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

合集下载

各个高校录取的选课要求

各个高校录取的选课要求

各个高校录取的选课要求各个高校录取的选课要求如下:1. 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是一个传统的理科组合,非常考验考生逻辑思维,学校擅长培养,但相应的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少。

可选专业比例最多,达%。

2. 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地理组合,既保证了较高的专业覆盖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顶级学霸的赋分PK,也是广大考生比较喜欢的一个组合。

专业覆盖面也较广,可报考专业门类多,理科、工科类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此外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也在选择之列。

3. 物理+化学+政治:由于政治地位提升,这个组合可攻可防,尤其是以后想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着重考虑。

在新高考中,“物理+政治”在提前批非常吃香,考生既可以在提前批冲刺,也可走理工科的专业方向。

4. 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政治+地理是传统的文科组合,文科思维相辅相成,且学校擅长培养。

可选专业比例较多,虽然看起来专业覆盖率仅%,但是基本覆盖率选这个组合所倾向的所有专业。

是文科学霸偏爱的一个组合。

如果觉得这个组合比较难,历史+政治+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5. 物理+化学+历史/历史+政治+物理:这两个都仅存在“3+3”模式省份,是适合文理素养兼具的考生,一般是学霸比较喜欢的组合。

共同点是学习难度很大,但是对于学霸很有赋分优势。

近几年,都有这样组合的学霸赢家。

6. 不建议选科方案:历史+化学+地理:选化学没选物理,化学没任何优势,选历史没搭配政治,历化地学习难度中上。

报考专业基本上只比文科类的多出了护理学助产学以及人文地理学;历史+化学+生物:物理不好,又担心就业面窄,所以选了化学和生物,热门理工专业一个也报不了,只比文史类多了一个园林学,护理、助产以及人文地理学;物理+生物+地理:可报专业约等于文科类的历政生;物理+生物+政治:选了物理却没化学,可以报中医,工程管理,食品类金融分析,精算类。

但热门理工专业你一个也报不了,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各个高校录取的选课要求以具体招生简章为准。

大学选课流程

大学选课流程

大学选课流程大学选课是每个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选课的流程和步骤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大学选课的流程。

首先,大学选课的流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预选和补选。

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学校都会发布选课通知,通知学生进行预选。

预选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和学分要求进行限制,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选课系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

在预选结束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排课,确定每门课程的开课班级和时间。

其次,对于那些没有在预选阶段选到满意课程的学生,学校会在开学后开放补选通道。

补选一般是在学期开始后的一两周内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还有余量的课程进行补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课程可能在预选阶段就已经被选满,因此在补选时需要灵活选择,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在选课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选课通知和相关规定,了解学校对于选课的要求和限制。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个人兴趣选择课程,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听信他人的建议。

再次,要关注课程的开课时间和地点,避免出现时间冲突或者校区冲突的情况。

最后,要及时关注选课系统的通知和消息,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选课信息。

总的来说,大学选课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规划和选择课程。

只有在选课流程中做到周密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大学选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祝愿大家在选课过程中顺利,学业有成。

大学生新生必读如何正确选择课程与选修课

大学生新生必读如何正确选择课程与选修课

大学生新生必读如何正确选择课程与选修课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新生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选择自己的课程与选修课。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是大学生活的关键,它不仅关系着学业成绩,还能够影响到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

本文将为大学新生们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正确选择课程和选修课。

1.了解专业要求和核心课程在选择课程之前,了解专业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新生应该仔细研读学院和专业的课程指南,了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必须按照要求修读。

对于选修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2.认真研究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在选择课程时,不仅要看课程名称,还要认真研究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

课程大纲可以帮助新生了解课程的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重要信息。

此外,教学内容的详细了解也可以帮助新生判断自己是否对该领域感兴趣,并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学习这门课程。

3.考虑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课程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大学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新生们应该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并选择相关的课程。

通过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4.寻求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建议在大学中,老师和学长学姐都是宝贵的资源。

新生们可以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咨询他们对课程的建议和看法。

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新生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此外,可以找学长学姐聊一聊他们修读的课程,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5.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负载在选择课程时,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负载。

新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精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课程负荷。

不要贪多求全,以免导致精力分散和时间不够充分。

同时,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也可以避免上课冲突和时间浪费。

6.考虑跨学科和多元素培养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新生们可以积极考虑跨学科和多元素的培养。

