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作业

合集下载

井下动火作业注意事项

井下动火作业注意事项

井下动火作业注意事项井下动火作业是指在矿井或其他井下工作场所进行的火焰或高温操作。

由于井下工作环境特殊,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 执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火灾风险评估和作业计划编制,确保动火过程中的火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选派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的作业人员进行动火作业,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经验。

3. 在执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动火区域周围没有可燃物或易燃物,并清除可能引发火灾的障碍物。

4. 在动火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水龙带等,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

5. 在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监控和报警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和报警火灾。

6.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火源和火灾风险。

7. 在进行井下动火作业时,必须遵守防火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严禁擅自更改或违反操作规定。

8. 在动火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9. 在井下动火作业中,禁止使用明火或明火设备,应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和防爆工具进行作业。

10.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11. 在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除火源和烟雾,确保动火区域恢复到安全状态。

井下动火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和严格的操作流程,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内容第一部分总则一、为做好煤矿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尽快控制和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全矿范围内的煤矿火灾应急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配套程序。

三、本预案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第二部分主要职责(一)矿长1、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煤矿火灾应急工作。

2、组织制定矿井火灾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矿井应急演练工作。

3、对矿井现场的危险状况、应急措施等进行指导和督促,协调矿下应急救援力量。

4、向有关部门及时报告火灾事故情况。

(二)生产部门1、负责矿井的巡检、监控等预防火灾事故的工作。

2、负责制定矿井生产区域分析和检查记录。

3、负责培训矿工的安全生产技能。

4、对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和减少,确保生产现场的安全。

(三)安全监察部门1、负责对矿井安全作业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2、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负责及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参与应急处理工作。

3、协助矿长对现场进行火灾事故应急指挥。

(四)应急救援队1、负责煤矿火灾应急救援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2、负责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实战演练和培训。

3、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负责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第三部分火灾应急预案(一)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1、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制定基本的火灾应急预案。

2、预案应包括防范措施、应急救援程序、沟通方式等内容。

3、预案需经矿长批准并定期进行修订。

(二)通讯设备1、矿井应配备联络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以便于及时通讯。

2、矿区应设置应急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3、建立矿井内外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三)火灾应急装备1、矿井内应配备灭火器、呼吸器等必备消防器材。

2、矿下应急救援队需要有完备的救援装备和车辆。

3、所有应急救援装备需要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新。

(四)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矿井内外的应急演练,检验火灾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矿井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矿井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矿井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井范围内所有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气割、喷灯作业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高温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三、管理职责1. 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矿井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包括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现场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等。

2. 矿井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动火作业方案,审核作业安全措施,组织实施作业前的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3. 作业单位负责落实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作业人员负责严格遵守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四、动火作业许可管理1. 动火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提交动火作业方案、安全措施等相关材料。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

3.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明确作业地点、时间、范围、作业人员、安全措施等内容。

五、安全措施1. 动火作业前,应清除作业现场及周围易燃物,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2. 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3. 作业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毒面具等。

4.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设置专人监火,确保作业安全。

六、作业流程1. 动火作业前,作业单位应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了解作业风险和注意事项。

3. 动火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 动火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清理现场,确保无火种、余热等安全隐患。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动火作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作业安全。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矿山井下火灾应急预案方案

矿山井下火灾应急预案方案

矿山井下火灾应急预案方案
一、火灾现场应急处置
1. 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并迅速撤离现场。

2. 停止燃烧源并关闭相关设备,防止火势蔓延。

3. 使用灭火器材或灭火器具进行初期扑救,尽量控制火势。

4. 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路线撤离到指定安全区域。

5. 着手组织现场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及时撤离。

二、通风系统关闭
1. 在发现火灾后,立即关闭通风系统,避免火势扩散。

2. 启动排烟设备,迅速排除烟雾,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三、应急救护
1. 发生火灾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第一时间救援和伤员转移。

2. 确保现场有足够的急救设备和医疗人员,及时进行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援。

四、隔离封闭
1. 确保火灾现场周围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并进行现场隔离封闭,防止外部人员越过警戒线。

2. 通知相关部门封锁事故现场,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矿井发生火灾时,矿长或者主管人员应立即启动矿井应急响应计划。

首先要根据火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快速判断火灾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演变趋势,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人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二、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一旦发现火灾,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矿井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和应急救援部门等。

