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阅读考查题
小学课外必读书《史记》阅读测试题

小学课外必读书《史记》阅读测试题一、填空。
(每空2分,共60分)1.黄帝名(),他与()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一起,后世的我们被称“炎黄子孙”。
2.()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制王朝。
3.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就点起(),夜间点燃()向四处报警。
4.郑国商人()把自己贩卖的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劳,使得敌人放弃了对郑国的偷袭计划。
5.公元前()年,()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6.“不鸣则已,()”的()善于纳谏,从一个昏君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 )年,孔子周游列国( )年。
8.司马迁说:“假如()还活着,我即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10. ()建议秦始皇修筑长城,以保护秦朝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11.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就敢于忍受(),承受各种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2.因为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15年不敢出()攻打六国。
13. ()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
14.屈原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
15.华夏民族的祖先是()。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17.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
18.“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和()。
19.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步走上霸主之位的著名变法是()。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二、判断题。
对的填“对”,错的填“错”。
(共20分)1.刘邦月下追韩信,并任命他为大将。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3.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很快增强了。
()4.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从小家境富裕,遍览群书。
()5.虞国国君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吞并。
《史记》题库

1、判断题1.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4、《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5、《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6、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均取材于《史记》。
√7、《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8、《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9、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10、《赵氏孤儿》是取自《史记》的故事。
√11、《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舆论作用极大。
√12、《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13、《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14、《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
同时也有同名电影《刺客列传》、童超著小说《刺客列传》,以及连载于《飒漫画》上的同名漫画。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6、《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17、《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18、“戎马一生终难封侯”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试题分析】2024年新课标Ⅱ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延续2023年新课标卷的特点——变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这是学考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检测的表现。
第10题,断句题。
自2023年本题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后,这是对考生准确理解语意的要求的提升,而避免了运用比较排除法做题的侥幸。
第11题,文化常识和文言字词含义。
选项一半来自课文,另一半来自材料推断。
第12题,设置四个选择题,考查学生疏通全文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错误选项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效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13题,考查重要实词、固定结构的翻译能力。
第14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三王充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材料一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与材料二中“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两件事的相似之处。
两件事情表面上无关,但在“力少则修德”上是相通的,试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崇德重礼、尊贤敬长转化为自觉行为。
【命题趋势与启示】纵观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梳理出以下几个新趋向:(1)文体类型趋于多样。
考查的文本打破了“二十四史”“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文化典籍“百花齐放”,如《论衡•非韩》《读通鉴论》卷三。
文体类型更多样,不局限于纪传体、纪事本末体,议论文亦有可能考查;群文阅读与双文本阅读并重文体多样。
文本形式变一个语段为两个甚至多个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语段,文本间相互阐释,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命题形式不断创新。
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但也会“稳”中求“变”。
比如,往年通常将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考点放入翻译题中考查,而2022年以后将文言实词与古代文化知识组合命题。
《史记故事》阅读检测 (选择题60条)(含答案)

《史记故事》检测题(选择题)1.黄帝以后,先后出现了三个很有名气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 2 )(1)尧、舜、丹朱(2)尧、舜、禹(3)尧、舜、象2.“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说的是( 3 )(1)尧(2)舜(3)禹3.从殷墟里发掘的甲骨文是记录( 1 )(1)占卜的结果(2)诗词(3)帝王的遗训4.周文王写成周易所用的占卜之物是( 3 )(1)甲骨(2)荆条(3)蓍草5.比干的“忠”集中表现为忠于(3 )(1)家庭(2)人民(3)国家6.“画地为牢”这个成语故事出自( 1 )(1)《姜太公钓鱼》(2)《盘庚迁都》(3)《周公吐哺》7.《周公吐哺》这个故事其实是说( 1 )(1)执政大臣求贤若渴(2)身为子孙孝亲敬长(3)为官执政清正廉明8.伯夷、叔齐兄弟为世人称道的原因是(3 )(1)足智多谋(2)文韬武略(3)相让王位9.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为博( 2 )一笑,最后被西戎所杀。
(1)妲己(2)褒姒(3)西施10.百里奚到秦国当了大官后,他的老婆却在秦国替人( 3 )为生。
(1)做饭(2)放牛(3)洗衣11.春秋时期,晋献公派荀息去向( )借道,讨伐虞、虢国。
(C)A晋国B周国C虞国D吴国12.赵氏孤儿名叫()BA赵括B赵武C赵朔D赵旃13.《一鸣惊人》的故事中的这只“一鸣惊人”的大鸟是()DA周武王B晋文王C吴王D楚庄王14.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变成了一个专门()的能手。
AA做鱼B捕猎C射击15.孙子练兵的过程中首先训练的是()CA武士B士兵C宫女D妃子16.齐国宰相晏子不是个()的人。
BA节约朴素B居功自傲C敢于直言D甘居人下17.吴越两国在()大战,越王勾践被打的大败。
BA檇李B会稽C郢都D骊山18.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拒收()。
AA鱼B美玉C良马D银子19.“韦编三绝”的故事主要是讲()。
AA孔子B庄子C孙子D墨子20.《田忌赛马》故事中,()出主意让田忌在第二场比赛中赢了齐威王。
CA孙武B姜太公C孙膑D伍子胥21.齐威王派淳于髠出使赵国的目的是()。
史记故事练习题及答案

