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通行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二、服务水平
• (一)理想条件:表9-17,9-18
–设计车速≥80km/h; –车种单一,均为小型汽车; –车道宽度≥4m,但≤4.5m; –侧向净宽≥1.75m; –无不准超车区; –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5; –无横向干扰; –处于平原微丘区。
• (二)服务水平等级标准 • 表9-19
三、通行能力
–简单交织区 –多重交织区
• 3.交织区长度
• 4.简单交织区构造形式 • 几何特征:入口车道、出口车道的数目及相 对位置。 • 我国高速公路几乎不存在交织区,多存在于 城市快速路。 • 美国高速公路形成多种构造形式的交织区 • 交织区构造形式:由交织车辆在通过交织区 所必须进行的最少车道变换数来区分,分为A 、B、C,见图。
3.理想条件
理想条件:对条件更进一步改善也不能提高理 想通行能力的条件。 理想条件的具体内容: –道路条件:道路的几何特征。 –交通条件:道路的交通特性。 –控制条件: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 和交通规则。 –交通环境: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
4.车辆换算系数和换算交通量
车辆换算系数 在分析计算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时,将实际 或预测的交通组成中各类车辆的交通量换算 成标准汽车交通量,此时需要用到车辆换算 系数。 换算系数的定义:在通行能力方面某类车辆 一辆等于标准车辆的辆数。 我国一般公路路段的车辆折算系数,表6-1。
• 式中:C——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值,pcu/h; • fHV——大型车修正系数; • fp——驾驶员修正系数。
(四)分析算例
• 例9-2
四、高速公路匝道的通行能力
• (一)概述 • 组成部分:
– 匝道与高速公路(主线)连接处 – 匝道车行道 – 匝道与相连道路连接处

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公路的通行能力一、概述公路的通行能力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公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公路"咽喉"处(一般在隧道、桥涵、交叉口、交汇处、匝道与口、山下坡、急拐弯等)的通行能力是决定运输车辆行驶径路的决定因素,因此它在运输组织中非常重要。

公路通行能力是公路的一种性能,是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它的目的在于:估算公路设施在规定的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以便设计时确定满足预期交通需求和服务水平要求所需要的道路等级、性质和设计道路的几何尺寸,同时可以评价现有道路设施。

关于通行能力的研究,最早是以美国为中心进行的,并于1950年将其算法标准化编入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HCM)中。

之后,几经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2000年版。

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很多国家作为计算通行能力的规范书使用着。

在日本,于1960年制定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采用了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观点。

之后,于1982年趁修改日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机会,将日本的研究成果编入《道路交通容量》一书中,而使日本的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标准化。

《道路交通容量》中论述了路段、平面交叉路口、匝道、交织区间等公路各组成部分通行能力的算法。

二、影响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公路条件:①车道应有充足的宽度以不影响通行能力(3.5m以上)。

②路旁障碍物(挡土墙、电线杆、护轨、路标等)的距离(侧向净空)应在即使与通行能力相等的交通量时也不给行驶车速带来影响(侧向净空应为1.75m以上)。

③纵向坡度、曲率半径、视距及其它线形条件不应给通行能力交通量时的车速带来影响。

交通条件:①交通量中不应含有影响通行能力的卡车等大型车辆、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即仅由小客车构成。

②不应有给通行能力交通量时的车速带来影响的速度限制。

根据公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不同,将通行能力分"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包括车道的宽度修正、侧向净空修正、纵坡度 修正系数、视距不足以及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纵坡度修正系数:
f HV
1
1 P(T E T-1)
P(R E R-1)
式中:PT、P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所占百分比。 ET、E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换算为小客车的当量值。
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 不同设计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最 大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01 基本通行能力 02 实际通行能力 03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和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单一的标准汽车、运行 的速度一致、相互干扰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分析过程:
1)确定基本通行能力:C值。 2)确定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 3)确定实际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乘以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主要是由于车辆组成的影响,特别是混合 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 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第九章-通行能力

