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仪2015-10-27

合集下载

血凝仪

血凝仪

血凝仪-APTT 法测定肝素的效价肝素( heparin) 系自猪或牛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血凝仪是一种多相性成分的生物制品,具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效价测定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现行中国药典( ChP 2010) 收载的肝素生物测定法为家兔全血法和兔( 猪) 血浆法,分别首载于1977 年版中国药典和1985 年中国药典增补本,至今已沿用20 余年无修改。

此 2 种方法操作复杂,人为干扰因素多,客观性欠佳,因此亟待寻求更为科学、客观、简便的方法替代。

目前,肝素效价的测定方法除我国的家兔全血法和兔( 猪) 血浆法外,还有羊血浆移位均值法( USP 33) 、抗Ⅹa 因子效价测定法( USP 33、JP 2006 和BP 2008) 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法( APTT 法,BP 2008) 。

作为药典标准的检验方法应当具备客观,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的特点,同时还应便于操作,成本低廉。

本实验室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法( BP 2008) 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肝素生物测定法( 以下简称血仪-APTT 法) 。

本文对该方法用于肝素钠的生物效价测定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从实验方法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精密性以及成本角度与家兔全血法和羊血浆法进行了比较,同时考察了不同仪器对血凝仪-APTT 法的影响,为建立新的肝素生物测定法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和试剂LG -PABER 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 北京) ; ACL ELITE PRO 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美国) ; 肝素钠标准品( 批号: 0509 -9911,效价204 IU·mg-1,约20 mg,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标定第11 批肝素钠国家标准品) ; 0. 9%氯化钠注射液(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柠檬酸钠( AR,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 APTT 试剂盒( 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 ; 肝素钠注射液( 2 mL∶12500 单位,批号101022,1108505,A 厂) ; 肝素钠注射液( 2 mL∶12500单位,批号1112108,B 厂) 。

血凝仪操作规程

血凝仪操作规程

血凝仪操作规程
《血凝仪操作规程》
一、目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血凝仪的操作流程,确保血液凝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血凝仪进行血液凝固检测的操作人员。

三、操作流程
1. 检查设备
在进行检测之前,操作人员应当检查血凝仪的状态,确保设备无损坏和故障。

2. 样本采集
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标本采集的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采集到干净、无污染的血液样本。

3. 样本处理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适当处理,如抗凝剂处理或者离心等。

4. 校准仪器
在每次使用血凝仪进行检测前,应当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5. 操作血凝仪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将处理好的血液样本加入到血凝仪中,并按照仪器指示进行操作。

6. 记录结果
在检测完成后,应当准确记录血凝仪的结果,并及时保存相关
数据。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并熟悉血凝仪的操作流程。

2. 检测过程中应当避免样本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异常结果,应当及时进行核查与处理,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结果错误。

五、附则
本规程的制定、执行和修订由相关部门负责,对于违反规程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执行日期
本操作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七、修订日期
本操作规程自颁布之日起修订。

血凝仪的检测实验报告

血凝仪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血凝仪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了解血凝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血凝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功能的仪器。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血液中凝血因子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导致血液凝固。

通过测量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

三、实验材料1. 血凝仪一台2. 血液样本若干3. 试剂:凝固酶、抗凝剂等4. 仪器:微量移液器、酶标板、振荡器等四、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1)采集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充分混匀。

(2)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

2. 血凝仪操作(1)打开血凝仪,预热至设定温度。

(2)按照仪器操作手册,将凝固酶、抗凝剂等试剂加入仪器。

(3)将分离好的血清样本加入酶标板孔中。

(4)将酶标板放入血凝仪,设定检测参数,开始检测。

3. 结果判定(1)根据血凝仪显示的凝固时间,判断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

(2)若凝固时间在正常范围内,表示血液凝固功能正常;若凝固时间过长或过短,表示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检测了10份血液样本,其中8份样本凝固时间在正常范围内,2份样本凝固时间异常。

六、实验分析1. 血凝仪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2. 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

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血凝仪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凝仪的操作方法、检测原理以及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血凝仪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应用血凝仪,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2. 操作血凝仪时,注意仪器预热,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3. 样本处理过程中,避免剧烈振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血凝仪用途

血凝仪用途

血凝仪用途
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固功能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血液样本的凝血时间,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血凝仪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凝血异常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

