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
寓教于乐——创造快乐、趣味的数学课堂

寓教于乐——创造快乐、趣味的数学课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知道一味地灌,一味地填,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
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部分学生厌学恶学,中途辍学。
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
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
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比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不是直截了当讲方法,而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
另外,通过以上方法引入,还让他们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数学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趣”动我心——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简谈

“趣”动我心——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简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通过趣味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
将数学教学与适当的游戏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实际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几何学时,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各种形状物体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几何知识有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多媒体教学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的一种主流方式。
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思维激发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推理,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五、奖励激励为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可以适当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弄一些小奖品或者表扬信,鼓励他们在学习数学上取得进步。
这种积极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六、故事教学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更加轻松自然。
七、趣味教学器材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教学器材,比如数学拼图、数学棋盘等,这样可以使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小组合作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解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快乐学习五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

快乐学习五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设计数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学科。
但数学并不仅仅是一堆难以理解的公式和概念,它也可以是有趣的、富有创意的。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活动一:数学趣味接龙这个活动以接龙的形式,通过接连下一位玩家以一个数学术语或数字开始的词语或数字。
例如,第一位玩家可以说“正方形”,下一位玩家可以说“四边形”,再下一位玩家可以说“等边三角形”,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巩固他们对数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
活动二:数学拼图这个活动利用数学公式和图像,将数学概念与视觉元素相结合。
我会准备一些由图像组成的数学拼图,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学公式和信息,来拼出正确的图像。
拼图完成后,学生们可以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活动三:数学迷宫数学迷宫是一个结合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技巧的有趣挑战。
我会设计一些迷宫,每个迷宫都有一个数字或公式隐藏在其中。
学生们需要在迷宫中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规则和逻辑推理来解决迷宫,并找到隐藏的数字或公式。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
活动四:数学游戏竞赛数学游戏竞赛是一个充满竞争和趣味的活动。
我会设计一些小游戏,例如数学趣味问答、数学快速计算等,让学生们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竞赛。
学生们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活动五:数学探索之旅这个活动以探索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体验数学的乐趣。
我会组织学生们参观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地方,例如科技馆、数学展览等。
在这些地方,学生们可以亲自参与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解决谜题、玩数学游戏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更加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五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学关系的科学,它的逻辑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和数字、图形打交道,枯燥、单调的数学让学生感觉没有音乐、画画有意思。
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主人翁意识。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情境;竞赛;自主学习;主人翁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素质水平、学习能力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找到兴趣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喜欢玩是这阶段学生的天性。
所以,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我经常让学生玩的游戏就是模仿过三七。
以学习5的乘法口诀为例,我让学生以一条龙的形式数数,数到5的倍数的学生不要数出来,要说过。
而且,为了避免有些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的我可以随时喊停,然后,从另外一个学生那里开始。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不经意的举动遗漏掉任何一位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愿意去做课堂的主人。
二、在竞赛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他们希望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
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开展“比一比”“算术擂台赛”“猜一猜”等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开展“赛一赛”“比一比”的竞赛。
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数学,享受乐趣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它的全面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我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尝试,用心建构“教得称心,学得开心”的快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让老师尝试到课堂教学的欢乐从而充满新鲜和活力。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快乐、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气氛中才能最有效地接受知识。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让心情变得轻松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
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
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
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也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当然,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有任何情绪也不能带到课堂,要以微笑见学生。
2、让幽默走进课堂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
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