在通知时要提供准确的火灾信息,包括火灾地点、严重程度、可能的危害和所需的救援措施等。

三、疏散人员和封闭通风系统一旦矿井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疏散矿井内的所有人员,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要及时封闭通风系统,防止火灾蔓延。

如果火灾蔓延到井下工作面,要及时封闭工作面,并将井下所有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四、启动矿井灭火系统一旦矿井发生火灾,要立即启动矿井的灭火系统,包括喷雾冷却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和水幕隔离系统等。

同时要及时排除火灾部位的油气或煤尘等可燃气体,防止火灾蔓延。

五、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在矿井发生火灾时,要立即组织专业的灭火救援队伍,包括矿井职工、专业救援队员、消防人员和医疗人员等。

要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合理分工,迅速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六、使用有效的灭火装备和技术在矿井发生火灾时,要根据火灾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灭火装备和灭火技术。

可以使用水雾灭火、泡沫灭火、干粉灭火等方式,迅速扑灭火灾,防止火势扩大。

七、确保灭火安全在进行灭火工作时,要确保灭火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二次伤害。

要对煤层和瓦斯浓度进行监测,确保灭火作业的安全。

同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二次灾害,包括地质灾害、爆炸灾害和瓦斯突出等。

八、防止火灾蔓延在矿井发生火灾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火灾的蔓延。

可以通过封闭通道、施加阻隔层、切断煤层供氧等方式,控制和遏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九、做好火灾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工作一旦矿井发生火灾,要及时做好火灾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包括对火灾的原因、危害程度和灭火效果进行记录,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一、确定动火作业的必要性动火作业是指对于需要使用明火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防火措施并获取操作审批的过程。

首先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应当进行评估和确定是否有替代方案可以不使用明火进行作业,以及明火作业是否会对矿井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矿井动火作业管理人员的职责1.建立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明确动火作业的程序和规范。

2.完成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火源选择、作业区域的安全检查和设备的准备。

3.组织动火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作业人员具备足够的作业知识和技能。

4.负责动火作业的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作业。

5.及时处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6.安排作业人员定期进行防火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三、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火源的选择和管理1.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内不得使用明火作为常规作业工具,应当使用充电电池或防爆电器作为照明的主要方式。

2.道路、巷道、出口等场所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确保通道流畅,可随时疏散。

3.办公区域和井下车间内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四、动火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和准备1.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动火区域是否存在明火以外的可燃物,必要时进行清理和喷洒阻燃剂。

2.确保动火区域的通风良好,防止积聚可燃气体。

3.动火作业前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灭火器具、泡沫灭火器和水源设备,并保持灭火器的完好有效。

五、动火作业时的防护措施1.必须确保动火现场周围没有易燃易爆物品。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罩和防火服,并配备矿用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3.严禁在作业区域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作为工具,使用防爆电工工具进行作业。

4.提供及时有效的通风设备和照明设施,防止积聚可燃气体。

六、动火作业后的清理和检查1.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现场清理,将作业区域内的杂物和残留物清除,防止引发二次火灾。

煤矿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煤矿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新疆焦煤(集团)一八九〇煤矿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2012年3月1890煤矿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

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掘进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

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预案专项用于1890煤矿有限责任矿火灾事故,适用于我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安全生产的火灾事故。

2应急处置工作原则2.1 事故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后,受灾区域职工或发现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监测室汇报,并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对灾区及受影响区域实施停电,其他地点不得停电,并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行。

调度室要立即按报告程序向有关领导和上级单位汇报。

并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迅速到位,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2.2 统一指挥原则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投入工作,启动预案,统一指挥灾区人员撤离,请矿山救护队,专业救护队侦查灾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落实责任,科学组织,保证抢险工作快速、有序的进行直至救援结束。

2.3 救人优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 及时抢险原则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险;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组织有关单位、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响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2.5 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实行分级处置。

2.6 妥善处理善后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效维护矿区稳定。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890煤矿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置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和指挥长、副指挥长。

矿井火灾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矿井火灾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矿井火灾应急救援预案范本一、灾情背景矿井火灾是矿井工作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事故之一,往往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矿井火灾,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 总指挥部:由矿长或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整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 指挥部:由副矿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指挥、调度和协助总指挥。

