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经典故事精选
史记故事中的10个经典故事

哎呀,史记里的故事可多了去了,要挑出10个经典故事,那可得好好想想。
咱们就随便聊聊,不搞那些文绉绉的,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
1.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事儿可不得了,秦始皇那哥们儿,把六个国家给统一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想想看,那时候的中国,跟现在欧洲似的,国家多得跟星星一样,秦始皇一统天下,这得多牛啊!2.荆轲刺秦王:荆轲这哥们儿,胆子大得很,带着匕首就去刺杀秦始皇。
虽然最后没成功,但他那股子勇气,真是让人佩服。
想想看,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这得多大的勇气啊!3.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这俩哥们儿,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个智谋过人。
最后刘邦赢了,建立了汉朝。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光有力气是不够的,还得有脑子。
4.韩信点兵:韩信这哥们儿,是个军事天才。
他用兵如神,点兵点将,把项羽打得落花流水。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好将军,比千军万马还重要。
5.张良拾履:张良这哥们儿,是个谋士。
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头儿,让他捡鞋。
张良照做了,结果老头儿给了他一本兵书。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尊重别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陈胜吴广起义:这俩哥们儿,是农民起义的先驱。
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后来的无数人。
7.孟尝君招贤纳士:孟尝君这哥们儿,是个爱才的人。
他招揽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领导,懂得用人。
8.范蠡和西施:范蠡这哥们儿,是个商人,也是个政治家。
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然后带着西施隐居。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功成名就之后,懂得退隐,也是一种智慧。
9.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的是赵盾的儿子赵武,被陷害后,被一个忠心的门客救下,最后报仇雪恨。
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忠诚和正义,比什么都重要。
10.司马迁写《史记》:最后,咱们得说说司马迁这哥们儿。
他因为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给阉了。
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写成了《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15篇精选文档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的故事(一):史记中的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
恐见欺。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
曲在我矣。
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史记中的故事(二):史记中的故事:赵奢秉公执法来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三):史记中的故事:张良拜师来源《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
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
史记十大经典故事

史记十大经典故事史记中的十大经典故事包括:1.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国,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发愤图强,最终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2. 破釜沉舟:秦末项羽在与秦军决战时,为了表示决心,下令打破炊具和沉掉渡船,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3. 鸿门宴:刘邦先于项羽入关中,项羽大怒,举兵欲攻刘邦,项羽在鸿门设宴,企图刺杀刘邦,但刘邦机智逃脱。
4.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括的父亲曾是一位英勇的将军,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
后来赵括被任命为将军,但他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打败,导致赵国大败。
5. 狡兔三窟:齐国宰相冯谖为孟尝君在薛地建造了三个洞穴,确保了他有逃生的路线。
6. 指鹿为马:秦二世时期,赵高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故意指鹿为马,说鹿是马来欺骗皇帝。
7. 四面楚歌: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听到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以为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伤心欲绝。
8.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名将,因为蔺相如的地位比廉颇高,廉颇心中不满,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每逢上朝就托病不出,以免与廉颇发生冲突。
门客以为他气量小,蔺相如解释说:“我并不是怕他,我听说秦国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颇。
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他的门客恍然大悟。
9. 背水一战:汉军大将韩信率军攻打赵国,在井陉口被赵军包围。
韩信为了应对赵军的突袭,决定背水列阵迎敌。
最终韩信指挥汉军大败赵军。
10. 一言九鼎:战国时齐王问鼎于周君,周君心中没有底气,于是让子婴推辞。
子婴说:“王者贵乎?鼎贵乎?王者贵。
鼎虽贵,贵不过王者。
夫一言之间而轻重其制如此。
”意思是说鼎虽然贵重,但比不上王者尊贵。
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轻重,这就是一言九鼎的意思。
以上是史记中的十大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历史的丰富多彩和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传递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道理。
《史记》中的小故事

《史记》中的小故事1、荆轲刺秦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这个故事里,被歌颂最多的历来是荆轲。
当然,他是故事的主角。
但在我看来,更值得尊敬的是故事中很少被后人提起的两位:田光和樊於期。
秦国人快打过来了,燕太子丹让田光帮着出主意,田光就向他推荐了荆轲。
临别,太子丹小里小气地对田光说:“我跟你说的可都是国家大事呀,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呀。
”结果田光回去对荆轲说:“太子这是不相信我啊,我一把岁数的人了,做事不能让人信不过。
你告诉他,就说田光已死,不会泄露什么了!”———遂自刎。
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军,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秦王,九族被诛,只身逃到了燕国,秦王还不罢休,悬赏千金要他的头;荆轲欲刺秦,苦于无法取信于秦王,便径直找到樊於期,说:“我要是能把你的头献给秦王,他一定肯见我,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给他一刀,你觉得怎么样?”樊於期说:“这正是我天天咬牙切齿想干的啊,多谢你教我这一招!”——遂自刎。
2、齐威王的水煮肉片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
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我左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了,那儿田种得很好,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所以东面也无事,好!”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这一万户人家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好耶。
”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是核心领导得好。
”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我派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TNND, 地没种好,老百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你不救,卫国占领薛陵,你不管。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

