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8新人教版
近年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选择题(8)李仕才1、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的焓变大于零D.含20。
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1)ΔH=-57.4kJ/mol【答案】D2、(2017·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C.氯化铵、二氧化硫溶于水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属于电解质D.云、烟、雾等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B错误;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亚硫酸,二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而氯化铵是电解质,故C错误;云、烟、雾等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答案为D。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训练选(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选(8)(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关系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可用铁槽车贮运浓硫酸B.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来制作导线C.MgO、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做耐高温材料D.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木耳食品的漂白【答案】D2、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体积CH4和HF所含的电子数相同B.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10-2mol/LC.2.5gMg-Zn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可能为2.24LD.由H2O2 制2.24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答案】C3、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铝片放入NaOH 溶液中有气体产生: 2Al+ 2OH-+ 2H2O=2AlO2-+3H2↑B.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 2H+C.用Na2CO3溶液浸泡锅炉水垢(含CaSO4):CaSO4 + CO32- CaCO3+ SO42-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各硅酸凝胶:SiO32-+ CO2 + H2O=H2SiO3(胶体) + CO32-【答案】D4、下列关于铝和铝合金的叙述错误的是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的金属性比钠、镁都弱C.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D.硬铝比纯铝的硬度低【答案】D5、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肯定属于吸热反应B.化学变化时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需吸收能量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电解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答案】C【解析】A.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吸热反应,例如木炭燃烧等,A错误;B.化学变化时形成化学键的过程需放出能量,B错误;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D.电解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D错误,答案选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练习题8新人教版07253235.doc

选练习题(8)1、(2018届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足量过氧化钠与1molC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 AB. 32.5g锌与一定量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小于0.5N AC. 将1molNH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为N AD. 标准状况下,将22.4LCl2通入到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 A【答案】C【解析】A. 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每消耗1molC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选项A 错误;B. 32.5g锌与一定量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 H2↑,无论生成氢气还是二氧化硫,生成的气体分子数等于0.5N A,选项B错误;C. 将1molH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n(H+)+n(NH4+)=n(NO3-)+n(OH-),即n(NH4+)=n(NO3-)=1mol,溶液中NH4+数目为N A,选项C正确;D. 标准状况下,将22.4LCl2通入到水中,根据物料守恒有n(HClO)+ n(Cl-)+n(ClO-)+2n(Cl2)= 2N A,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据有相同数目分子的气体必具有相同的体积B. 等质量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反比【答案】A【解析】3、(2018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进行判断,若要比较Cl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则应比较HClO4与H2CO3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C、将25gCuSO4·5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所配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D、将KI 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变成紫色,则证明产生了I2,说明Fe3+将I-氧化为I2,氧化性Fe3+>I2,故D正确。
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训导练(8)及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训导练(8)及答案2019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训导练(8)及答案一、选择题1.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大于7的溶液:Na+、Ba2+、SO2-3、ClO-B.含有0.1 mol·L-1Fe(NO3)2的溶液:H+、Mg2+、SCN-、Cl-C.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a+、Ba2+、I-、Cl-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NH+4、SO2-4、NO-3、Cl-解析:A项,Ba2+、SO2-3、ClO-反应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H+与NO-3可以将Fe2+氧化为Fe3+,Fe3+与SCN-又能发生反应,因此这几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项,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四种离子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项,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H+或OH-,当存在大量OH-时,OH-与NH+4反应生成NH3·H2O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C2.某溶液中只大量含有如下离子中的x种:Cu2+、Mg2+、Na+、H+、Ba2+、Br-、OH-、CO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溶液的pH>7,则x最大为5B.若向溶液中加入铝粉得到AlO-2,则溶液中一定有Na+C.若溶液有颜色,则溶液中一定有Cu2+、Br-D.若x=5,则溶液中一定有CO2-3解析:A项,若溶液pH>7,则Cu2+、Mg2+、H+不存在,其他离子可能存在,但Ba2+和CO2-3不能共存,故x最大为4;B项,加入铝粉得到AlO-2,说明一定有OH -,则Cu2+、Mg2+、H+不存在,Ba2+和CO2-3可能存在其中一种,Na+、Br-都有可能存在,即Na+不是一定存在的;C项,若溶液有颜色,则一定有Cu2+,即OH-、CO2-3不存在,由于溶液是电中性的,则Br-一定存在;D项,若溶液中有CO2-3,则Cu2+、Mg2+、H+、Ba2+均不能大量存在,x不可能等于5。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专题训练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专题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巩固练习含答案专题: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B.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C.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D.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答案】C【解析】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第Ⅷ族包括第8、9、10三个纵行,A项错误;对于0族元素、副族元素及第Ⅷ族元素来说,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C项正确;第一周期的元素从氢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D项错误。
