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小故事

合集下载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一:陈胜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

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

”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

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史记中的人物故事大全篇二:戚夫人的悲剧刘邦驾崩,其正妻吕太后执掌朝廷大权。

吕太后平时最恨的人,就是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其子赵王如意。

刘邦一死,吕后马上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

又从赵王封地急召如意回京。

新即位的天子孝惠皇帝是吕后的亲儿子。

惠帝非常仁慈,知道母后恼恨如意,就亲自接回如意,寸步不离地保护他。

但终究还是被吕后找机会毒死了。

如意被害后,吕后随即派人去囚禁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她的双眼,熏聋耳朵,又灌下哑药,扔到猪圈里,称她做“人猪”。

几天以后,吕后叫来儿子孝惠皇帝欣赏“人猪”,惠帝惊问是什么东西,回说这就是戚夫人,惠帝当即大哭起来,从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并对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吕太后之刻毒、残忍可谓极矣!但正所谓万事皆有因,吕后之深恨戚夫人亦然。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人物描写为核心的文学作品。

那你知道史记中人物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人物的故事3篇:窦太后的故事窦太后,是赵国清河观津人。

吕太后当政时期,她以良家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服侍太后。

后来,吕太后遣出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分给了五个美女,窦氏就在这次出宫的行列中。

窦氏家在清河,她认为去赵国会离家近一点,她请求主管遣送事宜的宦官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宫女的行列中。

但是,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记了,误把窦氏的名字放到了去代国宫女的行列中。

名册上奏,吕太后下诏批准。

窦氏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痛哭流涕,不愿意出发。

但是,在朝廷的强制命令下,她只得无奈启程。

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只宠幸窦氏。

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嫖,后来又生下了两个男孩。

代王的王后共生有四个王子,但是,王后在代王还没有继承帝位的时候就已经去世,而她的四个儿子也寿命不长,在代王继承帝位以后一个个不幸的死去。

朝中的大臣们请求文帝立太子。

窦氏的长子刘启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母以子贵,窦氏被封为皇后,女儿嫖受封为长公主。

第二年,窦氏的小儿子刘武被封为代王,不久又徙封为梁王,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经去世,被葬在观津。

他们生前身份低微,没享过什么福。

薄太后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诏追尊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又下令清河地区为其设置园邑二百家,由长丞守护,一切礼仪、供品与灵文园相同。

窦皇后的哥哥名叫窦长君,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四五岁的时候,被人掠去卖掉,家里人不知道他被卖到了何处,从此便彼此失去了联系。

少君被转卖了十余家,转来转去,最后到了宜阳。

少君为买主进山烧炭,日夜劳作。

一天晚上,他与百余名家奴一起在山崖下面休息。

半夜十分,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其下面的人都被压死,唯独少君幸免于难。

少君逃过这次劫难之后,感觉冥冥中有神灵保佑自己,就找人为自己占卜,占卜的人掐指一算,对他说:“你的前途在长安,在那里你才能得到富贵,过不了几天,你就可以被封侯。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1. 舜的孝顺舜的老爹和后妈还有弟弟,老想害死他。

让舜去修谷仓顶,他们就在下面放火。

舜拿着两个斗笠像超级英雄一样跳下来,跑了。

让他挖井,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早挖了地道又溜了。

可舜还是对他们好得很,他的孝顺把尧都感动了,尧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2. 姜太公钓鱼姜子牙这老头,跑到渭水边钓鱼。

他那鱼钩是直的,还离水面三尺高。

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这是钓王侯呢。

”周文王一听,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本事,就去拜访他。

姜子牙就跟着文王走了,后来帮着文王、武王把商朝给灭了,成了周朝的大功臣。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美人儿叫褒姒,这褒姒不爱笑。

周幽王想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台。

诸侯们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带着兵跑来。

褒姒看到诸侯们气喘吁吁、狼狈的样子就笑了。

诸侯们发现被耍了,很生气。

后来真有敌人来的时候,再点烽火,诸侯们都不来了,周幽王就被敌人给干掉了。

4.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

赵王怕秦王耍赖,蔺相如就说他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发现秦王只想骗璧,不想给城。

蔺相如就骗秦王说璧上有小毛病,拿过来后就威胁秦王,要是不给城,就和璧一起撞碎。

秦王没办法,蔺相如就带着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了。

5. 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比廉颇的官还大。

廉颇不服气,说要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知道了,就躲着廉颇。

他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们俩,如果他俩斗起来,赵国就完了。

廉颇听了,觉得自己错了,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成了好哥们。

6. 纸上谈兵赵括这小子,读了好多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他爹赵奢是个名将,可知道自己儿子不行,说他只会纸上谈兵。

