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摘抄
史记故事摘抄_历史故事

史记故事摘抄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故事摘抄。
史记故事摘抄1:秦戎之战秦仲是非子的曾孙。
他在位第三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丧失民心,诸侯们开始反叛王室。
周朝西部边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它先后灭亡了犬丘和大骆家族。
给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
周宣王即位以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受命讨伐西戎,不幸在他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杀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一个名叫庄公。
周宣王召来了庄公和他的弟弟们,打算让他们继承他们父亲的事业,效忠周王室。
便分给他们七千名士兵,命令他们再去讨伐西戎,为他们的父亲报仇。
经过多次激战,庄公等人终于打败了西戎。
西戎的威胁解除以后,周宣王十分高兴。
于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赏赐非子的后代,将他们的先人大骆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划归庄公一族所有,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
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杀死西戎王替祖父报仇,就绝不再回来。
”于是,世父率领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庄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后,太子襄公即位。
襄公元年,为了巩固、加强秦人的地位,襄公决定与周王室联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了周丰王做妻子。
一年以后,西戎突然发兵包围了犬丘。
世父率兵进行反击,结果不幸被俘。
一年多以后,经过秦戎双方的谈判,世父被释放。
史记故事摘抄2:养由基之箭秦国有位大将叫白起,非常善于用兵,他帮助秦国攻克了韩国、魏国,往北攻取了赵的蔺、离石二县。
公元前281年,他又带兵出伊阙塞(洛阳南的要塞)去攻打梁国。
梁国与周距离很近,周的形势非常危急。
游士苏厉为周君出谋划策,他说:“您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您可以说:‘楚国有个养由基,非常善于射箭。
离柳叶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发百中。
左右观看的人有好几千,都说他箭射得好。
可是有一个人却说:好,可以教给他射箭了。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0篇1. "刘邦躲过陈胜吴广,其后成为汉朝的开国君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充满变数,有时候接受失败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它会带来新的机遇和转机。
"2. "项羽最后被刘邦打败,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虽然实力强大,但过度自信和骄傲会导致败局。
谦逊和谨慎才是成功的关键。
"3. "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个人品德却备受质疑。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才华和能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道德和正直同样重要。
"4. "孔子一生求学不辍,为了传承和弘扬礼乐教育,他四处行走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和不断学习是成为卓越人物的关键。
"5. "韩信野心勃勃,但却无法得到刘邦的信任,最终被废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信任是建立成功合作关系的基石。
"6. "秦始皇绞杀知识分子,焚书坑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保护和尊重知识的重要性,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7. "孟子提出仁义道德的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德和人伦关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8. "陆贾为了拯救秦国,四处奔波,去寻找合适的才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识人和善用人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9.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书编纂工作,遭受各种困难和苦难,却没有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坚守原则是作为学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素质。
"10. "项羽败给了刘邦后,被关押在剑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和背后的支持是脆弱的,要保持警惕和明智的判断力。
"。
史记故事好句摘抄

史记故事好句摘抄
以下是《史记故事》中的一些好句摘抄:
1.“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描述唐
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君王的纵情声色和杨贵妃的受宠程度。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达陈胜、吴广起义
时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们对于权贵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描绘岳
飞抗金时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对于民族尊严和国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抒发了
项羽在垓下遭汉兵四面埋伏时的悲愤心情,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形容李广将军的忠诚
和品德,表明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他的品德和行为却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些好句摘抄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最近读了,真的是被其中的精彩内容给深深吸引住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摘抄了不少好词好句,收获满满。
先来说说我摘抄的好词吧,那可真是丰富多样。
比如“破釜沉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仿佛能让人看到项羽那决然的勇气和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一心只为胜利而战;还有“四面楚歌”,一听到这个词,眼前就浮现出项羽被刘邦大军包围,四周传来楚地歌声,那种孤立无援的悲惨场景;“卧薪尝胆”也是让我印象深刻,勾践为了复国报仇,睡在柴草上,尝着苦胆,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太值得敬佩了。
好句那就更多啦!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短短八个字,把当时鸿门宴上那紧张的气氛和暗藏的杀机描绘得淋漓尽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一句让我对那些智慧超群的谋士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在营帐中谋划,就能决定千里之外的战争胜负。
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荆轲刺秦王”这一段。
荆轲,一个勇敢无畏的刺客,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略,毅然决定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他的朋友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他送行,那场景,真叫一个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声在易水河畔回荡,让人感受到了荆轲此去的决心和义无反顾。
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来到了秦国。
秦王听说燕国派人来献上重礼,非常高兴,在咸阳宫召见了荆轲。
荆轲捧着地图一步步走向秦王,当地图完全展开的时候,藏在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这一瞬间,整个宫殿都乱了套。
秦王大惊失色,拼命躲闪。
荆轲紧紧追赶,旁边的大臣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王的御医夏无且把自己的药囊朝荆轲扔了过去,为秦王争取了一点时间。
秦王趁机拔出了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在地上,却依然毫不畏惧,把匕首朝秦王扔了过去,可惜没有击中。
最终,荆轲被冲上来的武士们杀死了。
荆轲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勇气和精神却永远被人们铭记。
他明知这一去几乎是必死无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实在是令人动容。
史记文段摘抄

史记文段摘抄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嘿,你看项羽这身世,那可是相当显赫啊。
就好比那些豪门子弟,出生就带着光环。
你身边要是有这么个人,他家族世代都是英雄人物,你能不高看一眼?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那些家里长辈都是名人的同学,大家都会觉得他们很厉害。
二、“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哇塞,这楚军也太猛了吧!就像一群猛虎冲进了羊群里。
你想啊,其他诸侯的军队都在旁边看着,不敢动,楚军却嗷嗷叫着往前冲,一个能顶十个呢。
这要是放到现在的体育比赛里,就像一支弱队对上强队,大家都以为弱队会输,结果弱队像打了鸡血一样,把强队打得落花流水。