第九章-通行能力

道路的通行能力
什么是通行能力( capacity)? 什么是通行能力(traffic capacity)?
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控制条件、 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控制条件、环境条件 下、道路断面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标准车辆
车辆数量的表现
交通量1 换算系数2 交通量2 换算系数2 交通量1×换算系数2+交通量2×换算系数2+ ……
交通阻塞发生示意图
需要
累 计 交 通 量
容量 容量増加
阻 阻 阻 时刻 塞 塞 建设、管理的指南针 塞 通行能力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通行能力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 消 消 发
通过交通需求与通行能力比较,可以评价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通过交通需求与通行能力比较, 除 除 交通需求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交通需求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交通环境评价的依据 生
→ 换算成小汽车数(pcu: nit) → 换算成小汽车数(pcu:passenger car unit)
【例】标准辆数 2,000 pcu / h ← 实际辆数 1,800 辆 / h
计量通行能力的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愈大交通不均匀性也愈大, 时间单位愈大交通不均匀性也愈大,无法准确反映交 通量与服务水平的关系。通常用小时为单位,美国用15min 通量与服务水平的关系。通常用小时为单位,美国用15min
①如条件有任何变化都会引起通行能力的变化 ②通行能力是随运行质量变化而变动的疏解交通的能力 ③通行能力分析即求得在指定的运行质量下所能承担交通的能力 与交通量、 ④与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通行能力的条件
运行质量 是指公路的几何特征 车道数、车道、路肩、 几何特征( ① 道路条件 是指公路的几何特征(车道数、车道、路肩、中央 带等的宽度,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带等的宽度,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是指交通特征 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 交通特征( ② 交通条件 是指交通特征(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不 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 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 ③ 控制条件 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 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 交通秩序等 ④ 环境条件 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 基本参照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计算时需要有一种具体公路均能与之对比的基本参照 通行能力

自然科学第九章道路通行能力

自然科学第九章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第三节 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条件下,每一条车 道(或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道路条件 车道宽度不小于3.66米,侧向余宽不 小于1.75米,纵坡平缓并有足够的行车视距、良好的平 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理想交通条件 车流组成为单一的标准型汽车,在一条 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行驶,车辆之间均保持与车 速相适应的最小安全车头间隔,且流向分配均衡,无任 何方向干扰。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5.计算交织区效率指标; 计算交织区车流密度 6.确定服务水平; 根据车流密度确定交织区的服务水平 7.确定交织区通行能力。
Cp=C×fHV×fp
其中:C为基本通行能力; fHV为大型车修正系数; fp为驾驶员修正系数。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二、匝道通行能力
为制定交通管理、交通控制方案,以及交通渠化、信号 配时优化方案设计及选择等提供依据。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
道路条件 车道宽度、车道数、侧向净空、附加车道、 几何线形、视距、坡度和设计车速;
交通条件 车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分布、方向分布; 管制条件 交通法规、控制方式、管理措施; 环境条件 街道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横向干扰、非
1.匝道的组成: 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或称匝道—主线连接处) 匝道车行道 匝道与地面道路连接处 2.匝道处车辆运行特征
主线右边第1车道车流受匝道影响最为严重,若匝道 为双车道,则对主线的影响会扩大到若干车道上。
交通工程电子教程
第九章 道路通行能力
匝道的合流与分流现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4、9章通行能力、非机动车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4、9章通行能力、非机动车
控制延误(s/辆)
交通负荷系数 排队长度(m)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
一级
<30 <0.6 <30
二级
30-50 0.6-0.8 30-80
三级
50-60 0.8-0.9 80-100
四级
>60 >0.9 >100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n 无信号交叉口包括次要道路停车让行、全向道路停车让行和环形交叉口三种
运行为畅行状态 Ø 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驾驶特性和
车辆条件、道路条件及环境条件 进行驾驶,基本上不受或少受道 路上的其他车辆的影响,通常可 以保持较高的车速
Ø 该状态下车辆的行驶速度可以称 为自由流速度
一级服务水平
1.2 快速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n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q 本规程将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Ø 一级服务水平交通处于自由流状态 Ø 二级服务水平交通处于稳定流中间范围 Ø 三级服务水平,交通流处于稳定流下限 Ø 四级服务水平时交通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n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受到道路几何条件、交通条件和信号控制、自行车和行
人交通的影响 n 一般计算公式:
1.3其他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
n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下表规定内容,新建信号交叉口应按三级服 务水平设计
服务水平 指标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n 基本路段服务水平
q 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 Ø 交通流量可以达到通行能力时的
流量值 Ø 在最大流量范围,交通流处于稳
定的极限,出现小的干扰就会使 车流产生大的波动,车流抗干扰 能力明显下降 Ø 饱和流