除了修读本专业的课程外,新生们还可以选择其他学院的选修课程,扩展自己的学术领域和知识广度。

大学生选课建议

大学生选课建议

大学生选课建议作为一名大学生,选课是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经历的一件事。

选课的效果往往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我将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在选择课程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大学是一个扩宽知识面和培养兴趣爱好的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去学习我们感兴趣的课程。

选择喜欢的课程能够增加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选修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兴趣方向。

其次,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

大学期间我们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非常重要。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我们在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就业竞争力。

同时,这些课程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知识和技能类的课程。

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选修一些开拓思维和培养技能的课程也非常重要。

比如,可以选修一些学术论文写作、沟通技巧、创新与创业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增加个人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课程的难度和时间安排。

在选择课程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衡量所选课程的难度。

如果选修了课程后发现难度过大,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来衡量课程的难度。

同时,还要考虑课程的时间安排,避免课程冲突和时间压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老师和同学是我们身边最好的顾问。

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可以向老师请教,了解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还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听听他们的选课建议。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综上所述,选课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同时,也要考虑课程的难度和时间安排。

善用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相信在合理选择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选课是什么

大学选课是什么

大学选课是什么大学选课是什么大学选修课可以概括分为两类,分别是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学选课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选课是什么意思大学选课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

大学的课程按大类来说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一般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某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一般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

选修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

简言之,必修就是必须修读,选修就是选择性修读。

一般来说,基础性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程。

有些知识不是基础性的,与兴趣和研究方向有关,这部分知识可以选择。

这是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选课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一般来说目的要么是取得高绩点,要么是学习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课程,或者两者兼得。

明确好自己选课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课程。

最好不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冲突,要多学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学科,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选课还需要知道本校选课系统排课所用的方法,是先到先得还是随机取得,这对选课应用什么策略很有关系。

如果是先到先得,那么就应该快速选课,先选抢手的课程,然后再选其他的课程。

如果是随机取得,则不必选课过快,但是应注意选中课的概率,以免没有选中课。

大学选课技巧和攻略大学的选修课主要有公共课选修和专业课选修两大类。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但不管是哪类选修课,在选修时要求都要达到相应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学分。

可以超出培养计划要求的学分,但不能修不满,否则会影响毕业。

第一步,准备工作:记下没有必修课的空余的时间,如第几周,周几,上午或下午,第几节,没有课。

避免抢到的课与必修课的时间产生冲突。

第二步,抢课要注意看一下其基本的信息,如上课的`时间:星期几,是上午或下午,还是晚上,第几节,还有上课的地点。

第三步,最重要的是,看已经选课的人数,确保有足够的人数能够开课,不然,就白选了。

通识类选课

通识类选课

通识类选课
1. 了解课程内容:在选课之前,仔细阅读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了解课程的主题、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

这将帮助你判断该课程是否符合你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2. 考虑个人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你将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

通识类课程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领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3. 拓展知识领域:通识类课程是拓宽知识视野的好机会。

选择那些你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科领域,以丰富你的知识储备和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4. 考虑职业发展:如果你对某个特定职业领域有兴趣,可以选择与该领域相关的通识类课程。

这将有助于你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并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或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5. 参考教师和评价:了解授课教师的背景和教学风格,查看过往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这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6. 平衡课程负担:合理安排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所有课程的学习要求。

7. 咨询学长学姐或导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为你提供有关课程质量和教师教学的有用信息和建议。

总之,通识类选课要结合个人兴趣、职业发展、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将有助于你获得全面的教育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学校选课规定

学校选课规定

学校选课规定学校选课规定是学校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选课规定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下面就学校选课规定展开回答。

一、选课的范围学校选课规定首先要明确选课的范围。

一般来说,学校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必修课程是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必须修读的,一般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

选修课程则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修。

二、选课的方式学校选课规定要规定明确的选课方式。

一般来说,学校会在每个学期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选课。

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或者班级通知进行选课。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选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课程选择,并将选课结果提交给学校。

三、选课的权益学校选课规定应明确规定学生的选课权益。

学生有权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

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保障学生的选课权益。

四、选课的限制学校选课规定同时也要明确选课的限制。

一方面,学校会设置一定的学分要求,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修读必修课程并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

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和教师资源的分配情况,对选修课程进行一定的限制,如选课人数限制、学生先后顺序等。