血凝仪的使用非常简便,只需要将血液样本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入仪器中进行测量。

仪器会自动进行温度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血凝仪还具有快速测量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结果。

血凝仪的主要作用是测定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测得的凝血时间超过正常范围,就说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

这时,医生可以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凝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血液病学的诊断,还可以用于外科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对于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血凝仪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还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血凝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它的使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凝血异常疾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凝仪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将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血凝仪将成为医院必备的设备之一,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

自动化凝血仪的检测

二、检测试剂的选择及使用
1使用仪器厂家推荐使用的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 控物。
2试剂应该严格按照厂家的说明书储存,并在有效 期内使用。
3根据检测目的选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试剂。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化操作, 使用半自动血凝仪时,吸样管的排液端 贴在反应杯内壁加试剂,以避免产生气 泡。
常纤维蛋白原病,其中更多的见于获得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如
肝脏疾病、DIC晚期等;② 应用肝素或肝素类物质存在3)
FDP增多等。
⑵ TT可作为溶栓治疗监视的指标
4、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㈠原理:①clauss法(凝血酶法)在待检稀释的血浆中加 入足量的凝血酶,使血浆中的Fg转变成以Fg含量一定的国 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测定其对应的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 线,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待检血浆中Fg含量。 ②PT衍生法:基于PT反应曲线差值来确定Fg含量的方 法。
质量控制
分析前 的质量控制
分析中 的质量控制Fra bibliotek分析后 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㈠ 标本采集前: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与空腹状态,避免凝血因子、血小 板和纤维成分的激活。采血前一周内不可服用对检查有影响的药物如 阿司匹林等。 ㈡ 采血工具: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收集标本,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 子的活化。 ㈢ 标本采集: ①采血人员应技术娴熟,“一针见血”,以防组织损伤,外源性凝 血 因子进入针管。 ②止血带应尽可能扎得松些,时间不超过 1min。 ③取血时,回抽的速度要缓慢并且均匀,使用血液平稳的进入,防 止气泡产生。 ④采血量视检测项目需要而定,但必须保证血量与抗凝剂量比例合 适,然后迅速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5——8次,避免用 力震荡而破坏凝血蛋白。 ⑤标本避免出现凝块及溶血。 ㈣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在室温下运送,严防 剧烈震荡、日光直射和污染;标本应分离血浆置于-20度冰箱保存。 ㈤标本的分离:在室温下离心。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仪器,它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测定了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凝血时间,用于诊断各种血液疾病、手术前后的血液凝固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血凝仪的工作原理,包括血液凝固的机制、血凝仪的主要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血液凝固的机制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防止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过多,阻止出血,帮助伤口愈合。

血液凝固是由血中一系列蛋白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个步骤。

1.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出血时聚集、黏附在伤口上,形成血小板栓,以阻止出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上的受体会被激活,使它们能够相互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聚集体。

2. 凝血酶生成凝血酶是一个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复合物,它的生成能够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形成血凝块。

凝血酶的生成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等,它们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后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凝血酶复合物。

3. 纤维蛋白形成这是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它涉及到血浆中的另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

一旦凝血酶形成,它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

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分解,在此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会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条纤维蛋白长链,最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坚韧的血凝块。

二、血凝仪的主要部分血凝仪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血液凝固的检测任务。

以下是血凝仪的主要部分:1. 样本添加系统这是血凝仪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将需要检测的血样加入到血凝仪中。

血凝仪多采用血浆进行检测。

在样本加入系统中,从血浆中提取出凝血时间检测所需的成分,然后将其加到试管中,加入试剂,开始触发化学反应。

血凝仪器

血凝仪器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选择和使用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应用为血栓、出血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疗、预后分析提供了较多的实验室指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种不同类型血凝仪的应用也给止血、血栓检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本文主要介绍血凝仪的简况和国内的使用情况,同时就血液仪的选择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一、血凝仪的简况介绍:早期使用的血凝仪多采用凝固法(凝固法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又分为光学法、磁珠法和电流法)进行测定,仪器的检测项目也比较有限,随着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的应用,血凝仪的检测项目大大增加,免疫比浊法主要用于FDP、D-二聚体和AT-Ⅲ的测定,发色底物法可用于AT-Ⅲ、蛋白C和纤溶酶原等项目的测定。

凝固法、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的联合应用使血凝仪不仅可用于临床的常规检测,同时也为研究新的实验指标在止血、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自动化程度的高低,血凝仪又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仪器。