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到了战场上,完全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按兵书上的来。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四十万赵军都被坑杀了。

7. 毛遂自荐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想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去,挑来挑去还差一个。

史记里面人物故事

史记里面人物故事

史记里面人物故事《史记》是中国叙事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对中国叙事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那你知道史记里面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面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面人物故事:朱建的故事平原君朱建,楚国人。

他早先曾经做过汉朝诸侯淮南王黥布的丞相,因为触犯了刑法而被罢官,后来又回到黥布手下任职。

黥布打算造反的时候,曾经询问朱建的意见,面对曾经一夜之间坑杀秦朝降卒二十万、杀人不眨眼的黥布,朱建知道如果自己不与其同流合污,就有被杀的危险,何去何从,生命攸关。

但是朱建面对黥布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置生命于不顾,不惧其淫威,不但没有为黥布出谋划策,反而竭力谏止。

黥布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最终反叛。

汉朝消灭黥布集团的反叛以后,听说朱建曾经劝阻黥布造反,而且他本人也没有参加造反集团,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过。

而他高尚的品格也给汉高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他提拔到了朝廷里任职。

朱建为人善辩,有口才。

他苛刻清廉、刚毅正直、从不阿谀奉承的形象,受到了世人的尊崇。

黥布造反被平定以后,朱建一家迁徙到了京城长安。

当时,辟阳侯审食其经常做些不法的事,却因为与孤独的吕后私通,有吕后这样的人物做后盾,审食其更加为所欲为。

他十分想结交朱建,但是朱建因为他声名狼藉不肯接见他。

不久,朱建的母亲去世。

陆贾向来与朱建关系很好,便前往吊唁,见其门庭冷落,丧事竟一点都没有备办。

原来是因为家中贫困,没有办法为母亲出葬,朱建正在到处借钱筹备丧服、用具。

陆贾心想好友遭此大故,理应出力相助,但是自己一人力量微薄,没有能力一力承当。

忽然想起审食其之前曾托他为其介绍朱建,由是心生一计,告诉朱建,叫他放心地出葬老人,不用为钱财担心,然后急忙往访审食其。

等见到审食其,陆贾突然向他贺喜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

”辟阳侯十分纳闷,问道:“平原君母亲去世,这不是丧事吗?先生为什么向我祝贺?”陆贾说:“前些时候,您想要结交他,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是因为那时他的母亲还在世,需小心侍奉,不敢随便接受您的恩惠,害怕将来遇有什么事,报答您就有可能没法孝顺母亲,孝顺母亲就可能对不起您的恩情。

史记经典小故事

史记经典小故事

史记经典小故事史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所著,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

其中记载了许多经典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却深入人心,成为后世子孙们学习历史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素材。

下面将介绍几个史记中的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黄石公写字公元前206年,秦朝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此时,秦始皇刚刚篡位,国家政权尚未稳定。

一天,秦始皇带着大臣前往仙人洞,看到一块奇特的石头,问大臣们:“这块石头上写了什么字?”大臣们都沉默了,但是黄石公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拿起毛笔,在石头上写满了字。

大臣们都惊讶地看着。

秦始皇又问:“你是怎么看到字的?”黄石公回答道:“我只是看到了字迹的痕迹,然后就凭借想象力进行了推测。

”秦始皇深思熟虑后,颇为赞赏地说:“黄石公,你这样的人忍辱负重,应该有宏伟的志向。

你愿意做我的大司马吗?”黄石公非常感动,决定协助秦始皇,为国家尽忠。

故事二:曹参写书曹参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史学之祖”。

公元前11年,曹参从郡守位升任为京师侍中。

任职期间,他撰写了《王莽传》,内容详尽全面,被称为其中唯一的史传之书。

曹参在撰写《王莽传》时十分用心,他特地安排人事,建立所需要的文件和档案,以确保自己的记载准确无误。

他还亲自前往书法家家中请教,学习书法技巧,为自己的书写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在完成《王莽传》之后,曹参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反复校对,确保没有一处差错。

最后,《王莽传》被西汉皇帝正式采纳为史官编撰的讲述《王莽》的官方文献,也使得曹参成为史学界的重要人物。

故事三:司马迁刻苦努力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他是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写作《史记》之前,曾经做过乡村的长吏,深知百姓的疾苦。

他立志要写一部能够告诉后世子孙们真实历史的书,于是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创作历程。

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面临着许多艰难困苦,他要面对家族间和社会间的重重压力。

同时,他又要承担繁重的工作,调查资料、整理史料等手头工作都让他焦头烂额。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