史记故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昭D. 司马炎答案:A2. 《史记》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A. 先秦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史记》中的列传?A. 屈原列传B. 李斯列传C. 卫青列传D. 王莽列传答案:D4.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皇帝的家世B. 诸侯的家世C. 名人的家世D. 士人的家世答案:B5. 《史记》中“本纪”主要记载的是:A. 皇帝的生平B. 诸侯的生平C. 名人的生平D. 士人的生平答案:A二、填空题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______所著。
答案:司马迁7. 《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其中“表”是用来______的。
答案:记载年表8.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______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答案:项羽9. 《史记》中的“书”部分主要记载了______、“礼”、“乐”等内容。
答案:“律”10. 《史记》的“列传”部分记载了从先秦到西汉初年的各类人物,其中包括了______等人物的传记。
答案:屈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史记》中“世家”和“列传”的区别。
答案:《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载的是诸侯的家世,而“列传”则记载了从先秦到西汉初年的各类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名臣、名将、名士等。
12.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四、论述题13.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史记》是中国史学的开山之作,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它不仅记载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
《史记》的史学方法和史学观念对后来的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史记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
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完整版)《史记》题库

(完整版)《史记》题库一、判断题1.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史记》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4、《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5、《史记》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并称“史学双璧”。
√6、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均取材于《史记》。
√7、《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8、《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9、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10、《赵氏孤儿》是取自《史记》的故事。
√11、《史记·张仪列传》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指舆论作用极大。
√12、《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
√13、《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14、《刺客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上的一篇文章。
同时也有同名电影《刺客列传》、童超著小说《刺客列传》,以及连载于《飒漫画》上的同名漫画。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16、《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17、《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一、材料选择。
文体选择上传论兼顾。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三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前两则为史传作品,第三则为史论作品。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从文本立意上看均体现了崇仁尚礼的价值观,既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有符合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命题导向。
从篇幅上看传论相当,从内容上看,论传有密切的关联性,议论与史实交相印证。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类作品的入选标准一致。
从考生学习经验上来看,《屈原列传》的评传结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议结合,都会大大削弱考生阅读的陌生感。
此外选文涉及文言知识点全面、平易,契合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
二、题目分析。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和分值设定相对稳定,未出现较大变化。
10题延续了前两年新课标卷对于断句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结合语境、运用语法分析法及相关文言知识准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就此题具体来讲,“魏君贤人是礼”,主语为“魏君”,“贤人是礼”是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片段译为“魏君礼遇贤人”;“国人称仁”译为“国人称赞他仁德”,“上下和合”译为“卫国上下齐心”,两个语言片段都相对完整,而“未可图也”是结论,译为“(魏国)不可以图谋(攻伐)啊”,呼应上文“秦尝欲伐魏”。
11题题型也延续前两年的教考衔接,涉及实词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理解两各方面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打通了课外文言选文与初高中所学文言文、常见成语中涉及相关知识,借以强化考生对知识的比较、迁移与运用。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婚燕尔中的“燕”同“宴”,是“安乐”的意思。
这在《诗经•卫风•氓》中学过,且“宴尔新昏(婚)”恰好出自该篇拓展阅读篇目《诗经•邶风•谷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