五、选课的指导学校选课规定还应明确选课的指导方式。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教师或辅导员为学生提供选课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选课安排。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选课讲座、组织选课心得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选课能力和意识。

六、选课的变更学校选课规定应规定选课的变更方式和时机。

学生在选课结果公布之前,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课结果的更改。

但一旦选课结果公布,变更的机会将会受到限制,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提出申请,并经过学校审核批准。

七、选课的后果学校选课规定还应明确选课的后果。

学生根据规定进行选课,并完成相应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

如果学生未按照规定选课或者未完成学分要求,将会影响到学生成绩和学业进展。

学院学生选课管理规定

学院学生选课管理规定

学院学生选课管理规定一、学生选课应遵循的原则1、我校四年制本科生实行选课制,学生须根据所学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参考导师的指导意见,通过我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成所应选修的课程。

2、学生选课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学习条件,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并应注意先后修读课程的关系。

本科生每学期修读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15学分(大三下学期、大四学年除外),最多不能超过29学分。

3、选课时要注意查看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当学期选课通知,合理安排自己的课程,按时完成网上选课。

4、在规定的选课系统开放期间,学生对新选的课程可进行退选、补选课程。

选课结束后,选课系统关闭,学生不得退选或改选课程。

二、选课程序1、选课实行三轮选课制(一般为每学期第9-11周)。

第一轮选课为初选,教务处将通过选课网站提前公布下一学期的课程表,学生可查阅并初步安排下学期的课程,包括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本轮开放的所有课程不设人数上限,第一轮选课结束后,选课系统将根据筛选原则进行筛选,学生须及时查看选课结果检查是否有课程被筛选删除;第二轮选课为调整补选课程,只有人数尚未选满课程开放,开放课程不设人数上限,学生可补选或对己选中的课程进行调整,第二轮选课结束后,选课系统将根据筛选原则进行筛选,学生须及时查看选课结果;第三轮为最终选课,所有课程设置人数上限,选满即关闭。

正选阶段结束后,选课系统自动生成课程表,学生可以上网查询。

2、学生选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简介并听取导师的指导。

选课时,要首先保证选好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学位课);有严格的先行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再选修后续课。

未修读先修课的,一般不得选读后续课程。

3、学生选修课程,均须按规定的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选课。

4、选课系统关系之后,学生不得改选或退选。

5、中途自行放弃修读者,仍按该课程的学分收取学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部分公选课课程大纲一览表(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如下)《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5004课程名称:《美学概论》英文名:Aesthstics Outline课程类别:全院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30/1.5(10×3)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法律与政治系(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教材:《美学原理》,杨辛甘霖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美学概论》,王朝文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美学教程》,本书编写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应用美学》,陈友冰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大学美育》,仇春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美学概论》课程是为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以及各种形态的美的特征、审美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各种形式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以及各种形态的美的特征、审美的心理要素、美感的各种形式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审美创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美的本质、特征及根源,这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从美的产生过程来探讨美的本质和根源。

在研究美的本质及根源的基础上再来探讨各种形态的美的特征。

第二部分研究美感,美感的本质、特征及根源,审美的心理要素及美感形态。

第三部分研究艺术美及其创造。

主要是对美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在艺术美的研究中还包括对各个部门艺术的讨论。

第一章美学和古代美学思想什么是美学;美学研究的对象;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简介;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简介;中西方美学思想特点对比。

第二章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自由创造(劳动)中美的产生;从历史的角度看美的产生。

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社会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的特征;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社会美重在内容。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四章形式美与艺术美形式美——审美经验的总结;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第五章艺术的分类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分类的原则;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工艺品、建筑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雕塑、绘画、摄影);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第六章意境、传神、优美、崇高什么是意境;什么是传神;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崇高;优美与崇高的对比;关于崇高的哲学探讨;崇高的表现。

第七章悲剧与喜剧什么是悲剧;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几种类型;什么是喜剧;喜剧的本质;喜剧艺术的特征。

第八章美感美感的涵义;美感的社会根源;美感的形式特征;美感的共性与个性;美感的客观标准。

第九章科学美和美育科学美的概念;科学美的客观存在;科学美在创新知识中的作用;科学美与艺术美的融合;科学美随科技进步而发展;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方法和途径。

第十章做一个诗意的栖居者以审美的眼光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生;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审美精神和诗意情怀的缺失;重构审美精神与诗意情怀,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