3. 救援队:根据需求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医疗队、救援队等。

4. 通讯指挥组:负责灾情通报、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的通讯工作。

三、预警与报警1. 预警信号:矿井内设置预警系统,通过声光信号等方式提醒矿工注意火灾风险。

2. 报警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向矿井内和外发送报警信号,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喇叭广播等。

四、疏散和避难1. 疏散原则:立即启动疏散预案,向矿井内所有人员广播疏散命令,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2. 避难所设备:矿井内设有避难所,应备有足够的非常用氧气和简易食品供应,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3. 避难所管理:避难所指定专人负责,确保避难所内秩序良好,及时提供救援人员所需的信息。

五、救援行动1. 火灾扑灭:及时组织专业的消防队伍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扑灭工作,同时密切监测火势发展情况。

2. 人员搜救:救援队伍应迅速进入矿井进行人员搜寻和救援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医疗救治:医疗队及时进入事故现场,进行伤员救治和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4. 通风与排烟: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排除矿井内的有害烟雾和有毒气体,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资源保障1. 通信保障:确保通信设备的畅通无阻,采用多种通信手段与内外联系。

2. 物资保障:提前储备足够救援用品和医疗药品,并及时调动相关资源。

3. 人员保障:调度足够数量的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装备,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七、事后处理1.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对火灾事故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原因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算法在矿井通风网络优化中的应用摘要: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优化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该优化模型.使用罚函数法对优化模型所包含的约束方程进行转化和处理,使之适用于遗传算法.罚函数的形式采用不可微精确罚函数,并在惩罚参数的选择上参考了模拟退火算法的一些优点,设计出一种动态罚函数.应用遗传算法对一个简单通风网络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通风系统总能耗降低了7178 kW,其下降幅度约为3%.关键词:遗传算法;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模型;罚函数;模拟退火算法矿井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井下各用风地点安全生产对新鲜空气的需要.因此对流入井下的风流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按需分配.矿井通风网络是一个关联程度很高的复杂系统,其中一条分支的风量有可能通过在多条分支中安设调节设施而改变.因此,能满足通风需求的控风方案多种多样.如何确定一种既能满足通风需求和生产条件的限制、符合有关法规规定,又能使矿井通风所需的费用最少的控风方案,是矿井通风安全技术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通风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通风网络中部分风量已知,部分风量待求,调节分支和调节量都待求的风量调节问题,是最一般的通风网络优化调节问题.解决了这一问题,则通风网络分析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一问题通常可归结为非线性规划问题,传统上采用解析法或数值迭代法求解.当目标和约束函数状态较为简单、变量数较少时,采用解析法求解是有效的,可得到精确解.但是基于矿体赋存环境的复杂性,多数最优化设计问题的目标和约束函数状态较复杂而且变量数也较多,因此常采用数值迭代法求解[1-2].但对于通风网络优化问题中普遍存在的多峰现象,传统的数值迭代法是有局限性的,往往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全局最优解.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将已经在其它领域取得很好效果的优化算法引入矿井通风网络优化中,用来解决矿井风量优化调节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4].本文运用遗传算法对矿井通风网络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探讨其求解全局最优解的可行性.1 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算法.它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population)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gene)编码(coding)的一定数目的个体(individual)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chromosome)带有特征的实体.初始代种群产生之后,仿照生物学中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generation)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fitness)大小挑选(selection)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geneticoperators)进行组合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decoding),可以作为问题最优解.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有很多的优点,如对于一些无数值概念或很难有数值概念,而只有代码概念的优化问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较方便求解目标函数是无法或很难求导的函数,更适合于导数不存在的函数的优化问题,以及组合优化问题;全局搜索能力较强,可以有效的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而求得全局最优解等等[5].正因为遗传算法有上述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很多方面,如电网优化[6]、公共交通线网优化[7]等.