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那可是赵国的大英雄啊。
他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就说他攻打齐国这事儿,一下子就把阳晋给拿下了,这得有多厉害。
就像你玩游戏的时候,有个超级厉害的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带着大家走向胜利。
四、“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开始的时候身份并不高,只是一个舍人。
可别小瞧他,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别看现在小,以后可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
他后来在完璧归赵等事件里,那表现简直绝了。
这就好比在公司里,一个小职员,突然在关键项目里大放异彩,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五、“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越王勾践这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他那股子忍辱负重的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就像一只受伤的狼,在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每天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耻辱。
这要是放在我们生活中,要是被人欺负了,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有毅力去复仇呢?六、“孔子贫且贱。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篇摘抄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篇摘抄
以下是一些《史记》中的经典段落:
1、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
2、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之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因直谏而扬名于楚。
3、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所闻见,齐、鲁、楚、越之事,接耳目而刺心脑。
4、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5、墨者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
”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
荆罪之,阳城君走。
荆收其国。
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信。
既得死焉,不能倍也。
”退卫石兰,石兰曰:“无所事事,若之何?”胜曰:“事之若何?尝以语我来!”石兰曰:“必杀之。
子能使群臣皆绝缚去羁而战乎?”胜曰:“若之何?”石兰曰:“杀之。
”于是呼徒而往。
6、晋荀瑶伐齐。
齐使田好陈于晋军之间。
晋韩虎使舆曳而走之,钟离春伐其右肩、足、膝、髓、腹、肠、首、面而登之。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笔记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摘抄笔记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就像刘胡兰烈士,她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她的死不就比泰山还重吗?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不就像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吗?他们辛勤耕耘,却从不求回报,最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看看古代那些开国功臣,很多不就是这样被无情对待的吗?真是让人叹息啊!
4.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多像那些平时默默积累,关键时刻却能大放异彩的人呀,比如那些突然崛起的黑马运动员!
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想想那些胸无大志的人,怎么能理解有远大抱负者的追求呢?真的是差别太大了!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遇到那些给我们提中肯意见的人吗?虽然当时可能不舒服,但事后想想真的是为我们好啊!
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这就好像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再普通的人也会有闪光点,不能小瞧任何人呀!
8.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这和那些为了实现大目标而不拘泥小节的人是多么相似,他们的格局可真大!
9.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不就像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怀不轨吗?真是要小心提防啊!
10.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古代的那些军师们多厉害呀,就像现在那些有智谋的领导者,能掌控全局,带领大家走向胜利!
我觉得《史记》里的这些话真的太有智慧了,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性。
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摘抄好词好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事件,还包含了许多生动、形象、富有哲理的语言。
以下是从《史记》中摘抄的一些好词好句,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一、好词
英明:形容有远见、有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
忠诚: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等的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英勇:形容在危险或困难面前,能够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精神。
智慧:指有见识、有思想、有判断力,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谦虚:指不自满、不自大,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
二、好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伟大事业的追求,需要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这些考验,才能真正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差异,有些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无法理解更高远的目标和理想。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句话通过描绘项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对于英勇精神的赞美和敬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智慧和谋略的重视,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总之,《史记》中的这些好词好句,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富有文学价值,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故事摘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后,向韩信辞行。
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
韩信仰望苍天叹息道:“您愿意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我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一切听任吩咐!”韩信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宠信
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但一再告发,陛下就未必不相信了,而且肯定是大怒,亲自率兵前去围剿。
我这时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到时候让他进退不能,
号召其他诸侯夹击他,天下就是咱们的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他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后来,陈豨因害怕受到谗言而死,果然起兵反叛。
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
没有随从,他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后,就等待着陈豨的消息,借机发难。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
算杀掉。
这个家臣的弟弟连夜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
召来先下手为强,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装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
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前来祝贺。
起初韩信仍然不想去,萧何就亲自上门欺骗韩信说:
“做臣子的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才是。
否则皇帝怪罪下来,你也没什么好处
的!”韩信向来对这个发现自己的萧何,怀着知遇之恩,不好再推辞了。
于是进宫,吕后
立即下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
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小人所骗,这难道就是天意吗?”