全自动仪器的特点是检测速度快,测定项目多,检测原理较复杂和仪器设计的智能化。

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时只要将分离出的血浆样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仪器便可完成加样、预温、检测和报告打印等全过程。

多数全自动血凝仪可任意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进行检测,样品的检测具有随机性,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也较强。

半自动血凝仪需手工加样,检测速度较慢,原理较单一,检测项目少,仪器配备的软件功能也很有限。

近年来血凝仪发展和改进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即检测原理的复杂化、检测速度的增加,试剂分配系统准确性的提高和仪器随机分析功能的增强等。

二、血凝仪在国内的使用情况:目前国内使用的血凝仪主要为进口仪器。

早期引进的血凝仪多是价格偏低、检测速度慢、测定项目较少的半自动仪器,且数量较少。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近5年来引进的仪器数量大大增加,主要以全自动的中档仪器为主。

凝血仪原理

凝血仪原理

凝血仪原理
凝血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仪器,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各种凝血
系统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

凝血仪原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凝血仪的原理。

首先,凝血仪通过一种叫做凝血酶时间(PT)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凝血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酶的物质,它可以激活凝血过程中的一系列酶和蛋白质。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血液中凝血蛋白质的活化时间,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其次,凝血仪还可以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T)来评估凝血功能。

在这个
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物质,它可以激活凝血过程中的另一组酶和蛋白质。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血液中凝血蛋白质的活化时间,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凝血仪还可以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浓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这个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酶原的物质,它可以与血液中的其他凝血蛋白质发生反应。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这些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凝血仪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凝血系统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凝血仪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速度:PT 200/小时
全自动血凝仪
C2000-A
北京普利生
58000

各区域价格差别大,分区域问价
试剂开放式
检测方法:凝固法(双磁路磁珠法)可选发色底物和免疫比浊法
检测速度:单项平均200测试/小时
全自动血凝仪
CA-530
希森美康
130000

各区域价格差别大,分区域问价
凝固法采用散射光加百分比检测原理,去除本底,对黄疸、溶血、高脂血症样品也可准确检测
血凝仪
CA-1500
日本希森美康
250000

各区域价格差别大,分区域问价
快速处理能力:每小时180个测试(PT),集多种检测功能于一身: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
三种分析方式:包括多规则监视的广泛质控文件和平行线生物分析功能。
三种检测技术: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的综合运用。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活动度:80-120% INR:0.8-1.2协助诊断术前常规检查监测口服抗凝药。
◎试剂用量少;各通道完全独立,测试项目可任意组合
双通道血凝仪
PUN-2048B型
北京普朗
11500

四通道血凝仪
PUN-2048A
北京普朗
19600

全自动血凝仪
SF-8000
北京赛科希德
48000

各区域价格差别大,分区域问价
试剂封闭式
采用双磁路磁珠凝固法,完全克服标本黄疸、溶血、乳糜、浑浊的干扰,FIB测试范围达到0.5-15g/L
光源:使用LED光源
测试杯:采用专用的圆柱型测试杯
血凝仪
U-600
桂林优利特
4700

双通道
先进磁珠凝固检测技术
多通道设计,各通道完全独立
电子加样枪自动触发测量
预温有计时提醒功能
血凝仪
U-610桂林优利特700否四通道◎检测结果不受黄疸、溶血、乳糜血等异常因素的影响
◎高精度电子加样枪,自动触发测量,测量时间可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科室
品名
型号
原厂原装厂家
单价
是否上门安装
产品政策
配置
备注
血凝仪
XN06-II
武汉艾尔夫
3360

双通道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凝血酶时间(TT);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
血凝仪
XN06-IV
武汉艾尔夫
5200

四通道
打印机:内置热敏打印机
刷卡器:内置刷卡器,可直接读取试剂信息
纤维蛋白原(FIB)2-4 g/L协助诊断术前常规检察预防血栓形成监测肿瘤化疗。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协助诊断术前常规检查监测肝素治疗。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协助诊断监测DIC。
检测项目包括所有凝固法和发色底物法项目:PT、APTT、FIB、TT、BTX、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LA1/LA2、PC、AT-III、PLG、α2-AP和肝素等
全自动血凝仪
CA-620
希森美康
200000

各区域价格差别大,分区域问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