2、为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
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为258Md,关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101A.质子数是258B.质量数是101C.中子数是157 D.电子数是359解析:A项,258101Md的质子数是101,错误;B项,258101Md的质量数是258,错误;C项,258101Md的质子数是101,质量数为258,中子数=258-101=157,正确;D 项,258101Md的质子数是101,电子数是101,错误。
3、如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b位于第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C.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D.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答案】 D4、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B.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C.Z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大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且各微粒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答案 C解析依题意可推知W、X、Y、Z分别是Li、C、Al、S四种元素。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编题(8)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练编题(8)李仕才一、选择题1.某溶液中含有NH+4、SO2-3、SiO2-3、Br-、CO2-3、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④⑤解析:通入过量的Cl2后,SO2-3被Cl2氧化为SO2-4;SiO2-3和氯水中的HCl反应生成硅酸胶状沉淀;Br-被Cl2氧化为Br2,使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CO2-3和氯水中的HCl反应生成CO2气体;只有NH+4和Na+没有发生反应。
发生的反应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即Cl2氧化SO2-3、Cl2氧化Br-、Cl2和H2O的反应,故①②③④正确。
答案:A2.在加入金属Al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Mg2+、Cl-、SO2-4B.K+、AlO-2、SO2-3、Cl-C.Ag+、K+、NO-3、Na+D.Ba2+、Na+、Cl-、NO-3解析:“加入金属Al产生H2”,溶液可能是酸性(不含NO-3)也可能是碱性。
选项A中Mg2+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存在,但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选项B在酸性条件下与SO2-3生成气体、与AlO-2生成沉淀,在碱性条件下能共存;C、D两选项中均含有NO-3,酸性条件下都不产生H2,C 选项中Ag+与OH-不能共存,D选项能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答案:C3.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各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 mol·L-1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 mol·L-1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能用玻璃塞C.硅胶吸水后可重复再生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能与氢氟酸反应是其特殊性质,A错;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只有第一行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 K+、 Na+、Clˉ、CO32ˉ、SO42ˉ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 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 Na2CO3和 KClC.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 NaCl D.该混合物可能是 Na2SO4和 Na2CO3【答案】B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2g N2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1.5NAB.0.1mol·L-1的氨水溶液中,NH3·H2O和NH4+的数目之和为0.1NAC.一定质量的Fe溶于稀硝酸中,当产生22.4L NO时,转移电子数为3NAD.常温下78g质量分数为26%的乙炔的苯溶液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6NA 【答案】D【解析】A、N2O 和CO2 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2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两者均为三原子分子,故0.5mol混合物中含1.5NA个原子,无法计算氧原子数,故A错误;B.未注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1mol·L-1的氨水溶液中NH3·H2O和NH4+的数目之和,故B错误;C.为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22.4L NO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乙炔和苯的最简式都是CH,常温下78g乙炔的苯溶液中含有CH的物质的量为=6mol,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6NA,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判断,要注意适用条件,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即0℃,1.01×105Pa。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溶液的计算,是否缺少应有的物理量,如体积等,本题的难点是D,要能够通过分子式找到分子间的关系。
3、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中均含同种金属元素,且在一定条件下(不含电解)能按图示箭头方向实现一步转化,则该金属元素可能是①Na ②K ③Ca ④Fe ⑤Cu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答案】C【解析】①硝酸钠无法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无法一步生成氧化钠,氯化钠也无法一步生成金属钠(除电解方法),故①错误②硝酸钾无法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也无法一步生成氧化钾,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S和O2不能直接生成SO3,A不正确; B.各步转化均能实现,B正确;C.氯气和铁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C不正确;D.Al(OH)3不溶于氨水,Al3+和NH3·H2O反应,不能生成AlO2-,D不正确。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习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8)李仕才一、选择题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叩、叱、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容器含有的(D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均不同B.分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分子数相同,但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故质量不同,A项错误;分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B项错误;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C项错误;分子数相同,又“N“0 和叱%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相同,且1个“N%、1个叱%分子的中子数都为17, D 项正确。