而矿井通风网络的特点是联接复杂,大型,多变量,因而其优化方法应该具有针对性.遗传算法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应用在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方面的,某些特殊优点对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将遗传算法引入矿井通风网络优化,从理论上和应用上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2 优化模型建立由于能够满足通风需求的控风方案一般不只1种,因此可以给出一定的优化指标,以比较各种控风方案的优劣,并在其中选择1种最佳的方案.这个优化指标的数学描述就是/目标函数0.在矿井通风调节中应该使控风方案/安全、经济、可行0.安全性和可行性一般可以在需风量、风量与调节量的上下限及分支的可调性中得到反应.因此优化调节问题的目标函数一般都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即使通风总费用最小.由于通风费用中风机的能耗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可直接用风机功率作为目标函数.优化调节问题的约束方程即为节点风量平衡方程和回路风压平衡方程,以及所给定的分支可调性,各个分支的可调节阻力和风量的上、下限等[8-9].据此建立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为式中:W为通风能耗,kW;NF为风机台数;N为分支数;M为回路数,M=N-J+1;J为节点数;Hi 为第i个风机的风压,Pa;Qi为第i个风机的风量,m3/s;Qj为j分支的风量,m3/s;Hj为j分支的风压,Pa;Pi为i回路自然风压的代数和,Pi=ENj=1bijPj,Pj为j分支的自然风压,Pa;Fi(Qi)为第i个风机的风压,Pa,Fi(Qi) =0,i= NF+1,NF+2,,,M;Qmin,Qmax分别为分别风量调节上、下限,m3/s;Hmin,Hmax分别为风压调节上、下限,Pa;在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中,回路风压平衡方程是一个等式约束,就遗传算法而言,它是不能直接处理含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将其包含到适应度函数中去,其中罚函数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分支风量的上、下限约束也可用罚函数的方法进行处理.节点风量平衡方程主要用来计算各个分支的风量,并且已经在风量的上、下限约束中体现出来.分支的可调节阻力的上、下限约束范围较宽,可以采用抛弃不可行解法加以处理.罚函数法是通过将约束条件以惩罚项的形式加到目标函数中,共同构成罚函数,得到无约束优化问题.当惩罚因子趋于无穷时,子问题的解就趋向于原问题的解.主要分为外点罚函数法(SUMT)、内点罚函数法、可微精确罚函数法(乘子罚函数)和不可微精确罚函数法.由于遗传算法对问题的可微性没有限制,因此克服了不可微精确罚函数法基于梯度算法而不能处理不可微函数的缺陷,从而能够有效地求得可行的极值点.因此对于罚函数的形式采用不可微精确罚函数[10-11].则经过转换过后的目标函数变为在罚函数中惩罚参数,即罚因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罚因子取得过小,会使新目标函数的适应度主要取决于原目标函数的大小,使惩罚失去意义,并有可能导致算法过早地收敛于非极值点;而罚因子取得过大,又会使目标函数的适应度主要取决于/惩罚项0的大小.由于优化模型的可行解可能不只一个,所以会影响解的多样性,使得算法不能收敛于最优解.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动态罚函数法,即惩罚参数是迭代次数的函数.这种动态罚函数法参考了模拟退火算法的一些优点,可以被称为模拟退火罚函数法,罚因子R定义为R=1Ti, (i =1,2,,,N-1) ,Ti+1=ATi, (i =1,2,,,N-1) ,式中:N为总进化代数;Ti原为进化到第i代系统的热力学温度,这里仅是一个参数;A为一个系数,AI(0,1).罚因子R吸取了模拟退火的思想,使T逐渐下降,即R逐渐增大,其增加速度由参数来控制.这样随着进化的不断进行,R逐渐增大,使解群趋于可行解[12-13].当然罚因子R也不能无限增大,应通过总进化代数N对其进行控制,当进化结束后,R将成为一个常量,不再改变.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模型,从目标函数看是要求一个最小值.而遗传算法是不能直接应用于最小值问题的,因此不能使用目标函数直接作为适应度函数.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转换,我们采取的转化方式为Fit(f(x)) =-f(x) .3 优化实例图1为一多风机通风网络图,共有17条分支,11个节点,独立回路数为17-11+1=7条,风机为3台,分别为分支1,2和3.出风节点11与进风节点1之间的伪分支17没有画出[1].假设的用风分支为5条,分别为分支4,5,6,10和12,用加/*0来表示,其固定风量分别为26, 31,31,1和32 m3/s.各个分支风阻值的具体数据在表1中列出,分支风量是在风机分支风量固定的情况下自然分风所得出的结果.该网络的7条余树分支分别为: 2,4,5,6,7,10,12.则7条独立回路分别为:2-(-3)-(-16)-13;4-1-17-8;5-11-(-13)-16-3-17-8-9;6-3-17-14;7-(-15)-(-14)-8-9;10-11-(-13)-(-16)-3-(-1);12-16-3-17-14-15.其中负号代表风流方向与图1所示的风流方向相反.运行程序迭代计算后的结果列在表1中.对于装机分支其调节量即为风机的负压.优化结果是否可以被接受不仅要看其目标函数,还必须符合实际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对优化结果进行检验.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将结果带入风网解算的程序中加以验证.如果优化中的每一条定流分支在解算结果中都能满足其所需风量,就说明优化结果是较为优秀的,反之则说明还有改进提高的必要.因此将上例的优化结果带入风网解算程序,其结果见表 2.结果基本能满足需风量的要求.就优化的目标来讲,优化结果数据中的风机总能耗应该与优化前的总能耗作一比较,如果总能耗比优化前有所降低,则说明优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优化结果就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则说明优化没有起到作用.对于本例而言,优化前后的风机总能耗比较见表3.从实施结果来看通风系统总能耗降低了7178kW,其下降幅度约为3%.因此这一优化结果是可以接受的.4 结论1)作为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优化模型,以风机能耗为目标函数,以矿井通风网路节点风量平衡方程、回路风压平衡方程、分支可调性、风量和调节量上下限等为约束方程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能够在满足通风需求和生产条件的限制、符合有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使矿井通风所需的费用最少这一优化目标.因而适用于求解各种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问题.2)参考模拟退火算法的一些优点,设计出一种动态的不可微精确罚函数法,即模拟退火罚函数法,对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优化模型的约束方程进行处理,较好的解决了遗传算法不能用于处理含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缺陷.