十个简短的史记小故事1. 舜的孝顺舜的老爹和后妈还有弟弟,老想害死他。
让舜去修谷仓顶,他们就在下面放火。
舜拿着两个斗笠像超级英雄一样跳下来,跑了。
让他挖井,他们就往井里填土,舜早挖了地道又溜了。
可舜还是对他们好得很,他的孝顺把尧都感动了,尧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2. 姜太公钓鱼姜子牙这老头,跑到渭水边钓鱼。
他那鱼钩是直的,还离水面三尺高。
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这是钓王侯呢。
”周文王一听,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本事,就去拜访他。
姜子牙就跟着文王走了,后来帮着文王、武王把商朝给灭了,成了周朝的大功臣。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美人儿叫褒姒,这褒姒不爱笑。
周幽王想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台。
诸侯们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带着兵跑来。
褒姒看到诸侯们气喘吁吁、狼狈的样子就笑了。
诸侯们发现被耍了,很生气。
后来真有敌人来的时候,再点烽火,诸侯们都不来了,周幽王就被敌人给干掉了。
4. 蔺相如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来换。
赵王怕秦王耍赖,蔺相如就说他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发现秦王只想骗璧,不想给城。
蔺相如就骗秦王说璧上有小毛病,拿过来后就威胁秦王,要是不给城,就和璧一起撞碎。
秦王没办法,蔺相如就带着璧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了。
5. 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比廉颇的官还大。
廉颇不服气,说要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知道了,就躲着廉颇。
他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他们俩,如果他俩斗起来,赵国就完了。
廉颇听了,觉得自己错了,就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成了好哥们。
6. 纸上谈兵赵括这小子,读了好多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他爹赵奢是个名将,可知道自己儿子不行,说他只会纸上谈兵。
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王让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到了战场上,完全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按兵书上的来。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四十万赵军都被坑杀了。
7. 毛遂自荐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平原君想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去,挑来挑去还差一个。
史记中的小故事

史记中的小故事史记中的经典故事【1】太史公司马迁洋洋巨著《史记》,记录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常常被这些故事迷倒,逗笑,或沉醉慷慨悲歌之中。
又觉今天快餐文化盛行,皆难以有时间精力看大部头作品,以自己喜好挑些感兴趣的故事在这一一陈述,丰富了自己,活跃了大家!淳于髡(音昆)这个人,是齐国的上门女婿。
身高不满七尺,为人滑稽且能言善辩,多次出使诸候国,以其能言善辩,不曾辱没齐国尊严。
齐威王在位时,待在后宫不理朝政,与美酒佳人沉醉一处,国家大事甩手于朝中重臣。
因此,国力日渐衰微,其它诸侯国趁机不断蚕食齐国利益,国家危亡旦暮之间,群臣手措无足,虽急如热锅蚂蚁,却无一人敢冒死上谏!淳于髡跑去找到齐威王,一脸严肃的请教大王:“本朝中有一支天大的飞鸟,落在大王居住的地方,三年了,不飞也不鸣,大王可知此鸟因何如此啊?”齐威王毕竟还没有被美人和美酒淘虚了智商,淳于髡暗自讽谏的话激起了他的霸气,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收整衣冠,英姿飒爽重返朝廷之上,传全国县令七十二人上朝述职,赏最优者一人,斩最劣者一人,整备军队,卷甲出击!各诸候国大惊,皆退还齐国失地。
历时三十六年,知齐威王在,无人敢侵。
史记中的.经典故事【2】管仲年少时与鲍叔牙交往甚密,互为知己,交往过程中,鲍叔牙了解到管仲的才能,十分钦佩。
当时管仲家十分贫困,故在与鲍叔牙交往过程中,下馆子不出钱、好东西背着不分享的事情没少干,鲍叔牙落落大方,看在眼里,却不放在心上。
后来,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随齐国公子小白做事,管仲随公子纠做事。
小白成为齐恒公,公子纠被齐恒公杀死,作为其手下的管仲也被投入大牢。
鲍叔牙向齐恒公举荐管仲,被任用,大展鸿图,助齐恒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就春秋霸业!管仲功成名就后这样回忆鲍叔牙对自己的恩情:“我当初贫困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红利的时候总是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知我人穷事多,不以计较。
我后来曾经为鲍叔牙做事,事情失败,让鲍叔牙更陷困境,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无能,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时有不利而已。
史记中的故事(精选22篇)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的故事(精选22篇)《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史记中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史记中的故事篇1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史记中的故事篇2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
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
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
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
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
史记 最经典的10个故事