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C )B.渗析D. 丁达尔效应解析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屮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无关。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用过量氨水除去Fe'+溶液屮的少量A『+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馆,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Al(0H)3中混有少量Mg(0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02后过滤解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
4、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C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屮,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B.液漠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C.碘易升华,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D.浓盐酸易挥发,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解析碘单质应盛放在广口瓶屮,但瓶屮不能加水。
5、(2018 •武汉平原中学高三月考)核内中子数为艸的F十离子,质量数为儿则z?g它的氧化物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血04—忤10) molA.C. (/1-A4-2) mol解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0,则/7 g它的氧化物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士花X (J-AH-8) mol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0 kJ/mo I,假设1 mol冰中含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屮15%的氢键M 2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a,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8)
李仕才
1.(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或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解析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A正确;强弱电解质取决于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B错误;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当浓度不同时,离子的浓度不同,所以导电能力不同,当温度不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导电能力也不同,C正确;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强电解质,液态时能导电,如NaCl,属于共价化合物的强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如AlCl3、HCl等,D正确。
答案 B
链接----【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 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③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2.【2017江苏卷】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D
【解析】A.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越快,A错误;B.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即pH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B错误;C.由图丙可知,有一定浓度Mn2+存在时,并不是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C错误;由图丙可知,碱性溶液中,Mn2+对双氧水分解有影响,图丁说明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图丙和图丁均能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以双氧水分解的浓度时间曲线图像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图像、搜集信息及信息处理能力,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排除图中的干扰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3.【2018天津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
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
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水解的规律、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化能、红外光谱等知识。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反应的活化能是指普通分子达到活化分子需要提高的能量,则活化能越大,说明反应物分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越高(即,引发反应需要的能量越高),所以活化能越大,反应进行的就越困难。
4.【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
精准分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 (浓)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以从海带中提取碘为载体,考查基本实验操作、Cl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等等。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解答化学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操作题时,需要充分调用已有的相关化学知识,准确获取题中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和实验相关的要素。
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再依据实验目的,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实验条件控制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
5.【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精准分析: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
+NaHCO3,酸性:H2CO3HCO3-,A项错误;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u2+Fe2+,C 项错误;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由此判断AgCl、AgI溶度积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
若把题中D选项改为“向2mL物质的量溶液相同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2~3滴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在c(Cl-)=c(I-)、Ag+不足的条件下,先生成AgI沉淀,从而得到结论K sp(AgCl) >K sp(AgI)。
6.【2018北京卷】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结构简式为:
【答案】B
【解析】
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肽键的水解、氢键、有机物反应类型、单体的判断等。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和D,选项C中氢键不是化学键,不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认为性能是化学性质,忽略了性能还包括物理性质,氢键影响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故选项C说法正确;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应是最小
重复单位,根据片段,推出高分子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注意掌握单体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高聚物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断:(1)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弯箭头法”,单键变双键,C上多余的键断开;(2)缩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切割法”,找到断键点,断键后在相应部位补上-OH或-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