恼怒,派出樊哙来攻打他。
陈豨被打败,手下的部将也投降了汉军,他们把卢绾与陈豨私下里勾结的事情交代了出来。
于是,刘邦派遣使臣到燕国传达诏令,想要召见卢绾了解情况,卢绾心里有鬼,就以生病为借口加以推辞。
接着,刘邦派遣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迎接卢绾,并且趁机验问卢绾的左右的人,查明事情的真相。
因此,卢绾更加地害怕,他索性闭门不出,他对宠幸的臣子说:“现在,各位异姓诸侯王之中,只剩下我和长沙王吴芮。
去年春天,陛下消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计谋。
如今,陛下身患重病,吕后执掌了大权。
她是个妇道人家,怕大家不服她,自己站不住脚,总是想借故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树立自己的威信。
我打死也不能去朝廷,去了就回不来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卢绾还是宣称自己有病,而没有应召前往京城。
后来,看到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卢绾的左右亲信害怕受到连累,纷纷出逃,结果卢绾说过的话多少泄漏了出来。
这些话传到了辟阳侯等朝廷使者的耳朵里,他们回京以后,将情况详细地报告给了刘邦。
刘邦听后,十分恼怒。
不久,汉朝得到一名匈奴的降者,那个人将燕王与匈奴之间的勾当,全部报告给了朝廷。
这时,刘邦完全肯定了卢绾的反叛事实,便派遣樊哙去攻打燕国。
卢绾自认为不是汉军的对手,便带着他的全部家属、宫人以及几千名骑兵,驻扎在了长城脚下,等待刘邦病愈,好亲自前往京城请罪,估计刘邦会顾及与自己的情谊赦免自己。
但是不久,刘邦的死讯传来,卢绾悲哀、叹息,率领着这些人逃往了匈奴。
匈奴单于厚待他,封他为东胡卢王。
但是,卢绾的部众时常遭到当地游牧部族的欺凌、掠夺,他们的归心强烈。
史记的故事简短

史记的故事简短历史本身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那么关于史记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史记的故事简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史记的故事简短篇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史记的故事简短篇二:胯下之辱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
”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史记》列传中记载了数百人,上至王侯,下至平民,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那你知道史记里的故事五篇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故事五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故事五篇:作法自毙赵良的劝说没有起到作用。
不久,秦孝公就去世了,太子继承了王位。
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等人马上告发商鞅意图造反,于是新任秦王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被迫逃跑,他来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休息。
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说:“商鞅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所以对不起,我不敢收留您住宿。
”商鞅仰天叹息说:“唉!新法的弊端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只得离开秦国潜逃到魏。
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导致魏军打了败仗,拒绝收留他。
商鞅还打算逃到别的国家,魏国人抓住他说:“你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恐怕得罪秦国。
”于是把商鞅送回秦国。
商鞅回到秦国后,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这时秦国出兵攻打商鞅,把他杀死。
秦惠王把商鞅五马分尸示众,还诛灭了商鞅全家。
商鞅虽被处死,其法却在秦国上下通行数十年,妇孺皆知,轻商观念深入人心。
秦国也得益于他的变法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商鞅是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的,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史记里的故事五篇:锋芒初露苏秦又游历了燕国,一年多以后才见到燕文侯,他才找到展示自己才能学说的机会。
他向燕文侯进言道:“燕国东面有朝鲜、辽东,北面有林胡、楼烦,西面有云中、九原,南有易水,土地面积纵横有两千多里,在役士兵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草足够维持数年。
南面有碣石山、雁门山丰饶的物产,北面的大枣、栗子也收益颇丰,百姓即使不耕种田地,仅凭大枣、栗子的收入也足够维持生计。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国了。
当今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不见兵戈战火,将士阵亡,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燕国。
大王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燕国之所以能免受他国侵略,是因为有赵国做它南面的屏障,阻挡贪婪的秦国啊!秦国与赵国曾经五次交战,秦国获胜两次,赵国获胜三次,秦、赵双方的国力都有所削减,而大王依仗赵国屏障的庇护,从背后对双方都有所制约,这就是燕国不受侵略的原因。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1. 舜的孝顺舜的老爹和后妈还有弟弟,老想害死他。
让舜去修谷仓顶,他们就在下面放火。
舜拿着两个斗笠像超级英雄一样跳下来,跑了。
让他挖井,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早挖了地道又溜了。
可舜还是对他们好得很,他的孝顺把尧都感动了,尧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2. 姜太公钓鱼姜子牙这老头,跑到渭水边钓鱼。
他那鱼钩是直的,还离水面三尺高。
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这是钓王侯呢。
”周文王一听,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本事,就去拜访他。
姜子牙就跟着文王走了,后来帮着文王、武王把商朝给灭了,成了周朝的大功臣。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美人儿叫褒姒,这褒姒不爱笑。
周幽王想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台。
诸侯们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带着兵跑来。
褒姒看到诸侯们气喘吁吁、狼狈的样子就笑了。
诸侯们发现被耍了,很生气。
后来真有敌人来的时候,再点烽火,诸侯们都不来了,周幽王就被敌人给干掉了。
4.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
赵王怕秦王耍赖,蔺相如就说他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发现秦王只想骗璧,不想给城。
蔺相如就骗秦王说璧上有小毛病,拿过来后就威胁秦王,要是不给城,就和璧一起撞碎。
秦王没办法,蔺相如就带着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了。
5. 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比廉颇的官还大。
廉颇不服气,说要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知道了,就躲着廉颇。
他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们俩,如果他俩斗起来,赵国就完了。
廉颇听了,觉得自己错了,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成了好哥们。
6. 纸上谈兵赵括这小子,读了好多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他爹赵奢是个名将,可知道自己儿子不行,说他只会纸上谈兵。
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到了战场上,完全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按兵书上的来。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四十万赵军都被坑杀了。
7. 毛遂自荐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想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去,挑来挑去还差一个。
史记的故事汇总5篇