汉十一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举兵叛汉。
刘邦亲征,到邯郸去攻打陈豨的主力部队,
同时,因为燕国靠近代地,燕王卢绾奉命进攻陈豨东北部的军队,陈豨的形势十分危急。
于是他派遣部将王黄,去向匈奴求救。
同时,卢绾也派出使者张胜出使匈奴,扬言陈豨等
人的叛军已经被汉朝打败,奉劝匈奴不要干涉汉朝的内政。
张胜到达匈奴的时候,原燕王
臧荼的儿子臧衍也逃亡到了那里。
他与张胜很熟悉,便去见他,对他说:“先生受到燕国
的重视,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情况,他们不能没有您的帮助。
同样的道理,燕国能够存在
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诸侯们屡次反叛,战事连年不断,汉王需要燕国来帮他镇守边境,
巩固他的天下。
现在,燕王打算帮助朝廷迅速消灭陈豨等叛军,当叛军被消灭光以后,朝
廷就该对燕国下手了。
到了那个时候,先生恐怕就会成为阶下囚了。
所以,您为什么不劝
说燕王,叫他暂缓消灭陈豨叛军,而同时联合匈奴呢?凡事要留有余地,燕王就可以长久
的保留他的王位了;如果朝廷出现紧急情况,这才正是燕王安定封地的好机会啊。
”
张胜认为臧衍的话很对,就私自请求匈奴,帮助陈豨叛军攻打燕国。
卢绾发现匈奴没
有听从自己的建议,反而协助陈豨攻打自己,于是怀疑张胜联合匈奴谋反,便上书请求将
张胜灭族。
但是,张胜回国以后,对卢绾详细说明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卢绾听后醒悟,就
为张胜找了一个替死鬼,替换了他和他的家人,让他们充当联络匈奴的中间人。
卢绾又派
遣密使到达陈豨叛军的驻地,想叫陈豨长期流亡,以使战事连年不绝,自己的封地也就高
枕无忧了。
田儋是狄县人,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
齐国被秦国灭掉之后,大部分皇亲国戚虽然
没有了权势,成为了平民,但仍然保留了过去的荣耀和地位,都变成了地方的望族,所以
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在齐地很得人心。
陈胜起义后,派大将周巿向东攻打狄县,狄县县令忠于秦朝固守县城,周市费尽九牛
二虎之力也没能攻破城池。
田儋眼看着急,心生一计假装绑住自己的家奴,带领着手下的
年轻人请求面见县令,要求县令允许自己当着他的面杀死有罪的家奴。
县令信以为真接受
了要求,等到拜见的时候,他们乘机杀死了县令,然后又召集有势力的官吏和年轻人说:“各地诸侯都已经纷纷反秦自立,齐地是古代的诸侯国,而我田儋是齐王田氏的同族,应
当为王。
”众人都表示拥护支持。
于是,田儋自立为齐王,起兵攻打周巿。
周巿的军队不
敌撤走以后,田儋乘机带兵东进,平定了齐国故地。
此后,秦将章邯带兵在临济围攻魏王咎,魏王派人到齐国求救。
齐王田儋亲自带领军
队援救魏国。
章邯见到魏齐军队有些战斗力,士气也很旺盛,估摸着要打败他们并不容易,于是心生一计,准备在夜间偷袭,他让兵马口中衔枚,趁夜幕的掩护突然袭击沉浸在梦乡
的齐魏联军,联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瞬间就被击垮了,田儋趁混乱逃了出来,却在临济
城下被秦军追上杀死了。
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跑到了东阿。
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的消息之后,于是拥立战国时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
为丞相,田间为大将,来防备诸侯的骚扰和抵御秦军的进攻。
田荣在败逃东阿的时候,章
邯随后进行围追阻截,眼看着撑不住了。
项梁听说田荣的形势危急,于是就领兵来到东阿
城下,一举击败章邯,解救了田荣。
田荣觉得自己的家族为了齐国拼死拼活的,死了这么
多人,就算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吧。
你们这些人竟私自立那个什么都没干的田假为齐王,
太可恶了,简直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于是就带兵回去,攻击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丞
相田角逃到赵国。
田角的弟弟田间在此以前已到赵国求救,也就留在赵国不敢回去了。
田
荣于是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自任丞相,田横为大将,平定了齐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