使遗传算法能够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优化模型.3)通过将遗传算法应用于一个简单的多风机通风网络,对该网络风流定量优化控制问题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通风系统总能耗降低了7.78kW,下降了约3%.说明遗传算法克服了传统通风网络优化算法的某些局限性,能以很大的概率找到所求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并且拥有算法先进、可靠性好,适用性广等优点.参考文献:[1] 黄元平,.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问题的非线性规划解法[J].煤炭学报,199520(1):14-20. HUANG Yuan-ping,LI Hu-sheng. Solution of problems relevant to optimal control of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by non-linear programming technique[J].Journal of China CoalSociety,1995,20(1):14-20.[2] 李湖生.矿井按需分风优化调节的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 1997,1:8-11.LI Hu-sheng. Development of optimized regulation ofair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demand in mine [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997,1:8-11.[3] 钟茂华,陈宝智.基于遗传算法的矿井火灾时期风流优化控制[J].煤炭学报,1998,23(2):161-164.ZHONG Mao-hua, CHEN Bao-zhi. Optimal controlof airflow in a mine fir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1998,23(2):161-164.[4] 张玉祥,杨昌玲.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及矿井通风网络全局优化[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1998,20(1):40-42.ZHANG Yu-xiang, YANG Chang-ling. A fast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global optimal design of ventilation network in mine[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98,20(1):40-42.[5] 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7.[6] 谢敬东,王磊,唐国庆.遗传算法在多目标电网优化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8,22(10):20-22.XIE Jing-dong, WANG Lei,TANG Guo-qing. Theapplic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mult-i objectivetransmiss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planning[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1998,22(10):20-22.[7] 冯树民,陈洪仁.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37(5):691-693.FENG Shu-min, CHEN Hong-ren. Study of public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method[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37(5):691-693.[8] 张惠忱.计算机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2:12-20.[9] 王战权,赵朝义,云庆夏.用遗传算法进行通风系统优化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6:6-8.WANG Zhan-quan, ZHAO Chao-yi, YUN Qing-xia.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ventilation system by ge-netic algorithm[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999,6:6-8.[10] 解可新,韩立兴,林友联.最优化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7:152-164.[11] 郭伟,席裕庚.基于精确罚函数法的遗传算法求解时延约束组播路由问题[J].电子学报, 2001,29(4):506-509.GUO Wei, XI Yu-geng. Solving delay constrained multicast routing problem with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accuracy penalty function[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1:29(4):506-509.[12]吴志远,邵惠鹤,吴新余.基于遗传算法的退火精确罚函数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8,13(2):136-140.WU Zh-i yuan,SHAO Hu-i he, WU Xin-yu. Annea-ling accuracy penalty function based nonlinea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method with genetic algorithms[J].Control and Decision,1998,13(2):136-140.[13]严刚峰,赵宪生.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过程控制参数寻优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0(5):874-877.YAN Gang-feng, ZHAO Xian-sheng. The research of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s optimal selection of controls parameter [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40(5):874-8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