史记的故事汇总5篇两千5261多年4102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1653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
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的故事1中行说:逼我出使匈奴,我就给你好看汉文帝时期,匈奴的首领是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刚即位的时候,汉文帝继续实行和亲匈奴的政策。
这一次派去护送公主的使节是宦官中行说。
因为中行说是燕人,生长朔方,熟知匈奴情状,派他去也有窥探匈奴虚实兼收集情报的任务。
中行说不想远行,就借故推辞。
汉文帝不肯换人,定要中行说走这一趟。
中行说再也无法推辞,只好悻悻起程,临行前私下对人说:“我本来不想去,非要逼我去,可别怪我将来为害汉朝。
”听到这句话的人一笑置之,心想你不过只是一个阉人,能成什么大气候?大言不惭罢了。
一到匈奴,中行说就归降了老上单于,成为单于的亲信,开始兑现他的誓言了。
匈奴与汉和亲,汉朝赠给匈奴许多缯絮(丝织品)和食物,匈奴苦寒之地,又是游牧民族,哪里见过这些精致的衣服和可口的食物,所以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
中行说进谏说:“匈奴的人口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匈奴之所以强大,独霸一方,是因为衣食都和汉不一样,不需要依赖汉朝供给。
现在单于您变更旧俗,爱穿汉朝的衣服,爱吃汉朝的食物,长此以往,恐怕汉朝的物品输入匈奴不过十成中的一二成,就足以使匈奴动心降汉了。
”单于和众人都将信将疑,中行说又举例说明:“穿上汉朝的丝织衣服,骑马在杂草和荆棘丛中奔驰,衣裤全都挂破了,哪里比得上我们的毡裘耐用?汉朝的食物虽然精致可口,哪里比得上我们的乳酪方便美味?”这番话说服了众人,从此就放弃了汉朝的衣食。
中行说又教单于左右学习数算,用以计算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数量。
汉朝皇帝和单于所通的书简,历来长一尺一寸,上面写着“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的字样,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
中行说教单于回复的书简,定为一尺二寸,所加的封印都比汉简宽大,称呼也傲慢得很—“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然后才记载着赠送的物品和言语。
史记小故事简短

史记小故事简短一、网开一面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商汤笑着说:“可以了。
”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
”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
二、王位之争春秋时期,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并且让管仲带领军队守住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以伺机杀死公子小白。
管仲在小白到达后,放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
小白假装死去,管仲于是派人飞报鲁国。
这样一来,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慢了速度,六天之后才到达齐国,而小白此时已先入齐国,成为了齐国的国君,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三、卧薪尝胆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后,成了阶下之囚。
在牢房里边悬挂苦胆,不忘灭火仇恨。
最后回到越国后,善待百姓,训练精兵,兵精粮足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最终勾践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这就是“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四、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因此,纸上谈兵被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五、毛遂自荐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此后,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六、指鹿为马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
群臣又害怕丞相,又怕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最后,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糊弄了,以后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七、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史记故事精选5篇

史记故事精选5篇《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故事1【公仪休拒鱼】出处《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的爱好就是吃鱼。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
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
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史记故事2一鸣惊人楚穆王死后,他的儿子侣继承了王位,就是楚庄王。
庄王即位三年,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寻欢作乐,还下了诏令说:“有敢进谏者,格杀勿论!”最后,大臣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闯入王宫进谏。
庄王当时正左手怀抱着郑姬,右手怀抱着越女,坐在歌舞乐人中间,与各位美女嬉戏。
伍举对楚庄王说:“大王,我要向您进献一个谜语。
”他接着说道:“有一只鸟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
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但过了几个月,庄王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淫逸放纵,不理朝政。
苏从大夫感到十分生气,就冒着生命危险入宫进谏。
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你不怕被杀死吗?”苏从毅然回答说:“能够舍身而使您变的贤明,这正是是我多年的夙愿。
”楚王被大臣们的忠心感动了,于是就停止淫逸作乐,开始处理政务。
他杀死了几百个罪人,擢升了几百个有功之臣,并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楚国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对他十分拥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故事内容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那你知道有哪些史记故事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故事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故事内容:赵奢秉公执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故事内容:一饭千金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
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史记故事内容:奇货可居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
异人是秦王的庶孙,在国外作人质,车马及日常供给都不充盈,生活窘困,郁郁不得志。
阳翟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去邯郸,见到嬴异人,说:“这是可以屯积起来卖好价钱的奇货呀!”于是前去拜见异人,说:“我可以提高你的门第!”异人笑着说:“你先提高自己的门第吧!”吕不韦说:“你不知道,我的门第要靠你的门第来提高。
”异人心中知道他有所指,便邀他一起坐下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
太子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
你兄弟二十余人中,子是长子,有继承秦国的条件,又有士仓辅佐他。
你排行居中,不太受重视,长
久在外做人质。
如果太子即位做秦王,你很难争得继承人的地位。
”异人说:“那怎么办呢?”吕不韦说:“能够确立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
我吕不韦虽然不算富,也愿意拿出千金为你到西边去游说,让她立你为继承人。
”异人说:“如果能实现你说的计划,我愿意分割秦国与你共享。
”
史记故事内容:胯下之辱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一天在路上走着,遇见一个小混混,他拿起一个匕首,对韩信说:“你韩信不是厉害吗?有种你拿匕首杀我,如果你不想,那么马上从我两条腿之间爬过去。
”韩信忍耐了这个耻辱,从那个人的胯下爬了过去。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