《通行能力分析》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 PPT 课件
通行能力分析是交通规划和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本课程将介绍通行 能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与相关理论,并探讨通行能力对交通安全和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理Hale Waihona Puke 通行能力的概念和意义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叉口或交通网络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能力。了解 通行能力的概念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城市交通系统。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行能力分析,以评估公 路项目的通行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行能力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通行能力分析的结果对于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了解如何解读和应用通行能力分析结果 是交通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通行能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通行能力分析基于交通流理论和实测数据,通过计算交通流量和交通密度等 参数,来评估道路、交叉口或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和公 式
车道通行能力是评估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计算车道的车辆通 过率、车头时距和车道宽度等参数来进行。
红绿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方法和公式
红绿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量,可以通 过计算交叉口的吞吐能力、通行能力系数和绿灯时间等参数来评估。
十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分析十字路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需要考虑交通 流的转向、车辆交互作用和容纳能力。
公路项目通行能力分析的实例 和案例分析

习题讲解通行能力分析教学课件

习题讲解通行能力分析教学课件
习题讲解通行能力分析教学课件
目录
• 通行能力概述 • 交通流特性分析 •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 习题讲解与答疑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通行能力概述
通行能力定义与意义
通行能力定义
指在一定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 车辆数或行人数,是道路规划、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参数。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通行能力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01
明确了通行能力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通行能力的各种因素。
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02
详细讲解了通行能力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
模型构建和结果解读等。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3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通行能力分析,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行能力分析领域发展趋势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对通行 能力分析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学 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通行能力分析 任务。
课程满意度与建议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同 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如希望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加强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定义与概念
基本路段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段和一定道路、交通、管制条件下,道路某一断面上能通 过的最大车辆数。它是道路规划、设计、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
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受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道路条件包 括车道宽度、侧向净空、纵坡等;交通条件包括交通组成、交通量分布等;管制条件包括 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 通行能力
可能 通行能力 设计 行能力
在理想的道路、交通、管制条件 下
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制 条件下 在预测的道路、交通、制条件下
不论服务水平如何
不论服务水平如何 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 下
7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条件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 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而可能通行能力则是在具体条 件的约束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其值通常小于基 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则是指在设计道路时,为 保持交通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所采用的特定设计服 务水平对应的通行能力,该通行能力不是道路所能提 供服务的极限。
26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目前服务水平大体按下列指标划分: 1) 行车速度和运行时间; 2)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3)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以及行车延误和每公里停 车次数等; 4) 行车的安全性(事故率和经济损失等); 5) 行车的舒适性和乘客满意的程度; 6) 最大密度,每车道每公里范围内车辆的最大密度; 7) 经济性(行驶费用)。
③根据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状况的分析,可提出各种改进交通管理的
措施,更加充分地利用道路的时空资源。
④根据居民出行特征和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分析,确定在交通高峰期间 需要多少公交车辆来满足交通需求,以及公交车站能否满足运营要
求,并确定这些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地带。
⑤根据交通需求和行人、自行车通行能力分析,确定拥挤的街道中人 行道、自行车道的布局、宽度等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通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交通设施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 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 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6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三者关系?
类别 条件 服务水平
一般而言: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8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通行能力的时间计算单位、交通量和交通流率 对交通量而言,时间计算单位越大,交通量不均匀性 越不明显,越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交通量与运行质量之间 的关系。通常,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通行能力和设 计交通量。而对于通行能力研究则通常采用“15min”的 分析时段,这样能更清楚出研究交通高峰对道路运行状 况的影响。 交通量是在一定时段内实际统计到的通过观测点的车 辆数。 交通流率是交通量(观测周期小于流率的计时周期) 扩大为某一计时单位的数值。