3、学时分配表《美学概论》课程讲授学时:28学时其他学时: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属于人文学科的理论课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实践、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作为公选课,考核主要采取考勤、课堂笔记、期中作业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考勤、课堂笔记、期中2次作业,每项(次)各占10分;期末论文一次占60分。

共计100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思想,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研究美的事物,总结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欣赏美、创造美,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说明:本课程主要是面对全院的公选课,也可以作为艺术系和建筑系的专业基础课。

编写:李道先审阅:董玉洪2006年8月30日《创造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5024课程名称:《创造学概论》英文名:creative studies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30/1.5先修课程: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开课单位:法律与政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教材:《中国创造学概论》,刘仲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卞华罗伟涛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高晨阳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创造卓越—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水木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4年《推理的迷宫—悖论、谜题,及知识的脆弱性》,威廉姆.庞德斯通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创造学概论》课程是为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创造力开发的原则及开发的原理,创新能力开发的相关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人格因素。

了解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是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创造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根源,以及各种形态的创新性思维和特征、创造技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审美创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规律,按照这些规律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创造学和创造力的概述,通过讲解创造的作用和意义、创造学的性质和任务、创造学的发展简史及创造力基本结构基本性质等方面来说明学习创造学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讲解各种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大量习题进行专题训练。

第三部分讲解各种创造技法,通过各式案例来说明解析。

第一讲创造学概述创造及其相关概念;创造的作用及意义;创造学的性质和任务;创造学的发展简史;国外创造学的发展;我国创造学的发展。

第二讲创造力概述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的基本结构;创造力基本性质;创造力的分类与测评。

第三讲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思维定势的概念;思维定势的优点和缺点;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功能固着的概念;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超越自我。

第四讲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概念;发散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测试题;发散思维的形式和作用。

收敛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主要区别。

第五讲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的特征与作用;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联想思维的特征与作用;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的训练。

第六讲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定义和特征;直觉思维的类型和训练;灵感思维的定义和特征;灵感思维的训练(灵感捕获和诱发)。

第七讲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式逻辑的定义;逻辑的结构;逻辑思维的一般作用;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辩证思维的定义和作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第八讲创造技法(一)组合法;同类组合;材料组合;原件组合;方法组合;技术原理与手段组合;现象组合;重组组合;综合;形态分析法;信息交合法。

第九讲创造技法(二)-----设问法、移植法和列举法设问法:奥斯本设问法--7步法;核检表法;5W1H法;动词提示检核表法。

移植法: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

列举法:特征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

第十讲大学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美国的创造工程;美国大学的优缺点;美国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德国:大学科学研究精神之奠基;人文之国:俄罗斯;改良主义模式的创新-----日本。

3、学时分配表《创造学概论》课程讲授学时:3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三、课程的教学环节:本课程属于人文学科的理论课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习题训练,确保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的、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作为公选课,考核主要采取平时作业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考勤占20分;平时作业2次,每次占10分;期末论文一次占60分。

共计100分。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创造技法,并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来提高其创新能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说明:本课程主要是面对全院的公选课。

编写:尹雪莲审阅:吕露光2008年8月30日《节能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5019课程名称:《节能建筑概论》英文名:Energy saving Building Conspectu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0学时/1.5学分先修课程:《建筑构造》授课对象: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室内设计、环艺开课单位:建筑学系教材:《节能建筑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建筑节能技术指南》,李汉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手册》,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8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节能建筑概论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室内设计、环艺等专业选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建筑节能是建筑设计的深入。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建筑节能和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原理和做法。

建立完整的房屋建筑节能概念,并能进行建筑节能计算。

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并具有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

即能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客观技术条件提出合理的建筑围护构造节能方案,进行节能构造设计。

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进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计算。

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建筑节能的发展和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1.绪论1.1 建筑节能的定义1.2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1.3 我国建筑热工分区1.4 室内热环境及质量标准1. 5 我国的建筑耗能现状1. 6 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2.建筑节能原理2.1建筑节能基本原理2.2建筑节能规划设计3.建筑节能构造3.1 围护结构节能3.2 建筑百页3.3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4.建筑节能计算4.1建筑外窗节能设计4.2建筑屋面节能设计4.3建筑外墙节能设计5.建筑节能工程实例5.1 国内节能建筑示范工程5.2 国外生态建筑案例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参观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房屋,增强学生对房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