那你知道史记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人物故事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子路师从孔子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今山东省泉林镇卞桥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粗鲁,喜欢逞勇斗力,刚强直率,头上戴着公鸡的羽毛,脖子佩带公猪的牙齿,曾经侮辱过孔子。

孔子就用自己的礼仪修养,慢慢引导子路。

子路后来受到感化,于是穿着儒生的服装,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引见,恭敬的请求孔子收他做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管理好国家。

孔子说:“自己带头努力工作,百姓就会效仿你,也能勤奋工作。

”子路请求孔子进一步详细解说。

孔子说:“不要害怕困难和辛劳,坚持下去,人民就会理解和爱戴你,以你为榜样,这样你就能达到目的了。

”子路问:“君子应该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高尚的。

如果君子只知道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到处惹是生非,再严重些就会扰乱国家的安定;如果小人持强好勇却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会当强盗干些不法的勾当。

”子路曾经问:“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应该去做,是不是我就一定要去做呢?”孔子说:“你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有该做的事就去做呢?你要多考虑一下。

”子路听到有该做的事,却不能去做,于是便担心再听到有该做的事了,人变得谨慎了许多。

孔子说:“只凭片面之辞就会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勇猛的精神是谁也比不上的,但太过分了就不可取了。

像仲由这样的人,恐怕会不得好死。

穿着破旧棉袍的人和穿裘皮大衣的人并肩而站,却不会觉得羞耻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么,好比刚登上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行。

”史记人物故事三篇:骠骑的显赫元狩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霍去病再次受命出征。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概括7篇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概括7篇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概括7篇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概括【篇1】发明毛笔的大将军蒙恬传说,毛笔是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由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蒙恬领兵与楚国交战。

为了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定期写战况递给秦王。

在蒙恬那个时候,纸还没有发明,笔也没有完全成形。

人们用竹签蘸了墨将字写在丝做的绢布上,这种“笔”称作“聿”。

“聿”硬硬的很不方便。

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聿”的念头,现在,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斗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

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营,由于打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扭扭的痕迹。

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聿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后,他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布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不像样子。

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浪费了。

他一气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进了门前的一个山石坑里。

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

无意之中,他发现了山石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聿”。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发现兔毛湿漉漉的,毛色变得更白了。

他心中一动,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定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

想一想:发明****于创意和灵感,只要你不断的观察思考和想像,你就会有所收获的。

只要你坚持着这个好习惯,什么都有可能。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概括【篇2】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

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

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通用7篇】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通用7篇】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通用7篇】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1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釜:锅。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史记中历史人物故事精选篇2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

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

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

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

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

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分封众兄弟亲族,却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询问原因,这位开国之君振振有词地道:"我并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个长辈了。

"太上皇一再讲情,刘邦才封大哥之子为"羹颉"侯(颉,就是'刮'的意思)。

《荆轲刺秦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这个故事里,被歌颂最多的历来是荆轲。

当然,他是故事的主角。

但在我看来,更值得尊敬的是故事中很少被后人提起的两位:田光和樊於期。

秦国人快打过来了,燕太子丹让田光帮着出主意,田光就向他推荐了荆轲。

临别,太子丹小里小气地对田光说:"我跟你说的可都是国家大事呀,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呀。

"结果田光回去对荆轲说: "太子这是不相信我啊,我一把岁数的人了,做事不能让人信不过。

你告诉他,就说田光已死,不会泄露什么了!"---遂自刎。

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军,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秦王,九族被诛,只身逃到了燕国,秦王还不罢休,悬赏千金要他的头;荆轲欲刺秦,苦于无法取信于秦王,便径直找到樊於期,说:"我要是能把你的头献给秦王,他一定肯见我,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给他一刀,你觉得怎么样?"樊於期说:"这正是我天天咬牙切齿想干的啊,多谢你教我这一招!"--遂自刎。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

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我左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了,那儿田种得很好,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所以东面也无事,好!"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这一万户人家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好耶。

"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是核心领导得好。

"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我派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 TNND, 地没种好,老百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你不救,卫国占领薛陵,你不管。

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

来人啊,把这厮给我煮了。

" 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大锅一阵忙乎。

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丫的在锅里又扑腾又叫喊,过了一会,那丫没声了,又过了一会儿,肉香阵阵飘来。

齐威王还不尽性,又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

所以川菜的"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

这样一来,大家吓得够呛,谁还敢文过饰非呢,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齐国大治。

于是齐威王四处出兵,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各路诸侯听著害怕,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烦。

《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

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

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