27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由于实际确定服务等级时,难以全面考虑和综合上述请 因素,往往仅以其中的某几项指标作为代表。如行车速度及 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作为路段评定服务等级的主要 影响因素。同时,由于这几项指标比较易于观测,而且车速 和服务交通量也同其它因素有关,所以取此二者作为评价服 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有一定根据的。 同时,也因评价设施的性质和车辆运行情况的不同而异, 如评价信号交叉口采用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时间(秒/辆),无 信号交叉口采用储备通行能力,市区干道采用平均行程速度 等作为主要服务水平评价的依据。又如2000年版美国 《HCM2000》中高速公路采用最大密度,最小速度,最大服 务流率和V/C比,作为服务水平的指标。
【例1】某一道路上坡坡度为4%,坡道长度为3/4~1mile,载货汽车占交
通量的20%,求坡度修正系数。 解:当坡长3/4~1mile,坡度为4%,货车占20%,查表得ET=4.5 已知PT=20%,代入公式则得:
f HV
100 100 59% 100 PT ET PT 100 20 4.5 20
2HYIT§9-1 通 Nhomakorabea能力概述
一、 概念
日本道路通行能力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某截面的 最大车辆数。 美国定义为:一定时段和通常的道路、交通与管制条件下,能 合情合理地希望人或车辆通过道路或车行道的一点或均匀 路段的最大流率,通常以人/h或辆/h表示。
我国道路通行能力定义:也称道路容量,是指道路的某一断面 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当道路上的交通量 接近道路的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现象。当道路 上的交通量小于道路通行能力时,驾驶员驱车前进就有一
16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五、实际(可能)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是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 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只能择其影响大的主要因素修 正。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交通实况,对不同等级的道路选 用不同的修正项目。如:一般公路通行能力的修正,主要 考虑行车道宽度、方向分布、横向干扰、交通组成等;高 速公路只考虑行车道宽度、左侧路肩宽度与交通组成。美 国2000年版手册修正因素为车道宽度,侧向净空,重车混 入率,驾驶员素质等。 实际通行能力C=Co×宽度修正×重车修正×纵坡修正。
5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二、通行能力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交通设施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
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
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最大小时流率)。
可能通行能力:指一已知交通设施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 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 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
4)视距不足修正系数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11—94)的要求,由于客 观原因视距不足,往往不能满足行车要求,特别 是超车的要求。如平曲线或竖曲线路段,可按其 占道路全长的百分数进行修正。视距不足的路段 越长,则其影响越大。视距不足的修正,只适用 于双车道道路,其修正值见表5—20。对于匝道视 距修正可参阅表5—21。
定的自由度,有变换车速和超车的机会。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交通量
通行能力(C) 交通负荷、饱和度(V/C)
4
交通量(V)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研究道路通行能力,有助于科学地解决如下5个问题: ①根据交通需求预测以及设计交通量的分析,可以正确地规划道路等级、性 质和设计道路的横断面形式,选择正确的交通设施。 ②通过分析现有道路的交通量,可评价该道路在交通高峰期间,能够提供什 么样的服务水平,还能进一步疏导多少交通量;进而发现道路系统的缺陷, 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建措施。
21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22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5)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沿途条件是指道路两旁街道化程度,和横向干扰,由于道路两侧有 建筑物,常产生行人和非机动车流对汽车的干扰,从而迫使汽车降速 和通行能力降低。攻关组将街道化程度列于对速度的影响,而将横向 干扰列入对计算的通行能力的影响予以修正(表5—22)
f HV
18
1 1 PT ( ET 1) PR ( ER 1)
PT-货车比例 ET-特定坡度、坡长货车的小客车换算系数 PR-旅游车比例 ER-特定坡度、坡长旅游车的小客车换算系数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19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20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25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六、服务水平( LOS,Level of Service )
• 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 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 车速度、舒适、方便、驾驶员的视野,以及经济安全等方 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 服务交通量:不同服务水平要求通过的交通量。 • 通行能力应该与服务水平相联系。 • 服务水平高,服务交通量小;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服 务水平低。
23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2.交通条件修正系数 交通条件的修正主要是指车辆的组成,为了使不同类型的车辆 换算为同一车型,一般根据所占道路面积和行车速度的比值进行换 算,亦有用平均车头时距的比值进行换算。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JTJ001—97)进行了明确规定。
24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9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理想条件 所谓理想条件,原则上是指对条件更进一步提高也不能提高基 本通行能力的条件。具体内容包括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控制条件 和交通环境。 ①道路条件是指公路的几何特征。包括车道数,车道、路肩和中 央带等的宽度,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及平、纵线形和视距等。 ②交通条件是指交通特征。它包括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 以及在不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和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 ③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其 中交通信号的设置地点、形式和配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大。其他 重要的交通控制包括“停车”和“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及转 弯限制等。 ④交通环境主要是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
2车辆折算系数PCEs——Passenger Car Equivalents
(二)、确定PCE的方法
直接计算
间接计算
模拟计算
13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城市道路和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小客车为基 本单位,其它车辆均换算为当量小客车(pcu)。 其它各级公路均以中型货车为基本单位,其它车辆均换算 为中型货车。
15
HYIT
§9-1 通行能力概述
车辆换算系数表
(三)、换算交通量 换算交通量也称为当量交通量,就是将总交通量中 各类车辆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之和。 Ve=V∑PiEi 其中:Ve——当量交通量; V ——总的自然交通量,辆; Pi——第i类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i ——第i类车的车辆换算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