史记最经典的10个故事史记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史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以下是史记中最经典的10个故事:1.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夏朝时代。
大禹当时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发现当时的河流常常泛滥成灾,便开始了治理水患的工程。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疏通了河流,使得百姓免受洪水之苦。
从此以后,大禹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崇拜的英雄。
2. 周文王求贤周文王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想要取得天下必须要得到有才能的人的帮助。
因此,他四处寻找人才,最终找到了姜子牙。
姜子牙曾被人称为“智者”,他在辅佐周文王的同时,还献上了很多计策,使周文王成功打败了商朝。
3. 孔子学琴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爱好音乐,于是他就去学习弹奏古琴。
但他的老师并不知道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学生,只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后来孔子坚持不懈,每天练习几个小时,最后他成功地学会了弹奏古琴,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4. 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君主,他曾率军进攻中原地区,成功击败了齐国和晋国等国军队,最后还把楚国的势力扩张到了黄河以北地区。
由于这个原因,楚庄王被誉为“中原霸主”。
5. 商鞅变法商鞅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改革家,他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提倡新的社会秩序,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他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贵族特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奖励耕战等等。
这些改革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也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 项羽破釜沉舟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楚汉战争中率领楚军击溃了刘邦的军队,后来又在乌江自刎身亡。
在此之前,他曾率领军队渡过黄河,销毁船只、烧毁粮食等,决心背水一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7.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吴越争霸中落败,被吴王夫差囚禁在吴国。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辱负重,刻苦学习,准备复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经典故事精选
导读:本文史记中的经典故事精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公仪休拒鱼】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的爱好就是吃鱼。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
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
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
【纣王暴虐】
黄河的下游有一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和大禹一起治过水,很有功劳。
后来,因其畜牧业发展得很快,武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领汤率领部众*了夏朝的统
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辛,是历出了名的暴君,人们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只是后来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绝大臣们的进谏上了。
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亲自带兵和东夷打仗,可谓身经百战。
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经过多年的奋战,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淮水和长江一带。
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很大,这无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负担。
可是,商纣王为了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财,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扩大猎场,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商纣王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鹿台”,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贮藏在里边。
他每天沉迷于玩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有一次,为了讨宠妃妲己高兴,商纣王想出了一个穷奢极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挂在树枝上,在水池中灌满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兴。
他和妲己还有王公贵族赤身裸体,尽情取乐。
渴了喝水池中的酒,饿了吃树枝上的肉,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们的不满,许多人建议他勤政爱民,以天下为重。
可是,商纣王不但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他们。
谁反对他,他就把谁剁成肉酱,
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这叫脯刑;最残忍的还有“炮烙”,就是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掉进火坑烧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个诸侯小国的首领,号称“三公”,曾经帮助商纣王掌握军政大权。
可是,残暴的商纣王对他们也是横加迫害。
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因为她私下里议论了几句商纣王和妲己,就被商纣王给杀了。
商纣王担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骗进宫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
鄂侯知道此事后,进宫劝阻商纣王,不料想,商纣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干脆对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对两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为内心悲伤,所以连连叹息。
商纣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来,关在里。
西伯昌的部下为其疏通,赶快搜罗许多美女骏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大量的礼物给纣王亲信的大臣。
纣王见了诸多的宝物,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他说:“随便拿出一样就够赎他了。
”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释放。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忠臣,他劝纣王:“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改一改了。
”
商纣王大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你难道是圣人吗?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几个孔!”说完,命令左右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个忠臣,曾多次劝谏商纣王。
现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惨状,惊恐不已,为了避祸,他开始装疯,想方设法去给别人当奴隶。
可是,纣王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由于纣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开始逃亡,就连大臣们也纷纷抱着他们的祭酒器具和乐器,逃向远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伯昌离开商纣王,在一个偏远的名叫“周”的诸侯小国住了下来。
他勤于政务,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同时,也有许多的诸侯国脱离了商朝的统治,归顺到他这里来,“周”的力量一天天强大起来。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讨伐商朝,可是他还没有完成灭商的大业,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积极扩充兵力,准备伐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举行了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到盟津会师,要求随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又会师于盟津,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商纣王听到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指挥,到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战武王的军队。
当时,武王只有五万人马,而纣王的人马却有七十万。
纣王想:难道我七十万人还怕你五万人吗?
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
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
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
中国历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周朝开始了。
周朝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称“西周”。
【赵奢秉公执法】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长官。
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
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
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