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数学是一门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和无趣的学科。
然而,通过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我们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1.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且互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他们的数学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版的“猜谜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猜出谜底。
这样的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数学实践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测量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和重量。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3. 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4.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技能,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并获得奖励和认可。
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5. 数学艺术数学艺术是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
通过设计数学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数学。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几何图形来设计一幅艺术作品,或者通过数学公式来绘制一幅图画。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总之,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践、数学探究、数学竞赛和数学艺术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希望教育界能够重视这些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上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中成为学习主人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摘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诱导思维自我评价关注差异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诱导思维,使得学生掌握诀窍“小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英语本身的特点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探索外语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乐学。
例如,教学”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单元时,我先做了两个简单易懂的动作,请学生猜,再请学生模仿我做几个其他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猜。
在猜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
学生们习惯于教师现成的说教,而现在提供给他们自己展示的机会,激发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接着又让学生讨论:”作为家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活动顿时活跃起来。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七个有趣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七个有趣活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有许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害怕数学。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下是七个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有趣活动。
一、数字寻宝游戏在操场上设置一系列的数字和数学题目,将小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解决题目找到正确的数字。
这个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字和运算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拼图比赛准备一些数学拼图,让小学生进行比赛。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数学实物展览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用数学制作的物品。
可以是立体几何的模型、数学游戏或者数学化身的手工作品。
通过展览,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四、数学探险之旅组织一次数学探险之旅,带领学生们参观数学相关的地方,比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测量局等。
在旅途中,教师可以讲解数学的应用,并且鼓励学生们主动提问和参与。
五、数学游乐园在学校的操场上搭建一个数学游乐园,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设施,比如数学迷宫、计数跳绳、数学迷宫等。
学生们可以在游乐园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六、数学竞赛举办小学生的数学竞赛,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
竞赛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计算、逻辑推理、几何形状等。
通过竞赛,学生们可以切磋和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七、数学故事创作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数学概念或者题目创作数学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者舞台剧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个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七个有趣的活动,我们可以不仅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数学的世界。
教师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人
长沙金砺实验小学李聪
案例1
认识厘米教学片段
认识厘米是小学阶段学习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它的教育价值不只是让学生对概念作形式化的表达更要让学生真正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空间观念。
长度观念的形成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是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逐步形成。
师:(出示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它的长度就是从刻度0到刻度1上的长度,知道这根小棒的长度用什么表达吗?
(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是1米,有的说1厘米)
师:我们把它的长叫1厘米,1厘米也可以写作1㎝。
请每位小朋友从文具盒中找出1厘米长的小棒(课前老师要求学生请父母帮助准备的),拿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然后拿掉小棒,手指不要动,看看1厘米有多长。
(学生纷纷开始行动,有的同学发出感叹:“1厘米真是太短了!”)
师:然后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想想1厘米有多长。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再请你拿出右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并用小棒验证一下,看看你比划得怎样。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比划得准的同学欢天喜地,“耶!”“嗨!”地欢呼起来,比划不准的同学则发出“哎……呀!”的惋惜声和自我埋怨声)
师:现在我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没人从信封里摸出一个1厘米的物体。
(有的摸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有的摸出一枚长约1厘米的铁钉;有的摸出一个透明胶,指着它的高说:“这是1厘米。
”……)
师: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小手指1节的长约1厘米”,“铅笔上那固定橡皮的铁圈的长”,“大拇指指甲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颗图钉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
师:每人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一只手比划出来,再用另一只手比划出1厘米,比较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1厘米太短了!
生:10厘米比1厘米长多了。
生:10厘米里有10个1厘米。
生:老师,我的铅笔大约有2个10厘米那么长!
师:你们的感觉真不错!
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的告诉。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
”
“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一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所经历或从事的数学活动而获取的感性经验与直接经验,教师应针对这一课程目标选择恰当的数学主题,组织适切的数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觉与反思来获取相关的数学观念。
案例1中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了1厘米的学具,使抽象的单位变得直观,变得可以体验。
教师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真切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更好地促进对1厘米的理解。
这样的经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一只手比划出10厘米,另一只手比划出1厘米,并说说有什么想法”,为那些个性化的思想者提供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对10厘米与1厘米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理解,从长短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1厘米”建立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反思调整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为今后教学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作了有益的铺垫。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体验活动赢得孩子的心呢?
1、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知识内涵
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2
一位教师教学“角的认识”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一个布口袋,里面放了一些物品,让学生从中摸出一个角,并体验一下摸角的感觉。
在学生纷纷举着自己摸出的角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体验也开始摸角,并要求学生说出摸角的感觉,以便帮助老师尽快找出角来。
学生说:“角有一个尖头,扎得很。
”老师伸手摸出一个图钉。
学生又说:“角还有两边。
”老师却摸出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
学生又急于补充说:“角是平平的。
”老师又摸出一片树叶。
“两条边还应该是直直的。
”这一次不等老师问,几乎所有孩子都按捺不住,异口同声叫了起来……
案例中的教师巧妙地使学生真切体验、全方位体验,学生有趣地学,从而使其对知识内涵感悟得淋漓尽致。
2、引领学生在生活活动应用中体验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我们学习的数学其实就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是简化、纯化的生活。
因此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教学时要联系实际,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讲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如圆柱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可以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安排“制作圆柱笔筒”的活动。
要求每一小组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
笔筒的底怎样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体验,更全面、清楚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生喜欢这样动脑动手的数学课,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与操作。
动手操作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
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都让学生去做,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知。
引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也要优化操作活动:
<!--[if !supportLists]-->(1)操作方法要恰当。
<!--[if !supportLists]-->(2)操作过程要有序。
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区分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
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
<!--[if !supportLists]-->(3)感受对象要突出。
要适当突出感知对象,一般可通过颜色、形态、动态、声音等方面来实现。
<!--[if !supportLists]-->(4)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让他们感受“直接”。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猜一猜……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4、引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合作与交流对数学学习乃至对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体验交流,从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
教师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是要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知。
教师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评价。
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在体验中探索、发现的过程。
这样的体验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5、体验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可能会闪现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回答,而对学生的猜想要采取“暂缓判断”的原则,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倾听者,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当然,强调尊重差异,并不表示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
数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与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体验中成长,让我们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怦然心动,感受到他们的悠然心灵,唤起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